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即脚步声飞快地跑远了,有几个官员实在忍不住。恨恨地呸!了一声,低声骂道:“两面三刀的小人!”
  “他不是两面三刀,他是识时务之人,另外王县丞也是捐出全部田产,才得以继续留任!”只见外面走来了一名相貌凶恶地军官,他冷冷地看了众人一眼,道:“在下蔺九寒,外号蔺阎王,严府男子就是我所杀,都督得到了吐蕃探子的口供,你们中间还有人私通吐蕃,都督特命我来查清此事。”
  众人都被吓坏了,张焕的言外之意,他还要动手杀人,众人面面相视,不知下一个要杀谁,昌松县韩县令吓得浑身直抖,在会西堡时他曾经出头过,张焕不会记住自己了吧!蔺九寒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便厉声对众人道:“现在就请各位随我去见一见那两个吐蕃探子,让他们当面指认,在通敌者未明确之前,谁都有嫌疑。”
  说罢,他一挥手,数百名士兵涌进院子,将这十几名官吏押送上了两辆马车,很快,他们便被带到关押吐蕃探子的地牢,在昏暗潮湿的地下,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跌跌撞撞地走着。
  铁大门吱吱嘎嘎地被拉开了,隔着粗大的铁栅栏,众人只看见两名吐蕃人正在一叠口供上画押按手印。
  “各位看见没有,这两人就是军队抓住的吐蕃探子。”蔺九寒又回头喝道:“叫他们来认人!”
  几个人士兵将两个吐蕃人象拎小鸡一般架到了铁栅栏前,扔在地上,两名吐蕃人慢慢地抬起来头来,用他们老鹰一般锐利的眼睛一个一个地从木立在外面地一群官员脸上扫过,最后两人的目光一齐落在了矮矮胖胖的昌松县韩县令身上。
  韩县令犹如晴空霹雳,他浑身颤抖得越来越厉害,从大腿抖到胸膛,再颤抖到牙齿,,接着,他像一棵被大风吹动的树,摇摇晃晃,一下子跪倒在地,全身骨骼格格作响。
  “我愿意效忠都督!我愿捐出全部田产。”韩县令连连叩头,鼻涕和眼泪流满了他的脸庞,他惊惧得声音都变了调,他有儿子也有女儿,严县令被残酷杀戮已经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地恐惧,此刻只要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蔺九寒连忙笑咪咪地扶起了他,安慰他道:“其实都督也是很有人情味的,朝廷给韩县令的永业田和职务田尽管留下,家产也不会动你一文一毫,韩县令请安心为官。”
  他立刻回头命士兵道:“还不赶快把韩县令扶出去!堂堂的一县之令怎能呆在这个地方。”
  立刻有两名士兵上前来搀扶韩县令,把已经浑身瘫软地韩县令慢慢扶出了地牢,见解决了一个,蔺九寒地脸又一沉,冷冷地对其他人道:“都督也不相信韩县令会通敌,所以既然不是他,那必然另有其人,让他俩继续辨认。”
  事情到了这一步,众人的心中都跟明镜一样,张焕要地是他们的效忠和他们多占的田产,如果不肯给的话,那严县令就是下场。
  蔺九寒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两名官员抢先站出来,深深施礼道:“我们也愿效仿韩县令,效忠都督并交出多占田产。”
  另外之人也不甘落后,纷纷表态愿效忠都督,愿交出自己和亲朋的田产,自此,一场席卷河西官场的清洗才终于落下了帷幕。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武威郡颁布了限田令,用暴力加威胁的手段剥夺了二百余大户的土地,共计五千多顷耕地全部收归官有,并同时实行奖励军功制度,凡从军者可分得十亩地,若有杀敌立功的表现还可另有土地奖励。
  除分给军户的土地外,其余土地则由继续由原来的佃户租种,只是改向官府交租。
  在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后,参军者踊跃,张焕的西凉军也由原来的一万余人猛增到了二万人,并在佃户和牧民中大规模组织民团,实行全民皆兵,尚武之风又再度在河西兴起,土地问题和官吏问题的解决为张焕随后的一系列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百七十二章 私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书声琅琅,从几扇敞开的窗户里远远传出,读书声渐止,一个稚嫩的女童声问道:“尊师,请问这三句话何解?”
