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住处,但它却雄伟庄严,自有一股帝王之气,所以帝王们是绝不愿放弃这个场所,去住那种更舒适的小院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中就下院议事厅重建问题发言时,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这句话无意间道出了建筑的本质。
4。场所烘托:建筑是人的第二件衣裳(2)
因为场所、建筑物影响着我们对他人、对自己的判断,也影响着人们相互的关系,所以它不可避免地被有心人所利用,作为建立自身形象、获得心理优势的工具。这是一种摆谱的利器。
很多情况下,进入或拥有华贵场所都要支付不菲的金钱,所以它也是高消费的一种形式。不过并不尽然,那些在场所方面特别用心的人,并不一定比其他肆意铺张的人花费更多。
交际与消费场所
请人吃饭,与人会谈,娱乐交友,外出购物,大都在公开的场合进行。对于当事人(特别是邀请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场所大有讲究。置身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你差不多就是什么样的人。场所的光芒投射在你的身上,牢牢地包裹着你,定义着你的形象与身份,而观察者被强烈的心理暗示所支配,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印象。
成功人士大都非常善于利用场所来烘托自己。原台湾首富、国泰集团董事长蔡万霖和他的哥哥蔡万春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宁可住大饭店的小房间,也不愿住小饭店的大房间。如要谈公事,就到大厅去。“以壮行色”,是他们重要的经商秘诀。
在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给自己建立了这样的规则。比如上海荒岛房地产工作室的创始人许仰东,与客人会谈都选在五星级饭店的大堂里。有的企业家还有更独特的坚持。据说四通董事长段永基从来不去酒店谈事,而是选择长安俱乐部。他认为这里能享受到家人一般的照顾,而且绝不会有人打扰他。
成功人士选择交际与消费场所有几条标准:第一是豪华,其次是知名度高,三是有品位。随着社会评判标准的变化,交际场所也发生着明显的迁移。上世纪80代,带着西洋风味的咖啡厅、西餐厅使人感到身价倍增;90年代上半期,夜总会、娱乐城一度是最受欢迎的宴请宾客的去处,其后,酒吧、茶楼取代了它的功能。随着与外国人士交往的增多,交际场所回归正统,五星级饭店成为高层社交的中心舞台。不少企业举行签约仪式、进行商务谈判,甚至招聘员工,几乎不需要再花精力考虑场地,选一家五星级饭店好了!
封闭式俱乐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内出现后,很快成为高层人士的社交热地。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所谓“四大”——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美洲俱乐部和中国会。加入这些俱乐部不仅要缴纳数万元不等的注册费和年费,还必然具备相应的资格。这种高门槛和严格管理,进一步增加了俱乐部的尊贵气息。在这些场所会客或者参加活动,等于在自己身上贴了一张醒目的身份标签。
财富人群总是推动着交际场所的不断升级,力求更高档、更私密、更新颖。游艇、游船是其中的重要选项之一。1993年7月,“小超人”李泽楷与传媒大王默多克关于出售香港卫视的谈判,就是在后者的私人游艇Morning Glory号上进行的。后来,李泽楷自己购买了一艘价值3000万港币的豪华游艇August Moon,经常邀约各类朋友上去商谈与游玩。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私人拥有的游艇越来越多,其根本的用途就是作为交际工具,炫耀主人的财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购买私人游艇似乎高不可攀,那么偶尔租用一下商务游船,用于招待亲友、答谢客户,是一种既“长面子”又可以承受的选择。目前在上海的黄浦江上,已经有5艘经营性游船对外营业。“盛融国际号”是其中档次最高的游船,包租费用在每小时2万~3万元之间,酒店管理集团波特曼丽嘉为它提供五星级酒店式的餐饮和活动服务。一次活动搞下来,平均要花费20万元。游船公司原来设想,每个月接待7次商务活动保持住成本就谢天谢地了,但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游船从2005年9月营业以来,一直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喜爱,包租次数大大超出当初的预料。
除了费用标准外,场所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以及与政治权力、与社会名流的联系,都能为置身其中者增光添彩。比如,钓鱼台因为是国宾馆,中国会因为曾经是康熙二十四子的府邸,上海雍福会因为原先是英国领事馆的地址,新天地因为是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改造的样板,上海复兴公园内的官邸酒吧因为由艺人吴大维出资……分别成为人们争相光顾的场所。凡是能“说出故事”的地方,都能让人脸上有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办公楼与办公室(1)
