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猎清-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说话的女上校,还朝凤翔行了个军礼。裕德龄也觉得这种礼节,相比朝廷那繁琐的礼节,无疑显得方便了许多。尤其跪拜礼,她同样觉得有些不习惯。

    ‘翔叔,这两位想必就是太仆寺少卿裕庚大人的公子跟千金吧?’

    在钱杏芳主动询问下。凤翔也笑着道:“夫人好眼力,勋龄,德龄,还不见过大帅夫人。”

    ‘裕勋龄携大妹德龄,见过大帅夫人。’

    看着开始打千行礼的裕勋龄,钱杏芳赶忙道:“裕公子算了!我并非朝廷官勋。这种礼仪就免了。既然来了,那先去客厅坐会下,兴华还在办公,稍晚才会过来。”

    说着这些话,领着三人走进了客厅。看着面积还是很宽敞的客厅。摆放的并非清廷长常的太师椅。而是一套看上去,很西洋式的沙发茶几。

    来过这里几次的凤翔,倒显得很随意,让裕德龄兄妹俩找位子坐就好。既然来了,若显得太过小心谨慎,也会让钱杏芳笑话。

    至少凤翔清楚,对于朝廷打什么盘算,肯定瞒不过一些有心人。那也自然瞒不过刘兴华。即如此,他又用的着那么担心吗?

    落座之后,看着端来果脯茶水的钱杏芳。一点大帅夫人的架子都没有。裕德龄兄妹也觉得不敢想象,钱杏芳贵比王妃的身份,竟然跟寻常人家的妇人一样。

    ‘别客气,没什么好东西。这些零食果脯,也是昨天我特意上街买的。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味道还是不错。哦。你们兄妹都在国外待过,如果喝不惯茶。我这也有咖啡的。’

    ‘不敢劳烦大帅夫人,我兄妹喝茶即可。’

    让钱杏芳端茶送零食。两兄妹已经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让钱杏芳给他们泡咖啡,那他们岂敢受呢?毕竟,眼前这个女人,可是东北军大帅的夫人啊!

    在众人开始品茶之时,钱杏芳跟裕德龄都在互相打量着对方。不管钱杏芳如何大度,得知裕德龄是朝廷派来,带有和亲性质的格格时,自然想看看她怎么样。

    单论姿色的话,裕德龄丝毫不逊色与她。个子也高,身材纤细白晰。加上一身西洋的礼服穿在身上,确实显得很有些与众不同。

    而钱杏芳在裕德龄眼中,自然也是别有一番韵味。成熟女人的身材,自然不是裕德龄所能相比。那怕她自问,已经懂得人理伦常之事,却尚是待字闺中之女呢!

    一身得体的军装,很好的将她身材展露无疑。相比她今天的着穿,钱杏芳的军装让其看上去,更多了一份英气逼人的味道。这说明,钱杏芳姿色气质,同样不输于她啊!

    这真的是个猎户之女吗?

    听着钱杏芳笑着向自己请教国外的风土人情,裕德龄也看不出钱杏芳对她有什么警惕之意。相反态度中,多少流露出一丝羡慕跟敬佩之意,似乎对她在国外待过很羡慕。

    就在裕德龄陪着钱杏芳相谈甚欢之时,凤翔跟裕勋龄也觉得长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两个女人初见面,没想象中那种尴尬的情况出现。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是一回事,可明面上讲不讲不出来,那又是一回事。

    见到钱杏芳似乎对国外的风土人情很有兴趣,裕德龄也清楚,这或许是她相比钱杏芳多一些的优势所在。一个愿听,一个愿讲,倒也聊的不亦乐乎。

    等到两女聊的似乎很火热之时,一个同样穿着军装,肩上却罕见没有军衔的英武年青人,突然踏进了客厅道:“翔叔,你们来了!”

    被来人声音打断的两女,很快一人便起身笑道:“兴华,你回来了!啊!我都忘了,还没做饭呢!你陪他们聊,我先去做饭了。”

    ‘行了,你坐着吧!这两天身子不舒服,少碰点凉水。菜买好了吗?’

    看见钱杏芳有些害羞的点点头,刘兴华笑着道:“那行了,你先陪着客人聊,我去做饭吧!好久没进厨房,今天让你尝尝为夫的手艺!翔叔,你也坐着吧!”

    ‘好,说起来凤翔也好久没尝过大帅的手艺了!’

    望着进来没聊几句,就钻进厨房的刘兴华,裕德龄两兄妹都有些傻眼。堂堂的东北军大帅,竟然进厨房做饭?这礼仪尊卑,就一点不讲究了吗?

    可裕德龄必须承认,看着一脸幸福的钱杏芳,她也知道守着这样的男人过日子才叫幸福。虽然只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但这才更象一个家啊!

    以前在国外的时候,她们一家人居住的时候,也大多都是母亲跟几个姨娘下厨。跟现在回到京师,专门有厨娘替他们一家烧饭,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

    实在忍不住好奇的裕德龄便道:“夫人,大帅他经常下厨吗?”

