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漫泗州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漫泗州城-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不得,求死不能。”

    “要是这样,如何是好?”草上飞吴兴宝异常焦急,攥紧拳头,狠击凳面一下。

    顾华平想了想道:“最好的办法是出动大军沿途查访,如遇到强盗占山,见一处、剿灭一处,方解我们心头之恨。”

    “剿灭匪寇,我算一个。”黑面阎君王再武摩拳擦掌,跃跃yù试,“我这对铜锤,多天没有驰骋疆场,大显身手了。这一次救郑大哥,我要首当其冲,冲杀在前。”

    太师张国纪因一时焦急,也难拿主张,转过脸问杨东旭:“杨先锋,你有何想法?是否赞同他们出兵沿途搜索郑天寿他们的下落?”

    “我不赞同这样做,那是有害无利的。”杨东旭摇着头,加以否决。

    “为什么不能出兵?难道见死不救吗?”黑面阎君王再武急得直跺脚,抓耳挠腮,虎目圆睁。

    魏世杰见王再武这个模样,有点看不顺眼,厉声斥责:“姓王的,你小子也太目中无人了,皇上在此,你也如此嚣张?成何体统?杨大哥说不出兵自有他的道理。至于郑头领多天未归,你焦急难道我们就不急?不许再插言,听杨大哥说下去。”

    黑面阎君王再武仍然不服气,小声嘀咕:“说得再理,我会心服口舒的;要是说得不合理,皇帝在这里又咋啦?看我吵嚷给你看。”

    朱由检抬头打量王再武片刻,心想:“这员将跟猛张飞一样,是个直xìng子,有话直说,但心眼并不坏。为朋友忠心耿耿,能两肋插刀。”

    众将领知道他的脾气,也不与他计较,见他嘀咕,只是淡然一笑。

    太师张国纪瞅一眼王再武,目光又移到杨东旭脸上,催促道:“杨先锋,继续说下去;为何不能派兵寻找郑头领?”

    杨东旭扫一眼众人,作出解释:“诸位都知道,除扬州、大云山之外,其余的大小城镇、包括附近的海州城,都在阉党掌控之下。要是我们大张旗鼓派兵沿途搜索郑头领他们下落,人没搜到,就被阉党爪牙汇报给地方卫所,卫所再上报兵部;那时麻烦就来了。阉党会倾全国之兵,与我们开战的。而我们呢,攻打鹰游山在急,如分散兵力,那就削弱了我们的力量,给鹰游山贼人创造有利时机。”

    “如果是这样,郑头领就不救了?”黑面阎罗王再武仍然固执己见。

    “就当然要救,但现在情况不明?如何去救?弄不好会失得其反。”杨东旭义正词严,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明天派一两名将领,带几名随从,打扮成商人模样,沿途探访,这样既不会惊动卫所贼兵,也不会打草惊蛇,惊动贼人。如能摸清郑头领被扣地点,再派小股兵力,趁夜进攻贼人山寨,速战速决。”

    “好,这个主意好。这样既能救出郑大哥他们,也能消灭山贼,又不至于惊动卫所那班兔崽子。这叫一箭三雕!”黑面阎君王再武突然醒悟,咧开大嘴巴笑出了声。

    一直没有插言的吴同、陈玉香瞅着张国纪,异口同声道:“太师,距离攻打鹰游山还有些天,沿途探访一事由我们去做。”

    张国纪思忖片刻,表示:“好吧!你俩武艺高强,胆大心细,能胜任此事。”

    “沿途探访,我也算一个。”黑面阎君王再武叫嚷着。

    张国纪瞅他一眼,毫不留情否定:“不,你留在军营,还有其它事要你做。”

    黑面阎君王再武未了心愿,十分不悦,低声嘀咕:“军营有什么事可做?不让我去探访,分明是瞧不起我——哼!”

    众将领见王再武闹情绪,也没人理会他。过了半晌,太师张国纪扫一眼两桌酒菜,问朱由检:“皇上,菜快凉了,我们入席吧!”

