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刚”号将航向调整到二百七十度,也就是向正西方向航行的时候,“雾岛”号战列舰追了上来。
十分钟之后,“雾岛”号成为了日本南遣舰队的旗舰。
此时,“雾岛”号位于编队的最前方,后面是“榛名”号,而“金刚”号则留在了编队的最后面。
完成“切外角”转向机动的三艘战列舰也在这个时候到达了日本舰队的东南方。
也就是说,日本南遣舰队向南逃窜的线路被堵死了。
进入“雾岛”号司令舰桥之后,小泽治三郎一边让医疗官为他清理伤口,一边了解了眼前的局势。
“长官,‘金刚’号……”
“‘金刚’号留下来断后。”看了眼多田武雄,小泽治三郎略微沉思了一下,说道,“传令,让‘榛名’号跟上来,并且准备转向。”
“转向?”多田武雄大佐立即露出了惊讶神色。
与另外另名舰长一样,多田武雄也应该于今年十一月十五日离任。只是现在看来,他能否活着回到日本都是个问题了。
小泽治三郎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敌舰队已经绕到了我们的南面,继续南下无疑于送死。‘金刚’号将为我们创造撤退的机会。等下,‘金刚’号将吸引敌人的炮火,我们趁机向西北转向。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有望迅速脱离战斗!”
多田武雄不由得暗暗佩服舰队司令官的果断与信心。
战斗爆发的时候,多田武雄与其他官兵一样,认为有必胜的把握。可是随着“金刚”号遭到重创,随即“比睿”号战沉,多田武雄的信心逐渐被消磨掉了。现在,他甚至认为将难逃恶运。为此,多田武雄甚至做好了与战舰共存亡的思想准备。
小泽治三郎坚定的态度,让多田武雄再次看到了希望。
只是,谁又能保证重新燃起的希望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呢?
也就在小泽治三郎转移到新旗舰上的时候,祖寿清有点后悔了。
显然,他没有料到日本舰队司令官会在战场上转移到其他战舰上去。
此时,他已猜到,一号目标舰的指挥设施肯定被轰掉了。不然的话,在旗舰没有失去航行能力的情况下,舰队司令官一般不会轻易更换旗舰。
如果早就预料到这一点,祖寿清根本不会下令进行“切外角”转向,而回直接冲上去,用主炮迅速解决战斗。
毫无疑问,祖寿清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还有没有机会让他将战果最大化呢?
第三卷 复仇烈焰 第十二章 … 难以理解
当舰队再次转向的时候,白佑彬都有点糊涂了。
好不容易完成了“切外角”转向,只要与日本舰队保持同样的航向,就能追上去,并且把交战距离保持在一万五千米以上,用重炮狠狠教训日本舰队,还不用担心被日本战列舰发射的穿甲弹砸穿主装甲带。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面倒的战斗。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祖寿清竟然命令舰队将航向转到了三百四十度,几乎是直接朝着日本舰队的屁股后面追了过去。
难道,祖寿清犯了低级错误?
即便在数十年之后,仍然有很多海军战史学家对祖寿清在此时做出的决策存在分歧。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几乎所有学者都否认了祖寿清下令舰队转向,是为了绕到日本战列舰的后方,再次抢占“丁”字头,从而获得绝对的优势。
说白了,只有有所准备的伏击战,掌握主动权的一方才有足够的把握占据优势地位。
在舰队机动交战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双方的速度旗鼓相当,且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一直占据有利位置,也不可能在机动过程中抢到“丁”字头,从而既充分发挥自身的火力,又有效避开敌人的炮火。
在支持一方看来,祖寿清有三个理由下令舰队进行这次二百八十度的大转向。
第一,拉近距离,尽量发挥三艘“皇帝”级的火力优势。当时,三艘“皇帝”级战列舰都已进行三十轮以上的齐射,所剩的重型穿甲弹不到储量的一半。另外,远距离炮战的命中率非常低,用仅剩的重型穿甲弹很难保证击沉剩下的三艘日本战列舰。因此,必须缩短距离,发挥标准穿甲弹的威力。
第二,逼迫日本舰队放弃遭到重创的“金刚”号,好集中三艘战列舰的力量对付“雾岛”号与“榛名”号。按照当时的情况,除非小泽治三郎准备“玉碎”,不然就必须抛弃速度难以超过二十节的“金刚”号,摆脱拖累,率领另外两艘战列舰全速逃跑。而祖寿清为了全歼日本南遣舰队,就必须拉近距离,尽快打残另外两艘“完好”的战列舰,使小泽治三郎彻底绝望。
第三,防止日本舰队向北逃窜。当快速战斗群绕到日本舰队东南面的时候,就等于放敞开了日本舰队北上的大门。这时候,如果与采用与日本舰队平行的航线,很难防止日本舰队北上。因此,最有效,也是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迫使日本舰队也采用向北航行,双方在南北向的航线上平行交战。
这三点理由都足够充分,反对一方则只有一个论点。
祖寿清急了!
