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漫泗州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漫泗州城-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说来,我们是先去皇宫盗玉玺,再寻找王爷,这是明智之举。”吴同对阿香的决断,表示赞赏。

    当下,两人扔掉一些道具,只带刀剑、弓箭、飞镖之内,翻身上马,沿途北上。

    却说魏忠贤与客氏害死熹宗朱由校后,想急于篡位登基,但苦于找不到传国玉玺而犯愁;也暂时没对朝臣公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这一天早朝后,魏忠贤在小安子、小乐子陪同下,来到客氏寝宫内。客氏急忙迎上来,搀扶他坐在茶几旁的椅子上,随即又沏一杯香喷喷的茶水。

    客氏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后,瞅一眼愁眉不展的魏忠贤问:“大总管,小皇帝已死,你应该高兴,怎么整天苦着脸?”

    “传国玉玺得不到手,本宫寝食不安,怎能高起兴来?”魏忠贤显得十分无奈,“得不到传国玉玺,则意味着朝中无主,本宫也很难顺理成章登上九五之尊。”

    客氏反问:“难道一天得不到传国玉玺,你对小皇帝之死就不发丧?时间一长,尸体腐烂,到那时难以向群臣交代。他们会发表种种疑问、猜测,甚至怀疑你别有用心,图谋不轨。这样,你的威信,在群臣之中就会大打折扣。如此这样,以后即使能顺利登基,也很难服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个道理你比奴婢清楚。”

    “这。。。。。。”魏忠贤手托脑门想了一会,凝视着客氏问,“夫人,依你的意见,如何处理眼前复杂而被动局面?”

    客氏成竹在胸,不紧不慢道:“依奴婢之意,将寻找传国玉玺之事摆一步,与阁臣商议一下,向全国各省、府、县通报,让他们大张旗鼓散布消息。这样,朱氏皇族以及流亡在外的几个王爷得知消息,一定会来京城奔丧。我们可以在灵堂内埋伏大内高手,使他们自投罗网,来一个杀一个,直到将他们诛灭干净为止。”

    魏忠贤点点头,以赞赏的目光打量着客氏:“夫人,还有何高招尽管说出来。”

    客氏听到魏忠贤夸奖,显得洋洋得意,沾沾自喜道:“为了给群臣和朱氏皇族之人来灵堂吊丧制造假相,我们可以伪造一个玉玺,用黄绫包起来,谁也辨别不出真伪来。也让那些朱氏皇族互相争夺,自相残杀,待两败俱伤之际,我们全体出击,将他们消灭,坐收渔人之利。”

    “好,这将是一箭三雕之计,妙哉!妙哉!”魏忠贤赞不绝口,随即冲门外小乐子道,“小乐子你进来一下。”

    小乐子听到魏忠贤呼唤,匆匆跑进室内,打个千问:“大总管有何吩咐?”

    “小乐子,听说你没进宫之前曾做过木匠是吗?”魏忠贤问。

    “回大总管话,奴才以前曾做过几年木匠,自进宫后就丢弃了,再也没演过手。”小乐子如实回答,“不知大总管因何问起这件事来?”

    “你的手艺派上用场了。”魏忠贤吩咐道,“你立即用块檀木,雕刻一个玉玺,速度越快越好。”

    “这。。。。。。”小乐子迟疑片刻,立即回答,“属下遵令!”

    小乐子走后,魏忠贤又冲门外喊:“小安子,你也进来一下。”

    小安子听到喊声,迈步跑进客厅,打千问:“大总管有何吩咐?”

    “是这样的。”魏忠贤吩咐道,“熹宗皇帝驾崩,还没对外发丧,你传本宫口谕,让顾秉谦、魏广微、黄立即、施凤来、张瑞图、来宗道、杨景辰几个阁臣,到谨身殿见本宫,商讨发丧之事。”

    “奴才遵令!”小安子奉命而去。

    魏忠贤望一眼小安子离去的背影,随即站起身,去了谨身殿。

    谨身殿乃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自从朱由校疾病缠身后,由乾清宫搬回敬事房居住。而谨身殿再也没踏进殿门。这里却成了魏忠贤召见大臣、商讨国事的场所。

    魏忠贤到谨身殿时,其他应召阁臣还没到。两名守门太监赔着笑脸迎上来:“大总管来这里商讨国事吗?”

