《帝国海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海权-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英明。”约亨赔笑道:“其实我想把海军陆战队打造成可以抢滩登陆,扫清登陆场附近的抵抗力量,然后方便陆军进场的部队。”约亨此时只能把海军陆战队说成是为陆军服务的部队,以免一些军官团的家伙跳出来反对。

    “但是他们登陆时遭到抵抗,进攻的风险也很大,毕竟陆军进攻不顺利还可以撤退,海军陆战队屁股后面就是大海,他们无路可撤。加上他们登陆成功后还要巩固登陆场,加上没有陆军那样的火力支援。因此在轻武器上进行加强也是应该的。”在这里,海军舰炮被约亨故意忽视了,而且在没有无线电的情况下,想要呼叫舰炮支援,小心把自己人炸飞。

    “而且海军陆战队不像陆军,有着大量的辎重和重武器,所以将陆军中的后勤单位也变成作战部队,因此就变成了4团制,所以,海军陆战队的军人上至将军下至伙房,每个人拿起枪来都能战斗,每个人都是步枪兵。”说的好听,其实还是因为海军陆战队规模不能太大,避免陆军说闲话导致人手不足所以尽可能加强作战力的借口。其实别看作为美国独立军种,武装干涉的急先锋日子风光无限。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前都是后娘养的,人手不足,装备用陆军不要的淘汰货,经费紧张的可怜虫集团。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干涉主义的兴起,而海陆空三军调动都需要经过国会,而只有海军陆战队可以直接接受总统的命令,因此在总统先生的偏袒下,大量经费投入从而开始从吊丝变成高富帅了。而德国海军陆战队的高富帅之路还得慢慢来。

    “至于迫击炮,是hk公司新研发的一种步兵压制武器,它重量轻,易携带,3个人就能拆卸、组装、使用。能发射榴弹,而且弹道弯曲,发射角可以达到80度,可以通过高抛物线击中掩体后或者战壕里的敌人。对于无法携带重武器的海军陆战队来说是最好的压制武器。”

    “你还和我打马虎眼,你从小肚子里弯弯绕绕就多。你制定的这个组建计划绝对不止是让海军陆战队给陆军打打下手吧?罢了,我也不去深究了。一个师的编制想必陆军那边也不会太过刁难。至于武器装备,他们要是眼红就掏钱买,问题也不会太大。你那个迫击炮,如果真的好用的话陆军应该也会喜欢,早点弄出来。”腓特烈三世笑道,虽然没有约亨想的那么深那么远,但是还是能看出这样一支部队有着怎样的价值。而此时德国陆军按照当年约亨的提议,增加部队番号,让部队在平时士兵不满员,战时填充新兵的方式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军。此时德国陆军总兵力45万人,但是却拥有38个师的番号,一旦战时需要可迅速扩充至60万人。至于动员能力更是从1874年的战时可动员130万人上升到现在的320万人。因此海军增加一个陆战师,加上约亨对海军陆战队的定位是“替陆军开路”,所以遭到陆军抵制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第二份计划书就更让腓特烈三世困惑了:“那么这个ksk又是怎么回事?”

    ksk,全称,即特种部队突击队,这是约亨进一步增强自己手中的砝码的计划。一支可以执行隐秘的,高难度的,甚至见不得光的任务的精锐军事力量。而约亨所编写出来的训练教材更是结合了约亨前世所知道的所有特种部队训练方式。来自于后世的sas,seal,ksk等等顶级特种部队的训练科目,超过生理极限的体能压榨,严苛的淘汰制度,非人的反刑讯训练,潜入、渗透、埋伏、狙击、突击,爆破、野外生存等等。虽然在约亨看来,缺乏自动武器,没有伞降空投等等缺陷,但是在此时依然是可以可以执行一些在别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的。

    “父亲,ksk是我想打造出的可以执行一些别的部队无法完成的任务的作战部队。可以看做是对海军陆战队的补充。比如海军陆战队登陆前,由ksk进行潜入登陆场,摸清楚敌人防御部队的数量,火力配置,防御工事,为后续的进攻摸清情报;或者潜入地方港口,破坏敌方船只和港口设施。”由于此时的欧洲,骑士精神还未完全死亡,特种作战的方式有可能被保守的容克军官们斥责为“小偷、懦夫”,其实看看一开始欧洲人对潜艇的态度就能猜出个一二了,因此约亨描述的作战任务更类似二战德国的mek战斗蛙人或者美国水下爆破大队的任务。水下爆破大队就是后代大名鼎鼎的seal的前身,当然约亨不会让自己的ksk只是一支特种工程兵部队。

