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证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证红楼-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女性平等相待——这样的优点,他多半还没有呢。

  这个人,代表的不过是当时主流的,文采风流的王孙公子的形态罢了。(如此说来,我这里也有些美化。)

  我只想说:在那个时候,那个环境,想要找到一个有身份的,又干净的年轻的王孙公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便后来改过,年幼之时,也难免荒唐——这水溶还是个没有“后来改过”的!

  贾宝玉不是现在人眼光中的良人,但这样的良人,也绝对不是水溶,甚至,也不是当时的任何一个,有身份地位的王孙公子。

  第十四章

  元宵闹了这一夜,又有了之前那么多天的布置忙乱,元宵过后,竟是人人都倦怠了下来,还是王熙凤撑着不是那么好的身体,指挥着下人将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三天才完。

  然后,贾府便又热闹起来了。

  这一天,黛玉才刚刚起身,就被宝钗探春找来了,说是今天有了空闲,老太太让她们可以到园子里面逛逛呢。

  虽说是贵妃巡幸后就要被封起来,但是他们自家人暗自进去逛逛也是正常的。

  待得姐妹们聚齐,却发现原本可以用作导游的宝玉一早就不见了踪影,忙忙的问了一阵,才知道是到宁府看戏去了,便又连忙差了丫鬟小厮去找,谁知道过了半晌却回来说,方才还在尤氏屋内的,现在却不知道去哪里了。现在宁府忙乱,一时间找他不到。

  探春便有些着急,一迭声地让人赶紧去找,就算是不能找来逛园子,要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出了什么事那也很不好。

  倒是宝钗,她温言软语的让探春平静了下来,补充了几句——人还是要找的,只是要暗暗的来,万万不能闹大,要是让老太太或者贾政知道了,又是虚惊一场,那就很不妙了。

  探春这才想到这一点,连忙谢过了宝钗。

  但既然找不到宝玉,也就只好找了跟着贾母去过园子里面的李纨来领着她们。李纨看来木衲,对小姐妹们的要求却少有拒绝,便领着她们去了现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大观园游玩。

  此时天气尚冷,大家都穿得不少,只是走走玩玩,倒也没有说冻着的。

  大观园就是三里半的地,其实也并不大,只是布置得十分巧妙,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以曲折掩映之巧,一山一水,一木一石,穿插布置,便使人恍惚见如了千邱万壑,不知所穷。

  “这羊肠鸟道也不知有几百几十条,一天是逛不完的,不过逛了一次,回想起来,我现在还有些晕着呢。”说起大观园,李纨也少见的露出了有些欣喜的神情,“只是这一天,便就在这边,园子的西北方向逛逛便罢了,娘娘最是称赞过的——潇湘馆、稻香村、蘅芜院、怡红院都是在这边的。”

  姑娘们自无异议。

  要知道,像她们这样的大家闺秀,可都是裹了脚的。虽然现在和黛玉记忆中的那个野蛮的清朝不同,并不会把脚裹得太畸形,只是为了让脚纤长秀美罢了,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尺度也比较宽松,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多半都是5岁就开始了,便连黛玉,等到她十一岁时和风清进行灵魂融合,裹上的脚,也几乎已经定型了。现在她虽然是暗地里松开了,又用自己的法子阻止了对脚的继续伤害,脚也依然纤长,依然并不能走长路的。

  想来逛园子的机会也不只一次,既然一天就能逛逛精华的地方,有什么不妥呢?

  说话间,他们却是已经先到了潇湘馆。

  粉垣内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一明两暗的三间小小房舍,出去后院便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后院墙下上有一脉清泉涌入,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门外题有一联,正是宝玉所作: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这实在一个雅致到了极点的地方。黛玉发现,在这方面她和她那舅舅的观念倒是差不多的。只觉得这样清雅的景色,若能在这些修竹掩映之下,对月读书,弹琴下棋,实在是一桩美事。

  居不可无竹,古人所说,果然一点不错。

  更有春日梨花似雪,雨夜水滴芭蕉,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布置显得相当的自然清静,黛玉觉得,就算是她踏遍山水,想要找到这样好景致的地方居住,可也不容易呢。

  难怪就连宝玉,给这里的对联也有那般的雅趣了。

  黛玉默默的看着,发现也就是自己最喜欢这里,其他的姐妹虽然赞叹,却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此后又逛了几处,稻香村让几个没有见过田园风光的姑娘们很是高兴,一般不曾见的鹅鸭鸡类家禽也让她们大觉有趣。黛玉却只道果然是不够天然。

  随即又到了蘅芜院。

  此处与别处不同,迎面便见了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了,而且走进去看,只见许多异草,一株花木也无。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这些颜色各异且多半艳丽的异草遍布了庭园,雅致之外,且别有一种妩媚风流的气度。且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又显得大方许多。

