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科学家-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知道。”叶晨点点头,道:“德国实行着名的‘曼施坦因计划’,集中大量的坦克集群,从多森林沼泽的阿登地区突破,打了英法联军一个措手不及。大量的德**队直插联军后背,直取巴黎。”

    说到这里,叶晨不住摇头,道:“当时的英法联军老是想着他们是一战的胜利者,坐啃老本,不思进取,思维僵化,战术落后。当德国装甲群到了巴黎边上的时候,他们认为德**队要想渡河,一定会象一战时那样,要准备好几天去了。于是,英法联军慢条斯理的部署,一点也不着急。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德**队并没有按他们设想的那样打,上午到了河边,下午就渡河成功,直取巴黎。联军损失惨重,法国首都被攻占,不得不投降。”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英法联军的行动让人哭笑不得,太特么的搞笑了。

    “英法联军残军不得不撤退,几十万军队撤到敦克尔刻,已经陷入了绝境,被德国全歼只是时间问题。”叶晨接着道:“眼看着德国的装甲集群就要打过来了,这让英法联军绝望,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元首下令装甲集群停止进攻,要用空军把英法联军炸死在沙滩上。战后,很多人都在指责元首胡来,其实元首也有他自己的衡量。当时德军使用的坦克性能并不出色,质量上更有问题,已经有不少坦克出了问题,元首不想让装甲集团损失过大,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空军。”

    说到这里,叶晨略微一顿,道:“这一改变,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意料之外的生机。在当时,就是英国首相丘胖子也感到绝望,认为英**队撤不出来了。生机就在于,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问题,那就是沙滩上的沙子会裹住弹片,减少了杀伤力。一开始,当德国空军轰炸的时候,联军很慌乱。后来发现,并没有多少威胁,德国空军再来轰炸的时候,根本就不理。”

    敦克尔刻大撤退之所以能够成功,后人归结于元首的错误。其实,这不成立,这就是一个失误。沙子会裹住弹片这事,以前没有在战争史上出现过,谁也没有想到。

    “当元首意识到这一问题,知道光凭德国空军无法达到目的,重新下令让德国装甲集群发起进攻,但是,时机已经错过了。英法联军已经稳住了阵脚,布署了近十万军队进行防御,为撤退争取时间。”叶晨又道:“为了把军队撤回来,丘胖子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把能派出去的船只全部派出去了,哪怕是渔船也上阵了,终于撤回来了三十多万人。”

    “虽然成功的撤回了这么多人,但是,也只是人回来了,武器装备损失殆尽。当时的英国就是不设防的,要是德国登陆的话,一定会轻松攻占英国。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德国的海军不行,而英国的海军还在,完全可以把德国的登陆部队葬送到海底。元首意识到这点,不得不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改用德国空军轰炸伦敦。”

    要是二战的德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的话,二战的结果一定会改写。

    英国陆军损失惨重,人员倒是还有不少,就是没有武器,只能赤手空拳,这仗还怎么打?

    但是,英国的海军还在,足以阻止德国登陆英国。

    “德国轰炸伦敦的结果,很多人都知道,德国失败了。德国为什么会失败呢?很多人在指责德国帝国元帅戈林,认为他太狂妄自大,误判了形势。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戈林的判断并没有错,让他想不到的是,英国发明了雷达,使得空战更加有效率,损失并没有戈林估计的那么严重。”叶晨对这段史很是清楚,道:“虽然英国挫败了德国的攻势,但是,元首并没有忘记伦敦,一直在秘密研究一种新型武器,那就是导弹。”

    德国研发导弹,就是用来对付英国的,想要凭借导弹打垮英国。

    “可以这样说,导弹的出现,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得战争进入全新的模式。”叶晨分析,道:“现代化战争有句话说得好‘发现即被消灭’,说的就是导弹的重要作用。一旦被敌人的雷达发现了,也就意味着被敌人的导弹锁定了,导弹会直奔目标而来。”

    导弹的发明,在人类战争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使得“远程打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打击。

    在此以前,远程打击也就是火炮,可以打几十里就不得了。现在的火炮,可以打一百多两百公里,这是顶天了。

    导弹能打多远?近程导弹能打几百公里,中程能打上千公里,远程能打几千公里,洲际导弹可以打万多公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打击。

    “但是,在导弹发明之初,并没有这样巨大的威力,元首想要用导弹迫使英国屈服的想法最终失败了。”叶晨接着道:“归底结底,当时的导弹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精准是个大问题,二是爆炸威力不够强。”