    而被寄予了厚望的ksk更是比海军陆战队要求更加严苛,当然,花费也更加高昂。可以说每一位士兵都是用金马克堆出来的,也因此让腓特烈三世感到吃惊。虽然此时的欧洲还没有真正的特种作战思路,但是少而精的尖兵部队还是很受重视的。衡量再三后,腓特烈最终还是给了ksk一个连的编制。

    两项提案都得到通过让约亨欢欣鼓舞。属于海军的直属陆战力量和特种作战力量的出现,让海军在天高皇帝远,陆军的手不够长的地方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单干了。
第64章 亚太落脚点之议
    19世纪的下半叶以来,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以及毗邻太平洋的亚洲大陆国家,几乎已经被老牌殖民国家瓜分殆尽。德国在普鲁士时期虽然是陆上强国,但是海军实在是不值一提,而当德意志统一后,快速发展的国力让德国开始有了对外扩张的需求,然而此时的德国已经错过了瓜分世界的大殖民时代的黄金时间。德国人此时才发现,茫然四顾,到处皆是他人的地盘,只有一些别人根本看不上的穷乡僻壤。就连此时已经让德意志可以不屑一顾的荷兰、西班牙也有着比自己好的多的区域。

    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德属几内亚,是在大洋洲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部地区,距离远东足有5000公里。至于德属萨摩亚更是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就算到了约亨前世的21世纪,萨摩亚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目前在远东,马来西亚是英国在远东最前线的殖民基地;法国人统治着越南、老挝、柬埔寨,与之隔海相望的菲律宾被西班牙人所占据;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传统殖民领土。再往北,则是有着亚洲最强海军力量的清国。德国人想要在这里杀出一片血路可不容易。因此约亨首先将目光放在了西澳大利亚和菲律宾。

    澳大利亚一词,原意是“南方大陆”,来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路易斯·托勒斯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经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并命名此地为“新荷兰”。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詹姆斯·库克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

    英国人首先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园湾,当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每年的1月26日后来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日。1790年,第一批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以悉尼为中心,逐步向内陆发展,至1803年,殖民区已拓展到塔斯马尼亚。英国于1829年将西澳并入作为囚犯流放地。1851年,新南威尔士州的贝瑟斯特、维多利亚州的巴拉勒特发现金矿,自由移民开始激烈增长。1868年,最后一批英国囚犯被送至西澳。

    因此,实际上现在英国人主要控制区域依然是以东岸的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而对西岸的囚犯流放区和北部荒芜区的控制力相当低下。而且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正是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因此德国此时以商业模式进入西澳和北澳基本不会遭到阻拦,反而由于能够带动当地经济而大受欢迎。而且进行矿业开采和工业建设,自然需要一个优秀的港口,这个港口在战时自然也可以用来作为军事用途。并且随着工业发展,那里就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而德国则可以将移民潮吸引向澳大利亚,从而扩大那里的德国人人口基数。那么当西澳和北澳拥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实力,数量举足轻重的德国移民的时候,澳大利亚再想在1900年六个殖民地进行居民一人一票的全民公决,用投票决定是否把六个殖民地统一成一个联邦国家的打算就得泡汤。而一个无法统一的澳大利亚,在一战能给英国人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

    而另一个目标菲律宾,掌握它的是已经日薄西山的西班牙。而1898年将会爆发的美西战争,则彻底撕掉了这个老迈帝国最后的遮羞布。因此菲律宾绝对是太平洋上最软的柿子。菲律宾拥有着广阔的海域,以及复杂的水文条件,而且马尼拉,苏比克都是优良的港口。虽然并不处在远东的核心区,但是距离英国所占据的香港九龙只也不过半天的航程,以此为基地,依然可以直接染指东亚的事务。不仅如此,拥有菲律宾,关岛后和德属几内亚形成铁三角,绝对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再依托西澳大利亚所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和军事存在,绝对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位置。不仅如此,除了拥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外,菲律宾还有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留在老迈的西班牙手中也无法让其真正发挥价值,而工业能力飞速发展的德意志,才是能让这块土地物尽其用的最佳主人。至于美国人?此时弱小的美国海军有什么资格和德意志别苗头?

    而如何夺取菲律宾,在约亨眼中也根本毫无难度,前期以商业开发为由进入菲律宾开矿,然后资助菲律宾修建铁路,哪怕赔钱也要这么做,如此一来,菲律宾总督肯定对此大为支持。然后增加德国移民,甚至可以前往清国寻找大量华工前往菲律宾。当德国人在菲律宾的利益越来越大,那么如果菲律宾发生动荡,德国人派兵护侨自然是理所应当的。而菲律宾局势从来就,没有不动荡过。