对一个组织及其主要领导者来说,办公场所是它(他)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其形象的物质化、具体化。办公楼的周边环境如何、规划设计具有何种格局,体现了一个组织及其掌管者的实力与性格。
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们似乎都明白建筑格局中包含的玄妙之处。清朝皇帝受贺的金銮殿(太和殿),殿前的台阶共三层39级。建这么多台阶干什么?就是为了让群臣们上殿时亦步亦趋,到大殿时已膝盖发软,背上流汗,自然地慑服于天子的威严之下。希特勒的女秘书晚年回忆,希特勒经常对他们讲,到新的总理府来拜访他的人必须先穿过平滑如镜的大理石大厅,然后再经过他那间大办公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人见到希特勒之前,就已对元首肃然起敬了。
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纷纷修建新的政府办公楼。这些办公大楼在规划设计上,具有一些共同的“偏好”:
● 视野要开阔,道路要宽敞,周围环境要安静。不能有(或只能有少许)商业门点。
● 占地面积大,建筑体量大。
● 建筑物前有阻隔或遮蔽。可以是绿化,可以是水体,也可以是院墙、假山,不能让人轻易就可以靠近,最好也不要一览无余。
● 造型设计厚实、稳重、传统。楼层不能太高,结构横向发展,材料以石材为主,外立面色彩偏灰暗。
● 正门前有罗马柱、高台阶。
以上这些元素,就是当今的“衙门”气派,彰显出政府的权力与威严,向每一个参观者、来访者强烈宣示着权力的存在。
商业企业由于希望传达给外界的信号与政府机关有所不同,在办公场所的选择上与后者也存在着诸多差异。为了吸引外界的更多注意,赢得羡慕与尊重,商业企业一般倾向于在中心地段的豪华物业内占有一大片的办公区,有财力的还力图建设独立的办公大楼。这些气派的办公场所,是企业实力外在化的、可以触摸的证明。
在办公大楼内,个人的办公室处于什么位置,空间是否宽敞,设施是否讲究,既体现了所在单位的实力,也昭示着本人的地位。特别是办公室的空间分配,更是内部等级关系的明显体现:各个办公楼里朝南的、有阳光的那排房间,基本上是老板和高管的领地;主管人员通常要占用更大的空间,高层管理者一般拥有独立的办公间。近年来,中国厅局级以上官员和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办公室,兴起了一股建造独立卫生间之风,有的还配备有临时卧室,以体现其与众不同的尊贵身份。
对企业家而言,办公室对他们的内外形象具有特别的意义。这里既是他们企业王国的指挥塔,又是自己的私人宫殿。当下属走进时,不一样的空间格局提醒着他们,办公桌后面的方寸之地就是权力的所在;当客人们应邀前来时,办公室则像一幅无声的画卷,展示着主人的骄傲与梦想。
作为一种权力与实力的载体,企业家的办公室必须与他们的身份相适应。首要的特征就是要大,面积的大小与权力、实力成正比,足够大的空间在彰显主人统治地位的同时,还能给谈话带来庄严、肃静的感觉。空间的布局也具有细腻的心理提示作用:漫长的走道,过渡性空间与屏蔽物,办公桌正对着来人的方向,桌椅“浪费性”地摆放在房屋中央,这类看似不经意之处,无不蕴含着明显的权力和财力信息;而陈设物的类型与风格,则体现了主人不同的文化品位与情趣。
让我们看一看几位老板的办公室吧——
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的办公室,位于北京黄金商圈的鹏润大厦。这座大厦是他投资30亿元建造的,高达36层,有顶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和直升机停机坪。穿过迷宫般曲折的走廊,他的办公室几乎占据一层楼的面积,足足有200平方米,由屏风隔墙分成四个大套间,分别作为办公、会议、会客和休息之用。黄光裕每天坐在巨大的椭圆形办公桌后发号施令,遥控着他迅速扩张的几百家连锁店。这样的办公室,无疑与他作为富豪的地位极为匹配。紒紣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办公楼与办公室(2)
李嘉诚的办公室位于香港中环长江中心的顶楼——70层。向窗外眺望,怡人的海港和远处海空一线的景色尽收眼底。以前李嘉诚在长江中心的9层办公,但禁不住下属的劝说,最终还是搬到了70层。他的办公室简洁、朴素,又不失雍容大度。房间内四壁饰以梧桐木板,地板上铺着淡褐色地毯,玻璃柜中整洁地摆放着若干件玉器,一幅张大千在巴西时的泼墨靠墙悬挂。办公桌背靠着大落地玻璃窗,上面电脑、办公用具排列整齐,没有一页纸张。这样的布置让人清晰地感觉到,这里经过了他人的精心伺弄,而且,一切都在主人有条不紊的掌控之中。
沈阳和光商务董事长吴力的办公室,让见识过的人印象深刻。从门口到吴力办公桌的距离足有20多米。无论是偌大的空间还是遥远的距离,都在无声地提醒来访者,谁是主谁是客。《IT经理世界》的记者闫文健感叹地说:“这不由令人想到过去臣子们必须穿过一个又一个大殿,在路上一遍遍温习顺从的概念,方能一睹龙颜。”
金庸在香港明河出版社有一间近200平方米的超大海景办公室。办公室位于25层,两边窗户占据了半面墙壁,窗外即是维多利亚湾。一位到他办公室采访过的记者形容说,“窗外湛蓝,高楼巍峨,香港的浮华和浪漫似乎触手可即”。
住所(1)
