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已经控制住军营物资仓库的士兵,同样看到刘兴华的到来。每到一幢仓库,刘兴华都会进出看一眼,随后让身边的警卫员,留下几枚炸弹当回礼。
随着警卫团有序的撤退正在进行中,沙俄方面那怕收到报喜城发出的求援电报。也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一来时间是晚上,地面部队增援不利不说。
二来一个原因就是,附近的河防力量。都抽调到偷袭行动中。现在安民军杀到了报喜城,几乎可以确认,那些偷袭的炮艇部队,只怕结局不会太好。
伴随着黎明的曙光出现,能拆走的东西都拆的差不多。那怕城中沙俄人经营的商贩物资,一样不可幸免被安民军给缴获干净。让那些沙俄商人也是欲哭无泪。
至于城中清国人的商铺,能在这种地方开的了商铺的。大多都可称的上汉奸了。安民军对于这类人,自然不会丝毫手软。甚至在情报部的提供下。处决了几个大汉奸。
在刘兴华看来,他们选择当别国子民,他不怪罪。可替沙俄人,祸害同祖同宗的清朝遗民,那这些人就该死。充当侩子手,就应该想到有掉脑袋的一天。
看到天亮之后,俘虏兵都被押到码头登船,刘兴华看着远处升起的太阳道:“山柱,将剩下不肯离开,还有城里的沙俄百姓,都给我赶到广场这过来。”
不解其意的李山柱,稍显好奇的道:“军长,你是想?”
‘放心,我还不至于拿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出气,你把他们叫来。我们差不多要走了,也时候给这些沙俄人一些警告。尽快去安排!’
望着李山柱有些想岔的眼神,刘兴华也清楚。每次只要到了战场之上,他的杀意总是特别重。可刘兴华还是知道,什么人该杀,什么人又不应该杀。
那怕他知道,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沙俄百姓,也做过不少祸害大清百姓的事情。可这种百姓之间的争执,这个时候追究责任,多少说不过去。
只要这些沙俄百姓,愿意服从安民军的命令,那么刘兴华就会给他们一条活路。毕竟,军人随意屠杀百姓,只有岛国那帮畜生会做。他自问,铁血之下还有一丝人性。
看着催促百姓前往广场的安民军士兵,不少人脸上还有残存的血渍,看上去显得分外恐怖。不少沙俄百姓的孩子,也免不了吓的啼哭起来。
等到他们抵达广场之时,看着将广场团团包围起来的安民军战士,很多沙俄百姓第一次明白,什么叫枪口下的威胁。也非常担心,接下来他们的命运。
随着城中能找到的百姓,基本都汇集到城市广场之中。在李山柱等人陪同下,一身普通军官军装的刘兴华,在这些沙俄百姓的注视下,缓慢而有力的走到搭起来的台子上。
看着广场中,不时响起的啼哭之声,刘兴华也很清楚。曾几何时,沙俄军队也是这样,将城中的百姓聚集起来之后,用长枪刺刀将无辜的清朝百姓推进死亡的陷阱。
想想那个时候,那些孤立无力的清朝百姓,又是否跟这些沙俄百姓一样。处于非常无助的心情中,还在期盼着来自祖**队的解救呢?
也许是觉得现场太吵,身为警卫团的李山柱,表情冷酷的上前道:“肃静!”
简短的两个字,令广场上的沙俄百姓,瞬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原本还在啼哭的孩子,也被他们捂住嘴巴,生怕孩子的哭声,会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等到广场安静下来,李山柱很适时的退了下来,而刘兴华同样表情冷漠的上前道:“你们不用担心,把你们叫来,不会对你们做什么。我的军队,没有你们沙俄的军队残忍。
我是安民军的军长刘汉青,在你们之中,或许有人听过我的名字。不过,知不知道都不要紧,只要你们现在记住,站在你们面前的人是谁就行。
今天在场,还有不少我刘汉青的同胞。可你们既然选择留下,我刘汉青也不勉强你们。只希望你们平时多加小心,这里毕竟不是我现在所能控制的地方。
把你们叫来,就是告诉在场的沙俄百姓一句话。你们现在居住的房子,种的田地,都是属于华夏的土地。我不会承认,任何沙俄跟清廷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或许不久之后我就会离开这里,但我相信,当我下次再来这里的时候。你们到时只有两个选择,成为我治下的百姓,或者带上你们的家人,一贫如洗的离开这里。
这里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而我相信,今天我能带领部队攻占这里,下次这里也会变成战火绵延的地方。大战一起,你们若继续留在这里,早晚会遭受不意之祸。
我不喜欢杀人,更不喜欢杀手无寸铁的百姓。所以,你们应该很庆幸,这次来的是我的部队。但我想告诉你们,若你们继续留在这,下次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临行之前,我警告你们这些沙俄人。若是让我知道,你们肯欺凌生活在城中的大清百姓。下次等我的部队到来,我会替这些百姓,找你们一个个算帐。