    自从西班牙宣布对菲律宾的主权拥有以来,在这上面世代生活的土著就没让西班牙人好过过。3年一次小暴动,5年一场大起义,各种数百人规模的搔乱闹事更是家常便饭,数不胜数。据统计,自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以来,平均每年的起义事件达到了5起,规模较大的起义更是有102次之多。西班牙人那在欧洲国家中排名末流的陆军实力,根本无法完全镇住这些未曾开化的野蛮贼寇。数百年来,这个帝国都在和这片殖民地上的原住民们处于一种半战半和的状态,帝国在菲律宾所取得的收益,几乎全部被用在了镇压暴乱中去。在之前的岁月里,西班牙尚且还能凭借着家里的底子勉强将这些反抗运动给镇压下去,但自从时间进入19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西班牙国势的不断倾颓,他们手中的那根大棒也渐渐失去了分量,已经压制不住当地的这些好勇斗狠的土著们了。

    189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暴动,在菲律宾群岛上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起义军以“建立菲律宾共和国”为行动纲领,要将西班牙殖民者的力量彻底赶出菲律宾本土。为了能够彻底摆脱这种长期受西班牙所奴役的现状,起义军所做的准备,比以往的任何一次暴动还要充足:他们在与日本签订的武器购买清单中,不仅有10万支枪械和相应的弹药,甚至还破天荒的购进了整整150门的大炮。尽管运输这批武器的日本军火船在途中遭遇风暴而沉没,最终落到起义军手中的武器只有零星发货的极少数,但通过起义军的军备购买量,也足以从中看出这次暴动的声势之狂猛。

    因此德国人只要打着保护德国人在菲律宾的人身安全这个幌子,给在菲律宾的德国工厂配备“保安队”,至于“保安队”的人员构成什么的,大家都懂的。当保安队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就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在配合远东舰队,进一步扩大在菲律宾的控制力度实在是太过简单了。而到了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当西班牙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德国远东舰队往菲律宾一驻扎,就凭乔治·杜威手上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能翻出什么浪花来?而西班牙也得乖乖的将菲律宾交出来。毕竟倘若以某种利益交换的形式交给德国人,好歹还能留个体面,而以战败的形式交给美国人,西班牙可就是彻底的连脸皮都被撕下来了。而实施这个计划更有利的情况就是,英国人很快就会陷入布尔战争的漩涡当中,根本无力管德国人在太平洋上的势力扩张。

    所以在约亨的心目中,西澳和菲律宾将会是德国重回亚太战略最重要的落脚点,不过两者同时展开难度较大,也会导致力量分散,因此只能在两者之中挑选其一。由于各有利弊,因此约亨还没有想好到底该优先选择哪一个。不过无论如何选择,一支强有力的远东舰队必不可少,而舰队需要一个优秀的母港,而约亨看中的落脚点又需要一支强有力的舰队才能得到,这就变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在远东拥有优良港口前,德国海军很难同意增加远东舰队的规模,如何先找一个过渡的落脚点就很重要了。而且不仅只有这个问题,当海军未来想要介入该地区纷争的时候,光靠舰艇可不行。一直可靠的可以快速机动的地面作战部队必不可少。是时候该建立一支独立于陆军之外的地面作战部队了。
第63章 重返亚太战略
    德奥联姻的消息传出,一时间欧洲政局风起云涌。对于这场婚姻可能导致的欧洲局势改变,各国都极为重视。俄国对此反应最大,1887年又是在占据上风的时候被迫在巴尔干吃了闷亏,俄国对奥匈的痛恨深入骨髓,作为沙俄获得巴尔干地区的主导权的最大拦路虎,对奥作战已经是沙俄军事高层的既定政策了。德国人的中立态度对俄国来说则是一颗定心丸,但是现在德奥联姻,就算《德奥同盟条约》没有暴露,俄国人也知道想要与奥匈作战有可能就要面对德国这个“欧洲仲裁者”了,这代表了俄国人的军事计划要做大规模的变动了。不过此时《德俄关税调整协议》执行顺利,德国从俄国进口了大量粮食,对俄国的国内经济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而且由于此时俄国海军造舰规模的扩大,大量德国工业产品的进口也弥补了俄国本国工业能力的不足。因此虽然俄国人开始警惕的审视和考量着如何处理对德关系的同时,倒也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但是俄国需要寻找一个盟友,一个可以抗衡德国的盟友这个战略已经开始在俄国高层中扎根。

    法国人对德奥联姻既是担忧优势狂喜,忧的是德奥关系更加紧密,法国面临的压力越发严峻。喜的是德俄之间的裂痕越发巨大,1887年的时候法国还担心德国会不会就此抛开奥匈而和俄国联手,现在一切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了。俄国人需要一个盟友,而法国人也需要一个盟友,双方联盟眼看着就可以一拍即合了。

    至于英国人则对德奥关系表示不必过分关注,维持大陆均势是英国人的国策,单凭奥匈一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