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夜唱-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未必无粮。”刘长卿在旁又道。

    “粮在何处?”

    “据某所知;长安、洛阳除官仓之外;尚有私仓;如今粮价踊贵;乃是私仓囤米所致;要不然刚刚秋收;哪里就至于此?”

    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没有人愿意去揭罢了。在这种时候还敢囤米的;背后定然是有权贵。

    叶畅此刻也不想纠缠这事情;他又看了看那些懒洋洋的士卒;嘴角噙起丝冷笑:“这些人;也就是在城内……”

    他话声尚未落;便见着一骑从城内飞驰而来;那骑士到了他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下:“淮南道紧急军情”

    叶畅心中一凛:“说。”

    “程大夫与贼战于庐江郡;三股贼众合兵;其势甚大;程大夫向朝廷求援

    程千里乃是宿将;在北庭、安西多年;只是到今年初;才升入中枢;为李嗣业所取代——叶畅原是想让南霁云取代他的;但南霁云在安西的时间尚短;这几年又没有什么太大的阵仗;不足以服众;故此南霁云只是当了北庭节度副使。程千里为人持重求稳;他向朝廷求援;想来是所带的几万士兵不堪用。

    “贼军有多少?”叶畅皱眉问道。

    “三股贼合兵有四十万”

    “四十万”旁边的李橙、刘长卿等都是面色惨白;一个个震惊的模样。唯有叶畅;这时还能保持着镇定。

第一卷谁乘星槎破虚空 第437章 河阳桥北马蹄急

    “叶公;程千里一军于系淮南、河南安危;不可不救之”

    回过神来之后;李橙急切地说道;程千里手中的部队;乃是大唐在中原最后的机动部队;虽然这些禁军长期屯于京畿;久疏阵战;但好歹还是受过训练;比起叶畅现在招募的这批人要象样得多。

    这支部队如果出了问题;也就意味着在叛贼面前;从淮南道到河南道;再无可以抵御叛军的力量。

    “如何救之?”叶畅心情有些烦躁;翻了李橙一眼:“你说;如何去援

    李橙顿时瞠目结舌;好一会儿讷讷地道:“叶公天下名将;总会;总会有办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着这些兵;我能怎么去救”叶畅骂了一声;多少也有些失态。

    中原会乱;在他意料之中;他为此还做了不少准备;可是当乱事真起来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所谓准备;在此面前都显得杯水车薪。如果程千里不能迅速击败那些叛贼;华夏会蒙受的损失将极大;而叶畅自来到此世以来想要改变的安史之乱让华夏从扩张转向内敛的遗憾;就无从说起。

    如果闹得象安史之乱那样;百姓亡失大半;只靠着残余的一点人口;能够守住中原精华部分就不错了;还能拿什么同大食去争夺河中;拿什么与渤海、新罗争辽东;更别提叶畅开拓南海的下一步计划了。

    “现在看达奚坷与卢弈二人……若他们能招募些人手来那局势还有改观…

    叶畅刚刚说到这;便看到远处又有尘土掀起;他一皱眉;心里突的一跳:似乎有什么异动

    河南道百姓因为灾荒和朝廷苛政的缘故而颇有怨声;这个事情叶畅也知道;但他的消息来源;主要集中在长安与洛阳两座城市;偏远的乡村那里;宗族的势力更强;他的力量基本是无法介入。故此;叶畅虽然知道河南道亦不稳;却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

    他毕竟不是全知全能;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对于乡村不免有所疏漏。

    再看时;发觉来的是两个浑身血迹的差役;他们到了叶畅面前;气都喘不出来:“叶公;叶公……大事不好……不好了;出事了”

    “你们……你们是随卢公去陈留募兵的;这是怎么回事?”李橙认出这两个差役;惊问道。

    “叶公;李公;不好了;我们才到荥阳;便遇贼人……卢公遇难;随行之人;只有我们逃了出来;贼人势大;成千上万”