    “好的!”朱由检站起身,向众将挥一下手,“众爱卿,天时不早了入席吧!”

    说着,自己率先在主席位上坐下。太师张国纪和其他众将,入席相陪。

    一班侍卫负责斟酒,君臣众人,在中军帐内,杯觥交错,开怀畅饮。直到午夜时分,一个个已喝得面红耳赤,东倒西歪。张太师见时候已到,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便宣布散席;令侍卫撤去残羹剩菜,抹干净桌面,随后安排朱由检下榻之处。其他将领,各回自己帐篷休息。一夜无话,不在书中交代。

    翌rì早饭后,吴同、陈玉香备好马匹,带两名侍从,出离营寨,沿途探访押粮官郑天寿的下落。
第二十七章 三打鹰游山(二十)
    ()    太师张国纪和其他将领在中军帐内,一边陪皇帝朱由检品茶、一边等候吴同、陈玉香的消息。渐渐的,天已近中午,太师张国纪正要令侍从去伙食房安排饭菜,却见一名门卫迈进中军帐,打个千:“皇上、太师,小的有事禀报。”

    “哦!有事尽管报来。”朱由检抬了一下手腕。

    “是这样的。”门卫如实回答,“随吴同、陈玉香出去的两名侍从已回来,有要事面见皇上、张太师。”

    朱由检挥一下手:“请他俩进来见朕。”

    “是!”门卫应声而去。

    片刻,两名侍从跨进中军帐,双膝跪地:“小的参见皇上、张太师!”

    “起来回话!”朱由检挥一下手。

    “谢皇上!”两名侍从异口同声,从地上爬起来。

    朱由检打量两名侍从一眼,问:“你二位随吴同、陈玉香出去探访郑将军的下落,为何要单独回来?”

    “回皇上话,我们是奉二位大侠之令,回来向皇上、太师和各位将领报喜的。”其中一名侍从恭恭敬敬回答。

    “哦!喜从何来?”朱由检一脸惊疑之sè。

    另一名侍从接过口:“我们随吴、陈二位将军沿途查访郑将军的下落,却在五十里外的官道上,与郑将军及其人马不期而遇。”

    “是吗?郑将军他们安然无恙吗?”太师张国纪迫不及待问。

    “郑将军和人马不但安然无恙,还另添四名将领和几千名兵丁。”那名侍从显得特别兴奋,侃侃而谈,“吴、陈二位将军见此,让我们回来向诸位报一个喜,作好心理准备。”

    众将听到这个消息,喜形于sè。黑面阎君王再武拍着手乐道:“啊呀!郑大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旦没有损兵折将,还挪掠一班人马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我王再武没能同去;不然,也能在众将面前撞个满堂红。”

    说着,脸上表情急转直下,显得苦恼忧伤的样子。

    众将见他又高兴又伤感的样子,十分好笑。

    太师张国纪打量王再武片刻,安慰道:“王将军,你也不必伤感,以后仗多着呢,而且三打鹰游山迫在眉睫,有你立功的机会。不过你放心,老夫一碗水端平,对谁在战场上立下的大小功劳,都会记录在册,以后作个总评,论功行赏;决不会埋没任何人功劳的。”

    “嘿嘿!”黑面阎君王再武咧嘴笑了笑,“既然这样,我在疆场厮杀时,要拿出十二分力气来,决不偷懒。”

    “好的,老夫相信你。”张太师转过脸问朱由检,“皇上,有关郑将军一事,是否举行一下欢迎仪式?”

    “应该欢迎,这样不但能提高将士们战斗积极xìng,又能说明我们对后来者礼贤下士,给他们留下一个好映像。此事一旦在江湖中传开,慕名来投者不计其数,为壮大我们兵力,大有好处。”朱由检吩咐道,“欢迎仪式搞得隆重些,每个兵丁挥舞彩旗,再组织锣鼓队,如没有锣鼓,以锅碗瓢盆代替也行。”

    “臣遵旨!”太师张国纪应了一声,吩咐众将,“你们各位立即行动起来,号召全体兵丁到营寨外夹道欢迎。每个兵丁手执一对彩旗,分为五队,服装按金木水火土五sè而着。另外,每一队组成一个锣鼓队,以敲击碗盆代替锣鼓。杨先锋,这个任务由你作总指挥,速去办理吧!”