因为错过了小泽治三郎更换旗舰,对日本舰队发动致命打击的机会,祖寿清肯定万分焦急,从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只想用一次决定胜负的近距离炮战来解决战斗。结果,他才命令舰队急转向,用最为不利的方式与日本舰队作战。
反对一方也驳斥了支持一方的三个论点。
弹药方面,帝国海军装备的,重一千零三十公斤的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在一万五千米,甚至两万米的距离上,仍然能够轻而易举的砸开“金刚”级的薄弱装甲。别忘了,“金刚”级最初是战列巡洋舰,在两次大规模改进中,只有限的加强了水平装甲,而没有加强主装甲带,也没有对舰体结构做大的改动,其防护能力不会比战列巡洋舰有本质的提高。
迫使日本舰队放弃“金刚”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不然的话,小泽治三郎为什么更换旗舰?连舰队司令官都转移到别的战舰上了,日本舰队还会继续“拯救”注定要完蛋的“金刚”号吗?再说了,以“金刚”号不到二十节的速度,日本舰队不放弃这艘战舰,结果对祖寿清更加有利。
防止日本舰队逃跑的问题也有待商榷。以当时的情况,小泽治三郎都不清楚到底该向哪个方向逃跑,祖寿清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根据交战记录,“太宗”号上的了望员已经判断出日本舰队司令官登上了三号目标舰,也就是“雾岛”号战列舰。只要集中炮火首先打击“雾岛”号,至少小泽治三郎逃不掉!
可以说,在下达这个命令之前,祖寿清在这场战斗中下达的指挥命令都没有问题。
即便他错过了全歼日本南遣舰队的最好机会,可是在那种情况下,换任何一个人在祖寿清的位置上,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谁能想到,“太宗”号误打误撞的一次炮击,竟然摧毁了日本舰队旗舰的指挥能力呢?
就是这道命令,让祖寿清的指挥能力受到了怀疑。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白佑彬,就连“太祖”号的舰长罗清远准将都只能执行命令,而不能提出质疑,更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按照帝国海军的交战条令,在战斗中,舰队司令官拥有最高决策权。
也就是说,即便有疑问,即便有反对意见,也只能等到战斗结束的时候才能提出来,而不能在战斗中,因为疑问与意见而拒绝执行舰队司令官的命令。
这一条令,即便在数十年之后的今天都没有改变。
跟随“太宗”号转向的时候,“太祖”号的主炮不得不再次停止炮击,白佑彬也只能下令,重新测量设计参数。
也就在这个时候,祖寿清下达了第二道存在严重争议的命令。
向一号目标舰开火!
用三艘战列舰的主炮集中轰击注定逃不掉的“金刚”号,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舰队司令官一般不会干预战舰的炮战,更很少指挥旗舰之外的战舰炮击目标。如果舰队司令官什么都管,什么都能管,还需要舰长,枪炮长这些具有明确职务的军官吗?
当时,白佑彬选择的是三号目标舰,也就是小泽治三郎的新旗舰:“雾岛”号战列舰。
别说了望员,就连白佑彬都看了出来,三号目标舰是日本舰队的新旗舰。打击旗舰,绝对是炮战中最优先的任务之一。
说白了,旗舰就是舰队的“大脑”与“中枢神经”,只要打瘫了旗舰,再强大的舰队都将陷入,至少将暂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从而任由对手宰割。
只是,作为“太祖”号的枪炮长,白佑彬根本不能违抗舰队司令官的命令。
也就在白佑彬再次下令测量炮击参数,并且让三座主炮炮塔的枪炮军官将目标确定为“金刚”号战列舰的时候,“雾岛”号战列舰上的小泽治三郎已经嗅到了那微乎其微的机会,看到了那极为暗淡的希望之光。
在大明帝国海军快速战斗群突然转向的时候,小泽治三郎就有所预感。
只是,当时他担心对手会不顾一切的扑上来,用最快的方式结束战斗,从而让两艘有机会逃走的战列舰失去生还的机会。毕竟,“皇帝”级战列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战列舰”,不但火力凶猛,而且装甲坚固,十四英寸穿甲弹不一定啃得动。相反,“金刚”级只是名义上的“快速战列舰”,除了速度之外,防护根本达不到战列舰的标准,主炮也比“后条约时代”的战列舰小了一号。
短兵相接的话,日本舰队很有可能占不到多少便宜。
相反,小泽治三郎现在还希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他发现,对方三艘战列舰的炮击命中率比任何一支大明帝国海军的舰队都要低得多。
只要距离足够远,拖的时间足够长,等到对手打得筋疲力尽,或者耗光了所有穿甲弹之后,自然会退出战斗。只要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剩下的几艘日本战列舰就有望逃脱劫难,回到日本港口。
实际上,这也正是小泽治三郎在这场战斗中的基本思想。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指望用四艘“爷爷”辈的老战舰打赢三艘最新锐的快速战列舰。他只希望给予对手一定的伤害,然后拖延时间,迫使对手首先撤出战斗。前一点,他已经做到了。“果敢”号遭受重创,已经撤出了战斗。后一点,只需要足够的耐心,以及小心谨慎的决策,迟早都能办到。
反过来,当对手突然改变航向,朝着南遣舰队扑上来的时候,小泽治三郎还有点慌神。
这也只是短暂的惊慌,很快小泽治三郎就发现了逃跑的机会。
在“太宗”号率先打出新的齐射之前,小泽治三郎就下达了全速向北撤退的命令。
这也是他当时唯一能够下达,也是唯一应该下达的命令。
“金刚”号已经掉队,而且正好挡住了“雾岛”号与“榛名”号,敌人的三艘战列舰必须航行数海里,才能避开“金刚”号,向“雾岛”号与“榛名”号倾泻炮弹。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向北航行几海里,就有机会以三十节的最快速度逃出战场。
这也是日本南遣舰队在这场海战中最好的逃跑机会。
也许,此时此刻,不但小泽治三郎全身心的想着怎么逃跑,遭到迎头痛击,而且一直没有有效还击的日本海军官兵都在想着怎样才能活着回到本土吧。
只是,在这场运气变化无常的海战中,谁又能够做出十足的保证呢?
