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湖南人-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地区组织防御。志愿军失去了有利的条件,也不可能“宁可退让,持重以待”了,因为在朝鲜境内已无地可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万言上书誉神州(3)
面对重重困难,彭德怀果断地放弃原定计划,决定在运动中歼灭冒进的敌人。他命令增调两个军迅速入朝参战,使志愿军入朝兵力由四个军增加到六个军,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善于夜战、近战和包围迂回作战的特长,力争迅速地从被动中夺取主动。
  志愿军第四十军在温井、两水洞地区与敌人遭遇,战斗打响。此后,在短短的十个昼夜中,彭德怀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况,适时果断地调整部署,完成战役展开,首歼温井和熙川地区的伪军,继歼云山的美军,并采用迂回包围,把美第八集团军打得向清川江以南败退。彭德怀为保持下一步作战的主动权,乘志愿军的意图和兵力尚未完全暴露,下令停止追击,结束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历时十二昼夜,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歼敌十五万人。
  麦克阿瑟为了夺回主动权,以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发动攻势,企图“消灭中国的干涉军”。经过半个多月对朝鲜北部和鸭绿江沿岸的狂轰滥炸,麦克阿瑟“相信全面的空中进攻已达到了预期目的”,他从东京飞到朝鲜,命令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向鸭绿江、图门江进攻,扬言:“战争将在两个星期之内结束,我们的士兵可以回国过圣诞节。”
  彭德怀知道麦克阿瑟急于夺回战争主动权,便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到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西线和东线志愿军突然发起反击,出敌不意,又把敌人打得不知所措。
  麦克阿瑟命令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迅速后撤。他的“圣诞攻势”很快被志愿军粉碎,“联合国军”完全处于被动。
  “联合国军”一气撤退了两百多公里,而志愿军徒步追击,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彭德怀下令主力集结休整,仅以一部分兵力追击。很快,志愿军相继收复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全部领土。第二次战役共歼灭敌人三万六千多人。“联合国军”从进攻转入防御。
  在第二次战役中,毛岸英不幸牺牲。他是毛泽东最器重和偏爱的长子,既懂军事又懂俄语,彭德怀安排他当秘书兼俄语翻译。美机轰炸志愿军总部,凝固汽油弹的熊熊火焰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湖南人为援助朝鲜付出了巨大牺牲。湖南籍战士罗盛教跳进冰窟窿抢救朝鲜少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朝鲜人民将那个村庄改名为罗盛教村,以志纪念。罗盛教献身的河流及河边的山都以他命名。
  敌人退到“三八线”以南之后,构筑纵深防御阵地,企图以“三八线”为分界线,提出停战谈判,争取时间喘息休整,以图夺回战争主动权。志愿军也很需要休整。毛泽东根据政治上的需要,要求志愿军继续作战,突破“三八线”。彭德怀决心实施第三次战役。为确保战争主动权,他采取“稳进”方针,在突破“三八线”后适可而止。
  1950年最后一天的黄昏,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三八线”。中朝军队三十多万人向正面的敌人发动突然进攻,迫使敌人向汉江以南仓皇撤退。中朝军队乘胜攻占汉城,继续向南推进。几天后,志愿军将敌军驱逐到北纬三十七度以南。
  中朝军队七昼夜前进了八十到一百一十公里,歼灭一万九千多名敌军。久经沙场的彭德怀识破敌人是在引诱志愿军南下,造成志愿军后方空虚,侧翼暴露,然后利用海空优势,重演仁川登陆的故技。他果断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占领有利地形,严阵以待,严防敌人反扑。
  当时,有人主张一鼓作气,乘胜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彭德怀指出,敌人虽然遭到三次沉重打击,但主力未被削弱,技术装备仍占极大优势,而志愿军仍靠步兵武器继续南进,补给线越长,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物资供应将越加困难。部队入朝后连续作战,减员很大,亟需休整补充,以利再战。
  果然不出彭德怀所料,敌军很快就集结了全部兵力,分东西两路,在优势火力支援下,向中朝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美军第八集团军实施所谓“磁性战略”,发动“试探性进攻”,接着全线进攻中朝军队。
  中朝军队休整了近二十天,恢复了体力,弹药得到补充,彭德怀下令在汉江南岸进行防御。在东线,邓华率领四个军在朝鲜人民军协同配合下,发动横城反击战,歼灭进攻的敌军,把握住了战争主动权。
  志愿军的作战方法是:西面在汉江两岸顶住敌人,东面把敌人有计划地放进来。毛泽东复电:“部署甚好,预祝胜利。”
  不久,彭德怀回京,径直赶往西郊玉泉山。毛泽东已经就寝。彭德怀因军务紧迫,不顾警卫人员劝阻,闯门而进。毛泽东立即披衣起身,听取彭德怀陈述朝鲜战争不能速胜的理由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他当即明确表示:这场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他们还决定派国内部队轮番出国作战,大力加强后勤供给,改善交通运输,增调飞机、防空部队和汽车到第一线。
  

万言上书誉神州(4)
在主要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彭德怀又返回朝鲜前线。
  在第四次战役中,中朝军队经过八十五天正面作战,顽强抵抗,大量杀伤了敌人。敌军平均每天只能前进一公里左右,在整个战役中付出了七万八千人的惨重代价。
  敌军正面攻击受挫,计划由两栖作战部队配合正面进攻,在志愿军侧后登陆。志愿军从国内增援的六个军已先敌到达朝鲜,敌军见战机已失,便迅速转入防御,构筑工事,以抗击志愿军的反突击。
  根据敌军的企图和部署的变化,彭德怀提前发动了第五次战役。中朝动用十五个军约一百万人,发起猛烈的反突击,越过“三八线”,全歼北汉江的敌军。敌军利用中朝军队无空军掩护大兵团在白天作战的弱点,节节抗击,逐步撤退,引诱中朝追击部队每天在拂晓前停止时,恰好处在敌人炮火控制之下。敌军得以大部逃脱,撤到北汉江和昭阳江一带,建立了新防线,企图大量杀伤中朝军队。彭德怀识破了敌人的企图,下令停止攻击。