    “属下遵令!”杨东旭站起身,向众将挥一下手,“我们走!”

    众将纷纷站起身;离开座位,随杨东旭出离中军帐。太师张国纪仍然留在中军帐内,与一班侍卫,陪着朱由检品茶谈话。

    却说先锋杨东旭与众将领出离中军帐,到营帐前令侍从吹响牛角号。众兵丁听到号角声,纷纷出离帐篷,自动排好队列。

    杨东旭与众将站在队列前,杨东旭挥一下手臂:“各位弟兄!运粮官郑天寿从扬州率众押运粮草,北上途中,在大伊山遭强人所劫,几经周折,说服了众强人,一起归顺我军。为了表达我们对降兵的诚意,奉皇上口谕和太师之命,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他们。你们还按以前的五个队列,服饰分为五sè,有条不紊。每人准备一对彩旗,当郑头领他们到来时,挥动彩旗,喊着:‘欢迎!欢迎!’的口号,以作迎接的礼节。另外,每一个大队,选出十几人组成锣鼓队,以此加大欢迎的气氛。”

    一名小头目站出队列,挥一下手:“杨先锋,小的有话说!”

    “但讲无妨。”杨东旭微微一笑。

    小头目不假思索:“我们是行军打仗的,只有刀枪剑棍;又不是戏班子,哪来锣鼓之类的玩艺?”

    “没有锣鼓,可以用碗盆代替。”杨东旭振振有词,挥一下手,“抓紧去办理,两炷香后,到山涧外的官道上集中。”

    随着杨东旭一声令下,众兵丁分头行动起来。

    两炷香后,众兵丁准备就绪,由各个将领带队,按五sè服装,依次排列,离开营寨,出离山坳,在官道上排列两旁。

    时间一秒秒、一分分过去。兵将们耐心等待,目光不时的望着前方的路上,却迟迟不见队伍到来,一个个显得焦急不安的样子。直到一个时辰后,人们才发现几里外的官道上,有一队人马缓缓而来。众兵将见此,jīng神抖擞,欢欣鼓舞,一片沸腾。他们望着越来越近的队伍,指指点点,笑语喧哗。

    一炷香后,前边的队伍距离杨东旭他们仅有几十丈远。杨东旭传令道:“各位弟兄!碗盆敲起来!彩旗摆起来!口号喊起来!!”

    一时间,碗盆敲得叮咚响,一杆杆彩旗举过头顶,不时的挥舞着。与此同时,众兵丁齐声喊道:“欢迎!欢迎。。。。。。”

    此时,郑天寿、吴同、陈玉香正与四名寨主并驾齐驱,不紧不慢走着。后面是郑天寿所带的两千名兵丁和骑着马的三千多名小喽啰,押着粮车和金银细软之类。几名寨主见前边黑压压一大片队伍分立在道路两旁,挥着彩旗,敲着器物,不知何故。一名寨主问:“郑头领,前边那班人马在干什么?”

    郑天寿坐在马背上,向前观看一会,不假思索道:“这是我们队伍奉命欢迎你们的,这是最隆重的礼节。”

    “太感谢了!我们占山为王的,受如此礼节,让人受宠若惊。”另一名寨主望着前方的阵容,感慨万端。

    时间不大,彼此已到近前,杨东旭率领众将迎上来。郑天寿他们见此,心中十分感动,纷纷下马,将马缰交给随从,向杨东旭他们迎过来。片刻,彼此已到跟前,打量对方片刻,便拥抱在一起,就向离散多年的亲人那样亲切。随即寒暄几句,作了简单介绍。