    “嗯!”魏忠贤应了一声,径直走进大殿内,在文书案后的龙椅上坐下。

    过去有一炷香时间,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来宗道、杨景辰才赶到谨身殿。几人刚进殿,便见魏忠贤已经坐在龙椅上,慌得他们齐刷刷跪倒在龙书案前,异口同声道:“卑职叩见九千岁!”

    “免礼平身!”魏忠贤挥了挥手,“看坐!”

    “谢九千岁!”几名内阁大臣应了一声,从地上爬起,依次坐在椅子上。

    魏忠贤扫视一眼众人,装出十分悲伤的样子:“诸位,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皇上已由八月二十二rì辰时驾崩了,今天找你们来,是商讨一下发丧之事。”

    几名内阁大臣乍听这个噩耗,也十分悲伤,一个个面面相觑,有的还流下了泪。

    过了半晌,魏忠贤假惺惺道:“皇上驾崩,乃是我大明王朝的重大损失。我们要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他。你们作为内阁大臣,乃群臣的表帅,应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把皇上的丧礼办好、办得隆重些。另外,负责向全国各地颁布发丧之令。在朝官员选个吉rì,举行哀悼仪式。”

    这时,首辅大臣顾秉谦问:“九千岁,您看皇上的灵堂设在哪里最适宜?”

    没等魏忠贤开口,施凤来抢先道:“皇上生前大多数时间都呆在敬事房中,臣认为,因地制宜,就将灵堂安置在敬事房吧!”

    施凤来话音刚落,魏广微立即持反对态度:“敬事房乃是皇上寝宫,不便将灵堂设在那里。况且,皇上乃一国之君,灵堂应设在重要宫殿内,这样才能显示出大明的国威来,即使有外国使臣前来吊丧,也不失大明的威严。”

    “嗯!”魏忠贤听了魏广微一番言论,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黄立极,“黄爱卿,你上晓天文,下通地理,各种礼仪也是个内行,你看皇上的灵堂设在哪里?既雅致、又不失大明王朝的国威呢?”
第二十一章 皇宫盗玉玺(八)
    黄立极成竹在胸道:“卑职觉得将灵堂设在乾清宫最好,乾清宫有着阳刚之气,又是历朝皇帝办公、批阅奏折之处。有着威风八面、万国朝服之意。”

    魏忠贤扫视一眼内阁大臣:“诸位爱卿有不同意见吗?”

    几名内阁大臣异口同声道:“我等赞同黄大人的意见,将灵堂设在乾清宫。”

    “既然诸位都这样想,这件事就确定下来,将灵堂设在乾清宫内。”魏忠贤停顿片刻,“今天商讨就到这里,你们回去立即向京城六部、大小衙门、及全国各地发丧;不得延误时机。”

    群臣异口同声道:“属下遵旨!”

    如此旨意,才有前段书中刘志选出访时,在正阳门遇到大内高手向九门提督金良辅传旨的一幕,以及吴同、阿香在徐州城卖艺时,几名公差沿着街道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为了吸引朱氏皇族来京城吊丧,将其一网打尽。魏忠贤实行外松内紧之计,在朝庭文武百官举行哀悼仪式之后,下令九门提督金良辅敞开城门,任其行人商贾zì ;yóu出入。为此,金良辅心里矛盾了好一阵,思忖道:“魏忠贤决不是吃素的,他以此手段一定有不可告人的yīn谋。或许在灵堂内设下埋伏,将来京城吊丧的朱氏家族,一个个消灭,以除心头之患。从即rì起,我得每天亲自把守正阳门,注意观察是否有王爷和王府其他人进城?如有发现,我要暗中通知他们要多加防范。”