  敌人逐次退守汉江后,迅速将美军集中在西线,对付志愿军主力,而将李承晚的军队部署在东线。彭德怀决定主力转移到东线实施突击,对南朝鲜军队形成合围,激战六昼夜,歼其大部。美军迅速东调,李承晚的援军也急速北调。中朝军队突入敌人纵深过远,粮弹运不上去,彭德怀决定主力后撤。第五次战役宣告结束。
  这次战役总共歼敌八万二千多人,是五次战役中歼敌最多的一次。但中朝方面损失也重。毛泽东指出,这次战役“打得急了一些,打得远了一些,打得大了一些”。
  第五次战役后,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转入积极防御的阵地作战,而敌人也转入了阵地防御。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配合谈判,相继对朝鲜北方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志愿军创造了“马蹄形”坑道工事,防御敌人的地空火力。中朝军队筑成规模巨大的交织连贯的地下工事,以劣势装备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人作持久对峙。
  经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多方游说,美国总统杜鲁门积极响应,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志愿军代表邓华将军在首次会议上发言,同意朝鲜人民军首席代表南日将军提出的三项建议。
  美国在谈判中缺乏诚意,多方拖延和破坏,并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谈判,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不合理的要求。朝中方面针锋相对,打谈结合,以打促谈,力求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停战。从此,朝鲜战争便形成了一个长期边谈边打的复杂局面。
  中国援军源源不断开进朝鲜,替换减员较多、疲劳过度的部队。援军中有曾被毛泽东称为“三杨开泰”的杨成武、杨得志和杨勇的兵团。三杨在朝鲜战场打得漂亮,显示出志愿军在持久战方面的耐力。
  但是,美军对朝鲜发动大规模的细菌战,还先后派出六十八批飞机四百八十八架次,侵入中国东北领空,撒布大量传播细菌的昆虫,并进行轰炸扫射,屠杀中国平民。
  不久,彭德怀因病被接回北京就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由陈赓代理。志愿军全面领导由第一副司令员邓华负责。
  朝鲜停战谈判又开始了。志愿军全线实施战术反击作战。为预防敌军在志愿军侧后实行登陆作战,彭德怀亲赴辽东半岛部署军事,又赴上海指挥布防,以防蒋介石可能发动的策应。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取得了胜利,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旁来。接着,周恩来发表朝鲜停战谈判的声明。朝鲜金日成首相发表赞同声明。
  为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在老香山痛击美军第七师后,又在织女山痛击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杨勇指挥金城以南地区的进攻战役,造成停战后的有利态势。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开城附近的板门店,双方代表会签了停战协议。同一天,金日成和彭德怀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令。第二天,金日成、彭德怀和克拉克分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历时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胜利。彭德怀、邓华、陈赓、杨得志和杨勇等湖南名将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如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美国叫板,从朝鲜战场到台湾海峡,从越南战场到柬埔寨的丛林。这些地方都有湖南将士的身影。一位湖南元帅和几位湖南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奏响“雄赳赳,气昂昂”的嘹亮军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为重塑国人精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彭德怀于1952年回国主持军委工作,1954年任国防部长,第二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
  

万言上书誉神州(5)
1959年,他通过调查,发现“大跃进”存在严重问题,便在庐山会议上提出尖锐批评,结果遭到错误打击,并被撤职。此后,他在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住了六年,自己种粮种菜,苦苦思考建设问题。
  1965年秋,毛泽东要他到西南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文革”开始后,彭德怀被造反派揪到北京,在关押审查期间患了重病,于1974年11月去世。
  在他垂危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派人问他有什么话说。彭德怀断断续续挣扎着说道:“我们国家建设,战略防御设施不完备,国防工业和科研跟不上需要,这是我最担心的……”
  1978年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平反昭雪,并宣布了他去世的消息。
  彭德怀一生朴实节俭,廉洁自律。无论他到哪里,没人敢设宴招待,因为他不但不吃,反而会骂。百团大战中的一天,他途经河北南乐城,陈赓知道他最恨大吃大喝,事前请示道:“我叫战士下河捞鱼,中午只吃鱼,不吃别的,可以吗?”彭德怀同意了,但见上菜时不仅有鱼,还有肉有鸡,便沉下脸来。多亏陈赓机灵,嘻嘻笑着说:“这河边的鸡主要吃鱼,归根结底还是鱼。”彭德怀无奈,只好笑着吃了。
  彭德怀在西北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时,和战士一样吃大灶。警卫员给他买了一只鸡,挨了一通训斥,还被撤换。
  抗美援朝初期,部队几个月吃不上菜,彭德怀也坚持不吃。当时官兵一年换一套棉衣,他说自己穿衣磨损少,两年才领一件。
  彭德怀无儿无女,工资大都用于接济同志。罢官到了西南,他去看望当年为红军摆渡的老船工,告别时倾囊相赠。“文革”中有人揭发这是“收买人心”,彭德怀听后拍案而起:“人家当年是拼命给红军干的,我给什么能把人家收买得了啊!”
