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德军在奥廖尔的胜利,隆美尔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反击方式是苏军必然重新发动的攻势及实行与在奥廖尔相类似的行动——容许苏军攻入来,自己后撤、再反攻及包围敌人。
第二,或是先发制人的方式,由南方集团军及中央集团军联合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实施大规模进攻,最终,隆美尔选择了先发制人的方式。
尽管代价沉重,但奥廖尔战役的胜利毕竟还是帮助古德里安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德军的左翼阵地,完全避免了东部战线的困境。
而且还替古德里安个人赢得了元帅的军衔,就在奥廖尔战役结束不久之后,在由于奥廖尔之战而形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将展开一场真正决定战争最终结局的空前会战,而库尔斯克会战,将是双方命运的转折点。
现在已经是7月中旬了,德国还一点点进攻到莫斯科防御圈,苏联莫斯科防御圈外,还剩下最后一股苏军重兵集团,只要歼灭库尔斯克的九十多万苏军,德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兵临莫斯科城下,所以隆美尔要急着发动库尔斯克会战。
要打这样的大规模的,决定命运的决战,双方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苏联也是一样。
【落叶首先道歉,这几十章有点水,感谢兄弟们的不离不弃,今后绝不灌水了。】
心里话,落叶先前是满怀激情,满怀信心来写这本书,收藏也有一万多,落叶说句良心话,前期落叶绝对是激情万丈在写作,书的质量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
后期本书质量下降,都是订阅给闹的,一万多收藏,才七百均定,落叶心里真是凉透了,前几日和书友群的兄弟们聊天,心中的疙瘩终于解开,今后继续激情写作,落叶也请稍微也点经济能力的兄弟,没有花五元自动订阅下本书,qq钱包,微信钱包充值又方便,是吧!拜托了。
你的订阅,我的激情,说好了哦,不准耍赖。】(未完待续。)
第479章 神不知鬼不觉
【兄弟们,订阅走起,落叶向你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来吧!一起经历风雨。】
要打这样的大规模的,决定命运的决战,双方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苏联也是一样。
斯大林在房间内不停地来回踱步,他脸色铁青,双目赤红,玉米芯做的烟斗叼在他的嘴上,不时“啪嗒……啪嗒……”地吸两口,烟雾从斯大林的嘴角和鼻孔里面喷射出来。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等几名斯大林十分信任的高级将领坐在下面鸦雀无声,眼前的危急局势只能是斯大林来拿主意,到底是放弃或者是坚守库尔斯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朱可夫同志,你说说放弃库尔斯克的好处。”
朱可夫闻言,立即起立汇报:
“斯大林同志,我们在库尔斯克地区虽然还有九十多万部队,可德军三个集团军群已经成扇形包围了上来,在可是五百万多万精锐德军。
如果我们选择坚守库尔斯克地区,那在九十多万部队一定会被德军包围并且歼灭,绝无例外。”
斯大林点点头,算是认可了朱可夫的话,斯大林思考片刻,又继续问道:
“如果我们选择坚守库尔斯克地区,我们那九十多万部队能坚守到冬季来临吗?”
朱可夫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尊敬的斯大林同志,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比如基辅战役、布良斯克战役等,可以得出一个十分肯定的结论,哪怕我们被德军包围的部队有一百万,我们也坚守不了一个月,半月是极限。
所以我建议,在今后的战斗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被德军重兵包围。”
斯大林不是很满意朱可夫的话,因为他想坚守库尔斯克地区,但斯大林毕竟不是笨蛋,他还想问问其他高级将领的意见:
“华西列夫斯基,你说说我们在库尔斯克地区应该采取何种策略?”