  随即一个温柔的声音答道:“小雨,这是孔圣人的人生三大乐事,它是说在不同的境遇里重新温读学过的文章,你就会发现有新的收获,从而获得快乐,还有,你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很久很久不知道他们情况,有一天他们忽然从远方归来
  此时正逢仲春,人间四月芳菲刚尽,林花谢了春红,武威城中绿意浓郁、熏风袭人,正是一年中最舒适、最动人的季节,在刺史府后的静心观旁增添的一座小小的私塾,私塾与刺史府的后园相通,在这座私塾里招募了二、三十名十岁以下的女童,大多是武威城中一些开明人家送来,不收学费,只是偶然有女童带些蔬菜、水果答谢师长。
  先生是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用女童们的话说,她们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女子,就像仙女下凡,这个美貌的女先生自然就是崔宁了。
  寄居河西,日子久了她也颇无聊,张焕便在静心观旁专门修了一座私塾,招些女童读书授学,手中有了事业,崔宁也一心教授这二、三十名学生,心中也渐渐有了寄托。
  私塾虽不大,但学堂却很宽敞,学堂里整齐地摆放着三十余只小小的坐榻,每只坐榻上放置一张案几,上面笔墨纸砚俱全,二十余名女童正专注地听着先生的讲解,目光清纯、充满了仰慕之色,崔宁身着一袭洁白的长裙。她眉似远黛、面若桃花,在四月的季节里显得格外地楚楚动人,她坐在最前面的师席,手中拿着书,袖子轻轻滑下,露出一段白皙如霜雪的皓腕,
  在她前面的案几上摆着一只白玉瓶。瓶里插着一束开得正盛的茉莉。娇嫩而洁白,阵阵幽香扑鼻,和清丽脱俗地崔宁相得益彰。
  此刻,论语已经讲解结束,明日便是寒食节,崔宁正给女童们娓娓细解寒食节的来历,眼中温柔而带着笑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就是描写寒食节,传说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于山中,不愿为官,
  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后来晋文公为悼念他,便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
  形成寒食节,现在为冬至后一百五日
  崔宁在学堂轻言细语,她却没有发现在窗下悄悄站着一人,正含笑注视着她。
  张焕已经来了多时,窗外浓绿的枝叶遮挡住了他的身影。他不忍打扰崔宁的授课,这时,身后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嘘!”张焕急忙回头,示意身后人安静,他身后站着在私塾里打杂的老仆。他一左一右各牵着一个六七岁地女童。都一般打扮,小脸也是一样清秀可爱。似乎是孪生姐妹,在不远处跟着一个三十余岁左右地妇人,下巴上有一颗颇为显眼的黑痣,正是这颗标志性的黑痣,张焕似乎记起她是县丞王潜之妻,她也看见了张焕,正迟疑着不敢上前。
  这时崔宁从透过窗子也看见了老仆,知道有新学生来了,她便布置学生们习字,自己快步从学堂走出,却一眼看见站在窗下的张焕,只见他正从一丛繁茂的枝叶中艰难出来,帽子也歪了,样子颇有点狼狈。
  崔宁急忙上前替他拨去枝叶,压低声音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不想打扰你授课,看一看你便走。”
  “那你等我一下,我这里正好有新学生。”崔宁眼波流动,又娇又媚地白了他一眼,张焕心中一颤,急忙闪到一旁等候。
  等了一会儿,他见崔宁接受新生需要一点时间,便信步走进了学堂,学堂里很安静,每个女童都在认认真真地写字,谁也没有注意到张焕进来。