  彭德怀在1959年回到故乡,看到干部虚报数字,群众饥饿浮肿,伤心得流下眼泪。他把一位老红军赠给他的诗修改了一下,对“大炼钢铁”提出尖锐批评:“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他为说真话而饱受冤屈,却在亿万人民心目中树立了丰碑。
  张爱萍上将有一首诗,准确地赞美了彭德怀的品格:
  横刀立马为民谋,晚景凄凉千古忧。
  刚正不阿耻权术,万言上书誉神州。
  彭德怀的同乡陈赓大将,早年和他同在湘军一个班当兵,后来又长期并肩战斗,对彭德怀有一句中肯的评语,表达了世人对于这位元帅的钦敬:“他可算是我党我军头号正直的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追求正义始终不渝(1)
美丽的湘西洋溢着原始的情趣。这里富有灵性和野趣的山水,培育过许多名传遐迩的人才。政治家熊希龄、文豪沈从文、画家黄永玉和歌唱家宋祖英,都是湘西的骄子。在这块民风淳朴强悍的土地上,还诞生过一位威名远扬的军人,他就是共和国的元帅贺龙。
  1896年3月22日,贺龙生于桑植县洪家关。贺家一门,虽是贫苦农民,却世代习武。贺龙从小练武,常与村童在戏耍中模拟作战。村里有个恶霸想试试他的胆量,在贺氏父子与他同桌吃饭时,在桌子底下放了一枪。他满以为枪声会把贺龙吓个半死,可是年仅七岁的贺龙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从此,贺龙的英雄豪胆闻名乡里。
  贺龙的出生是一个传奇。那天下午,太阳将要落山,天空浓云骤起,墨黑一片,从天边压将过来,遮天蔽日。紧接着电闪雷鸣。澧水咆哮,河水猛涨,浪涛翻滚。百姓们惊呆了,胆大的人跑到外面观看。有人惊叫起来:“老天爷长尾巴了!”众人一看,只见乌云边缘拖下一个长长的圆柱,悬在半空,悠悠晃动,尖尖的尾部向下延伸。
  大家正对这天空的异象发愣,老汉谷兴楼忽然仰天大笑,拍掌喊道:“好了好了,这回好了,日子好过了。”
  人们请他解说。谷兴楼指着天上的圆柱说:“这是真龙降世啊。当年朱洪武坐天下时,天上也曾降下真龙。如今大清国气数已尽,春雷发动,真龙降世,拯救百姓。你们没见那浓云当头,那是瑞气啊!”
  这时又有人喊道:“龙尾巴伸到河里了!”
  这当口,只听哗啦一声,翻腾的河水卷上天空。紧接着一个霹雳,村头一棵大树被劈下半边。浓云压得更低,天色更加阴沉。谷兴楼慌忙冲天作揖:“是我泄露天机,老天莫要怪罪。”
  人们纷纷回家躲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雨水淹没了万物。
  村民贺士道家里,妻子临产。贺士道听得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门前落了一件东西。正在这时,屋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接生婆走出来,笑眯眯地说:“士道哇,恭喜你,生了个男伢子。”
  贺士道忙进内房,见妻子王金姑抱着个孩子,脸上露出倦意的笑容。贺士道说:“好哇,咱贺家有后代了。”
  接生婆在一旁喝着糖水,笑道:“现在是卯时,金鸡开口。士道啊,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孩子福分大呀。”
  贺龙伴随着这样的异象出生,但他的家境并没有因此而摆脱贫寒。由于家里没钱,贺龙只读了几年书。十四岁那年,他见恶霸的儿子胡作非为,一怒之下,挥刀砍伤了他的脚板。贺龙扬长而去,跟随马帮,走四川跑湖北,赶马贩货。世道黑暗,盗匪横行,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