第三卷 复仇烈焰 第十三章 … 绝不放弃
“打中了,打中了!”
强烈的爆炸闪光中,火力指挥中心内的军官如同过年放鞭炮时的孩子一样,兴奋得大叫了起来。
白佑彬却面露尴尬,一点都笑不起来。
被穿甲弹击中的不是锁定的一号目标舰,而是“躲藏”在一号目标舰后面的三号目标舰。从光学测距仪测量得到的数据来看,三号目标舰与一号目标舰的距离在二海里以上。
“太祖”号的炮击会偏差这么远?
绝对不可能,至少在经过了三十多轮的齐射后,“太祖”号上炮手的素质不会差到这个程度。
“是‘仁宗’号。”闵瑞生急匆匆的走了过来,“真没想到,一直不发言,发言就是重点,竟然让‘仁宗’号撞了头彩!”
击中三号目标舰的确实是“太祖”号屁股后面的“仁宗”号战列舰!
因为雷达一直没有修好,所以当目标舰没有暴露在火光下的时候,“仁宗”号只能利用“太祖”号提供的炮击参数进行大致瞄准。另外,“仁宗”号与“太祖”号有二到三海里的距离,而且舰队一直在航行之中,传递信息也需要时间,“仁宗”号上的炮手不得不根据经验稍微调整一下射击参数。
对几乎全是刚服役的新兵来说,有何“经验”可言?
结果,几个小时的战斗下来,“仁宗”号的炮击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干脆是“打雷不下雨”,数十轮炮击,消耗了数百发重型穿甲弹,除了炸死了不少无辜的鱼儿之外,也就没有别的收获了。
如果换在以前,“仁宗”号的舰长,以及枪炮长肯定要上军事法庭。
就算解释清楚了情况,也多半会被扣上“浪费弹药物资”的罪名。说白了,按照一般情况,“仁宗”号早该退出战斗了。
不管是为了充面子,还是为了讲排场,或者是对敌人构成“威慑”,“仁宗”号战列舰一直没有退出战斗,祖寿清没有下命令,舰长也没有做出擅自决定。跟着“太祖”号在战场上转悠了好几个小时后,“仁宗”号终于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只不过,这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运气球”。
别说白佑彬等帝国海军的官兵没有预料到,“仁宗”号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威”,就连坐镇“雾岛”号的小泽治三郎也没有丝毫思想准备。
当对方的三艘战列舰集中火力炮击“金刚”号的时候,小泽治三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只是,他高兴的时间并不长久。
“仁宗”号打出的穿甲弹不但命中了“雾岛”号,而且还正好砸在了运送小泽治三郎前往“雾岛”号的那艘汽艇。
汽艇并不是救生艇,而是安装有燃气机的机动艇。
也就是说,汽艇上有一台燃气发动机,也就有用来储备高压煤气(或者高压天然气,从爆炸产生的橘红色火光来看,应该是高压煤气。另外,日本缺乏天然气资源)的气罐。按照日本海军的交战守则,战斗中,汽艇上的燃气罐必须卸下来,放到安全地方妥善保管,不能放置在容易遭受损伤的地方。
只是,在小泽治三郎登上“雾岛”号的时候,战舰上的官兵只将汽艇吊了上来,忘记卸下汽艇内的燃气罐!
结果可想而知,储存着高压煤气的燃气罐爆炸产生的威力绝不亚于一枚重磅炮弹!
更严重的是,煤气爆炸产生的火焰引燃了汽艇,以及周围所有易燃物体。而战斗中,损管单位都在舰体内待命,不会呆在战舰的露天甲板上。当损管队员冲出来的时候,火势已经在超过二十节的海风吹拂下(当时海面上基本无风,只是战舰的速度超过了二十节)四处扩散。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泽治三郎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同样的,“雾岛”号上燃起的大火“提醒”了还有点迷糊的祖寿清。没等“仁宗”号打出下一轮齐射,祖寿清就发出了新的命令,“仁宗”号继续炮击一号目标舰,“太祖”号锁定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