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御全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统御全球-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进攻第二日日终前,各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已前进25—40公里,击溃了德军进入交战的战役预备队。自1月14—15日起,德军野战第9、第17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各受挫兵团开始退却。

    到1月17日日终前,“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已被击溃。德军防御在500公里正面上被突破,突破纵深达100—150公里。

    1月17日,莫斯科外围地区获得解放。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两个方面军的当前任务,即战役第10—12天前出到日赫林、梅胡夫一线(纵深120—180公里),在5—6天内就完成了。

    坦克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对完成此任务起了决定性作用,其进攻速度每昼夜达30—45公里,脱离合成集团军行动的距离分别为45—100公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30—35公里(俄罗斯第1方面军)。

    1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集团军强渡瓦尔塔河,突破了波兹南防御地区,并于1月26日前出到克罗伊茨、温鲁施塔特一线。

    1月22—23日,在布雷斯劳方向进攻的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抵克本到奥珀伦之间一段奥得河,并在许多地段从行进间强渡了该河。

    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于1月19日解放克拉科夫之后,开始了夺取西里西亚工业区的战斗。

    苏军为了尽快打开莫斯科的图为通道,苏军统帅部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实施了包围机动,可苏军的包围战术并没有奏效。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至上述地区之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赋予他们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进攻还在继续。

    在1月26日—2月3日期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终于突破了德军工事,进抵奥得河,在西岸屈斯特林地域夺取了几个登陆场。

    俄罗斯第1方面军此前已解放西里西亚工业区,巩固了在奥得河西岸布雷斯劳、奥珀伦以南地域夺取的各登陆场。

    2月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抵奥得河并在其左岸夺取一些登陆场,从而结束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德军此时则在奥得河沿岸地区固守。同时,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正在波美拉尼亚准备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实施反突击。

    德国在苏联境内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对苏军发动反击,虽然严寒限制了德国装甲部队的行动,但德国手中有数量不菲的苏联各族解放军。

    斯大林为了打破德军反击的企图,苏军统帅部决定实施了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其实此时英美联军已经被德国全部歼灭,斯大林为什么还要坚持进攻?

    不是斯大林愚蠢,而是斯大林想趁着冬季严寒,解救被围困在莫斯科的一百多万正规军,只有两百多万整个军的斯大林,在开春之后,根本就挡不住德国的进攻。

    所以斯大林才会明知道英美联军已经完蛋的情况下,还要在冬季继续发动进攻,这是斯大林最后的机会,斯大林不可能轻易放弃。

    苏军已进抵奥得河,并在西岸夺取了一些登陆场。德军以“维斯瓦”集团军群一部兵力(第2、第11集团军,共22个师,内4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5个旅,8个战斗群,5个要塞守备部队,司令为希姆莱)固守东波美拉尼亚。

    在在1942年2月初前,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之间形成100余公里的缺口。

    德军统帅部准备以维斯瓦集团军群从北面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实施突击,在瓦尔塔河以北把其击溃,在波美拉尼亚设防固守、稳定它在莫斯科外围地区的态势。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此时的情况,决定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立即参战,斯大林令其粉碎德军东波美拉尼亚。

    ……(未完待续。)

第594章 准备两线作战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中央和左翼军队从布龙贝格以北维斯瓦河各登陆场向斯德丁总方向发起进攻。

    在泥泞和森林湖泊地的困难条件下,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2月19日日终前在一些方向推进约30公里,但随即被阻于格涅夫与切尔斯克。

    要粉碎拥有29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与大量独立部队的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只靠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兵力是不够的。

    因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波兰第1集团军也奉命参加这一战役。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企图是: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由岑佩尔堡以北地域向克斯林方向、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由阿恩斯瓦尔德地域向科尔贝格实施两个突击,分割东波美拉尼亚集团,然后将其各个歼灭。

    尽管情况复杂,可是苏军两个方面军仍在预定期限内完成了进攻准备。

    苏军统帅部在总的优势不大的情况下,在各主要突击方向上构成了必要的优势。

    例如,在进攻前夕得到第19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军加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中,苏军在主要突击方向宽17公里地带内造成了步兵多近2倍,坦克多1倍,炮兵多2倍的优势。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编内的突击第5集团军,也发起了进攻。苏军在突破防御和粉碎德军顽抗后,在3月5日前进克斯林和科尔贝格两地域。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向东北方向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西北方向,分别展开进攻。

    空军第16与第4集团军、波军混成航空兵第4师对德军及军事目标实施了密集突击。到3月10日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务部队已基本上解放直至奥得河口沿岸,仅科尔贝格地域是由德军庞大守军死守。