    在当时,德国发射导弹,精准是个大问题。在当时,雷达属于英国的秘密武器,德国就不知道有这种先进的侦测手段,更不可能用来配合导弹了。

    要是戈林知道英国有雷达,就不会误判了。

    当时德国是认准一个方向,大致差不多就行了,进行发射。

    至于打不打得准,上帝知道。

    爆炸威力就更不用说了,哪有现在这样的高爆炸药,其威力可想而知了。(未完待续。。)

第四二八章 吊打一切的导弹技术(中)

    叶晨是军迷,对v弹的情况很熟悉,如数家珍般道来。

    “德国一共研制了两种型号,一种是v1弹,这是巡航导弹。”叶晨接着道:“在当时,因为技术问题,巡航弹的性能并不怎么出色,容易被飞机火炮拦截。但是,这种导弹的造价很便宜,德国一共制造了几万枚,绝大部分扔到英国去了,给英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伦敦遭到巨大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恐慌,丘胖子不得不下令进行战争保险。这事,让丘胖子一直引以自豪,认为这是他的伟大功迹之一。”

    战争保险,这事听起来就太扯了。战争就是破坏,会大规模的破坏,谁要是进行战争保险的话,一定会把裤子赔掉。但在二战中,英国就这行干了。丘胖子是以国家进行担保做这事的,他一直很自得。

    “另一种叫v2弹,是弹道导弹。这种导弹是没法防御的,在英国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叶晨又道:“德国研究导弹,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新式武器打垮英国,迫使英国投降。但是,这一想法最终没能实现,好多人在指责德国人是在妄想,这是不对的,应该说这种武器出现得晚了,要是早几年出现的话,德国人未必不能达到目的。”

    德国使用导弹轰炸伦敦,是在1944年6月份才开始的,熟悉二战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一年德国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必然会失败。

    在东线战场,红色帝国节节胜利,已经收复了所有的国土,几百万大军如同潮水般朝西方进攻,兵锋直指德国首都柏林。

    在西线,英美盟友开辟了第二战,成功登陆诺曼底,开始反攻欧洲大陆。

    这对于反法西斯阵营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士气高昂,胜利可期,不要说德国轰炸伦敦了,就是把伦敦夷为平地,英国也不会投降。

    要是导弹早出现几年,在敦克尔刻大撤退之后就投入使用的话,一定会给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说,还会在士气上重创英国,英国能不能够撑下去很难说了。

    敦克尔刻撤退之后,英国士气低落,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坚决抵抗的决心。要是这时候遭到导弹的轰炸,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还有在当时,导弹的精准度是个大问题。德国想要炸伦敦,结果却是很大一部分导弹掉到别的地方去了,根本就没有到达伦敦。

    要是当时的导弹能有现在的精准度,完全可以实行斩首行动,干掉英国的首脑和盟军统帅部。那样的话,这后果就很严重了。

    “可以这样说,导弹是人类史上最为可怕最为邪恶的武器之一。导弹和雷达、卫星、核武器相结合,使得人类生活在核战的阴影之中。”叶晨接着点评,道:“要是没有导弹,即使有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也不会这么大。”

    庄老重重点头,很是赞同叶晨的说法。

    叶晨这说法一点也没有夸大的意思,导弹真的称得上是人类史上最为可怕最为邪恶的武器之一。要是没有导弹,即使要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也不会这么大。

    要是打个比喻的话,导弹是枪,核武器是子弹。没有枪的话,光有子弹能有什么用呢?

    有了导弹之后,核武器的使用方式就多种多样了,可以从太空中发射,可以从潜艇上发射,可以从陆地上发射,这就使得核武器防不胜防。

    当然,还可以从飞机上投掷。但是,飞机的速度比较慢,突防能力没有导弹强,威胁相对要小些。

    “不过,要是从民用科研上来说,导弹的出现又是人类史上最为杰出的发明之一,对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叶晨话锋一转,道:“要是没有导弹,就不可能有卫星上天,不可能有空间站,不可能成功登月,不可能有对火星的探测。”

    导弹和火箭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带弹头,导弹能做的事情,火箭也能做,技术上差不了多少。

    我们现在能够打越洋电话,能够使用导航系统,这是因为有卫星在天上。但是,没有运载火箭,卫星能上天吗?

    没有火箭,能有载人航天吗?能建立空间站吗?能实现登月吗?能进行火星探测吗?能进行深空探测吗?

