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径比赛比其它项目更加紧张激烈,所以收视率比较高,但是深夜转播就会降低收视率,美国电视巨头也必然会压低转播费价格,国际奥委会和汉城奥运会组委会的收入也要随之降低。汉城方面因此想把田径比赛时间提前到上午,但这必须得到内比奥罗的同意。
  内比奥罗一贯以自负固执闻名。他拒绝了这个请求,理由是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萨马兰奇听说此事后,于1984年秋与内比奥罗商量是否可以考虑到奥运会的利益,同意汉城方面的请求。这次内比奥罗倒是同意了,不过提出了个附加条件,就是把国际奥委会转让给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电视转播收入的比例提高。萨马兰奇断然拒绝了内比奥罗的要求。
  1985年5月,萨马兰奇宣布“汉城奥运会的竞赛时间表必须在奥运会组委会和各国际联合会之间进行磋商”,这等于给内比奥罗发出了警告。于是内比奥罗同汉城方面在罗马举行了几次会谈,最后汉城以2千万美元电视转播费的代价换取了内比奥罗对改变田径竞赛时间的同意。国际奥委会少收入了2千万美元,而内比奥罗用这笔钱在摩纳哥建立了国际田径基金会,内比奥罗自己担任了该基金会的主席。
  赞助是仅次于电视转播费的滚滚财源。以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例,12家主要赞助商的赞助金额达2亿多美元,其中可口可乐3千万美元,MAS巧克力公司2.5千万美元,VISA信用卡2.2千万美元,3M公司2千万美元,菲利浦公司2千万美元,尼康相机公司2千万美元,三井公司1.8千万美元,博士伦公司1.5千万美元等等。显然资助不是白给的,街头巷尾,这些公司的标记到处可见。
  现代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而且也成了商业竞争的战场,明争暗斗,不亦乐乎。
  没有人向厂商发金牌,但是人们对于某个厂家在竞争中占了上风,仍然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有意无意地给他们排了座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支持,商业的发展又需要体育的帮助。巨额奖金吸引着运动员去拼搏,名扬全球诱惑着各大公司纷纷解囊赞助。赞助主要用于修建比赛场馆和其他配套设施,但国际奥委会也提取少量资金作为自己的活动经费。
  除了电视转播费和企业赞助,广告是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萨马兰奇曾于1988年8月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的方法改变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改变,企图重蹈旧辙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仍然尊重那些有利于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观点。正是出于这一点,我才说,只要我当一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在奥运会比赛场馆就不会有广告牌。这个规则最好能维持到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后的事就属于我的继任者了。”
  赛场没有广告牌不等于没有广告。君不见,比赛场内的柯达或富士胶卷难道不是广告吗?这两大公司从来都是把奥运会当成提高自己声望、打击对方的重要战场。有时两家竟公然在赛场内摆起了擂台:双方各放一张桌子,摆着自己的胶卷,任记者免费取用。记者拍摄完后,免费为你冲印,然后请你继续取用自己的胶卷。
  其实他们并不亏。记者再多,取用的胶卷再多,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这些记者的宣传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赛场内有些赞助的饮料难道不算广告吗?而且很多名运动员只要比赛时穿着某个牌子的运动服或运动鞋就可以得到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收入,难道他们不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吗?国际奥委会有权力对运动员身着何种牌子的运动服做出限制吗?