华西列夫斯基是和朱可夫一样的名将,他的观点和朱可夫是完全一致的,今天必须乘着这个机会说服斯大林同志,红军真是不能这样无休止的损失下去了,因为四十五岁以下的都在被征召入伍了,甚至包括女人。
“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当前必须放弃库尔斯克地区,把那九十多万兵力全部调入莫斯科防御圈,从而增强莫斯科防御圈的兵力。
再加上英美援助给我们的武器装备,我们这九十多万部队比放在库尔斯克更有作用,只要莫斯科防御圈有了在九十多万精锐部队的加入,德军再想要攻占莫斯科,其难度起码要增加两三倍以上。”
斯大林的指挥艺术虽然只相当于一个团级干部,可斯大林斯大林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识人与用人,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就是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两人对斯大林是无限的忠诚,斯大林对他们也是非常的信任,他们两人都建议放弃库尔斯克,斯大林在思考片刻之后,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
斯大林叼着烟斗继续在房间内踱步,整个房间内只有斯大林的脚步声,稍许,斯大林发话了:
“我决定把库尔斯克的所有部队调回莫斯科,然后在莫斯科与德寇决战,我相信德寇一定会尾追我们的后撤部队。朱可夫同志,你作为莫斯科守备军总司令,请做好撤退和应付德寇追击的准备。”
众人一听斯大林终于下定决心放弃那如同鸡肋的库尔斯克地区,顿时面色一喜,然后异口同声地答道:
“保证完成任务。”
……
隆美尔虽然没有分心去管德国内部的琐碎小事,但他并不轻松,东线五百多万部队,各种物资消耗,每天都是天量数据。
战线越往苏联境内推进,德国的后勤压力就越大,在德国快要进行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前线各军反应:
“弹药严重不足,士兵极度疲劳,前线各军请求修整一周,同时等待各种物资的补给。”
隆美尔是从基层走上元首宝座的,士兵的难处,隆美尔肯定非常的清楚。自从德国发动战争的这一年半,德军各部几乎没有得到休整。
现在前线各军要求休整一周,而且还是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哪怕隆美尔非常想兵临莫斯科城下,但他都无法拒绝前线各军的请求。
隆美尔迫于现状,不得不下令前线各军后撤三十公里,脱离与苏军的接触,然后休整一周。”
隆美尔这个命令完全没有错误啊!既然要休整,肯定要脱离与苏军的接触吧!这个命令,放在平时不会错。
可这命令恰恰在斯大林准备撤回库尔斯克地区的九十万苏军的时候,那这个命令就大错而特错了。
朱可夫本来打算为撤退九十万部队付出二十万伤亡的代价,结果德军主动后退三十公里,朱可夫立即抓住在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夜组织部队后撤。
就算是这种十分有利的撤退情况下,朱可夫为撤退也费尽了心机。比如他让部队在撤退前先用枯草做成假人,然后在给草人穿上衣服放在战壕内。
朱可夫还把撤退放在晚上,所有的车灯完全关闭,只借助月光前进,如此情况下,德军的侦察机虽然每天在库尔斯克地区上空巡查,可他们没有发现苏军的大撤退行动,九十多万苏军,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库尔斯克跳了出去。
本来只有一百五十多万防守兵力的莫斯科,兵力因此猛增到两百四十万,本来就有完善防御工事的莫斯科,在得到在九十多万苏军的加入之后,防御力量空前高涨,德军在想要轻易拿下莫斯科,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如果德军有足够的弹药,这九十多万苏军跑不了,如果德军不休整,这九十多万苏军还是跑不了,如果隆美尔不下令后撤三十公里,这九十多万苏军还是跑不了。
可战争没有如果,在没有预知能力的穿越者隆美尔,终于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失误,这还是在他拥有“上帝之眼”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隆美尔用“上帝之眼”随便看看库尔斯克地区,哪怕“上帝之眼”无法在晚上看清楚地面的情况,但发现苏军撤退的端倪应该没有问题吧!
只要隆美尔一想到这里,就恨不得给自己几耳光,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既然苏军跑到莫斯科防御圈去了,那就放心地休整,同时加紧向前线运输弹药。
迎接即将到来的莫斯科决战。(未完待续。)
第480章 欣欣向荣
苏军从库尔斯克地区全部后撤,等德军发现之时已经为时已晚,隆美尔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去处罚任何人。
前线缺乏弹药,士兵疲惫不堪,这不是人为错误造成的原因,隆美尔这个元首当然不会因此而大发雷霆。
既然苏军已经跳出库尔斯克突出部,那就让前线士兵好好地休整下,隆美尔没有下令德军各部追击,因为已经没有必要,隆美尔不想打没有准备的仗。
士兵可以放心地休整,将官和后勤部队就不可能了,隆美尔既然举行要在莫斯科决战,那就必须要做好万无一失。
首先就是各部队兵员的补充,东线战场从1941年4月开始以来,德国前线各部伤亡不小,各军退出战斗序列的人员平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这是无数次战斗累积起来的伤亡。
因为东线战斗的激烈和后勤运输的繁忙,前线德军几乎没有得到兵员补充,隆美尔正好借助这个大休整的机会,把前线各军的兵员补充完整。
德国国内的预备兵员在41年的时候,非常的充足,而且已经训练和武装完毕,可后勤却没有足够的列车来运送这些士兵到前线各军。
此时从德国到苏联前线,共有北中南三条铁路,每条铁路每五分钟就一列火车驶往苏联前线向各地,就算是如此快捷的运输,德军前线各军依然在疯狂催促各种物资。
前线各军的各种物资必须放到首要运输位置,不然等苏联反攻的时候,前线的德军只能和苏军拼刺刀。