    贼人势大;成千上万

    李橙一瞬间觉得头昏眼花;整个人险些栽倒在地上;他呆若木鸡;不知该说什么好。

    卢公;就是卢弈;也就是叶畅旧敌卢杞之父。

    “荥阳有贼?”叶畅神情终于变了变;这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而且紧接着他脸色变化就更大:“荥阳”

    通往东牟的辙轨;在过伊水之后经偃师、巩县至荥阳。荥阳出贼;就证明贼人能截断辙轨;而对于要面对饥芒的河南道来说;荥阳就是即将到来的严冬时的生命线

    “荥阳若有失;东西交通便断绝;这当如何是好?”李橙也急道。

    叶畅眉头紧紧锁在一起;这样一来;他就只有动用自己的底牌了。原本这张底牌;他不是为叛乱而准备的;而是准备在关键时候逆转全局的。

    “事急矣;郎君;请许我回修武招募子弟”他正犹豫间;突然身边有人道。

    叶畅霍然惊觉:正是

    洛阳距离修武不过是一水加一县之隔;相距并不遥远。修武与武陟、怀州、获嘉诸县;乃是叶畅故地。虽然他离开修武已经有些年;自从天宝八载之后;连接着六年不曾回到修武家乡;但是家乡子弟在他部下者;并不在少数。这几县托他的福;在整个河南道中;算是情形比较好的;粮钱都不缺。

    但是因为他比较久没有回去;反倒将这个大本营给忘了

    他转眼看去;向他提出这个建议者身材健硕;虎背熊腰;乃是卓舜辅。

    此人祖籍庐陵;后移居修武;并不是修武世家;打小家境贫寒;为叶畅所收容。天宝十二载自旅顺书院结业之后;这个卓舜辅便跟随在叶畅身边;他的学业并不出众;能够被选为亲卫;是因为他技击出色——旅顺学堂所开设的课程里;除了语文、算学、自然和德育之外;还有就是技击;由善直的棍僧师兄弟任教授。

    “舜辅;我记得你今年已经十九岁;尚未有字吧?”叶畅道:“你有应变之智;大事之际能镇定自若……我赠你字鼎臣吧。”

    卓舜辅眼前一亮;挺胸应道:“是;多谢郡公赐字”

    “以你为洛阳留守兵曹参军;去修武募兵……我在洛阳翘首以盼”

    卓舜辅又应了一声;旁边的同伴们既是羡慕又是嫉妒;他此次一言;便给自己争来了出头之机;眼见他要离开;叶畅又唤住他:“二十日;我只给你二十日时间;你切记切记”

    叶畅下令;旁边刘长卿笔挽龙蛇;飞快地书下任命;然后盖上印符;叶畅说完之时;便交与卓舜辅。叶畅再给了他令箭;卓舜辅飞身上马;也不回城;就径直向北而去。

    望着卓舜辅的背影;刘长卿有些担忧:“叶公;这位卓鼎臣不过少年;这等大事;是不是再派个老成持重之人前去助他?”

    叶畅摇了摇头;现在他身边人手正紧;哪里还有老成持重之人能去助卓舜辅?而且;卓舜辅是旅顺书院出来的人才;虽然课业上不是非常出众;但能被选到他身边;岂会是平庸之辈?

    洛阳周围道路便畅;他向东北而去;不吝啬马力;故此两个多时辰就到了河阳桥。河阳桥乃是浮桥;架于黄河古孟津之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桥南、桥北各筑一城;黄河中的沙洲之上又有一城。在此桥北北城外有驿站可以换马;卓舜卿未在城中停留;到此才与驿丁说到要换马;突然间听得远处大乱之声;他愕然抬头;便见北面外数百百姓扶老携幼而来;远处更是烟尘大起。

    卓舜辅眉头一撩;情知不妙;荥阳既然有民乱;安知这河阳就没有民乱

    “给我三匹马”他厉声喝道。

    那驿丞连连摇头:“这不合规矩……”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说什么规矩;贼人将至;我奉令去募兵;你若是再推搪;莫怪我刀下无情”