居住也是消费的一种。不过,由于它与一个人生活的舒适度关系太密切,并且将人“笼罩”在它的环境中,赋予居住者强烈的身份光环,因而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很多有钱人对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车辆都不太讲究,但在住所上——不管是购买住宅、租住宾馆,没有任何人愿意马虎、敢于马虎。只有当他居住在某个高尚社区,或者下榻在三星级以上的宾馆时,他才敢于爽快地告诉他人自己住在何处,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唐骏在微软工作时曾告诉采访他的记者,他长期住在中国大饭店的商务套间,衬衣每天由饭店清洗、熨烫。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自称无钱买豪宅,但他每次到北京,都住中国大饭店的商务套间。这一点在媒体圈中几乎无人不知。马云喜欢将中国大饭店简称为“中国大”,亲昵之中,些许透露出作为此间常客的自豪。紒紦矠
住所提供给居住者的,不单是肉体上的寄居功能,还有对其身份的强力广告。美国的娱乐明星获得成功之后,大都要在加州比佛利山上买一套住宅,以此向公众和同行宣告其已经上位的消息。几年之后,他(她)便可以将这套房子转手,自己另觅一处更僻静、更合口味的住处。这套房子又可以被其他新人购来,当做自己的广告牌。所以,比佛利山的别墅永远不怕找不到买主。
在香港也是如此。明星和富豪的上位,是以购买山顶豪宅为标志的。###经历了从上海滩的穷小子到亿万富豪的蜕变之后,立即着手打造自己的富豪形象。1997年8月,他以6200万港币的价格购入湾仔会景阁西翼顶层复式豪宅,从此迈入香港上流富豪圈。1999年4月,他又以8600万元购入位于渣甸山的一套900多平方米的豪宅,与刘銮雄等香港著名富豪为邻,装修费就花去了3000万元。从此,###“上海首富”的名号从香港传出。
2004年4月,已取得英国国籍的印度裔钢铁大王拉克希米·米塔尔以1.28亿美元的天价,买下了伦敦市区的一处豪宅,打破了单座房屋交易额的世界纪录。这座房产位于伦敦市中心有着“亿万富翁区”美誉的肯辛顿宫花园,附近就是著名的肯辛顿宫和文莱苏丹的住宅。米塔尔的一位朋友透露了他买下这座豪宅的真正原因:“拉克希米希望融入到英国社会中,他认为这座房子是身份的象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他的地位。”此前,欧洲钢铁业的同行并不太接受米塔尔这位“外来和尚”,总是以傲慢的姿态给他制造出种种难题。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首先不是看他(她)穿得怎么样,也不是看他(她)开什么车,而是看他(她)住在什么地方。私有住宅是一个人身份的最真实体现。住宅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大宗财产之一,又是最外在化的、最易于识别的符号,所以拥有什么样的住宅,对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中国大量的农民工长年在外打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一笔钱,为的就是在家乡盖一幢二层的楼房。其实房子盖好后他们一年到头也住不了几天,但这对他们在家乡地位的提升非常重要。国内许多大城市的调查也显示,购房行为的“身份化消费”趋势日益明显。不同收入、阶层的购房者根据楼盘的区位、价格、品质、开发商品牌等社会经济标准,选择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住宅。
从城市主流阶层对住所的选择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共同“癖好”:首先,所处的地段和周围的环境要好。李嘉诚早年对房地产曾有一句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现在,这一原则仍然适用。能够被用来作为财富与身份证明的地段,主要是指拥有山、水、公园、原野等自然风景资源。“我家住在岸边上(俯瞰××江)”、“我家住在山顶上(山脚下)”,是对居住地点最骄傲的声明,也是房地产项目最诱人的广告词。
在上海,顶级住宅区有“一山一水一桥”之说,一山是指佘山,一水是指黄浦江,一桥是指虹桥(传统别墅区)。这些东西都是几乎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也是足以傲人的谈资。级别降低一点,如果住在中山公园、世纪公园周边,也是可以大肆声张的事;如果从客厅里能看到公园的景色,就可以自豪地邀约朋友到家中小聚了。
住所(2)
风景总是有限的。以良好的规划、完善的配套以及财富人群聚集而形成的街区,也是构成上等地段的要素。一旦某一居住区形成了明显的阶层与地位含义,人们将因为害怕身处低档社区降低身份,不断向与其身份相符的居住区汇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城市居住格局不断分化,呈现同类相聚、贫富分隔的特征。住在某一个区域,差不多就表明你是哪一阶层的人。
清王朝时期,北京城曾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之说。民国时期,“东富西贵”开始向“西富东贵”转变,东、西城的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