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9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女儿,杨氏不由愤愤。
  长女因由兆佳氏抚养的缘故,打小待她这个姨娘格外疏离。
  幸好又有了小女儿,最终留在她身边长大……
  第1310章 失控
  真是病来如山倒,即便曹颙觉得自己身体确实无大碍,可这场伤寒可彻底使得他躺下来。
  这半个月中,京城官场有好几件大事发生。
  首先是太和殿测试天下武举,其次就是致仕老臣田从典在离京第二日病故与良乡,第三件事就是皇上有旨,旗员外放为官者,不准带十八岁以上子弟随任;现随任者,则撤回该旗。
  穷文富武,武进士之途向来是八旗子弟晋身之路。
  汉人中了武进士,不过是到地方做千总;若是满蒙、汉军子弟中了武进士,上三旗者可入侍卫处,下五旗者也能入护军营、先锋营当差。
  因此,关注的人即便不比文举多,也委实不少。
  没想到等到武进士出来,皇上却更改了历年规矩,上三旗武进士尽管依旧进了侍卫处,可以没有经验为由,只是蓝翎侍卫开始历练。
  补一二三等侍卫,是三、四、五品,还有机会入内班,当值御前;蓝翎只是六品,且不入内班。
  对满蒙武进士前途影响,不是一星半点。
  这下子,影响的不是一家两家,可也没有人敢上折子去质问雍正什么,只是私下里唠叨不满是少不得的。
  而田从典老大人致仕,又是赐宴、又是赐联,而后离京时,也有百官相送,何其风光。
  谁能想到,这才风光两日,出京不足百里,老大人就一命呜呼。
  皇上这边,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前往良乡为其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酒,并赐祭葬、谥文端。
  如此一来,田从典也算死后哀荣。
  可是哀荣毕竟是哀荣,暗中唏嘘的汉大臣不是一个两个。
  旗员还好,致仕后依旧在京养老,无需千里还乡;汉大臣即便官居一品,也终有叶落归根之时。
  若是田从典不是冬日告老,若是皇上不是即时准了告老折子,又下令赐宴送行,老大人会去的这么早?
  虽说论起年龄来,老大人已经七十七,可既是致仕前依旧能往衙署处理政务,依旧能在御前听差,可见身体差不了。
  这说去就去了。
  即便是致仕,等到阳春三月慢行还乡,也不至于会有这个结果。
  不许旗员携十八岁以上子弟赴任,也使得不少人腹诽。
  带家眷子弟赴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亲子也好,侄子、族侄也罢,都是官员信赖之人。有的时候,官员不方便出面的,其子侄就能代为出面,即便有什么不妥当,也不过是一句管教不严而已。
  这些官场猫腻,又是谁不晓得的。
  皇上这一招,以加恩之名,让官员十八岁以上子弟留京当差,也是断了旗员的一条财路。
  另外,那些想着天高皇帝远,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大爷们,也要掂量掂量,想要再伸手的话,可没有子侄“年少无知”、“年少轻狂”给他们做挡箭牌。
  这三件事一连串下来,像是越发坐实雍正“刻恩寡情”之名。
  对曹家来说,这三件事影响不大。
  不管是雍正改革武进士入值侍卫处的规矩,还有禁止旗员携成年子弟赴任,曹颙心里,都是赞成的。
  武科与文科一样,都是三年一考,入榜的武进士中,上三旗虽比例不大,可也不是一个两个。
  然后,侍卫处的侍卫都是有定额。
  进去一个,就要放出一个。
  为了给这些新进士让位置,就要将老侍卫外放。
  偏生侍卫多数年纪不大,品级都高,外放又要升一极,能选择的官缺又有限,调一人就要有一连串的变动。
