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能工厂-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派系的政治资历不及“政学系”深,但却是组织严密,根基力量深厚。

    “嗯,果夫之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集智则广,畅卿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政治平衡其实是个技术活,程度不够,影响自己的权力根基,过度则会导致内斗,分化力量。

    姜瑞元身为人主,自然也是明白这里面的取舍之道,他只是想平衡一番政学系的影响力,并非是不信任杨永泰。

    “委座,此战其实已经毫无必要了,无论对于华联,还是对于我党政府,其实都是一样。”拱了拱手,杨永泰表情凝重,直接将内心之中的想法,和盘托出。

    “哦,畅卿有何见解,不妨直言。”其实姜瑞元也不想开战,不是不敢,而是不愿。他现在已经是新政府的首脑,首要的任务就是稳定政治局势。

    身为上位者,稳定局势的办法有两种,第一自然是镇压叛乱,这个无可厚非。但对于华军,镇压却不是个好办法,甚至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胜负姑且不论,以华军目前所展现出来的战力,哪怕是获胜,肯定也是惨胜。到时实力受损,如何应对体系内其他派阀的挑战?

    冯焕章、阎锡山、白崇禧,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真要损耗了自己的实力,哪怕是获得了足够的好处,也没有时间完成消化,只会落得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悲惨下场。

    不过停战这种丧气话肯定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还涉及到了人心的趋向。

    “委座,恕我直言,以我军战力,胜亦无益,败则山崩,何苦去做这样的事?如今华军兵力不过是突进到了湘赣闽三省,并且分寸拿捏也是耐人寻味,这和谈应是出于真心。”

    其实杨永泰这里的话,也是暗暗提示,这几省本就不是中央政府可以掌控的地方,就算被夺了去,也不过是削弱了党内其余竞争者的根基,事实上反而是利于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

    失去了供养军队的地盘,生杀予夺还不是姜瑞元的一句话?

    “委座,此举不利于军心士气,更是动摇我党之霸权。更何况,湘赣闽三省再不济,也是江浙屏障,需知唇亡齿寒啊。”陈祖焘也不是庸才,立马体型姜瑞元,**党内再怎么内耗,也是自己人。

    而华联却是一大威胁,失去了这三省,那么江浙还有哪里可以作为缓冲?要是被华联趁势崛起,凝聚出了大势,那可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陈部长,华军兵锋除了占据湘省大半,在赣闽两地却仅仅是发动了小规模的战役,攻占的土地也不及全省的三分之一。战略缓冲带,其实是有的。”

    “好了好了,此事由我独断,军事动员不可懈怠,但政治上要以和谈为主调。”姜瑞元当即打断了陈、杨二人的争论,决定了与华联谈判的基调。

    正如杨永泰所言,**军有血拼的资本,却没有继续作战的魄力。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这种事情谁会愿意去做?

    联军聚集大军,看似声势浩大,其实谁也不愿意充当前锋。唐生智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兵败被俘,如今还蹲在华军的监狱里,等待着别人处置他的命运。

    和谈的基调已经决定,自然就是商议细节,这是也交由何敬之负责。这人算是**党内的中立份子,为人处事,都很圆滑,各方各面对他也不会有着排斥。

    风景秀丽的广州郊区,一栋别致的大宅,就坐落于此地。每逢佳节,尽是鸟语花香,如今雨季朦胧,衬托着水秀山青,几如人间仙境。

    房屋有着明显的东方古代风格,红砖翠瓦,光是看着就让人有一股没的享受。这里是钟泱的新宅,随着广州的基础建设改善,华联的中心也开始想着这座千年古城迁徙。

    南沙那里,始终是格局太小,不适合作为政治权力的核心所在。

    古色古香的中式书房,摆放着奇珍古玩,最多的却是字画和书籍。钟泱这人,爱好的事情不多,看书便是其中之一,喜静不喜动,最近几年来更是如此。

    担任龙腾和中天两大基金的主席古月军,级坐在钟泱跟前,两人商议着要紧的事情。旁边还有周华,仆人都在书房门外侯着,没有吩咐是绝不敢入内的。

    “会长,基金会的运转已经出现困难了,连绵的战事抽调了我们太多的资金,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在欧洲金融市场的运作。”古月军过去分管古文会的财务工作,如今更是独立出来,出任钟泱开设的两大基金会的主席。

    成为了华联体系内的金融巨子,古月军在理财方面的才华,也是展露了出来。

    “四月中旬以前,将我们的资金抽调走,全部用于转产军工。”这话其实也是在叮嘱古月军,这个时空的历史,和钟泱所知的那个世界,大致相同,就连金融危机也是差不多的时间段和强度。

    凭着对历史的预知,钟泱让古月军将资本投入西方世界的金融市场,操作一番之后,自然是赚了不少。

    但想要凭借这个大赚特赚,根本就不可能。别说是投入全部资金撬动杠杆了,以两大基金的本金,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本的股市行情。哪怕做得再保密,也很难说不引起财阀们的注意。

    这里面其实很好理解,对于整个股市而言,你投入十几二十万,当然是对市场供求影响不大。按照预知能力,的确是可以大赚一笔。

    但古月军可是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从这里掠夺财富,这就足以动摇原本的供求关系。你的本金大,你自己就是市场效应了,还怎么依靠预知?