    卓舜辅一边说;一边将刀便架在了那驿丞的脖子上;驿丞早吓得屁滚尿流;哪里还管什么规矩;当下忙不迭命兵丁将好马牵来;卓舜辅也不顾挑剔;飞身上马;然后回头喝了一声道:“你们定要守住河阳桥……”

    还没有等他话说完;那驿丞自己就跳上了一匹马;转身飞奔而去;而驿站之中的兵丁们也纷纷抢马;没有抢着马的就步行奔跑;转眼之间;就逃了个四散

    这里承平日久;哪里见识过战事;故此从驿丞至驿卒;都是望风而逃

    卓舜辅心中一沉;暗自说道:“这些废物官兵;都不堪用;叶公要以这些蠢货守洛阳;实是困难;叶公安危;可都在自己身上”

    想到这里;他驱马前行。但就在这时;听得哭喊声一遍;他稍稍驻马;看着迎面逃来的百姓纷纷在叫喊;便回头望去;只见河阳北城的城门;在那驿丞与驿卒逃进去之后便开始关闭;将这些百姓都阻于其外

    卓舜辅便觉得自己的心整个纠在了一起。

    从烟尘来看;贼人还远;城中官兵完全可以等百姓逃入河阳北城后再闭关落锁;可是他们竟然胆怯至此;置城外逃难的百姓于不顾

    卓舜辅若不是身肩重任;定然要冲回去喝令开城;但想着叶畅的安危;他只能狠狠地咬了咬牙;然后拨马避开迎面逃来的百姓;斜斜里往着东北方向而去。

    贼自西北而来;他向东北而去;虽非正面相迎;却也错肩相交。这伙贼人首领;正是袁瑛;他远远地便看见卓舜辅;见着卓舜辅那种紧身盘扣衣裳打扮;顿时想起天宝十一载在春明门外看到的算学大赛之上;旅顺书院的学子就是这般打扮。他心中一动;叫道:“快些拦住那厮;快些拦住他”

    贼人多是饥民;所骑乘者不过是牛驴;乘马者皆为乡中豪强子弟。他们贪图卓舜辅身边三匹马;当下分出十余骑来拦截。贼人走直线;卓舜辅走斜线;虽然卓舜辅马术高超;却也被贼人前锋截住。

    卓舜辅并未慌张;与贼人还隔着三十步时;绰弓在手;到二十步时;他已经扣弦上箭;嗡的一声过去;最先之贼应声落马

    “射他;射他”不远处正赶过来的袁瑛大叫道。

    贼人也纷纷弯弓;但他们正瞄准之际;却发现卓舜辅整个人消失了。愣了愣;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几乎全身都藏在了马腹之下的卓舜辅斜举弓;第二枝箭又射了出去。

    这一箭因为姿势不正的缘故;射得不准;只射中了一贼的马额。那马痛嘶了一声;偏首斜跑;一头撞在了另一贼身上;两贼同时从马上栽了下来;倒是乱中生巧。

    眼见卓舜辅突破了拦截;袁瑛大怒;从马上站起身来;厉声叫道:“叶畅村夫的狗奴;可敢与我一战”

    叶畅农家出身;世代没有什么高官;此事天下皆知。袁瑛判断这个少年应当是叶畅手下之人;故此这般叫骂。卓舜辅原本都已经跑开了;听得这样骂;顿时大怒;骂他无妨;骂到叶畅头上;就非他所能忍

    三匹马齐齐弯转;兜了个圈子迎着贼人便上来。袁瑛见状大喜;向左右示意道:“是儿年少易激;过会儿大伙定要取他性命;他必是叶畅派出的使者

    众人哄然应是;但应声未落;只听得“咯吱咯吱”连接着两声声响;袁瑛惊叫了一声;从马上栽落下来。

    卓舜辅收好射完的短弩;将之挂在了马肩处;再度调转马头;大笑着扬长而去。他身为叶畅护卫;虽然临时出来没有着重甲;但武器装备却都是齐备。这种短弩射程虽是不远;却是叶畅手下骑兵必备之物;而且因为发射简便;单手便可扣机;故此往往一人备有两具。

    卓舜辅一边笑一边回头;发觉被射倒的那贼首又从地上爬了起来;心中不免一愣:竟然没有射死这厮?

