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汉- 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千余虎豹骑,随着曹纯的呼喊,齐声呐喊。
  铁蹄破碎了夜色的宁静,山呼海啸般地喊杀声,回荡在夜空中。
  董目光黯然,高举大锤,平平的向前方一指。
  一山难容二虎,孟德……你果然如我所料。不管你诡诈百出,可是那骨子里,却有着血性。
  “杀!”
  嗡……
  一派利矢,冲天而起,飞向了扑来的虎豹骑。
  那满天飞舞的利箭,遮掩了皎洁的月光。人喊马嘶,数百名虎豹骑健卒,被箭矢射杀当场。
  董高举大锤,催马迎着虎豹骑而去。
  来吧来吧,让我们决一死战吧……
  双锤轮开,只杀得曹军人仰马翻。董如同一支无可阻挡地利箭,在乱军之中撕裂冲击。
  大锤过处,是血流成河。
  董朔董宥两兄弟跟在董地身后,三个人,六大锤,无人能够抵挡。
  曹纯厉吼一声:“主公速走,去找元让!”
  他带着数十名亲随,拼死阻拦住了董。然则,三十五岁的董,正在那巅峰之中。即便是吕布复生,也未必能抵挡得住董。曹纯是一名儒将,虽武艺超群,却远不是董对手。
  马上两个汇合,董手起锤落,将曹纯击杀在马上。
  与此同时,董朔董宥也大开杀戒,在乱军之中纵横驰骋,杀得曹军落荒而逃。
  身外有数万雄兵阻挡,身边又有这一群如同猛虎般的杀神肆虐。只一炷香的功夫,虎豹骑溃败而走。
  曹操身中五箭,在百名亲随的护卫下,退到了一座山丘上。
  董顺势指挥人马。将那山丘围得水泄不通。也不急于攻击,而是摆开阵势,静静地观察。
  这一夜,却是格外地漫长。
  待天将亮地时候,从山丘上下来一人,大声道:“凉王可在?丞相有话,请凉王登山一叙。”
  董二话不说,催马就要过去。
  董宥一把拉住了董,“父亲。不可以啊……曹贼狡诈,万一在上面设下奸计,父亲此去,岂不是……”
  董一笑,把双锤交给孟坦和辛敞。
  “孟德英雄,尔等不要胡说……还有。曹贼两个字,我可以说,你们却不可以,那是你们的伯父。”
  说完,推开了两个儿子,打马扬鞭。冲上了山丘。
  曹操,就倒在一棵大树之下,面色蜡黄,气色格外地难看。
  见董孤身前来,曹操忍不住笑了。“你这鄙夫。难不成又是蛮性发作,还真的是艺高胆大。”
  说完,他让人把他的身子撑起来,靠在树干上。
  董看得清楚,在曹操的胸口,插着一支利箭。曹操摆了摆手。示意身边的亲随全部退下。
  “我和他们交代过了。我死之后,他们会投降。相信你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妥善地安排!”
  董。轻轻点头。
  “黑厮,你这又是何苦来哉?”
  曹操微微一笑,“若换做是你,会向我投降吗?”
  董一怔,沉吟了片刻后,轻声道:“不会!”
  “着啊,我和你一样,绝不会向你投降。西平,你我相知多年,都彼此了解,何必赘言?
  我只求你一件事……”
  董不等曹操说完,接口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存你曹家一脉。”
  曹操的一双细目眯起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如此,多谢了!”
  “何需如此,若是我落到你今日的境地,相信你也会如此做。将心比心,你我终究是知己。”
  曹操一怔,轻声道了一句:“只怕未必!”
  两个人,一个躺着,一个坐着,在大树下若无旁人的说着话。
  天已经大亮了,曹操握住了董的手,气息奄奄地说:“西平,当断则断,有些事,你做不得主。”
  “孟德,孟德!”
  董只觉得心弦一颤,连忙抱住曹操。但是,曹操已经闭上了眼睛,带着笑容,心无牵挂的走了。
  曾几何时,董想要杀了曹操。
  可是二十载光阴,朋友也好,敌人也罢,却最终……
  他站起身来,也没有理睬那些亲随,牵着狮鬃兽,头也不回的下了山丘。身后,扑通扑通的声音传来,曹操的亲随纷纷自刎身亡,竟没有一人偷生。而这个结果,董也早已猜到。
  孟德,我们来生再较量吧!
  董下了山丘,上马之后,只觉情绪低落,丝毫没有胜利后的喜悦。
  曹操死前,给了他两封信。一封是给夏侯,另一方则是让他转交给卞夫人。董没有看,直接让人把那封给夏侯地信,送往襄贲。而董自己,则带着兵马,落寞的回转兰陵。
  数日后,夏侯命部将吕虔率部投降,自己却自刎在襄贲府衙中。
  而荀攸和凉茂在得知曹操死亡的消息之后,也都开关投降。东海战局,由此而渐趋平缓。
  至荀攸投降之时,关中军总攻,恰好整十五日。
  与此同时,汝南的战局,也进入了收官阶段……
  六月,已是夏末时节。关中风调雨顺,看起来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董在下邳已经足足三十日了,虽然说战局顺利,可是他并没有感到任何地快活,看上去很消沉。
  这一天,黄忠传来了消息:在章华台附近,找到了刘备地尸体。
  原来,在竹邑遭伏之后,刘备想要退到汝南,和张燕汇合。可没想到,途中患了风寒,一病不起。
  身边的护卫,渐渐跑走了!