    消灭该处德军的战役是由白俄罗斯第1集团军负责实施,可该集团军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奥得河沿岸陷入鏖战状态。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遭到了增援上来的俄罗斯解放军的拼死抵抗,斯大林组织的两百多万进攻部队到此就无法在向前推进一寸。

    苏德双方在奥得河边鏖战十余天,时间很快来到3月中旬了,冰雪开始融化,道路更加泥泞,苏联的后勤根本无法支持前线的巨大消耗。

    而隆美尔已经休整好了两百多万精锐部队,各部队的武器和兵员也补充完整,从柏林通往苏联前线的火车转载着无数的德军士兵,苏德战争的大决战即将在开春之后展开。

    ……

    柏林宫现在就是隆美尔陛下的住所,这座宫殿拥有500公顷的公园和150座从1730年到1916年期间建造的建筑物。

    柏林宫是宫殿和庭园的结合,由此构成子一个艺术体系,它的唯一感觉就是折衷的自然性,并且宫殿和庭园把哈弗尔河和格列尼克湖连接起来。

    隆美尔当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所得到的好处就是这座宫殿,这座宫殿是威廉皇室修建的,德皇退位之后归国家所有,现在被德国会议无偿赠送给隆美尔陛下。

    隆美尔的两个老婆当然也住在这里,皇后是哈布斯堡?安娜,艾尔莎没有妻子的名分,但隆美尔给她了一个柏林宫总管的名号。

    艾尔莎毕竟是犹太人,欧洲各国或多或少都有点反犹太主义,所以艾尔莎不能过多地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但神圣罗马帝国需要犹太人的支持,隆美尔这个新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能用这种秘密联姻的方式。

    隆美尔的婚姻虽然是政治婚姻,但他的两位妻子都十分贤惠忠贞,而且都非常有能力。

    比如艾尔莎,她就掌管着上百家公司,几十亿美元的资产,这些公司被艾尔莎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盈利也不少。

    安娜皇后因为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欧洲众多的传统贵族都很给安娜的面子,安娜皇后就成了隆美尔与欧洲传统贵族的桥梁。

    神圣罗马帝国才刚刚恢复,隆美尔的工作肯定很多,但是隆美尔手下可有不少能人,就算那些传统贵族,也争先恐后地想出来做事。

    隆美尔并不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如何,所以他不会随便乱任命官员,好在欧洲各国很早就实行了民主制度,如果想出来做事,那就去参加选举。

    隆美尔一直深信,绝对的权利就会带来绝对的**,所以隆美尔不会去干预地方选举,也不会用任命的方式去改变选举。

    那隆美尔抓什么权利啊!中央的人事任命权,军权,和货币权,只要控制好这三样,就可以控制一个国家,如果在有一个正确的经济政策,国家想不稳定和发展都难。

    上面那些只是一个国家的内因,神圣罗马帝国想要长治久安地快速发展,外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现在美国不会在短时间内找神圣罗马帝国的麻烦,因为他们有两百多万战俘握在隆美尔的手中,美国不敢放肆。

    神圣罗马帝国要发展经济的最大麻烦其实是英国,准确地说是英国强大的海军。

    神圣罗马帝国想要出口商品,就绕不开海洋,而英国海军控制着全世界大部分的海域,这无疑给神圣罗马帝国的脖子上套上了枷锁。

    神圣罗马帝国必须尽快砸碎这个枷锁,否则神圣罗马帝国就无法进出口商品。

    难道隆美尔想同时对英国和苏联动手,那不就是两线作战了吗?

    隆美尔还真是这么想的,对苏联用兵,那是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和空军的事儿,对英国海军动手,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海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事情了。

    隆美尔并不想今年就发动对英国的登陆作战,他只是想尽快消弱英国海军,从而为将来登陆英国做好准备。

    神圣罗马帝国海军要主动出击,攻击英国的海军,该如何做战,隆美尔对海军可不是太熟悉,所以他把这个任务全权交给了海军司令邓尼茨元帅。

    隆美尔一直是这样,前线指挥官的事情他从来不插手,他只负责把战略目标拟定出来,至于如何执行,那是前线指挥官的事情。

    邓尼茨欣然领命,他在接到隆美尔的命令之后,就立即着手制定战役计划。

    ……(未完待续。)

第595章 历史的公正评价(一)

    第三帝国在隆美尔成立神圣罗马帝国那一刻就正式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四帝国。

    既然第三帝国成为历史,那就要为第三帝国书写历史,要写第三帝国的历史,就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那就是希特勒。

