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云翘舞乐人服之。《三礼图》曰:爵弁,士助君祭之服,以祭其庙。无旒,韦弁,王及诸侯兵服也。《舆服志》曰:皮弁与委貌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行大射礼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执事者冠皮弁,衣都麻衣。《周礼》:弁师掌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璂綦同,结也,缝中贯结五采玉者。)《魏台访仪》曰:五采玉,一玉有五色者也。邸,以象骨周缘弁下根柢,如魏武帝所作弁柢,凡有笄无缨。曹褒云:天子弁以白玉饰。《左传》曰:楚子玉自为琼弁。《邺中记》曰:石季龙官婢数十,尽著皂褠,头著神弁,如今礼先冠。西王母交带灵飞绶,上元夫人佩凤文临华绶。
§事对
【麟韦 象邸】《汉书》曰:王莽初献新乐于明堂太庙,群臣冠麟韦之弁。《周礼》曰:弁师掌王之皮弁,象邸玉笄也。
【骐文 鹿章】《毛诗》曰:淑人君子,其弁伊骐。毛苌注曰:骐,文也。《白虎通》曰:上古质,先服鹿皮,取其文章也。
【加首 会发】《穀梁传》曰:弁冠虽旧,必加于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毛诗》曰:有斐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注谓:弁所以会发。
【告朔 视朝】《家语》曰:诸侯皮弁,以告朔于太庙。《周礼》曰:视朝则皮弁服。郑玄注曰:视外朝之事。
○印第三
§叙事
刘熙《释名》曰:印,信也,所以封物以为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许慎《说文》曰:执政所持信也。卫宏《汉旧仪》曰: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续汉书·礼仪志》曰:印玺,王玉柙银镂文;贵人、长公主铜镂。何法盛《晋中兴书》曰:孔愉经余亭,放龟溪中。龟中流左顾,后以功封余亭侯。及铸侯印,而龟左顾,更铸亦然。印工以闻愉;愉悟,乃取佩。《搜神记》曰: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近地,令人摘之,化为石。颢命椎破,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上之,藏宫。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事对
【铸龟 给马】铸龟事见叙事。魏收《后魏书》曰:高帝诏:军警给雀印,传符次给马印。
【金龟 玉蛟】金龟事见叙事。魏收《后魏书》曰:高祖永明元年,上谷郡人献玉印,上有蛟龙之文也。
【种龙 摘鹊】圈称《陈留风俗传》曰:巴吾县者,宋杂陈楚地,故梁国宁陵种龙乡也。今其都印文曰种龙。摘鹊事见叙事。
【含钩 刻枣】《梦书》曰:印钩为人子所禄也,梦见印钩人得子,含吞印钩,怀妊妇也,钩从腹出为其乳。失印子伤,堕而怀之。妻有子,以口含之,子为宅中。黄君制《使虎豹法》曰:道士当刻枣心作印,方四寸也。
§铭
【晋傅玄《印铭》】往昔先王,配天垂则;乃设印章,作信万国。取象晷度,是铭是刻;文明慎密,直方其德。本立道生,归乎玄默;太上结绳,下无荒慝。
【后汉胡伯始《印衣铭》】明明上皇,旌以命服;纡朱怀金,为光为饰。迈种其泽,抚宁四国;宜慈惠和,柔嘉维则。克常厥心,膺兹多福;登位历寿,子孙千亿。
【李尤《印铭》】赤绂在服,非印不明;棨传符节,非印不行。龟钮犊鼻,用尔作程。
○绶第四
§叙事
《汉官仪》曰:绶者,有所承受也;所以别尊卑,彰有德也。吕忱《字林》曰:绶,绂也。董巴《舆服志》曰:战国解去绂佩,留其丝摇晕卤恚磺啬艘圆勺榱嵊谝‘,光明章表,转相结绶,故谓之绶。乘舆黄赤绶,五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五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皆同。又《汉官仪》曰:乘舆绶,黄地骨、白羽、青绛缘、五采、四百首,长二丈三尺。)诸侯王赤绶,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八尺,三百首。(公主、大贵人、诸侯皆同。又《汉官仪》云:四采、绛地骨、白羽、青黄赤采,二丈一尺,二百六首。侯,地绛、绀、缥三采,百二十首,长二丈八尺。)诸国贵人相国,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同。又《汉官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匈奴亦同。)九卿中二千石,一云青緺绶。(緺,紫青色。)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又《汉官仪》:绶羽青地,桃花缥,长丈八尺。)自青绶已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摇玻逡‘相迎受,故曰縌。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玦。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长丈六尺,八十首。(又《汉官仪》云:墨绶白羽青地,绛二采,长丈七尺。)四百、(丞尉。)