    一句话,导弹的发明,是人类冲出地球,走向太空的基石。

    从这点上说,导弹的发明,是人类史上最为杰出的发明之一,对人类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让人类的飞天梦成为了现实。

    “嗯,小叶,你是一个很不错的军迷,对导弹的史很熟悉,现解得很透彻。”庄老很是赞赏,道:“虽然二战中使用的导弹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人们都知道,这种武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前途不可限量,红色帝国和美国都想掌握这种技术,就开始对德国科学家进行争夺。”

    说到这里,庄老的语调转高,道:“按照《雅尔塔协定》,v2导弹生产工厂的主要所在地皮纳蒙划给了红色帝国托管,美国很不甘心,美军组成了一个突击队紧急展开“回形针”行动。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内,美军挺进巴伐利亚区并占领当地,动用了300节火车车厢和13艘轮船,把近百枚v2导弹以及相关设备和半成品抢运一空,红色帝**队在第二天,也就是6月1日抵达的时候,只看到一座座空荡荡的工厂。”

    “更重要的是,美国把126位德国导弹专家弄到美国去了,迫使这些导弹专家为美国工作,到1946年美国就发射了第一枚v2导弹。这速度很惊人了,要是美国没有抓获这么多德国科学家,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美国的导弹技术一直是全球最为先进的,说到底,那是因为美国拥有更高的起点,是从德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是没有这一基础,美国能拥有这么先进的导弹技术吗?

    谁也不好说。

    “美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直接跳过了基础研究阶段,不需要进行前期研究,直接使用就是了。”庄老不愧是导弹专家,对导弹史很熟悉,道:“德国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就在研究导弹,一直到1944年才使用,这是十几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德国的研究,为美国节省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美国的导弹技术能不是全球最先进的吗?”

    前些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种说法,美国鄙视天朝,天朝的技术比美国落后十几二十年。说到底,就是差了一代。

    不管我们有多牛,发展的速度有多快,这时间都难以缩短。原因在于,一种高新技术的开发,必须要有前期积累,没有前期的积累,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完成前期积累,差不多就要十几二十年。

    当然,我们国家看到这点,所以我们国家并没有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后面追,而是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道路,要实现“弯道超车”。

    不然的话,跟在别人后面追,永远也追不上。

    “我们国家进行导弹研究,从时间上来算,晚了好多年。”庄老摇摇头,一脸沉痛,道:“以美国研究导弹的时间来算的话,我们就晚了将近二十年。这样算是不对的,要从德国研究导弹的时间算起,又得加上二十年,这就是差不多四十年了。”

    美国把德国的导弹专家抓了那么多,其中还包括德国的导弹负责人,这批德国科学家的水准有多高,自是不用说了。

    这些德国科学家不仅为美国工作,为美国造导弹,还为美国培养人才,使得美国一下子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水准导弹专家。

    四十年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追上来的,以前,我们国家的导弹技术落后于美国,这很正常。

    “再加上我们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实验设备更是短少。还有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进行严厉的封锁,连药品也不准向我们国家出口。”庄老很是自豪,道:“我们国家能够做出导弹,这是世界奇迹!”

    这绝对是大实话。

    在当时,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导弹相关方面的人才,好多大学生学的并不是导弹专业,甚至于和导弹的边都挨不上,被国家赋予重任,要求他们参加导弹研发工作。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未来,不得不从头学起。

    有很多人感慨,导弹之父在国外的时候,研究成果很多,硕果累累,回国之后就不行了,没有多少成果。其实,导弹之父回国之后取得的成果才是最大的,他不仅为我们国家研发出了导弹,还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

    这些人才,以及他们培养的人才,成了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支柱。

    可以说,导弹之父是桃李满天下。

    “以我们当时的条件,能够做出导弹就是胜利。至于追上西方国家的水平,那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那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庄老很严肃,道:“有人认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导弹,就不比西方国家差,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要直面现实,看到差距。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的导弹水平已经追上了西方国家的水平,甚至于有些方面已经超越了。”

    “比如说反舰弹道导弹。”叶晨很是振奋道。(未完待续。。)

第四二八章 吊打一切的导弹技术(下)

    反舰弹道导弹有多牛,叶晨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亲眼见识我们国家的反舰弹道导弹发威的情景,印象非常深刻,叶晨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很牛吧?美国的航母不是很吊吗?结果是在反舰弹道导弹面前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只有被吊打的份。

    “没错。”庄老点头,道:“反舰弹道导弹是被美国逼出来的,美国的航母总是在我们国家周边搞风搞雨,我们国家在当时没有有效的反击手段,不得不另辟蹊径,发展反舰弹道导弹这种技术难度极大的撒手锏武器。”

    这话绝对真实。

    我们国家的反舰弹道导弹就是被美国逼出来的。美国总是在我们国家周边搞事情,搅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