    ‘不多,平时他都工作忙,只有在家的时候,偶尔我不方便的时候,他才会下厨。不过,以前在漠北的时候,他跟士兵外出之时,也会时常在野外亲自动手烹制食物。’

    听着钱杏芳的话,凤翔也笑着道:“夫人说的不错,大帅在野外打猎做饭做菜的本事,比一般的后勤炊事兵都厉害。只要能吃的东西,到他手里味道都极其美味!”

    跟刘兴华相处时间不短的凤翔很清楚,这种事情在清廷或许惊世骇俗。到了这位大帅手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军中刘兴华是大帅,在这家里他就一平凡男人。

    两人相互的佐证,让初见刘兴华的裕德龄也充满了好奇。虽然这个男人看上去,确实比她想象的更年青。单论相貌的话,也不算太过出众。

    可刘兴华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还是让裕德龄充满了好奇心。这样一个处处透露着不同的男人,竟然会是掌握东北生杀大权的东北王,实现出乎意料啊!

    没多久,穿着一件围裙的刘兴华,便端着一锅香气四溢的菜到客厅。笑着道:“杏芳,请客人洗手准备吃饭吧!没做什么菜,大家随意吃点好了。”

    这样坦然自若的笑容,还有这样随意的言语,让裕勋龄同样觉得不可思议。若是这事传到朝中那些王公贵族耳中,也会觉得他在讲笑话吧!

    身为东北军的大帅,衣食起居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那这么辛苦争权夺利做什么呢?人活一世,图的不就是名利跟享受吗?

    但两兄妹必须承认,或许就是刘兴华这种严己律人的品德,让整个东北军政府,无论军官还是民政官员,都没有清廷官员那种骄奢之气。

    连大帅请客吃饭,尚且亲自下厨招待。他们这些底下官员,又岂也挥霍公款大吃大喝呢?

    等到两兄妹带着好奇,开始品尝坐在主位的刘兴华,亲自烹制出来的食物时。虽然没那些宫中御厨烹制的美味,但两兄妹都清楚,这个男人真的会做饭。

    看着跟个一家之主,热情招呼他们兄妹吃菜的刘兴华。两兄妹也觉得,这个男人真不知道他们的来意吗?这样做,他又是何用意呢?

    他们心里怎么想,刘兴华根本没有过多理会。初见这个裕德龄,根据仓储器储存的资料,刘兴华也知道,后世甚至拍过以她命名的清宫电影。

    可事实上,裕德龄除了漂亮一些,气质比寻常女子好一些,也没让他觉得有什么不同。对他而言,前世网络通信,各式各样的美女图片,他同样看过无数啊!

    那怕单论姿色,钱杏芳依旧不输于她。拿这样的美色诱*惑别人或许行,但想诱*惑他这位穿越人士的话,清廷这回注定是要无功而返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帝制还是共和
    光绪三十年(1904)对东三省百姓而言,是个难得的安平年。执政东北的东北军,这一年根本没发动任何军事行动,似乎真的满足于目前所占领的区域。

    只是有心观察的人便知,这一年东北军在专注于民生发展的同时,同样没放松对军队的扩张。那怕各城防部队,看上去人数似乎没什么变化,正规军规模却扩大。

    伴随着刘兴华主导的军政分离正式实施,东北军下辖三大军区,军一级的部队就多达六个。按目前东北军,每师一万人左右的编制,每军配属四个师。

    这样算下来,抛开各城的城防军不算,刘兴华手中可动用的正规军兵力,就超过二十万。这二十万精锐之师,很大一部分都经历了实战的洗礼。

    就在所有人觉得,东北军下一部有何计划之时。三十一年春,由刘兴华出资修建的长春至朝阳铁路正式开通,这意味着东三省实行铁路全覆盖。

    这条全长近六百公里的铁路,只是刘兴华主建铁路的第一条。还有一条长达一千二百公里的铁路,由哈城到漠河的铁路,目前还未能全线修通。

    相比漠河那边的地质条件不太好,施工难度比较大。长春至朝阳这条铁路,却显得相对快了不少。有了这条铁路,盛京跟吉林百姓联络也更为快捷。

    跟清廷在东北修建铁路不一样,刘兴华在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没给洋人出让一份铁路股权。就连铁轨,都全部采用东北钢铁厂生产的铁轨。

    真正跟洋人们采购的。则是在铁路上行驶的火车。这对于洋人们而言,自然也是一个难得的大订单。而很多人知道,这条铁路修通,意味着东北军调兵将更为快捷。

    除了这条主铁路修建完毕,东北三省的公路网。同样令东北百姓真正感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原本活跃在北山黑水的胡子们,如今在东北已经看不到多少。

    一年多的发展时间,原本人烟稀少的东北,从中原陆续接收超过近百万的移民。这些百姓的迁移,让东北的人口也得到快速的增长。

    只是若大一个东三省,多出这百万左右的人口。在刘兴华看来也不显得多。单单晋昌负责的敦化地区,就消化了二三十万迁居安置的百姓。

    迁移来东北的百姓中,还是以山西、陕西跟河南来的百姓居多。随着这些百姓的迁移,顺带连直隶省的百姓,也有不少迁移至东北定居。

    根据迁移百姓的户籍所在地。刘兴华指示移民厅,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陆续安置在管控区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生活。