    杨东旭对郑天寿和其他几名寨主道:“皇上和张太师正在中军帐等我们呢,我们到中军帐细谈,至于兵员和粮草,由副将安排。各位头领请放心,众副将一定会将事情安排得完完美美,不会让你们属下受半点委屈的。”

    “感谢杨先锋想得如此周到,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我们还有何放心不下的?”四名寨主笑容满面,异口同声道。

    当下,杨东旭唤过一班副将,吩咐道:“你们负责将兵员安排到各个帐篷居住下来,粮草运到临时仓库中,金银细软,暂时放到中军帐去;并让伙夫安排饭菜。”

    众副将异口同声回答:“杨先锋放心,我们一定会安排好的。”

    “如能这样,我十分高兴;我代表皇上和张太师感谢你们。”杨东旭向郑天寿他们挥一下手,“走,我们去中军帐。”
第二十七章 三打鹰游山(二十一)
    ()    众将撇下兵丁和粮草,随杨东旭向中军帐而去。

    与此同时,众副将也指挥队伍向营寨而去,由于人马过多,道路上显得十分拥挤。

    此时,朱由检和张国纪正在中军帐内品茶谈话,一杯茶饮尽,侍卫提着壶替杯子满上。就在这时,一名门卫跨进中军帐,单膝跪地:“报吿皇上、太师!杨先锋已领着众将回来,正在门外候旨。”

    朱由检抬一下手腕:“传朕的口谕,让众爱卿帐篷内见驾。”

    “是!”门卫转身而去。

    片刻,杨东旭领着众将进入中军帐,齐刷刷跪倒一大片,异口同声道:“我等叩拜皇上,祝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端坐在文书案后的椅子上,抬一下双手,笑容满面道:“众爱卿免礼平身,一旁看坐。”

    “谢皇上!”众将领爬将起来,在一旁椅子上坐下。

    朱由检打量郑天寿身旁的四名将领问:“郑爱卿,你身旁的四位,是你在途中收留的好汉吗?他们姓甚名谁?在哪座山寨居住?”

    “回皇上话,他们是臣路经大伊山时与他们交手后结义的。”郑天寿指着身旁四位,向朱由检、张国纪和众将领一一作了介绍,“这一位姓周名云,人称赛罗成,使一杆长枪;乃是东林党人周宗建之子。”

    朱由检听后,为之一振,打量周云片刻,重复道:“你是周宗建儿子?”

    “回皇上话,草民正是。”周云如实回答,“当年家父与其他东林党人一样,惨遭阉党迫害,死的死,亡的亡。为了躲避阉党追杀,草民提前混出京城,过着流亡生活。最后到大伊山时,在与几位寨主交手后,便结为异姓兄弟,推草民为大寨主。”

    “原来是这样。”朱由检十分同情当年东林党人的遭遇,开口道,“当年皇长兄体弱多病,实权都掌握在魏忠贤及其爪牙手里;对东林党人肆意迫害杀戮,为所yù为。朕当时虽然贵为王爷,但却是徒有虚名,眼睁睁见东林党人惨遭迫害,却无能为力啊!”

    “你们能逃出阉党的魔爪,乃是不幸之中万幸。”太师张国纪接过话茬,“当时老夫想竭尽全力救出所有东林党后代,但力量必定有限。老夫亲手救出的寥寥无几,但老夫曾去你府上一趟,让你父亲暗中串联一班忠臣良将,使东林党后人逃难时,少了许多伤亡。”

    朱由检平静一下心态,问周云:“周爱卿,你是否知晓东林党人其他后代流落到什么地方?”

    周云摇摇头:“草民自从在大伊山落草后,曾多次打听其他忠良后代下落,却是音讯皆无。”

    “嗯,这也难怪,天下之大,人海茫茫,到哪里打听?”朱由检转过话题,问郑天寿,“郑爱卿,另外三位好汉姓甚名谁?请一一介绍。”

    “好的!”郑天寿指着其中一个道,“这位是山寨二寨主,名叫钱飞虎,使一根狼牙棒,有万夫不挡之勇,绰号穿山甲,登山跃涧,如屡平地。”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