  他走到那个叫小雨的女童面前,见她在默写新学的论语,正在写不亦说乎的说字,可是她写地却是个悦字,张焕暗暗点头,这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小小年纪倒也难得。
  “你是谁?”小雨忽然感觉到眼前之人的气息不对,一抬头,见尊师竟变成了一个长着胡子的男人,不由吓了一跳,怯生生地问道。
  她的声音打破了学堂里的宁静,所有的女童都抬起头,疑惑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那个、我是你们先生的那个、那个”
  张焕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也是你们地先生,教你们射箭、骑马
  他忽然看见孩子们一根根如麻杆般细嫩的手腕,也有些说不下去了,可女童们听见骑马,一个个目光变得明亮起来,眼中充满了向往之色。
  “好了,不要哄骗我的学生了。”崔宁出现在了门口,她一手牵着一个粉雕玉琢般的女童,正抿着嘴笑盈盈地看着张焕。
  “我哪里是哄骗她们,明天我就叫人牵几匹小马来。”说到这,张焕忽然明白自己上当了,他向崔宁挤了挤眼,转身对学童们打个哈哈笑道:“我说话算话,明日让先生放你们半天假,学学骑马。”
  女童们都一齐欢呼起来,崔宁走了进来,目示张焕,他会意,慢慢走到隔壁去了,身后传来崔宁的笑声,“好了,这两个是我们地新伙伴,一个叫小冰。一个叫小玉,大家欢迎。”
  隔壁是崔宁的批阅学生功课的地方,房间不大,收拾得一尘不染,早晨的阳光从窗格射出,整个房间里素雅清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芳香。
  张焕坐下。轻轻翻看桌案上地一叠功课。这是孩子们地习字,几个写得不大好地字,旁边都有崔宁用娟秀地小字批注需注意的地方。
  这时,张焕忽然感觉到身后有异,一回头,只见崔宁已经站在自己的身后,她身材高挑,宛如一株婷婷玉立的白玉兰。
  他急忙站起来。捉住了她的手,崔宁好久没有和张焕独处,她有些羞涩地低下头,低声道:“你刚才在窗外鬼鬼祟祟地做什么?”
  “我很想你,便来看看你。”张焕轻轻抬起她的下巴,凝视她宝石一般地双眸,看着她微微张启地红唇,便要低头亲下去。
  “别!”崔宁急忙用手挡住了他的嘴。她指了指外间,“被孩子们看见了不好。”
  她见张焕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便主动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嫣然笑道:“这样就可以了。”张焕也不勉强她,便拉着她的手坐下。笑道:“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孩子们。”
  崔宁轻轻点头,“这真要谢谢你了,本来是挺烦闷的,可收了这些孩子们,有了事情做。心里觉得充实许多。焕郎,这些孩子我准备教她们五年。你要帮我。”
  张焕听她叫自己焕郎,心中一荡,便拉住她的手暧昧地低声笑道:“那我们的孩子呢?你要不要也教他们。”
  崔宁羞得满脸通红,她扬起粉拳便打,却被张焕趁势一把抱住,深深地吻住了她的红唇,崔宁的眼中渐渐露出迷醉之色,她搂住爱郎地脖子,忘情地回吻着
  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读书声,崔宁惊觉,立刻坐了起来,拉了拉衣裙,娇媚地白了张焕一眼道:“又趁机轻薄人家。”
  张焕被她的娇态激荡得心晃神摇,他忽然觉得自己越来越把持不住了,这样等下去,何时是个尽头,便一皱眉道:“宁儿,你一定要父亲答应才行吗?”