  而对皇上来说,那些功勋子弟在御前当值,比武进士出身的子弟在御前当值好处更多,更容易拉拢与制衡八旗大姓。
  田从典病故之事,曹颙也不免感叹两声。
  真不知怎么说这些大臣才好,或许是十年寒窗苦读,又千军万马过了科举的独木桥,功名前程来的委实不容易,使得他们越发放不开。
  看那些满洲大员,除了做到大学士,不好告老的之外,其他尚书侍郎多是过了六十就开始致仕,若是实在得圣心的,便留几年;若是圣眷平平的,就回家悠哉养老。
  虽说现下田从典与他是平级,可毕竟做过他的上司,在官场上有这层关系在也算比旁人关系深些。
  只是田从典病故时,正是曹颙病得最重之时,也无力亲自吊祭,便托曹项代自己吊祭一番。
  曹项正是被点的那边去料理田从典后事的侍读学士,奉旨前往良乡料理田从典后事。
  田从典长子已故,身边只有个弱冠幼子,无法主持这样的大事。
  曹项在良乡待了五天,过了田从典“头七”,灵柩还乡才返京复命。
  这时,曹颙经过数日调养,精神已经好上许多。
  曹项过来后,曹颙少不得问起田从典的后事。
  “大哥,我算是见着了,什么是人走茶凉。良乡与京城不过六十里,即便本人到不了,遣子侄仆人代祭,也不费什么事。可是就算这样,吊祭的人也寥寥无几。还是大哥厚道,即便与田从典往来不多,又在病中,依旧不忘吊祭之事。”曹项感叹道。
  曹颙听了,有些意外,道:“难道田大人的后事冷清?”
  毕竟这个时代,世人重白事更重视红事,况且田从典还是在吏部尚书位上原级致仕,良乡离京城又近,怎么也不该太过冷清才是。
  曹项在官场多年,早已不是昔日阿蒙。
  见堂兄一时还想不到缘故,曹项便道:“换做其他大人如此,也不至于这般冷清。田从典不仅性子耿直,在官场上鲜少有知交往来,更重要得是子孙凋零,长子无嗣病故,幼子才十几岁,尚无功名……田从典这一去,田家在官场上再无后续,那些人又哪里乐意费心思,省下这一笔,多吃两顿酒也是好的……”
  曹颙听了,哪里还有不懂,却实在无话可说。
  世人多功利,他曹颙也不例外,只是他求的不是官场关系利益,而是别的。
  他叫堂弟代自己吊祭,只想的是不失礼数,不违自己“敦厚”之名。
  同那些连敷衍都不愿敷衍的部院大臣相比,他这样的隐晦私心也算不上什么高尚。
  见堂兄情绪低沉,曹项还以为是为田从典不平,忙道:“其实,也没我说的那么严重,京里过去吊祭的人虽不多,可地方官都到了。皇上又有恩旨下来,等田大人灵柩到山西,那边也不会怠慢,总会风光大葬。”
  曹颙晓得堂弟误会了,可也没有解释,只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过了腊八,曹颙的病症又反复起来,原本转好的精神头也萎靡下来。
  可正如陈太医所说,他当年身体亏的太厉害,这次伤寒诱发了不少病症出来,最明显就是开始咳嗽,搁在三百年后,不过是感冒引发的肺炎,并不算什么大病;可在当时,用太医的话来说,就是转了“肺痨”,可是了不得的大病。
  如此一来,越发证实曹颙身体“病弱”之说。
  初瑜更是眼圈没断了红过,衣不解带的侍候;李氏早已吃起长斋,又往好几处寺庙捐了香油钱。
  几个孩子也是忧心忡忡,恒生与左住兄弟天天过来报道,连怀孕的妞妞也回来了两次。
  所有的人,都围着曹颙转。
  外头更是说什么的都有,甚至已经有人隐晦的提及户部尚书何时出缺之事。
  曹颙后世是得过肺炎的,开始并不将这个当回事,每每还不忘劝慰家人。
  可见大家都忍痛含悲的模样,曹颙的心情也渐渐被感染,变得烦躁起来。
  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界,感冒了,肺炎了,输液几天就能好;这是三百年前,感冒肺炎都是大症状的时代。
  难道,自己重生一回,就为了兢兢业业过二十年,然后得了个感冒就挂掉?