    想到这里,他暗自作好应付措施。与此同时,又给统领吴其正和其他心腹,对其它八个城门的防守,作了具体安排。

    自此,金良辅每天亲自守在正阳门;即使有事,脱不了身,也要派心腹把守。一晃已经过去二十多天,金良辅也没发现有王爷和王府人进城。这一天下午,金良辅与一班军校,正在正阳门守城门,忽然见两匹马由城外向正阳门驰骋而来。金良辅观察一会,对众军校道:“拦下前边两匹马,我要亲自盘问他们。”

    “属下遵令!”众军校异口同声回答。

    时间不大,两匹战马已到正阳门城门口,只见众军校拦在城门口,异口同声道:“来者何人?请下马接受检查。”

    “吁!”骑在马背上的一对男女勒住马,目光从众军校脸上扫过,阿香赔着笑脸道,“各位军爷,我们进城有事,请让开一条道,行方便之门,我们进城有事。”

    “要想进,必须接受检查。”一名小头目十分严厉道。

    正值马上两人为此事为难之际,从城门后转过一匹马,马背上驮着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此人正是九门提督金良辅,只见金良辅那双犀利的目光审视着对方。与此同时,两位年轻人也打量着金良辅。他俩便是准备进皇宫盗玉玺的吴同和阿香。过了好一会,吴同、阿香翻身下马,跪倒在地,齐声道:“恩人在上,受小的一拜。”

    说着,连磕三个头。

    众军校见此情景,都感到草莫名其妙。金良辅翻身下马,跨前几步伸手将他俩拉起来,压低声音道:“如果金某没估计错的话,二位是信王府的吧?”

    “在下正是!”吴同向金良辅抱了抱拳。

    “嘘!此处不是讲话之处,二位随我走。”金良辅对众军校道,“你们守着门,二位是本提督故交,我要与他两去衙门交谈。”

    “大人请便,这里有我们守着,不会出错的。”军校小头目道。

    “好的!”金良辅点着头,向吴同、阿香做个手势,“我们上马。”

    当下,金良辅、吴同、阿香翻身上马,离开正阳门,并驾齐驱,向金良辅宿舍而去。时间不大,已到院门前。金良辅指着一宅院子道:“这里是金某临时宿舍,因衙门在此不远,出入公堂要方便些。家里人还在老宅居住。”

    金良辅翻身下马,在院门上敲了几下。片刻,一个老仆人开了院门,赔着笑脸道:“老爷,您回来啦?”

    此时,吴同、阿香也下了马,老仆人微笑着:“贵客请进。”

    “谢谢!”吴同、阿香点点头,表示回敬。

    老仆人走过来,接过他们手里马缰绳,牵着马进了院内,将马拴在拴马桩上。

    金良辅向吴同、阿香挥一下手:“走,进客厅一叙。”

    时间不大,彼此进入客厅,分宾主入了坐。这时,老仆人走了进来,沏了三杯茶放在他们身旁的茶几上,笑微微道:“老爷、客人,请用茶。”

    “谢谢!”吴同、阿香异口同声道。

    “二位如果没记错的话,你们是信王府人?”金良辅打量着吴同、阿香问。

    “我们正是。”吴同向金良辅抱一下拳,“在下是信王府管家吴同。”又指着阿香,“她是信王身边的使唤丫头,兼保镖。”

    “嗯!”金良辅点点头,试探着问,“信王爷还好吗?这一次来京是否受信王爷之托,给皇上吊丧的?”

    “提督大人,我们也在寻找王爷,自今也不见踪影。”吴同如实回答。

    金良辅大惊失sè:“怎么?你们保护王爷,怎么会走散呢?实在难以置信。”

    “提督大人,事情是这样的。”阿香向金良辅解释,“那一次正阳门之战中,我们与御林军、厂卫交手,彼此打得十分胶着。在下随在王爷左右,从傍晚时分,一直打到月上中天;双方伤亡都很大。正值我们力不从心之际,忽然天昏地暗,一阵狂风之后,我们就失去了知觉,什么也记不清楚。”

    “有这等事?”金良辅大惊失sè,回想起正阳门之战那一天,城隍托梦给自己,更加坚信有神灵保护王爷的安全。随口问,“后来情况如何?”