    如何评价希特勒的历史功过,就成了隆美尔的难题,希特勒对隆美尔来说,有知遇之恩,对德国来说,也有振兴之功。

    但书写历史人物,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必须秉承历史的公正性来,何况德国人那严谨的性格,就算隆美尔想对希特勒大吹特吹都不可能。

    既然如此,隆美尔把评价希特勒人物交给了神圣罗马帝国历史学会(原德国历史学会),历史学会出的历史评价英国是客观公正的。

    ……

    希特勒当上元首之初,德国传统势力掌握着德国绝大部分权力,这对于独裁者希特勒来说,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希特勒在政治斗争中具有天生的敏锐,绝对不是一个傻瓜一样的庸才,不然也不可能从一名下士成为德国的元首。

    经过仔细的准备和情报收集,希特勒把目标对准了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布伦堡元帅。

    德国除党卫军以外的所有武装力量,全都在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的领导之下,就算是现在德国才开始扩军不久,陆军总司令指挥的部队也有两百万之多。

    掌握如此强大武装力量的基本上是德国的传统势力,而希特勒只能算是新晋的元首,除了民众的支持外,他的手中并没有掌握着多少武装力量,党卫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现在机会来了。

    就在1935年希特勒撕毁凡尔塞和约,宣布开始大规模重整军备,陆军将扩编为36个师,并将恢复一战时期的陆军总参谋部。

    不久,国防部也进行了大规模改组,国防部改编为战争部,布伦堡的官衔也由“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变为“战争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

    另外为对抗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布伦堡下令增设了一个新的机构…国防军局,由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爱将赖歇瑙少将出任局长。

    随着扩军的深入进行,布伦堡开始着手进行对武装部队高层指挥系统的改造,布伦堡的治军理念,他认为将来现代战争指导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过去只由陆上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国防军需要有一个三军统合的领导体系,实际上就是要成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部,而不是现在的三军各自为政,仅能进行表面上的合作。

    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及空军总司令戈林这样纳粹新贵的利益。

    在戈林看来,空军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筹码,削弱军种总司令的权威从而加强国防军高层的中央集权对他而言是无法容忍的。

    陆军方面的高层也对这样的改革有强烈的抵触,陆总和总参的老派将领们大多是“陆战制胜论”的坚定拥护者,他们表示如果爆发战争仅需陆军就可独自解决,布伦堡的改革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多余的。

    虽然布伦堡的改革因为重重阻挠而未能实施1936年4月20日,在希特勒生日的当天,58岁的布伦堡被擢升为陆军元帅,他成为了一战后德国国防军中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第一人,达到了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

    在布伦堡登上他权力顶峰的同时,他在军事问题上的谨小慎微和巨大的权力也开始渐渐引起希特勒的不满,早在1936年3月希特勒下令国防军开进莱因兰非军事区的时候,他就对希特勒的这种冒险举动提出了警告。

    1937年8月5日,希特勒招集战争部长布伦堡,陆军总司令弗利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空军总司令戈林和外交部长纽赖特在总理府开会,向他们宣布了他的远期战争计划。

    并要在近期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采取侵略行动的企图。在会议中,布伦堡在弗利希的支持下提出了战争将会遭到西方列强联手干涉的警告,因此他和弗利希都对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企图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

    这令希特勒极为震怒,他认识到必须及早把布伦堡和弗利希轰下台,重新换一个顺从的军队首脑。

    否则,他们两人迟早将会成为他发动侵略战争的绊脚石。不久,布伦堡的婚姻丑闻给了希特勒这个机会。

    自从1932年布伦堡的妻子赫尔米希去世后,他一直过着鳏夫的生活。但5年后,他很快就和他的秘书格鲁恩小姐坠入爱河并准备结婚。

    然而,布伦堡也清楚,他和出身平民的格鲁恩结婚肯定会遭到思想保守的军官团的反对。为此,他想办法找来希特勒和戈林来做他的证婚人,以此来封住军官团的嘴。1937年8月12日,他与爱娃。格鲁恩在战争部大厅内举行了平民婚礼。

    随后,布伦堡就带着新婚的妻子去意大利度蜜月去了。婚礼的证婚人希特勒和戈林或许当时没想到,这桩布伦堡的喜事给了他们除掉他的天赐良机。

    在布伦堡度蜜月期间,柏林警察局长赫尔道夫发现了一份记载着元帅新夫人爱娃。格鲁恩曾经做过妓女的档案,他立即将这份档案交给了国防军局局长,布伦堡的亲家——凯特尔炮兵上将,希望他能够妥善处理。

    凯特尔在得到这份关乎他上司命运的档案后,因为害怕包庇布伦堡而开罪纳粹党和党卫军,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把档案交给了戈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