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是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为什么会延伸到吃水线以下数米处。而不是仅仅只保护战舰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的主要原因。
  到此。“科罗拉多”号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从零点三十五分到零点五十分。在这十五分钟的时间内。“科罗拉多”号被击中了二十三次。其中有十七枚穿甲弹直接击中了该舰的舰体。且都在水线附近。
  不的不承认。“科罗拉多”级的防护与生存能力确实远远超过了“复仇”级。
  作为美国在上次世界大战末期设计。并且在战后才建成服役。美军最后一种前条约型战列舰。“科罗拉多”级除了是美军中第一种采用口径为十六英寸的主炮的战列舰之外。还是美军所有老式战列舰中最注重防御与生存能力的战列舰。另外。它的设计时间比“复仇”级晚了七年。服役时间则比“复仇”级晚了五年。
  如同所有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美国海军战列舰一样。“科罗拉多”也是通过牺牲速度来获的了更好的防护性能与更强的火力。不然的话。当初美国援助西班牙。为西班牙设计“快速战列舰”的时候。也不会大量参考“科罗拉多”级的设计成果了。
  在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之后。“科罗拉多”号才瘫在了海面上。
  虽然在郑恩博下令转移目标之前。又有数枚穿甲弹落在了“科罗拉多”号的舰体上。但是后面这几枚穿甲弹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意义。
  当时。“科罗拉多”号的左舷舱室几乎全部被摧毁。舰长已经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零点五十分刚过。在确定战舰的进水量已经超过了亢余排水量(一般在战列舰标准排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且无法阻止海水继续涌入。抽水速度远远慢于进水速度之后。“科罗拉多”号的代理舰长(当时该舰的舰长、大副、二副、航海长与枪炮长都已阵亡。由轮机长代理指挥)下达了弃舰令。
  也就是说。即便在零点五十分的时候停止向其开火。“科罗拉多”号都必沉无疑。
  “科罗拉多”号战沉是必然的结果。而它的牺牲也不是没有任何意义。
  威利斯·李在零点四十分之前登上了前来接应他的轻巡洋舰。随即就通过舰队内部的通信频道。命令紧随在“科罗拉多”号后面的“加利福尼亚”号向右转向。也就是命令“加利福尼亚”号离开战场。
  显然。在无法拯救“科罗拉多”号的情况下。威利斯李只能保全“加利福尼亚”号。
  问题是。这道命令只有“加利福尼亚”号能够收到。
  当时。轻巡洋舰上没有与英国太平洋舰队通信的能力。而且也没有与第51舰队通信的能力。
  零点五十五分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号已经转向到了二百一十度。并且将航速提高到了二十节。这也是该舰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直到五分钟之后。跟在后面的“皇权”号的舰长才猛然反应了过来。
  随即。“皇权”号也转向到了二百一十度。只是其速度却达不到二十节。“复仇”号也跟着转到了同样的航向上。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了十七节。
  因为晚了五分钟转向。结果当郑恩博选择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暴露在其炮口之下的不是“加利福尼亚”号。而是倒霉的“皇权”号。以及已经追了上来。距离“皇权”号不到二千米的“复仇”号。
  也就在这个时候。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
  郑恩博打的太兴奋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所在的“河北”号战列舰距离美军第51舰队的一号主力舰已经不到二万米了。也就是说。第31舰队此时在第1舰队东南面。与斯普鲁恩斯的距离更近。
  另外。郑恩博也没有意识到。第11舰队在遭到美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之后。不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还在进行战术规避的时候。与第51舰队的距离扩大到了三万米左右。基本上与第51舰队脱离了接触。
  也就是说。就在郑恩博一心想干掉美英舰队里的第三艘战列舰的时候。他自己成为了斯普鲁恩斯炮口下的目标。换个角度来看。这却是白佑彬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三章 … 惨遭重击
  应付美军驱逐舰的时候。第11舰队四艘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发挥到了极至。
  在转入战术规避机动之前。四艘战列舰上的主副两套火力控制系统都进入了工作状态。主火控系统负责指挥主炮轰击敌战列舰。副火控系统则负责指挥战舰左侧的副炮与速射炮对付美军的驱逐舰。