  黛玉心底暗暗思量,若说是要住人,那果然是蘅芜院胜过许多了,地方宽敞不少,更和大家小姐的气派。只是,若论喜好,她却果然还是喜欢房屋小小的潇湘馆的,还是觉得那边更加清雅些。

  又到了怡红院,这里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

  这种“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的“女儿棠”实在是太多的脂粉气了。

  里面的房屋却也颇大——逛了数处,确实是惟有潇湘馆的房屋最小——只是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的各种花样。

  “这里倒实在是像女儿家的闺房。”

  看着四周的摆设,黛玉若有所思的说到。

  “看林姐姐说的,这院子平日里是要封起来的,哪能做什么闺房呢?”探春有些好笑的反驳道。

  黛玉只是淡笑不语。

  她会这么说,只是因为觉得,日后贾宝玉住在这里,男儿的担当只怕会更加薄弱罢了。但此时就连“会住进来”这一点还没影呢。

  “宝姐姐怎么说?”黛玉不还嘴,探春又看宝钗也有几分沉思的神情,便问道。

  谁料,宝钗却也同样是微笑不语。

  ——仅仅是贵妃省亲别墅的一处小小院落,便远超过她们在贾府的居所。这样的富贵权势,谁对比一下,能不动容呢?

  和黛玉不同,宝钗此时想的并不是喜欢哪里,觉得哪里适合居住。她想的,是一次巡幸,便能造成这如许盛景归于名下的……明皇袍色。

  走向衰落的家族,无能的兄长,无依的寡母……她日日为此忧心。

  而现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清楚地在元春的身上,看到了解决这一切的办法。

  只是这些话,却是不适合和这些姐妹们说的。

  宝钗比起平时略有些沉默,黛玉却和几个姐妹讨论起园中的景色来,在怡红院休息了一会儿,便慢慢的走了回去,一路上只为看见的胜景慨叹,探春自然喜欢,便是迎春也希望日后有机会还能来逛逛。

  倒是惜春,她听说在园子里面有一庵,里面住了个佛法高深的姑子,想去看看,却是暂时不能,便不免有些可惜。

  晚上,吃过了晚饭,黛玉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来,自慢慢的卸妆,紫鹃奉了茶来,笑道,“姑娘可知道,宝二爷今日去了袭人家呢。”

  黛玉这才想起,她们回来的时候,宝玉也回来了,因此大家只道之前果然是宁府请客人多杂乱,一时间没找到也是有的。紫鹃会这么说……

  “你从哪里听来的?”现在的黛玉,倒是不在意听听院子里的杂闻了,以前是全无兴趣的。

  “还能是谁?还不是茗烟?今天宝二爷就带了他一个到了袭人家去,李贵他们到处找二爷不着,回来的时候恰好看见了。问一问也就说了,现今府里已经传遍了呢。”紫鹃忠诚的报告着园内的动向,她也是以为黛玉会成为宝二奶奶的人之一,对宝玉的行为很是关注。

  谁知道黛玉听了,却只是点了点头,“知道了就得了,你是我这里的丫头,也别乱传这些这些事情就是了。没的也成了三姑六婆,我就不要你了。”

  紫鹃连忙闭口不言。

  黛玉让她们说这些,但也是有限制的。

  袭人和宝玉的关系,其实在他们这个小圈子里面算是半公开的秘密了。

  袭人虽对宝玉很是贴心体贴,却也处处显示着自己和宝玉的关系不同,显得自己最知道宝玉的心思。她虽然有争强好胜的心思,也知道用温柔和顺的外表来掩饰,却终究只是一个丫环,功力不足,难免显出端倪来。

  黛玉想了想,确定了这一点,也就撩开了。倒是紫鹃看她浑不在意,倒有些纳罕,只是不好多说,服侍她看了一会子书,吃过了药,便睡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嗯,这一章借用了不少原着的描写,主要还是要把几个主要场景介绍一下,但是要自己描绘的话,和原着一对比就贻笑大方了。但写下来自己都觉得字数太敷衍,所以晚上可能还有一章。

  第十五章

  这一天,黛玉照例早起去见了贾母,吃了饭后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因为晚上睡得好的缘故,却也没有休息,拿了一本书靠在窗下看着。

  不多时,宝玉就走了进来。现在她这里丫环就那么几个,除了一个雪雁,全都是贾府的。雪雁惯被娇宠,一片天真浪漫,晚上还好,白天哪里知道阻拦宝玉?

  还好宝玉在她这里也很知礼——虽然走进来这一点就够呛了,却从不在她这屋子里和人有什么亲密举动的,也不敢找丫环要胭脂吃,黛玉这才能容他。

  见她在看书,宝玉好奇的瞅了一眼,“妹妹最近很喜欢这些史书传记?”