  自己向来缺少安全感,为了好好活着,费心费力,没想到君权与政治倾轧都没损害他半分,却被一场感冒折腾得死去活来。
  曹颙的心乱了,情绪也焦躁起来。
  看到妻儿围在自己身边,他也觉得烦,统统的撵出屋子。
  初瑜与天佑虽担心曹颙,可也不敢违了他的心意,生怕这个时候气着他。
  可放他一个人情绪不稳的待着,母子两个也不放心。
  思量一番,初瑜吩咐儿子去请十六阿哥过来。
  十六阿哥昨日还来过,听了天佑的话,半点没耽搁,直接与他过来。
  曹颙坐在炕头,眼睛发直,脑子里正在走神。
  他才三十多岁,养花养鸟的退休日子半点没享过,要是就这么走了,还真的不甘心。
  他不知自己是不是后悔,为什么要贪恋曹家权势走官场仕途这条路,若是早就想开些,早早出洋的话,会不会健康能得到保障?
  还有自己当年为康熙挡的那一剑,有多少真心,有多少算计?
  自己装“纯良”装惯了,自己都要相信自己是善的,可实际上这些年他手上沾的血也不少。
  若是世间真有因果,他又如何能得善终?
  李氏还有长生,初瑜还有孩子们,天佑、恒生有妻族做助力,天慧、天宝有兄长可以依靠,似乎也没有哪个是离不开他……
  第1311章 巧合
  十六阿哥没有叫人通禀,直接闯了进来。
  见到的,就是曹颙坐在炕上,望着窗口发呆的情景。
  算起来,前后也病了半个月多,曹颙身体本就清瘦,现下越发清减,双眼洼陷,脸色也十分晦暗。
  十六阿哥心中的怒气莫名就熄了,放缓了脚步,顺着曹颙的目光看去,除了布满霜花的玻璃窗,也没看到什么,纳闷道:“这是瞧什么?爷进来都没发觉?”
  曹颙听到声音,转过头来,十六阿哥已经走到炕边坐下。
  曹颙见状,不由皱眉,忙道:“十六爷快离远些,小心过了病气儿。”
  十六阿哥冷哼一声,道:“不用你操心,爷没你那么怕死。不过是小病一场,折腾起来没完没了。还知道骂老婆孩子,你就不能再出息点?”
  曹颙使劲揉了揉脸,道:“我没有骂他们,只是想要自己清静清静。”
  虽说他神色不变,可十六阿哥还是听说他话中的疲惫。
  十六阿哥沉吟片刻,问道:“爷晓得,你是个惜命的,可也没想到你胆小成这个模样?换做其他老弱,患了你现下的病症许是要担心一二,你正值壮年,熬一熬就过去,不至于这样。还是……你舍不得兵部的缺……”
  听了前面的话,曹颙还不以为意,听到后边,却是皱眉,觉得冤枉的紧。
  偏生十六阿哥还就此事说个没完:“换做其他人,你若是不甘心,过后还能活动一二、老伊却是十三哥的连襟,说起来资历并不比你浅,又做过兵部侍郎,比你还合适……原当你是大度的,没想到你也有这般小肚鸡肠的时候。京里的消息,又哪里是瞒得住的,即便老伊现下不知道,回京后也会得到消息。只因占了兵部尚书位,就将你恼成这样,不知他会寻思什么……”
  饶是曹颙脾气再好,也委实听不进去。
  十六阿哥说的是其他人还好,伊都立却是与曹颙多年交情。这话要是一星半点传到外头,两人就要生嫌隙。
  “行了,十六爷就饶了我吧,这都哪儿跟哪儿?我只是因生病的缘故,心里有些闷。”曹颙打断十六阿哥的话,说道。
  十六阿哥轻哼一声,看着曹颙道:“这下承认了吧,还是惜命得缘故。”
  曹颙巴不得他不再提伊都立的话题,忙不迭点头,道:“承认,承认,谁又能不怕死?伤寒不算病,病起来不要命。我才三十出头,自是惜命得紧。”
  被十六阿哥这一混打岔,屋子里沉闷的气氛消散许多。
  十六阿哥斜眼看着曹颙,摇了摇头,口气里都是恨铁不成钢:“瞧你那丁点儿出息?都要娶儿媳妇抱孙子的人,生个病还要磨磨唧唧,要这个哄,那个劝。不过是‘风热犯肺’,好生吃着药,静养些日子就是,你还真是越长越回去。”
  被十六阿哥损了一番,曹颙也有些不好意思,似乎他真的有些小题大做。
  生老病死,岂是人力所能逆转?