还有一句话,请你们务必遵守。不是你们能踏足的地方,在我跟我的部队离开之后,你们都不要进去。打仗,本就是军人的事情,你们别妄自送死。”
说完这些话,让沙俄百姓长松一口气之余,很多百姓都觉得。这里不再是淘金的富饶之地,还是赶紧离开这里为妙。
继续留在这里生活,天知道下次有没有这样幸运,能从这里活下来。而刘兴华适时命令部队,让开道路放这些胆战心惊的百姓离开。
同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将最后一批物资跟百姓装船之后,在炮艇的掩护下。很潇洒般,在无数城中百姓的注视下,离开了这座城市。
看着安民军消失,整个城市又陷入一片安宁的气氛当中。可很多沙俄百姓都不敢随便出门,生怕会遭受什么不测,却在期盼着他们部队的来援。
当第一支部队,在下午时分赶到报喜城,看到的是一座大战结束后的城市。那些已经冻僵硬的士兵尸体随处可见,这足以说明战斗其实很激烈的。
就在这些沙俄部队入城,终于从沙俄百姓口中知道,攻占报喜城的就是安民军。这些从未跟安民军交手过的沙俄部队,也觉得他们来的很及时,正好赶在对方离开之后抵达。
如果真两军相遇的话,他们的下场,只怕不会比那些僵硬的尸体好多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贪多嚼不烂
这支兵力其实只有一千余人的增援部队,来的路上还担心会与攻占报喜城的敌人交手。却没想到,直到报喜城附近,却看到城里一片宁静,根本看不到所谓敌人的影子。
直到派出骑兵抵进侦察,确认城中已经看不到任何敌人,带队来援的沙俄上校,也显得长松了一口气。觉得终于不用担心,在这里拼死阻击对方了。
大军进城,顺利接管报喜城的上校。还没来的及高兴,便听到军营方面传来的爆炸声。刚刚觉得能松口气的百姓,听到爆炸声自然又吓的不行。
可这场军营里的爆炸,只是掀开了爆炸的一个开头。总督府、船厂以及城里,一些重要的设施,都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把进城的沙俄官兵同样吓的草木皆兵。
看着那些重要的军事设施,还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全部在爆炸之下成为废墟。带队的上校,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明白这是安民军有意布置的陷阱。
好在报喜城总算平安回到了他们的手里,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若是报喜城被夺,只怕远在帝都的那位沙皇,也会大发雷霆吧!
可这位上校所不知的是,当刘兴华甚至回到瑗珲之后。再次发表通电,向全世界宣布此次战果。同时宣布,解救在海兰泡生活的几千大清遗民。
这则电报,无疑又在沙皇的脸上,狠狠的甩了一巴掌。尤其在通电中,刘兴华明确表示,安民军不承认。清廷跟沙俄签定的瑗珲条约。
若下次有实力,他必定带兵收复,那些被割让给沙俄的国土。这样霸气的宣言,让许久没听到安民军有什么动静的全国百姓,无疑再次想起这位真正的英雄来。
相比之下。清廷的处境无疑非常尴尬。那怕他们宣布,为了整顿军务,开始在各省组建新军,采用洋人练兵之法强军,却根本没多少百姓买帐。
在很多百姓看来,光有嘴皮子功夫没用。朝廷若真想振奋民心。那就跟洋鬼子好好打一仗。最不济,趁次机会收复东三省,总归也比隔岸观火来的强啊!
发完通电的刘兴华,也清楚远在京城的那些王公贵族,只怕会对他恨的牙痒痒。毕竟。不承认这些签定的条约,也变相的骂他们无能,守不住老祖宗打下地彊土。
看到安民军展现出来的实力,同样在紧锣密鼓商量对策的岛国方面,也在讨论要不要向安民军出售那些机械设备。有人同意,自然就会有人反对。
同意的人,给出的理由是,他们不卖其它洋人一样会卖。虽然这些机械设备。对清国人而言是很先进的机器。可对岛国还有其它国家而言,这些机器都不算先进。
既然能从安民军手里赚笔钱,又能拉拢到这支实力强大。在武器研制上还非常领先的清朝反抗军。对于岛国而言,无疑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可在反对者看来,若是安民军借助这些机械设备,打造出一个工业系统来。随着安民军的实力扩张,谁敢说这支军队,将来不会成为他们岛国的对手呢?
有资格讨论这件事情的岛国大臣们。心里都非常清楚。那块富饶之地,他们曾经视为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他们可是一直很贪婪的,希望将来有一天能真正占领那块国土。
如果把这些设备卖给安民军。将来不是给他们增加侵略清朝的阻力吗?所以,他们是反对者,觉得让沙俄跟安民军两败俱伤,才是岛国最佳的选择。
总之,这样的争执一天不解决,那些机械设备就不可能运到清朝来。而大战开启的刘兴华,也没太关注这件事情。毕竟,现在是小鬼子想拉拢他呢!