  1936年,美国选手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会上连破四项世界纪录。由于欧文斯使用了阿迪达斯产品,阿迪达斯也从此成了名牌。后起之秀耐克鞋也因为许多优秀运动员穿着它在奥运会取得了好成绩而“誉满全球”。
  通过与阿迪达斯公司签定的“奥林匹克计划”以及电视转播、赞助、广告的提成,国际奥委会的“金库”日益充实。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主席后,国际奥委会的全部资金为200万美元。1990年1月1日,国际奥委会的资金增加了50倍,达到了10500万美元。而国际奥委会的财政预算1980年为580万瑞士法郎,1990年达到了2443万瑞士法郎。也就是说,1980年,国际奥委会资金少、预算高;到1990年,预算虽然增加了5倍,资金却增加了50倍。《泰晤士报》对此评论说:“倘若布伦戴奇地下有知,也会为之震动,同样讲求实效的顾拜旦也会为之欣慰。”
  有了钱,萨马兰奇并没有随意挥霍。至今国际奥委会使用的汽车、飞机仍是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等企业借来的,虽然国际奥委会完全有能力配备自己的现代交通工具。萨马兰奇之所以这样“抠门”,是因为他知道国际奥委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奥运会,最终也必须用在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上。奥林匹克团结基金正是基于萨马兰奇的这种考虑而建立起来的。
  经过修订的《奥林匹克宪章》规定:
  “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全部收益必须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
  “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的目的是对那些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特别是对最需要帮助的国家奥委会提供帮助。”
  有的小国家声称无钱参加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可以支持;有的运动项目尚处于发展阶段,国际奥委会可以支持。这些钱都出自于国际奥委会建立的团结基金。
  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时,国际奥林匹克组织除了国际奥委会外,还有一个国家奥委会联合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作用同国际奥委会有相近之外。国家奥委会联合会主席是马里奥·巴斯克斯·拉尼亚。巴斯克斯是墨西哥的亿万富翁,是墨西哥特莱比萨电视网董事长,在世界各地拥有30多家报纸、杂志,并且在许多行业的企业或商业机构里拥有资本。几年前,他甚至想出资购买美国的合众国际社。
  巴斯克斯在世界体育领域里拥有极大的权威,甚至可以与萨马兰奇匹敌。在拉丁美洲体育界其权威更是至高无上。有传闻说,他也曾企图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
  为了不使世界体育运动出现两个中心,也为了使各国奥林匹克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萨马兰奇采取了分别治理的办法。他把国家奥委会联合会按照五大洲分为五个委员会。每次举办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费国际奥委会从中提取三分之一,而又将这三分之一通过国际奥委会的团结基金按照不同的比例直接分配给五大洲委员会,国际奥委会本身只留电视转播费的百分之七。
  以1988年国际奥委会团结基金为例,基金总额为870万美元,其中用于举办各类培训班的资金为337万美元,其余部分的分配数额为:
  非洲:101万美元
  亚洲:90万美元
  美洲:78万美元
  欧洲:61万美元
  大洋洲:47万美元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愈不发达地区得到的资金愈多,从而保证了各地区体育运动的均衡发展。同时,各大洲委员会对于国际奥委会的依赖性也增加了,这样就削弱了国家奥委会联合会和巴斯克斯的势力。
  对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萨马兰奇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作用和影响要远比各国家奥委会的作用和影响大得多,而且在自己管理的项目里,她的权威往往超过国际奥委会,以至有些时候直接同国际奥委会发生冲突。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之间的矛盾。
  在奥运史上,足球赛一直处于业余和职业选手的参赛资格争议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业足球在欧洲、南美绝大多数国家普及,他们派好手参加自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而将奥运会足球赛作为年轻业余选手进入职业队的跳板。
  与此同时,除南斯拉夫以外的东欧国家因未宣布实行职业体制而乘虚而入,占了便宜。他们实行了名为业余,实为职业的体制——被西方国家称为隐蔽的职业体制,在奥运会上与西方的业余队竞争中,明显地占有优势。在从1952年至1980年共8届奥运会上,苏联和东欧国家一直在足球赛中占据垄断地位,其中有5届,他们囊括了前3名,甚至前4名。
  东欧国家的这种足球体制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时,大多数西欧国家拒绝参加足球比赛,使奥运会足球比赛陷入危机。
  1960年,国际足联曾作出决定:凡参加过世界杯赛的队员不得参加奥运会足球赛。这就是说,其他职业球员可以参加。但到1972年,国际足联又中止了这一决议,苏联及东欧国家继续得益。
  1972年,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和苏联包揽了慕尼黑奥运足球赛的前4名。
  1976年,民主德国用1974年参加世界杯赛的原班人马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足球赛,一举夺得金牌;波兰队以世界杯第3名阵容参赛,获银牌;苏联也以一批老手参赛,获铜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一大批西方国家抵制,足球奖牌理所当然落到东欧国家之手。
  1978年,国际足联又规定:欧洲和南美国家不得让参加过世界杯赛(包括预选赛)的队员参加奥运会,但由于确定球员的职业或业余的资格的权力在各国奥委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国际网球联合会和国际篮球联合会先后同意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后,1981年,萨马兰奇决定继续扩大战果,向国际足联发出了邀请。但是统管世界足球运动的国际足联凭借其世界第一大运动的地位和凭借其几乎可与奥运会影响并驾齐驱的世界杯赛的资本,不愿意看到奥运会足球赛成为另一个世界杯赛,换句话说,它不愿意众多职业明星、名队因参加奥运会而降低世界杯足球赛的魅力。基于它已经创立了17岁以上、20岁以下和世界杯赛等三大年龄组的世界性比赛,将奥运会足球赛设置成23岁以下的世界比赛,这样它就完成了从17岁起设4个年龄组都有世界锦标赛的完整计划。
  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断然拒绝了萨马兰奇善意的邀请。