  这位后世被称之为皇叔的一代奸雄,病困潦倒,最终一个人,病死在章华台的一座茅屋中。
  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
  徐庶陈宫,梁习娄圭,都在他的身旁。见董并未露出笑容,忍不住问道:“千岁为何不乐?”
  “黄荣,笔墨伺候!”
  董想了想,提起了毛笔,在纸上挥毫写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我累了!”
  董书写完毕之后,掷笔而笑,“我准备回长安去了,有一些事情,总归要去做一个了结。”
  这突如其来地一句话,让徐庶等人都惊讶不已。
  “主公,尚有江东……”
  “孙伯符,一黄口小儿罢了,我没有兴趣。元直就留在广陵,我会让汉升老将军和你配合。江东地战事,就交给陆逊和庞统来解决吧……我相信,以他二人之能,足以对付孙伯符。
  至于汝南张燕,也不过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传我将令,以庞德为汝南大都督,总理汝南战事。陈到踏白军,解决司马朗之后,留守兖州。
  其余各部,随我回转长安。”
  董说完,背着手走出了大堂,仰天长叹一声:虽然少了很多精彩,但这结果,倒也不错。
  恶汉第五00章 大结局 庚新
  随着汉帝刘辩的突然驾崩,谥号为兴,史称汉兴帝。
  虽然刘辩在位的时候,并没有主理过什么朝政,但不可否认,汉室在他手中,从四分五裂,而到统一,算是一种中兴之像。用兴这个谥号,虽有些讽刺之味道,但也算是妥帖。
  泰平六年,董平定关东,班师回朝。
  虽然江东战事尚未结束,但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清楚,孙策支持不了太久,失败不过在早晚。
  同年末,年仅一周岁的太子刘同,由董支持,登上了皇位,并改年号为大观。
  董用这样的手段,告诉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他不会篡位。
  但同时,由于少帝年幼,无法主政,于是在朝中耆老大臣的请求下,董留在了长安。
  昔年他和汉帝刘辩的约定,也随着汉帝离奇的驾崩,而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作为三朝老臣子,董曾先后辅佐过灵帝、兴帝和少帝,加之功勋卓著,其地位无人撼动。
  大观元年,董被任命为摄政王,总领朝中一应事务,可以说是风头无人可及。
  对于董的决定,让许多人感到了失望。然则在大观元年三月,董又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
  被关押了整整一年之久的董冀,获得了释放。
  许多人都觉得,董冀经此一事,其世子的地位将随之被取消。然而,董在释放了董冀之后。却正式宣布,董冀为凉王府世子,并在进昌坊建世子府,准许董冀单独开府,招纳幕僚。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看不明白的举措。
  但还是有聪明人,从董的这个决断中,琢磨出了一点滋味。
  特别是当昔日随董冀一同被关押进天牢地文武官员,在董冀开府之后。纷纷投效,而董却没有任何的表示时,这情况似乎就变得明朗起来,并且开始有人动了心思,前来毛遂自荐。
  但除此之外,董就再也没有什么表示。
  在坊间有传言。董冀虽然被任命为凉王世子,可实际上从他被释放后,董就没有给过好脸色。
  大观元年八月中,陆逊火烧柴桑,夺取了庐江。
  同月,庞统在乌伤设计。射杀程普,俘虏虞翻,彻底占领了会稽。张任趁机分兵,攻入丹阳。
  十月,沙摩柯黄忠自九江出击。斩丹阳太守张弘。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陈宫和徐庶设计偷袭曲阿,被诸葛亮识破,中途伏击,射杀陈宫。
  这也是在大观元年一年之中,于董最大的打击。大观元年十二月,董宣布改良朝政。取消了九卿制度。分设六部。置尚书侍郎;组建内阁,设立首辅、次辅官职。其实。这内阁制早就已经兴起,只是当年称之为承明殿,而今把承明殿的旗号,光明正大的打出来。至于这制度的优劣,唯有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检验。
  但至少在当前,无人敢出面反对。
  大观二年正月时,汝南战事平息……
  张燕在陈到庞德的夹击之下,退守穰山,同月病故。
  胡昭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庞德则被封为荆州行军总管,将军政剥离开来,形成了独立体系。
  娄圭被封为豫州刺史,陈到出任豫州行军总管。
  梁习为兖州刺史,张担当兖州行军总管……
  至此,关东平定,随着董律法缓慢的推行开来,渐渐地恢复元气,重现当年兴旺和繁荣。
  大观二年中,诸葛亮与孙策的妹妹孙仁成亲。
  孙仁,小名尚香,果敢勇练,和诸葛亮在一起,倒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诸葛亮的缺点。
  但是同年十月,孙策反攻上虞,被庞统设计伏击。在归回吴郡的途中,又遭逢甘贲。
  两军苦战,孙策被甘贲在阵前所杀。不过甘贲自己呢,也被孙策拼死一击,身受重伤。同年十二月,死于榻上。庞统临危受命,接掌无难军,继续对吴郡,展开了又一轮凶猛的攻击。
  大观三年,丹阳失守。
  此时地诸葛亮,已经显现出了演义中那位近乎于妖人一样的智慧和能力。
  孙策死后,他在孙仁的支持下,接掌江东。仅凭借着吴郡一地,和陆逊庞统徐庶周旋起来。
  董在接到战报时,忍不住感叹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天才?任何人,都需要经过一番磨练,才能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如果诸葛孔明三年前能有今日的这般水准,这胜负怕是尚未可知。”
  没催!