  因为一次杀奔而来的驱逐舰多达八艘。又没有辅助战舰的支持与掩护。所以从转换作战状态开始。白佑彬就从张海波手里接过了指挥权。他一面下令继续炮击美军的一号主力舰。一方面迅速给四艘战列舰安排了新的交战秩序。以交错覆盖的方式对付美军驱逐舰。也就是说。最前面的“辽省”号与“松江府”号都同时对付前四艘驱逐舰。而后面的“北直隶”号与“南直隶”号则同时对付后四艘驱逐舰。
  这样一来。安置于四艘战列舰左舷上的三座三联装副炮。以及五座双联装速射炮都能各自瞄准目标。减轻了副火力指挥中心的压力。同时也给了各副炮与速射炮炮班更大的战术灵活性。
  可是。面对小巧灵活的驱逐舰。战列舰的缺陷迅速暴露了出来。
  同时暴露出来的还有缺乏辅助战舰对舰队战斗力与生存力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虽然每一艘战列舰左侧的副炮与速射炮火力都接近于一艘“功臣”级轻巡洋舰总火力。而且战列舰的排水量更大。稳定性更好。炮击命中率也更高。但是在面对驱逐舰的时候。战列舰仍然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面对杀奔而来的美军驱逐舰。四艘战列舰上地官兵肯定不会怀疑辅助战舰的重要性。
  如果此时有一支巡洋舰编队。哪怕只有二艘轻巡洋舰。局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战斗中。任何一支舰队的驱逐舰都不会轻易攻击对手的巡洋舰。主要是巡洋舰非主力战舰。且舰体尺寸小。速度快。机动性好。能够轻而易举的避开鱼雷。并且用远超过驱逐舰的炮火让发动鱼雷攻击的驱逐舰吃不了兜着走。因此。只要有几艘巡洋舰在战列舰的前方(面对敌驱逐舰地方向)摆开阵列。就能彻底扭转局面。到时候。敌驱逐舰要么在很远的地方发射鱼雷。给战列舰足够的机动转向时间。甚至可以让战列舰加速驶离鱼雷攻击扇区;要么冒着被轻巡洋舰上的猛烈炮火击沉地危险继续前进。在理想的距离上向敌战列舰发射鱼雷。如此一来。除了会损失更多的驱逐舰之外。因为发射鱼雷的数量减少。对战列舰的威胁也将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辅助战舰绝不是可有可无地战舰。
  只要舰队里有几艘轻巡洋舰。敌人的驱逐舰就不敢轻举妄动。同样地。只要舰队里有几艘驱逐舰。敌人的轻巡洋舰也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此时白佑彬手里却没有轻巡洋舰与驱逐舰可用。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八艘美军驱逐舰迅速逼近之后。队列出现了变化。排在最前面的五艘驱逐舰全都朝“辽省”号冲了过去。另外三艘则分别冲向了后面三艘战列舰。
  显然。斯普鲁恩斯认为排在最前面的“辽省”号是第11舰队的旗舰。
  “北直隶”号与“南直隶”号上的炽烈炮火立即撕碎了向它们发动攻击地二艘美军驱逐舰。“松江府”号上的炮火也迅速干掉了排在第三位的那艘美军驱逐舰。随即就转移炮口。瞄准了排在第六位的美军驱逐舰。结果只晚了一点。那艘美军驱逐舰刚刚转向齐射了鱼雷。接踵而至的炮火就将其打成了筛子。“辽省”号的炮火更加猛烈。到最后关头。舰长甚至让主炮换上了高爆弹。朝美军驱逐舰开火。可是面对同时杀来的四艘驱逐舰。“辽省”号也仅仅击沉了最前面的那一艘。并且在美军驱逐舰完成转向之后击毁了排在第二位的那艘美军驱逐舰。却没有能够完全阻止其发射鱼雷。也就是说。最终有三艘驱逐舰向“辽省”号齐射了装填好的所有鱼雷。
  规避鱼雷地时候。舰长几乎都是踩着步点下达转向命令地。
  简单的说。任何一名舰长都对自己所在地战舰有充分的了解。知道战舰的加速度是多少。转向速度是多少。因此。在敌驱逐舰发射了鱼雷之后。除了大副要立即根据敌鱼雷的航速计算命中时间之外。舰长还得在瞬间计算出战舰能否通过加速航行离开鱼雷的攻击扇区。或者是通过转向来缩小被鱼雷击中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话。任何一名舰长都会选择前一种规避方法。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战列舰都没有可能通过加速。或者减速的方式避开射来的鱼雷。
  这样一来。舰长就得立即计算出开始转向的时间。
  因为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数万吨。其惯性质量也就达到了数万吨。如此庞然大物。即不可能立即开始转向。也不可能在转向之后立即停下来。所以如果转向时间过晚或者过早。都有可能将其宽大的侧面暴露在鱼雷面前。而不可能把中雷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对而言。“松江府”号受到的威胁就要小得多了。
  美军驱逐舰大概在七千米的距离上发射了鱼雷。对于航速六十节的鱼雷来说。大概需要二百三十秒才能跑完这段距离。而在此期间。对航速已经达到了十八节。且还在继续加速前进的战列舰来说。足以航行二千多米。因此。美军驱逐舰在设定相邻两条鱼雷的航线夹角时。会使其在七千米外的间隔距离为二百米到二百五十米之间。显然。这差不多就是一艘“省”级战列舰的长度。
  只要舰长把握好转向的时间。在鱼雷射到地时候。“松江府”号完全能够转过九十度。从而将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这样一来。战舰暴露在鱼雷面前的水线长度仅三十多米。为舰长的七分之一而已。因此。中雷的概率也为之前的七分之一。如果战舰不转向。战舰将有百分之百的可能被一条鱼雷击中。而战舰转向之后。就只有百分之一十四都机会被鱼雷击中。
  结果。“松江府”号上的官兵都是虚惊一场。