  黛玉笑道,“路上托了琏二哥买的,也亏他尽心,竟是买了一船的书,至今也不能看完。还有些存在祖母那里呢。”

  宝玉忙拉了个椅子坐到她身边来,“既然妹妹喜欢,我可也拿几本去看吧。……可有什么好的?”

  黛玉笑着瞥他一眼,“我们女儿家又不能轻易出门,又不去考那劳什子的科举,不过是看着解解闷罢了,也知道些许世事,可分不清好坏。”

  宝玉忙笑,“妹妹又来取笑我,我何尝是要拿来应付科举的?也是看着解闷罢了,妹妹觉得好的就好了。”

  虽然她也觉得科举没什么意思啦,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背书的典籍的多少的。但这么一看,果然宝玉还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意思啊。

  黛玉想了想,忽然抿嘴一笑,“紫鹃,你去把那几本《东安王传》找出来给宝玉吧,尤其别忘了最后一本。”又笑着对宝玉说道,“你虽不想去考科举,多看看书知道几个典故,日后也好应付舅舅些。”

  宝玉一时间不知道她是在笑他那天游园子被父亲为难的事,还是那天作诗被典故难住的事,不由有些呐呐不能言。

  紫鹃自去箱子里面翻找黛玉看过之后就丢开的那几本书了。

  还是宝钗恰好适时走了进来,解了宝玉的围。但她本是从贾母那过来到黛玉这走动的,原本也不专是为了宝玉而来,听他两个说的事情,发而自己拿出了当时的事情说笑。

  “该记的时候不记典故”。

  只可惜,宝玉完全没听出来其中的劝谏之意,又或者,注意到了,却马上忽略过去了?

  几个人说笑了一会儿,便听见不远处宝玉的房内传来了喝骂之声。

  侧耳听了听。黛玉没有言语,宝钗听了出来,“似是李嬷嬷的声音,似乎在和袭人叫囔呢?”宝钗有些纳罕的说。

  此时宝钗虽然交好贾府的每个人,但是人力有限,当然不可能了解府内的所有人。她对袭人,此刻就没有什么了解也没有什么感觉。却知道李嬷嬷是宝玉的奶母,在宝玉房中很有权力的。现在年纪大了,所以搬出去不管事了,袭人便是成了宝玉身前的第一人,似乎也没她什么事了啊。因此,便不由得奇怪。

  宝玉却想不到这些,一听是李嬷嬷在那里骂袭人,顿时就坐不住了,要回去自己房里去,宝钗连忙一把拉住,劝到,“你别和你妈妈吵才是,他老糊涂了,倒要让他一步为是。”

  宝玉连忙应了,也不知道听到没有,就匆匆往自己房中走过去。

  宝钗不放心,也和黛玉一起走过去看。

  只见袭人正坐在炕上哭泣,脸上又是羞愧又是委屈,李嬷嬷在那里拄着拐杖骂,“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

  袭人和宝玉之间早已经有了肌肤之亲,按照黛玉在书中看到的记忆,似乎是宝玉第一次梦遗的时候。袭人非但不避开,反而还特意问是怎么回事。她是□出来侍候宝玉的贴身丫环,年纪又长,这些事情如何不知?若是守礼,收拾了赶紧避开就是,偏她问了,便挑起了宝玉的火,和她做下了事来。

  这件事情在宝玉房中几乎就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李嬷嬷自然也知道一些,这些话说出来,其实倒也不算是冤枉她——便她日后会做宝玉的房中人,这样的事情,也着实是“狐媚子”,“不知耻”了,也无怪袭人脸色羞红,却实在并无言可答。

  便是宝玉,他原本带怒而来,听了这话,也不敢分辩说袭人实在是没有“装狐媚子”、“哄他”这样的话,只得替她分辩说,袭人只是生病吃了药,所以躺着,不是故意怠慢她。

  但李嬷嬷听了这话,却愈发的生气了,只说:“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一边又拉了站在房门外的宝钗黛玉,把自己的前后委屈说个不停,且带出了以前吃枫露茶让茜雪被撵的往事来。

  宝钗素来不得罪人,不好说什么,黛玉记得这个李嬷嬷在自己年幼时也对自己很好的,十分照顾,便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黛玉听她的话,却不免拿眼瞅站在一边的晴雯。这个看来便风流袅娜的丫环在身段上委实是和她有些相似,黛玉也记得她素来是个心直口快的,这屋里也惟有她是贾母派来,不怎么受袭人的管制,但她此刻却只是看着别处,竟一言未发。

  略想了一想,就知道这个灵巧的丫环和其他人一样,都知道宝玉和袭人的关系即便是屋里“公开的秘密”,也是宣扬不得的。否则宝玉也要倒霉。便连李嬷嬷,看着也只是气急乱骂人的样子啊!何况晴雯也不是一个喜欢告小状的人,即便平日和袭人不合,此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