    这些事情古月军也是明白,钟泱稍加提醒,他也就理解了这里面的深意。现在倚着大势行情,也赚了不少,真要惹起财阀大鳄们的注意,到时候很可能就要血本无归了。对方毕竟还是金融领域的传统豪强,自己这几个初学者,无论是资本还是手段,都拼不过对方的。

    “对了,月军,三月份的经济情况评估报表做得怎么样了?”钟泱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挺关注的,战争导致的经济军事化,必然会引发商业领域的动荡。

    “数据已经统计好了,但是具体分析总结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古月军也是说着,斯斯文文的模样,一如往昔。

    “实情怎么样,你大概和我说说。”分别给两人倒了茶水,钟泱面色沉凝的问着,社会经济军事化的后遗症,已经被转嫁到了外围。但想来体系内肯定还是有着不小的反对浪潮。对于这些不同的意见,钟泱也需要实际了解。

    “不乐观,与军队有关的物资生产供应,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弥补经济的整体亏损。国外订单的下降本来就是个不小的问题,现在因为战争而导致商路断绝,负面影响太大了。”

    古月军也是神色低沉,将许多实际情况反应到了钟泱这里。他是基金会的主席,对于经济趋势走向有着深刻的认知,同时也是希望战争能够尽早结束。工厂不开工,许多贷款就无法偿还了,这对于基金会的利益,也是一大难题。

    “轻工生产没有受到根本性的破坏吧?”钟泱对于轻工产业的生产,可是非常重视,这涉及到整个华联的政治稳定。其中享受性用品倒是无所谓,但涉及到衣食领域,却必须慎之又慎。

    “我们培养起来的企业,倒是因为军队的订单而得到了不小的成长,但整体行业,却是大受影响。其中民用领域的制品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许多生产厂家濒临破产。”

    古月军的话语,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实事求是。

    轻工业其实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比如说各种的罐头、肉制品和粗粮副食品加工等源源不断地供应,才是社会经济体制得以良好运转的根本。华军所消耗的军队伙食里就有11是来自美国,就肉罐头来说一多半来自美国。

    这就消耗了不少的外汇储备,而本身又有许多厂家,是依靠从别的地方进口原材料来维持本厂的生产,战争爆发之后,这当然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很多人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粮食,棉花,长在牛身上的皮等等原材料,这是一回事,而能用做军用食品或军服或皮靴等制成品是另一回事。

    这是需要副食品加工业,皮革工业等工业生产的,单纯农业的产出无法被军队这样的高强度高机动单位所有效利用。必须是经过副食品等轻工业加工城可储存可携带的产品后才可以支持前线。

    想要比较彼此的物资根基,用这些工业制成产品与总的粮食产量比是非常的无聊与可耻的。华联的粮食产量,不代表一切,许多原材料的进口,还是要依赖周边省份。

    这也是军事计划得以实施的内在动力,原材料产地,潜在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未来效益。

    但并不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华联的商业领域,等级亲疏非常严密。这其实也是必然,政权发展的早期,实行完全的自由经济,只会导致失去对经济的控制和疏导。

    资本家的爱国情操,就如同月球上的兔子一样稀少。不过依靠经济杠杆来剥削这些边缘资产家的财富,总是比行政掠夺要温和得多,毕竟是商人自己的内战,不容易导致社会整体的普遍怨恨。

    总的来说,这次的经济军事化转型,仅仅是一次尝试,也算是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世界级战争,而积累经验。

    1929年4月5日,华联的谈判代表抵达了株洲,这里是目前两军的主要对峙区。出席谈判会议的不是别人,正是陈炯明,而对手则是何敬之。

    谈判一波三折,耗时一周,期间也是互有争吵、谩骂和数落。大家都扯着嗓子,一副不肯让步的强势姿态。其实彼此心里都有底,这个样子无非是做出来看的,脸红脖子粗还不是为了多争一点实惠?