  可是。“辽省”号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时。射向“辽省”号地鱼雷多达二十七条(仅有一艘驱逐舰上一具鱼雷发射器出了故障。有三条鱼雷没有发射出去)。虽然参加攻击的三艘驱逐舰的舰长并没有相互沟通。都是各自设定鱼雷的航向与航向夹角。但是这并没有任何影响。在与“松江府”号差不多地情况下。“广州”号就算顺利完成了转向。其中雷概率也是“松江府”号的二点七倍。既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九。
  显然。这已经不是很小的概率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松江府”号准备转向的时候。连续三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了“辽省”号。且其中一枚就落在了航海舰桥下方地左侧装甲上。虽然在航海舰桥内指挥战舰的舰长与大副都没有阵亡。只受了点撞伤。但是当二副在后舰桥内接替指挥战舰时。已经错过了转向地最佳时机。
  别说经验丰富的舰长。肖定邦都看了出来。“辽省”号肯定要遭殃。
  就在一条重型鱼雷从“松江府”号左侧大概二十米外的海面下穿过的时候。“辽省”号的舰尾左侧被第一条鱼雷击中。随即又有二条鱼雷集中了该舰的左舷。命中点分别距离舰首三十米与七十五米。
  因为鱼雷在攻击战列舰的时候。航行深度一般都会设定在七米。至少也会设定在五米以下。所以鱼雷在击中战舰。发生爆炸之后。并不会像穿甲弹那样产生明亮地火光。爆炸声也要沉闷得多。可是有一点是不容否定的。鱼雷的破坏力远超过了任何一种穿甲弹。这不但是因为鱼雷装填的炸药更多。还因为鱼雷攻击的是水面以下的舰体。且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千倍以上。且几乎不可压缩。能够最大限度的传导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从而对舰体造成更加致命地损伤。
  连续被三条重型鱼雷命中。如果换成其他型号地战列舰。恐怕立即就会沉没。
  不得不承认。“省”级战列舰在水下防护方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只是其设计地防鱼雷能力仅为四百五十公斤TNT炸药。而美军新式重型鱼雷的装药量达到了一千五百磅。也就是大概六百八十公斤。
  再好的防鱼雷结构也不可能使战舰在遭到鱼雷攻击之后安然无恙。只是为战舰上的官兵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要么是弃舰逃生的时间。要么是拯救战舰的时间。
  显然。“辽省”号的指挥官选择了后者。
  在舰体开始左倾之后。代替指挥的二副就立即下令向右舷中部的二个隔舱注水。以保持战舰的横向平衡。同时。至少有六支损管队冲向了战舰左侧的受损区域。
  要想拯救这艘战舰。就得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阻止损伤蔓延。
  不说别的。能否及时修复受损区域附近其他舱室的水密门。阻止海水灌入未受损的舱室。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在前十五分钟之内采取行动。损伤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31舰队突然从“辽省”号南面大概七海里处冲了出来。而且朝着美军第51舰队所在的方向直奔而去。
  不明就里的,还以为郑恩博在舍命救助“辽省”号呢!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四章 … 擒贼擒王
  进入战场之前,斯普鲁恩斯就收到了“复仇”号发出的消息。
  四艘快速战列舰,且仅仅只有四艘快速战列舰,没有发现其他战舰,甚至连一艘驱逐舰都没有发现!
  这份报告让斯普鲁恩斯百思不得其解,那是第11舰队吗?
  如果是第11舰队,肯定还有至少十几艘,甚至二十多艘辅助战舰。那些辅助战舰去哪了?总不可能全被派出去执行侦察任务了吧。不管怎么样,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留下几艘辅助战舰伴随战列舰行动,而不可能只留下四艘战列舰。
  虽然斯普鲁恩斯不能否定白佑彬走极端的可能性,但是在他看来,白佑彬没有任何理由让所有辅助战舰都去执行侦察任务。要知道,此时有十多艘,甚至更多的明帝国海军的袭击舰在附近海域活动,为第11舰队,以及第31舰队执行侦察警戒任务。在此情况下,白佑彬怎么也得给自己留下几艘驱逐舰。
  斯普鲁恩斯不得不怀疑蒂里特的报告,或者说怀疑英国战舰上的雷达。
  四艘快速战列舰,很有可能仅仅只是四艘大型巡洋舰,而不是快速战列舰。要知道,此时明帝国海军至少在西南太平洋上部署了二支破交舰队,而且都在新西兰附近海域活动。如果白佑彬愿意,随时可以调动这些破交舰队前来执行作战任务。
  如此一来,蒂里特很有可能将一支拥有四艘大型巡洋舰的破交舰队当作了第11舰队。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如果当时蒂里特能够在与第11舰队交火之后再发出一封电报,明确告知已经与对方交战,且“决心”号在交火之后就被击沉,斯普鲁恩斯就不会有任何怀疑了。无论如何,四艘大型巡洋舰都不可能在交战之后立即击沉“决心”号。
  问题是。蒂里特根本没有发出第二封电报。
  据后来分析,蒂里特肯定认为他发出的第一封电报已经足以引起斯普鲁恩斯与威利斯·李的警觉了。按照作战计划,在英国太平洋舰队与明帝国海军的作战舰队遭遇之后。第51舰队将立即协助太平洋舰队消灭敌舰队,同时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