  萨马兰奇没有气馁,在随后两年时间里,他多次派人到国际足联进行谈判,还亲自拜访阿维兰热,劝说国际足联接受国际奥委会的意见。终于阿维兰热的口气稍稍松动了一些。
  1984年,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宣布,除欧洲和南美参加过世界杯赛的队员不得参加奥运会的规定外,今后不再区分职业和业余。这一决定使奥运会足球有了希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足球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观众人数也开始上升。
  1988年7月,国际足联作出了一个令国际奥委会和萨马兰奇感到十分尴尬的决定,今后奥运会足球赛的球员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并成为国际足联四大年龄组世界赛的一个大赛。将奥运会角逐作为其世界单项系列大赛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足球,别无先例。
  尽管国际奥委会有统辖全球体育的权力,但它得尊重足球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单项国际联合会的意见。1989年9月,国际奥委会向国际足联作出让步。当时,曾有一位国际奥委会代表说,凭国际足联的强硬态度,把足球踢出1992年奥运会并非戏言。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足球比赛备受冷落,门票价格一跌再跌,预赛场地仍然门可罗雀,就连1/4决赛这样的关键场次,门票仍有富余。欣赏球赛品味极高的欧洲和西班牙球迷深谙:奥运足球无球星,而没有球星的比赛是没有什么看头的。
  阿维兰热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怒气冲冲地说:“如果国际奥委会想对足球进行抵制,那么我们将考虑举办23岁以下的世界杯足球赛。……足球比赛可以从奥运项目中除去!”
  尽管如此,萨马兰奇仍然没有放弃努力。至今他还在争取阿维兰热和国际足联的支持,希望将奥运足球赛办成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
  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也有一个自己的组织,即国际体育联合会总会,主席是托马斯·凯勒,他还兼任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
  对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工作,萨马兰奇同样大力支持。每次国际奥委会的团结基金也都有单项联合会的份额。萨马兰奇在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中建立了冬季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夏季体育运动委员会,并向这两个委员会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通过这两个委员会将国际奥委会团结基金分配的资金分发给各单项联合会。
  托马斯·凯勒在国际奥委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不时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矛盾,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托马斯·凯勒提起萨马兰奇时总是称他为“拿破仑”。
  托马斯·凯勒去世后,萨马兰奇推荐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奥委会电视广播委员会主任金云龙担任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主席。这样国际奥委会基本上控制住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
  经过萨马兰奇的努力,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和国家奥委会联合会三权鼎立的局面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的世界三大重要比赛也以奥运会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而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体育盛会。以国际奥委会为中心的世界体育大家庭形成了。正如萨马兰奇1992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所形容的那样:“国际奥委会已成为世界体育的舵手。”
  当然,在萨马兰奇改革的道路上,也遇到过干扰和反对。国际奥委会内部也不总是风平浪静,尤其是国际奥委会的重要实权人物、总干事贝弗利欧夫人,总是与萨马兰奇针锋相对,在他改革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但作为一个改革家,萨马兰奇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被障碍阻住。“很多人认为我一意孤行地行使权力,过于突出了我的观点,这话不确切。……我和我的同事还要使国际奥委会变得更加强大。”
  萨马兰奇矢志不渝地坚持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变化了的形势对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解决了困扰国际奥委会多年的3个主要问题,即:(一)改变了奥运会参赛者必须是业余运动员的原则;(二)建立了“奥林匹克计划”,为国际奥委会争取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三)调整了国际奥委会同国家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关系,确立了各自的职能。
  萨马兰奇担任主席后,国际奥委会领导机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1894年举行第一届国际体育代表大会时,只有8个国家参加;1988年,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已经发展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期里,英语国家的代表曾长期控制着国际奥委会,例如布伦戴奇和基拉宁都属于英语国家,这也反映出当时的世界局势。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奥委会的权力分配也出现了变化。美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不断被削弱,苏联的力量逐渐增强。后来发展到在国际奥委会执委里竟没有一名美国人,而且在国际奥委会下属机构里担任要职的美国人也已经寥寥无几,20多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中几乎已经没有美国人了。
  中小国家的兴起也表现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结构上。萨马兰奇198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委员的分布也遍及到各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