    最终达成了秘密停火协定,双方划分缓冲区,以当前的占领区为界,各自后撤两百公里,在缓冲区里不得驻扎军队。治安的维持有地方自行解决。

    就是如此,持续了几乎整个春季的地区战争,总算了平息了下来。对于停火协定的达成,彼此自然是各有各的宣传,不过无论如何,听到不打仗的消息,老百姓还是很高兴的。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济规划】………

    第二百九十七章经济规划

    四月中旬,湿漉漉的天气开始转晴,连同战争的阴云一起,消失在中国南方的这片土地上。困扰着人们的阴霾,一扫而空,久违的阳光,开始展露出明媚温和的一面。

    随着停火协定的签署,**军和华军的三省争霸,也算是告一段落。华军扩大了自己的政治版图,**党内也是剔除了不少地方割据势力,很难说谁胜谁负。

    这个时代的中国,就是如此诡异,失败者有失败者的欢喜,胜利者有胜利者的实惠。非军事区的划定,缓和了彼此的军事冲突,并且两方都很默契的加强了贸易往来。

    因为气氛开始慢慢缓和,商路也重新开启,来来往往的队伍,逐渐多了起来。两地的商人,也开始了频繁奔波。盘活着原本因为战火而变得死气沉沉的经济。

    但是却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商人的流失,民间资本开始不断撤出华联的经济市场,正逐渐转投到**政府治下。

    而华联的政府部门,也仅仅是针对改善投资环境做了一篇不痛不痒的申明,实际上,在经济体制上却是加紧了收缩。用后世的话语,那就是采取着计划经济体制,将自由经济体制扼杀了大部分。

    刚从议会大厅出来,宁成栋伸着懒腰,开始抱怨最近的忙碌工作:“我说阿志,元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制变动,已经引发了第一次撤资浪潮,这样下去对我们的经济而言,可不是好事啊。”

    站在身侧的同学兼好友,成志也是百无聊赖地摊摊手,满不在乎的说着:“这是大人物该思考的问题,我现在还只是个内务部小吏,我只要做些对得起我那一个月40元工资的分内事就好。”

    “你个没出息的懒家伙,就不能好好上进一些?”宁成栋也是知道成志在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对方就是这种性格,倒也不是真的混日子。

    “阿栋,你没有感觉到吗?从上一年11月份开始,我们的经济体制就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尤其是贸易协会的产业联合经营协定,你没看过?”这时的成志,哪里还有刚才那副嘻嘻哈哈的浮夸模样,眸光通彻,眼如点漆。

    “这个我还真没有关注,你知道的,我那时正在忙着帮元首准备后勤军需的统计材料,这可是内阁指派的工作,我哪有时间去看贸易协会那帮人在做什么?”看着成志认真的样子,宁成栋也皱着眉头。

    “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你总该听说过吧。”看着好友也是想听,成志自然要详细解析这里面的内情。本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两人说着这些,也不算违法。

    其实他们两人也是属于内阁的核心成员了,年纪轻轻,就有机会在内阁里担任职务。因为资历的问题,现在还只是打打下手,但假以时日,必定是政界耀眼的明星。

    宁成栋和成志所论及的话题,其实是华联的经济转型。在崛起之初,效仿的是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以技术和产品抢占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用赚来的利润继续投入生产改进技术,但现在却是开始改用计划经济体制。

    这个改革,与**军正在江浙实行的经济建设计划完全不同,后者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侧重于轻工业的发展。

    **党的工业化轨迹完全不同于华联,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奉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这其实是建奴时期的经济国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建奴也开始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始了洋务运动,时间上与日本差不多。洋务运动开始以“自强”为主,重在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

    洋务派兴建的第一个兵工厂是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在福建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也极为著名,曾经建造过排水量2千余吨的军舰。

    不过,清政府很快发现这些现代工业没有经济效益,与其造军舰还不如修后花园。洋务运动在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纺织等民用工业。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朝风烛残年,中国走上了暴力**的道路。

    辛亥**后的北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和政策,经济法制急速整备。推进这些政策的中心人物是1913至1915年担任农商务部总长的张謇。他是立宪派的代表人物,1890年代在其家乡南通创办了一系列的纺织工厂。

    张謇认为清末创办的公营事业浪费很多,收益无法与民间企业相比,他对现存的公营事业强烈不信,提出原则上撤废公营事业,优先振兴民间企业。

    对外关系上,主张采用开放主义,但对纺织等轻工业进行保护,重工业则吸引外国投资,利润分成,公营事业限制在最小,不与民争利。

    如今正是**政府刚刚建立政权的统治初期,虽然建立了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的整备,但由于军阀混战,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为民间轻工业的急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实际是清末光绪新政期政策的延续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