三百、(长相。)二百百石,皆黄绶,一采,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又《汉官仪》云:黄绶缘八十首,长丈七尺。)《晋令》曰:皇太子及妃诸王,玄朱绶;郡公主,朱绶;郡侯,青朱绶。《舆服志》又云:自黑绶以下,縌绶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青绀绶,一采;宛转缪织圭,长丈二尺。凡先合单纺为一丝,四丝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为一圭,首多者丝细,少者丝粗,皆广尺六寸。《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交带灵飞绶,上元夫人佩凤文临华绶。
§事对
【桃花 綟草】二千石绶桃花缥,见叙事注。《汉书》曰: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綟绶。如淳注曰:綟,绿也。晋灼曰:綟,草名也,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因以为绶名。
【五色 四采】《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娣上遗五色文绶。四采事见叙事。
【白艾 青緺】焦贡《易林》曰:二千石官,白艾绶也。《史记》曰:武帝召东郭先生,拜为郡都尉。先生久待诏公车,行雪中,履有上无下。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也。
【玄朱 青紫】玄朱事见叙事。《晋永安起居注》曰:太康四年,有司奏,鄯善国遣子元英入侍,以英为骑都尉。佩假归义侯印,青紫绶各一具。
【赤地 绛缘】《汉名臣奏》曰:大司空朱游奏曰:车府丞玄黄绶,诏乘舆绶五采,何黄多也?可更用赤丝为地。绛缘见叙事。
§铭
【后汉张衡《绶笥铭》】南阳太守鲍德,有诏所赐先公绶笥,传世用之。时德更理笥,衡时为德主簿,作铭曰:懿矣兹笥,爰藏宝珍;冠缨组履,文章日信。皇用我赐,俾伯帝臣;服其令服,鸾封艾缗。天祚明德,大赉福仁;垂光厥世,子孙克神。厥器惟旧,中实惟新;周公惟事,七涓有邻。
【后汉胡广《笥铭》】休矣斯笥,凡器为式;受相君子,承此印绶。帝命所赉,用褒令德;备以自修,所以自敕。忠肃恭懿,鲜不为则;靡悔靡吝,神人致福。
○笏第五
§叙事
笏,手板也。《释名》曰: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舆服杂事》曰:有指画于君前,有受命于君前,书笏,笏毕用也。(毕,尽。)《礼记》曰: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文犹饰也,大夫饰竹以为笏,不敢与君并用纯物也。)《大戴礼》曰:天子御珽,(珽,言珽然方正于天下。)诸侯御荼,(荼,前诎后直,下天子也。)大夫服笏。(前诎后诎,无所不让。)《三礼图》曰:士笏饰以象骨,大夫饰以鱼须。(鲛鱼发。)《舆服杂事》又曰:古者贵贱皆执圭,书君上之政令。有事,则摚谝小N宕岳矗ò俗惺橹大苏撸妆首菏职馔罚宰夏夜黄溆嗤豕涫浚词职濉0逯饔诰矗恢大耍痉羌鞘鹿僖病
§事对
【鱼须 象骨】并见叙事。
【记善 书对】周迁《舆服杂事》曰:应仲远云:“昔荆轲逐秦王,其后谒者持匕首拟宫掖,以备不虞。”从此侍官皆执刀剑。汉高祖《偃武修文》:始制以手板代焉,故仲长子曰:“笏以书君教令,记善刺过。”今之持板以象焉。《礼记》曰:将适公所,史进象笏,书思对命也。
【通理 耀握】《相手板经》曰:当令理通直,从上至下直如弦,不得出边绝理。刘义恭《启事》曰:圣恩优重,猥赐华缨玉笏,珍冠饰首,琛板耀握。非臣朽薄,所宜服受。
【与孟岐 击钱凤】郭子横《洞冥记》曰:孟岐,清汝之逸周人也。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时事如目前。岐时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之足,周公以玉笏与之。《晋记》曰:王敦以温峤为丹阳尹,峤内欲离敦而外饰让。钱凤觉之,未言。峤知将间己,因敦公坐,强凤酒。不肯饮,峤以手板击凤。
§赞
【王升之《笏赞》】慎为德要,唯善用光;敬上尊贤,贵不逾常。用制斯器,备对遗忘;因事施礼,升降有章。
○佩第六
§叙事
《说文》曰:佩,从人凡声也。佩必有巾,从巾。《释名》曰: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贰也。有珠有玉。鱼豢《魏略》曰:有双璜、双珩、琚瑀、冲牙、琨珠为佩者,汉明帝采古文始制。蔡谟《毛诗疑字议》曰:以为佩者,服用之称;佩者,玉器之名。称其服用则字从人,名其器则字从玉。《三礼图》曰:凡玉佩,上有双衡。衡长五寸,博一寸;下有双璜,璜径三寸。冲牙蠙珠,以纳其间;上下为衡,半璧为璜。璜中横以冲牙,以苍珠为瑀。《礼记》曰: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瑜玟。又曰:孔子去鲁,佩象环五寸。(谦不比德,云不事也。象有文理者也,环取可循而无穷。)《盐铁论》曰:子思银佩。《晋宋旧事》曰:太皇太后雀钮白玉佩。《搜神记》曰:元康中,妇人饰五兵佩。《白虎通》曰:所以必有佩者,表意见所能,故修道无穷即佩环,能大道德即佩琨,能决嫌疑即佩玦。是以见其所佩,即知其能。故农夫亦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妇人佩其针缕,亦佩玉也。