  提到父亲,崔宁轻轻地叹了口气,自己逃婚来河西,事后父亲也没有惩罚张焕,说明他心里其实是极爱自己,已经默许了自己的行为,如此,她又怎么能不尊重父亲。
  想到这里,她温柔地说道:“焕郎,我既然已经跟你来了河西,那我此身就已是非你莫属,但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也不能忘记,再等一等好吗?等他气消了,他一定就能答应我们。”
  说到这里,她从桌案下取出一封信,递给张焕道:“这是我给父亲的信,你帮我让人带回去。”
  张焕犹豫一下,还是接了过来,崔宁明白他的担忧,便又笑道:“我只是告诉父亲,我在河西做了女夫子,教了二、三十名女学生,再让他把我的一些东西送来,我想他应该会感到欣慰。”
  张焕接过信,又想问她有没有求父亲答应婚事,可一转念,又放下了这个想法,他知道崔宁其实是个外柔内刚之人,勉强她反而会适得其反,此事只能慢慢来,便无可奈何地笑了笑道:“好吧!算我命苦。”
  崔宁扑哧!一下笑出声来,用一根玉葱般的手指轻轻戳了他额头一下,轻柔地笑道:“你哪里命苦,把两大相国地女儿都拐到手,别人眼红还不行呢!”
  张焕嘿嘿一笑,他站了起来,“好了,我要走了,听说在会西堡那边采沙时发现了金砂,我要去看一看,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孩子们骑马之事我也会交代好。”
  “焕郎!”崔宁忽然又叫住了他,她迟疑一下,便道:“严县令的妻女,你就饶了她们吧!”
  “你说什么?”张焕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他语气有些冷淡道:“是她们找到你了?”
  崔宁摇了摇头,“我从未见过她们,但是你杀了男人也就罢了,可怜那些女人又有什么罪呢?”
  她未说完,张焕便笑了笑打断了她的话,“我明白你是好心,但这件事我有考虑,你就不要过问了。”
  他笑着又指了指几个正探头探脑的女童,“她们都在等你呢,快去吧!”
  “焕郎!”崔宁追出几步,叫住了他,她紧咬着唇道:“我不是为她们,我是为了你,你明白吗?”
  她见张焕站住了,便苦苦劝他道:“焕郎,我知道你地志向远大,有时候是需要用强硬的手腕,你剥夺他们的土地、家产,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我不会劝你,你杀那些男人,我也知道你这是为了斩草除根,虽然我于心不忍,但我也不劝你,可你却连她们的妻女也没入教坊,任人糟蹋,这实在是有些残忍了,谁没有妻子儿女,假如有一天,你倒下了,我和裴莹也
  崔宁的眼睛有点红了,她再也说不下去,良久,张焕叹了口气,也没有回头,只略略点头道:“好吧!这件事我会折中处理,让她们改入洗衣局给士兵浆洗衣服三年,便放了她们,以后地罪妇皆从此例。”
  说完,他头也不回便大步走了,崔宁望着他地背影,喃喃道:“焕郎,我只希望你多一点宽恕之心,上苍也会助你。”
  第一百七十三章 发现金矿
  从河西走廊的入口是一个巨大的喇叭口形状,北面是贺兰山脉,而南面是祁连山的东端乌鞘岭,正东面则横着一条滔滔黄河水,中间的大片地带都是戈壁荒原,偶然会有一条雪山融水形成了季节性河流穿过荒原。
  发现金砂的地方就是这样一条季节性河流,它位于喇叭口的最北面,离贺兰山约五里路程,是由贺兰山的冰雪融水形成,说是发现金砂其实也并不妥当,很早以前一些牧民就曾在这里捡到过金粒,只是这里民风淳朴,没有成淘金气候,渐渐也被人遗忘。
  发现金砂十分偶然,在修建会西堡时,劳工们无意中在砌石用的河沙中发现了金粒,引起了杜梅的注意,在追查下得知这些河沙是从附近的一条小河中挖来,随即他组织人在河床中挖掘,也发现一些金粒,但含量不高,没有什么价值,这时一名羌人劳工告诉他,在二百里外的流沙河中,金砂的含量要比这里高很多,杜梅又派人去流沙河中试掘,结果令人振奋,河砂中含有大量金砂,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事件,杜梅当即命人回武威报告了张焕。
  流沙河是一条季节性十分明显的河流,春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