  自己后悔这个,担心那个的,委实无趣了些。
  他笑了笑,道:“这几日心里却是有些焦躁,累十六爷跟着费心了。”
  十六阿哥见他情绪不再像方才那样死气沉沉,心情也跟着好几分,道:“你不是老说洋人的药好么,广东巡抚上了折子,说是弗朗机国遣使来朝,人已经到了澳门,皇上已经准了他们年后进京,到时候定要带些西洋玩意儿过来,保不齐就有你想要的西洋药。”
  “佛郎机国?”曹颙听了好奇:“出佛郎机大炮的葡萄牙?他们好好的,怎么想起遣使过来?”
  大清上至君臣,下到黎庶,虽自诩为天朝上邦,可实际上外交并不发达,多是周遭的附属番邦。
  欧洲那边,即便偶有来人,也多是民间商人与传教士。
  “还能为了什么,多半是为广东禁教之事吧。”十六阿哥随口回道:“可见欧罗巴离大清真是万里之遥,雍正元年禁教的指令就下了,隔了好几年他们的人才过来。”
  说道这里,他想起户部的外贸商船,道:“咱们大清的商船,不会也要四、五年才一个来回吧?”
  曹颙摇摇头,道:“哪里用那么久?往欧洲的海线,都是广州那边走惯了的,前后不过三年功夫,后年他们就回来了。葡萄牙那边来使,多半是听到皇上允许俄罗斯人在大清传播东正教的缘故。”
  十六阿哥听了,道:“谁知道这些洋人在想什么?爷也看过东正教的教案,同天主教本是同源,却传成两个模样。既是同咱们的礼教相悖,想要在大清传播,不过是痴人说梦。不知为何皇上会妥协,若是人人都信了天主东正,无父无君,那大清岂不是乱了?”
  曹颙点点头,心里却佩服十六阿哥的远见。
  天主教与东正教因一直被朝廷压制,确实并未在中国传播太远。可等到鸦片战争后,国力衰退,朝廷对地方掌控减弱时,基督教被本土化后,可不是闹出个太平天国,成了大清的催命丸。
  “若不是葡萄牙政府来人,只是传教士的话,就要好好甄别甄别,若有所长,正好可以留在京城中听从教化。”曹颙不厚道的说道。
  此时欧洲的传教士多是受过教育有一技之长,若是其中有一两个从事医科的,就更好了。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失笑道:“不过是为了洋药,连人都惦记扣下,要不爷举荐你去礼部,只要想到说法,就能名正言顺的留人。”
  十六阿哥不过是随口说笑,曹颙却上了心。
  肺炎虽不可怕,抵抗力好,用着好药,支撑一段日子就能好转。可这病极容易复发,尤其是在秋冬换季时节。
  可秋冬换季时间,向来是户部公务最繁忙的时候。
  如今兵部尚书无望,自己与其留在户部给张廷玉打下手,还不如去礼部。
  虽说一年到头,需要礼部出面料理的事物似乎也不少,可好在处处都有规矩在,只需尊前例即可,是六部中最省心的衙门。
  虽有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出任礼部尚书,非礼部尚书不得入内阁的官场老话,可大清讲究人治,不讲法治,所谓进士出身,不过一道恩旨就能解决之事。
  “若是如此,那就要重谢十六爷。”曹颙沉思片刻,正色道。
  十六阿哥闻言,却是一愣。
  他站了起来,看着曹颙,满脸诧异:“孚若,你这是真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