    阿香继续道:“当我们醒来时,已是翌rì巳时;发现自己躺在草地里,身旁有把宝剑和一个包裹,打开包裹一看,见里面有一套衣裳和一百两银子。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吴管家,发现他受了重伤,便找些草药替他包扎了伤口。”

    “这真是一件怪事。”金良辅追问,“在你们躺的地方没发现其他人?”

    “我替吴大哥包扎好伤口后,让他原地休息,我四处寻找一圈,没发现任何人。”阿香如实道,“后来,我们行到一座小山上,在山洞里为吴大哥养伤,直到他伤愈后,才走出草地,过了黄河,在郑州逗留一段时间,靠卖艺为生,边行边打听王爷的下落。直到有一天,我们到达徐州地面上,刚摆好场子不久,便见公差一路敲着锣,宣报皇帝驾崩。。。。。。”

    金良辅截住阿香的话问:“所以,你们就赶往京城来了?”

    “是的。”此时,阿香隐瞒了来京盗玉玺的念头,“我们估计,皇帝驾崩,信王和其他王府的人,一定会趁机去皇城吊丧,我们赶来就能与王爷不期而遇。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到王爷。”

    “你们对主子的忠心,难能可贵。可是,你们想过没有?魏党抓你们还来不及呢,你们此来不是自投罗网吗?”金良辅提醒道,“皇上的棺椁安放在乾清宫内。那一天,朝庭文武百官,在乾清宫哀悼皇帝时,在下观察大殿内暗藏杀机。在棺椁前的一张桌上,放着由黄绫包着的玉玺,那分明是个假的。”

    “何以见得?”吴同望着金良辅,满腹狐疑。

    “你们想想,玉玺乃是像象征着江山的命脉;如此珍贵宝物,魏党能轻意放在棺椁前让人祭拜吗?”金良辅稍顿片刻,目光停留在吴同、阿香的脸上,“我推断,这分明是个诱耳,以此引诱前来吊丧之人,必定要窃取玉玺,埋伏在乾清宫内的杀手,会趁机开杀戒,将前来吊丧者诛杀干净,以达到魏党的篡权目的。”

    阿香思忖一会:“如此说来,这是一个陷阱了?”

    “我认为是这样。”金良辅压低声音,“从内宫可靠人口中,在皇上驾崩前两天,我听到一条重要线索。”

    “什么线索?”吴同追问。

    “这里没有别人,我直说无妨。”金良辅仍然是压低声音,“敬事房太监班头王体乾,被魏忠贤命令小安子将他活剐了,连骨头都被拋到荒郊喂了野狗。”

    “手段如此残忍歹毒,魏忠贤为什么要对王体乾下这样毒手?”阿香愤然道。

    “据说魏忠贤在追查传国玉玺的下落,王体乾作为皇帝身边的人,魏党当然要拿王体乾开刀了。”金良辅推断,“我估计魏忠贤是没得到玉玺,才在灵堂中摆一个假的为诱饵,一是蒙骗群臣,二是以此诛灭政敌。”
第二十一章 皇宫盗玉玺(九)
    阿香想了一会,突然问:“提督大人,在皇帝没有染病前,客氏经常为皇帝侍寝,有关玉玺一事,是否被客氏所藏?而达到自己的争权目的?”

    “很有可能与客氏有关,她想效仿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帝。”吴同附和道。

    “要是客氏所为,不一定是为自己当女皇,也许是想扶她儿子侯兴国做皇帝。”金良辅劝道,“对于乾清宫那个地方,我奉劝二位还是不去为好,免得遭来杀身之祸,如果实在要去,不能进入宫殿内,如遇到王爷和王府其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