结束报喜城之战,沙俄人终于明白。现在的安民军,已经拥有越境打击他们的能力。这意味着,不能光想着包围安民军,他们还需要部队守住那些与安民军接壤的地盘。
不得不,再次抽调重兵,守住那些与安民军接壤的边境城市。其它赶往黑省增援的部队,也不断快速集结当中,等待着大雪消融之后的第二次围剿战。
在沙俄不象前次那样冒进,相反稳打稳扎开始拉紧战线之时。刘兴华扩充起来的部队,除了一部分保留在后方阵地,提防沙俄的偷袭之外,其余重兵一样云集前线。
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枪支弹药,也开始陆续往前线输送。相比前次刘兴华在开战前,带领一支部队渗透出去,将沙俄的后方搅的一片混乱。
如今潜进根据地的队伍,只有一支扩大的雪狼特战队。他们要做的,还是跟以往一样。在开战前,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沙俄的运输补给线。
重重大军包围之下,再想渗透出一支上千人的部队,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可分成几个小队的雪狼特战队,想突破这些沙俄人设制的包围圈,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那怕如今沙俄,已经宣布大战期间,所有军事重城都实施最严格的盘查政策,晚上还全面执行宵禁条例,希望将被偷袭的机率降到最低。
可整个黑省,无数的农村跟小城镇,一样是雪狼活动的天下。在那些情报站的帮助下,雪狼特战队员,也开始蛰伏起来,坐等刘兴华发来的作战命令。
一直关注黑省局势的各国,还有清朝百姓。得知这次沙俄,抽调了近二十万大军,集结于漠北地区。也能感觉到,这二十万兵力是什么概念啊!
看这情形,沙俄是铁了心要剿灭掉安民军。那么这次,安民军能否打败沙俄的进攻,重新取得战斗的最终胜利吗?
面对这种情况,刘兴华果断收回外围的游击部队,全部进入一线阵地参加防御作战。只保留一些,擅长山地作战的游击队员,关注沙俄的部队动向。
尽管这次沙俄又集结了十多万大军,对外更是号称二十万。除此之外,漠河一侧的沙俄部队,还将刚从德国买到,射程同样能达到十公里以外的火炮,给拉到漠河一侧。
打算借助这种最先进的陆战火炮,跟驻守漠河的炮兵部队,好好来次炮战。若是有机会,他们集结在边境的部队,便会展开突击战,从漠河一侧发动突袭。
对此,刘兴华完全就没怎么在意。根据截获的电报,沙俄这次从德国高价采购来的火炮,是德国最新研制,射程能够达到12000m,口径达到的长管加农炮。
在沙俄人看来,这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火炮,却不知道这种火炮的最远射程。目前炮兵旅装备的榴弹炮,最远射程已经远远甩它一条街。
为了让沙俄人彻底明白,在火炮方面,他们根本别想胜过安民军,早点死掉靠火炮取胜的想法。刘兴华在离开漠河时,又给炮兵旅六门新火炮。
既然德国卖给沙俄新式的加农炮,那刘兴华同样将加农炮给拎了六门给炮兵旅。甚至口径,比沙俄买来的要小20mm,可射程远远是对方的两倍还多。
这种的加农炮,在后世的华夏炮兵部队,也算一款战功显赫的火炮。甚至这款火炮,后来被淘汰进国防储存仓库的时候,还陆续卖出去不少。
身为炮兵旅长的王二小,听到这种火炮最远射程能够达到30公里,嘴巴都乐的合不拢。这样的火炮射程,只怕再给沙俄还有德国一些年,他们也研制不出来。
后面的事情安排妥当,前线的防御布置,同样井然有序。各师各团的炮兵部队,都在战前陆续添置了新的火炮。单单这些火炮,就能让沙俄的大军明白鸡蛋碰石头的后果。
打算打防守反击的刘兴华,对于守住根据地还是充满信心。目前他所要考虑的,就是何时发动反击。又如何抢在沙俄反应过来前,将整个黑省全部给拿下来。
明白以安民师扩充的部队,虽然能守住比现在更大的地盘。可刘兴华非常清楚,一支不到五万人的部队,想守住一个黑省确实有点难度。
为此,他给忠勇军还有义勇军都发去指示。那就是,趁着他们这段平稳发展的时间,最大化的扩充部队。等到黑省光复之后,将这些训练的部队派遣到黑省来。
对于这样的命令,依兴阿跟马双枪自然不会多说什么。虽然他们很想,以自己的根据地为基础,配合刘兴华收复黑省的作战。可他们都知道,这样太快了。
真把吉林跟盛京的沙俄人都赶走,那么三省之地对安民军而言,地盘无疑太大了。除了管控上会出问题,还有一点麻烦的就是,安民军将承受三面受敌的情况。
如果安民军真的占领了东三省,首先跟沙俄无疑结了死仇。其次贪婪东三省的岛国,肯定也会蠢蠢欲动,趁着安民军立足未稳,钻进来抢占地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