  董终于见识到了诸葛亮那惊人的能力和手段。
  奈何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唯一地好处是在于,诸葛亮可以纵情的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手段。
  至少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面对庞统陆逊徐庶三人,丝毫不露下风。
  只不过,由于吴郡资源匮乏,诸葛亮能够使用的资源越发地稀少。在大观四年末,终尝一败。
  于董来说,大观四年,无疑是极为精彩地一年。
  庞统陆逊徐庶三人,奇谋妙计层出不穷;诸葛孔明独自应战,也是妙手连发,不遑三人多让。只不过,董却看不下去了!
  这多打一日,损耗的钱粮不计其数。就算他家大业大,总不成这么耗下去吧。
  于是,董写了一封信,通过诸葛瑾送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大观五年三月,诸葛亮眼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家眷自由拳偷袭海盐,夺取了辽东海军驻留在海盐的三十余艘巨型五牙战舰,自杭州湾入海,远遁他乡而去。
  大约在二十年后,在当时还被视为蛮荒所在,而在后世被称之为马来西亚和'此贴涉嫌违规,请及时联系斑竹'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全新地国家。国号为吴,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吴天国,从此雄霸于南洋。
  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大观五年十月,陆逊奉命回转长安,封爵舒侯,并与苦侯他七年,已近二十五岁地蔡节完婚。
  大观六年正月,庞统班师回朝……
  对于董冀而言。过去地数年时光,无疑如同一场梦幻。
  苦心经营,却被父亲全盘否定。然则在天牢中的一年时光里,董冀似乎明白了许多许多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地原则!
  就如同父亲,他的原则其实很简单。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执掌天下。董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家庭,注重他所做过的每一个承诺。至于有些事情,也真的是急切不得地。
  比如当初刘辩失踪,如果董真的登上了皇位,那么接下来将不得不面对天下的征讨。
  此前。董占居了大义。
  如果他篡位了。那么大义将会失去,关东又将会出现什么局面?
  可以肯定,就当时而言的冀州刺史赵戬等人,是绝不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等天下平定,大权执掌在手中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不再一样。至少从目前来看。地确是这样。
  赵戬已病故一年。
  而冀州在赵戬的治理下。已经完全平定下来。新任冀州刺史麋竺,在不知不觉中接掌冀州。
  赵戬五年心血。最终落入董的掌控。
  有时候想想,姜还是老的辣。父王一再说,凡事要循序渐进……以前总觉得,父王似乎已经失去了当年驰骋疆场,纵横天下的豪气和雄心壮志。可是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
  越是如此,董冀就越发地小心谨慎起来。
  担当了凉王世子后,董又将董冀调入承明殿里,出任首辅参议。整日忙忙碌碌不得闲。
  这一日,董冀又得到了新的任命,兼任礼部侍郎,并主持今秋大考董冀不由得吓了一跳。
  这春闺秋试,如今已经执行了七年的时间。
  但是董对主持的人员,却严格限制。没想到,突然间这如此重要的任务,就到了董冀头上。
  董冀惶恐,立刻赶去礼部,向石韬报道。
  石韬自然少不得一番勉励,并把即将开始地秋试大考细节,向董冀详细地说明。待出了礼部,天已经很晚了。
  董冀意外的发现,在礼部大门外,站着一个人。
  “媛容大叔,您怎么在这里?”
  董铁微微一笑,躬身道:“世子,王爷命我在这里等候世子,让你立刻回王府,有要事商议。”
  “啊!”
  不由得惊讶万分。
  自董命他开府之后,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承明殿直接宣布。
  除非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和他说话。为了这件事,母亲董绿不知道在底下掉了多少眼泪。
  怎么今天突然召唤?
  董冀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几年里,他一直很老实,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啊……
  “世子,我们快点走吧!”董铁说:“王爷已经等候了多时,若再不回去,怕是要生气了。”
  董冀上马,和董铁并肩而行。
  名义上,董铁已经辞去了所有的官职,是凉王府的下人。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董对董铁地信任,放眼天下,也只有几个人可以相比。典韦沙摩柯之外,还有就是随侯庞统。
  在董铁面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