    在安置百姓前,道路房屋这两项,是必须确保到位才能安置百姓过去。同样镇一级的民政机构,也必须提前布置到位,确保百姓迁移后能确保吃住不成问题。

    这样优厚的移民方针政策,让在东北行商的晋商们。也将这些消息扩散出去,顺带连安徽、山东也开始出现了百姓迁移东北的热潮。

    看着治下的村庄,很多出现人少田地荒废的情况。各地的官员自然苦不堪言。可面对这种情况,清廷同样无能为力。这年头,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深入人心。

    就算有些不舍故土的百姓,在陆续看到前往东北定居的百姓,一年之后回乡省亲时,一改逃荒时的景象。这些百姓都知道,去东北便能活命的道理。

    如今铁路修到了朝阳。甚至在盛京的支线铁路计划中,还有一条会直通修建到山海关外。清廷终于感受到了威胁。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跟东北军好好谈谈。

    历史上由袁世凯主持训练的北洋六镇,因为刘兴华的横空出世,这位依靠北洋新军,最终在民国展露枭雄本色的袁大头,如今统领北洋十镇新军。

    这些新军,都是袁世凯聘请德意志的军官,下过苦力操练出来的新式陆军。在面对京师周边各省出现的大批移民情况,清廷最终下达了禁迁令。

    在下达这个禁迁令的同时,袁世凯训练的十镇新军,其中有六镇陈兵于跟东北军接壤的区域。他们的到来,连同前往东北行商的商人都无法进入东北。

    看到这种情况,刘兴华也知道,清廷看来是打算彰显一下实力,让东北军取消迁移百姓的动作。可这对刘兴华而言,正好多了一个抢地盘的借口。

    望着齐聚一团的六位军长,刘兴华跟身边的副官道:“仁怀,正式发布通电,警告清廷即刻撤走驻扎东北边境的北洋新军,恢复商民进出通道。

    如若不然,东北军三日后正式出兵。另外给北洋大臣袁世凯发电,新军训练不易,同室操戈只会让各国取笑,让他三思而后行。大战一起,就别怪我东北下狠手了。”

    ‘是,大帅!’

    记录好刘兴华的命令,许仁怀很快就走出了会议室。而这个时候,齐聚一堂的东北军中将们,却显得有些激动的道:“大帅,这次我们干脆直接打到京师去吧?”

    听着资历最浅的第六军军长马双枪,那一脸激动的样子。刘兴华笑骂道:“打下京师容易,只要把你第六军调出来,配合山娃的猎豹师肯定能行。

    那我问你,打下京师之后应该怎么办呢?清廷的皇帝,是杀还是不杀呢?要是没了清廷,东南各省乱了,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继续打,直到收复统一吗?”

    面对刘兴华的询问,马双枪吭哧半天道:“打下京师,大帅称帝不就可以吗?反正没了清廷,谁还会是我们的对手呢?东南那些清军,一样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是第一次有人,直言让刘兴华称帝。看着其它几个军长,似乎都有所期待的眼神。刘兴华终于认真的道:“凤翔,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对于刘兴华的询问,身为东北军的参谋长,凤翔只能道:“全凭大帅做主!”

    皇帝梦,对于习惯了跪拜跟皇帝的人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梦想。如果刘兴华能够称帝,他们这些人都将成为封彊大吏,福荫子孙的开国功臣啊!

    有资格担任东北军六个军军长的将领,无疑都是刘兴华手下嫡系的将领。在这些将领面前,刘兴华觉得要好好跟他们谈一下,未来国家的执政制度了。

    ‘二葛子,你觉得我怎么样?能当皇帝吗?’

    看着刘兴华询问,已经有一个孩子的葛依乎,很直接的道:“当然能,大帅当皇帝,也是众望所归。至少在东三省,你当皇帝绝对没人反对。”

    ‘那我将来的儿子能当皇帝?’

    抛出这样一个假设,众人都愣了一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见众人愣住了,刘兴华才道:“就算我儿子是个好皇帝,那我儿子的儿子呢?他会是个好皇帝吗?再不济,我孙子的儿子呢?他会是个好皇帝吗?”

    这有点绕口令的话,将众人说的都有些懵懂。反倒是第二军的军长秦林直接道:“大帅,你的意思是,你不想称帝吗?”

    ‘我知道,这段时间军中跟民间,都有人劝我自封东北王。我能成为王爷的话,你们好歹也能捞个爵位福荫子孙。可这样,我们跟清廷又有何区别呢?

    虽然我不太喜欢洋人们吹捧的民主制度,但封建制度同样不适合民心开始思变的华夏。君主**已经不适合时代的潮流,民主共和才是大趋势,我们必须适应这个潮流。

    只有百姓明白,这国不是一家之国,而是天下人之国,百姓才会真正体会到,翻身做主人的感觉。难道你们还希望将来,动不动给人磕头下跪吗?’

    这话说出来之后,依兴阿却有些皱眉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