如此情况之下,隆美尔在面对前线各军请求补充兵员的文件时,也是焦头烂额,好在隆美尔是穿越者,他记得在穿越前,看过一张图片。
那张图片是印度阿三开挂搭火车的图片,整辆火车上面和四周都挂满了人,既然印度阿三可以这样开挂搭火车,那德军也应该可以。
隆美尔随即一声令下,所有已经满载的火车必须在车体外面再搭载一个营的士兵。每列火车至少十多节车厢,一个营的士兵五百人不到,一节车厢外面就挂五十多人,这点人车厢顶部都能装下,无须在把人挂在四周了。
此时才七月中旬,气温还非常高,人坐在车厢外面,没有任何问题。兵员补充的问题,就这样被隆美尔轻松解决了,虽然不那么完美,却能及时地把补充兵员送到前线各军。
布良斯克油田已经有四口油井在产油,白俄罗斯就有炼油厂,但这点石油产量只能满足北方集团军群的需要,虽然这样,这也让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有了十分充足的燃油供给。
最后就是整个欧洲的情况,因为隆美尔在欧洲各占领地实行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同时在个占领地大量订购军品,这无疑拉动了当地的经济。
欧洲各占领地的人民因此有了工作,有了饭吃,有了一定的自由和尊严,所以在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各国,地下抵抗组织都没有多少市场。
主要是英美的间谍在地下串联,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抵抗运动几乎没有出现。德国在军事上的连续胜利,也让这些占领地的人民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至少,此时的欧洲各国,表面是上经济繁荣,秩序稳定,各种生活物资丰富,工业产值已经超越被德国占领前,这就是隆美尔搞的欧洲工业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欧洲各国面积都不太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形成十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涉及到分工与合作。
希特勒用战争的方式达到领土上的统一,隆美尔接着用工业一体化把整个欧洲的工农业整合在一起,好处现在就体现出来了,整个欧洲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滞不前,也没有因为战争而经济崩溃,反而因为隆美尔的欧洲一体化而欣欣向荣。
整个欧洲的工龙业一旦激活,甚至快速发展起来了,德国还差武器装备吗?只要德国政府有钱订购,欧洲各国就可以快速为德国生产出来。
当然这离不开资源,整个非洲有一大半的国家都在为整个欧洲提供原材料,德国的非洲军团就在北非哪里虎视眈眈,这些非洲国家在没有看到英美大军的时候,不敢停止对整个欧盟的原材料供应。
且看看整个欧洲国家给德国生产的武器装备,四号坦克每月一千余辆,豹式坦克每月七百余量,还有数条生产线正在建设,各型反坦克歼击车五百余辆。
飞机的产量更加恐怖,光是bf109的产量就达到了每月两千五百多架,ju87每月产量八百多架,ju89远程轰炸机每月一百余架,其余飞机的产量大约有五百架。(以上数据都是以1944年德国产量为基准,稍微有一些上浮。)
卡车的生产,已经可以完全满足军用和民用,每月产量大约为五万多辆,其他军品的生产更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比如各种枪械,各种大炮,德军各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对于普通德军士兵来说,感觉到的最大变化就是他们手中的枪械从毛瑟或者是p40,变成了sgt41突击步枪。(为原名sgt44)对于士兵的换装,大约可以在1942年低,全部完成。
总之,德国在隆美尔制定的战略之下发展迅速,工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德军在前线胜利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未曾被打破。
隆美尔对进攻莫斯科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
此时的非洲军团司令是俾斯麦,参谋长汉斯,副司令是卢森堡,卢森堡还兼任这第七装甲军的军长。
整个非洲军团兵力已经达到五十万,因为整个非洲对德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整个欧洲大多的原材料都来自非洲,整个欧洲所需要的所有石油,也全部来自非洲。
隆美尔把非洲军团扩编到五十多万人,那是一点也不为过。其实驻守在非洲的德军并没有无视多万人,还有三个师在耶路撒冷驻守。
隆美尔的起家部队,第七装甲师就在耶路撒冷驻守,另外还有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卢森堡更是长期呆在耶路撒冷,这都是应犹太人的请求。
这都是有条件的……
【说好的订阅呢?说好的幸福呢??????】(未完待续。)
第481章 既定国策
德军一登陆中东,就把那些骑着战马,拿着弯刀的阿拉伯战士杀得屁滚尿流,耶路撒冷轻而易举地被德军占领,犹太人立即迫不及待地建国。
德国不可能免费付出啊!这都是有条件的,隆美尔就两个条件,第一就是美国的犹太大鳄必须尽可能地拖延过参战的步伐,第二就是犹太资本家尽可能给德国提供各种稀有金属和橡胶。
这对犹太人来说,其实没有多少难度,因为犹太人在非洲有很多矿场和橡胶园,在没有英美大军登陆非洲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为德国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稀有金属和橡胶。
(非洲很大,德国和一点了只占领了地中海沿线的几个国家,其余国家和地区是各国资本家的天堂。)
犹太人在尽力完成他们和隆美尔的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