《礼记》又曰:君在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朝于君亦结左。)齐则綪结佩而爵鞸。(綪,屈也,结又屈之,思神灵不在事也。爵鞸者,齐服玄端。)又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玉声所中也,征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劳。宫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旋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又曰: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事对
【蠙珠 象环】并见叙事。
【纫兰 连若】《楚词》曰:纫秋兰以为佩。王逸注曰:纫,索也;兰,香草也。秋而芳,所以为佩饰也。又曰:连蕙若以为佩,过鲍肆而失香。
【舍玦 解环】《孔丛子》曰:子产死,郑大夫舍佩玦,妇女舍珠玉也。刘向《列女传》曰:齐桓公行霸,诸侯朝之,卫独不至。公谋伐卫,卫姬脱簪珥,解环佩,再拜请卫之罪。公悦许诺。
【俘商 献楚】《周书》曰:武王俘商,得佩玉亿有八万。《左传》曰:蔡昭侯为两佩如楚,以一佩献昭王。子常欲其一,弗与。三年止之,献于子常,乃得归。
【双渠璜 六火玉】董巴《汉舆服志》曰:汉孝明皇帝乃为大佩,冲牙双渠璜,皆以白玉。《汉武帝内传》曰:上元夫人带六出火玉之佩。
【遗澧浦 解江滨】《楚辞》曰: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列仙传》曰:江滨二女者,不知何许人。步汉江滨,逢郑交甫,挑之,不知神人也。女遂解佩与之,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启
【梁简文帝《谢赐玉佩启》】臣纲言,主衣裘智玮奉宣敕旨:垂赉臣玉佩一具,蓝田丽采,槐水缕文,饰以金阙之珠,制以鲁班之巧,故以裾端照色,影外生光,恩发内府,猥垂沾赐。臣方温谢德,比振惭声,沐浴深慈。欣荷交至,不任云云。
【褚彦回《谢赐佩启》】传诏宜敕,赐臣玉佩一具。制懋姬嬴,宝冠荆越,璇瑰镇曜,珩玦凝华。采贲蓬楹,响闻绳户;佩服载惊,心容交惕。
○履第七
§叙事
《世本》曰:于则作屝履。《释名》曰:履,礼也,饰足以为礼。亦曰:履,拘也,所以拘于足也。齐人谓草履曰屝不借,言贱易有,宜各自蓄,不假借也。《说文》曰:靸,小儿履也。(又鞮,草履。)《贾子》曰:天子黑方履,诸侯素方履,大夫素圈履。《晋令履》曰:士卒百工履,色无过绿青白;奴婢履,色无过纯青;古绘卖者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盐铁论》曰:古者庶人粗屝草履,今富者韦沓丝履。
§事对
【履霜 行雪】《毛诗》曰:大东小东,杼轴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史记》曰:东郭先生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
【养体 饰足】《孙卿子》曰:粗丝之履,可以养体也。饰足事见叙事。
【跪迁 坐取】《礼记》曰:向长者而履,跪而迁履,俯而纳履。又曰:君子之饮酒,三爵而退,则坐取履,隐避而后履。
【纳丹豹 缀朱蠙】王子年《拾遗记》曰:穆王起春霄之宫,西王母来焉,纳丹豹文履。刘桢《鲁都赋》曰:纤纤丝履,灿烂鲜新;表以文綦,缀以朱蠙。
【仲子织 啸父补】皇甫谧《高士传》曰:陈仲,字子终,齐人。适楚,楚王欲以为相。妻曰:“子织履以为食,恬淡而无为,乐在其中矣。”乃谢使者。《列仙传》曰:啸父,冀州人,在曲周市中补履。数十年,奇其不老。
【文公堕 昭王决】《韩子》曰:晋文公与楚人战,至凤皇之陵,系履堕,因自结之。《贾谊子》曰: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走而履决,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左右问曰:“何惜是一踦履乎?”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履哉?思与偕出弗与反也。”
§诗
【后梁宣帝《咏履诗》】双见应声宣,并飞时表异;处卑弥更妍,常安岂悲坠。
§铭
【傅玄《履铭》】戒之哉,念履正无邪。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后汉李尤《文履铭》】乃制兹履,文质武斌;允显明哲,卑以牧身。步此堤道,绝彼埃尘。
○裘第八
§叙事
《说文》曰:裘,皮衣也。《白虎通》曰:所以佐女工助温也。古者缁衣羔裘,黄衣狐裘,禽兽众多,独以狐羔,取其轻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取其跪乳,逊顺也。《礼记》曰:孟冬之月,天子始裘。《周官》曰:司裘为太裘,以供王祀天之服。(羔裘也。)仲秋献良裘,乃行羽物;(郑玄注:黼裘也,行羽物,飞鸟赐群吏。)季秋献功裘,以待班赐。(狐青麛裘之属。鸠化为鹰,故于此时为赐。)《五经要义》曰:诸侯黼裘以誓田,杂羔狐为黼文也。《礼记》曰: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子狐青裘、豹袖,玄绡衣以裼之;麛裘、青犴袖,绞衣以裼之;(犴,胡犬也;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