    毕竟是马在疾奔之中;想要射中目标;除非有南霁云那样的神射才成。卓舜辅射术确实是跟着南霁云学的;又有八年苦练;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比起南八;还是有差距。

    “呸;呸狗奴;摔了阿耶我一跤;有种莫逃”袁瑛吐了两口尘土;厉声高叫道。

    “你人头暂寄项上;过几日我来取之;记得我名字;卓舜辅;叶公赐我字为鼎臣”卓舜辅在远处大叫道。

    也不管对方听到没有听到;他催着马向东北飞奔而去。

    让他吃惊的是;整个河阳;所到之处;都是贫困异常;过了河内;到怀州境内;才稍稍好些。眼见百姓穷困潦倒;卓舜辅心中更是焦急:这些百姓没有了活路;那唯有从贼举事;这岂不意味着贼人有非常广阔的兵源?

    “当朝诸公;尽皆酒囊饭袋之徒;叶公乃经世之才;却不得重用;天子猜疑;宰相忌恨;故此叶公不尽其能以抚百姓……我们才从辽东回来不久;我在辽东时;哪里看得这等情形辽东百姓再穷困者;一日二餐亦可温饱;绝大多数都是一日三餐;每周还有机会吃上一次肉食;鱼更是常吃……”

    他们在旅顺书院中接受德育课程;便有不少美饰叶畅的内容暗藏于其中;算是叶畅在为他们编写教材时夹带的私货。此时将中原情形与辽东一对照;卓舜辅对叶畅的情感自然升华;最初时还只是私人恩情;现在则有非常真切地体会到;那些文人们为何总说叶畅;“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到了怀州;情形渐渐好转;卓舜辅直入怀州城;将军令传与郡守;请其派人再传至武德、武陟;自己马不停蹄;又转向修武。

第一卷谁乘星槎破虚空 第438章 须藏见血封喉匕

    卓舜辅方才那两矢未中袁瑛;只是射着了他的马;那马受伤仆倒;袁瑛起来之后;见追之不及;只能愤怒地连声叫骂。

    旁边一寇首见此情形;不以为然地道:“袁五哥何必担心;不过是走脱了一个狗奴罢了。”

    袁瑛回望了一眼:“这狗奴必是肩负叶畅使命;看他模样;是向北去的;没准就是去寻安禄山来援……若安禄山十万兵真入了中原;咱们的大计可就有麻烦”

    “便是拦住了他;朝廷也会调安禄山入内。”另一人道:“只要咱们手脚快些;早些解决了叶畅;到时与袁大哥会合;咱们百万大军;岂惧安禄山十万人?”

    “而且听闻安禄山与叶畅不和;他未必肯出兵救援叶畅。”

    “你们不懂;这些狗官们再不和;那是他们内斗;对起咱们百姓来;还不是勾联在一起喝咱们的血吃咱们的肉?”袁瑛哼了一声:“不过方才段九的话说得对;咱们先把叶畅这厮拔了;然后再与大哥会合”

    他们原本还准备纵兵扫掠周围;但现在临时改了主意;袁瑛下令道:“将诸家兄弟都召集起来;咱们现在攻洛阳”

    “攻洛阳;攻洛阳”诸叛者皆是振臂高呼。

    洛阳城中;点校训练了一天新募士兵的叶畅;一身疲倦地回到了军营之中。自从接过洛阳留守之职后;他就离开了大观园里舒适的住处;来到了军营里

    “卢弈果然是殉国了……”刘长卿忍着下边的不适;快步追上叶畅;低声向叶畅报告道:“还有个坏消息;达奚坷被贼军困在临汝;临汝城小兵弱;不堪守卫;他派人来求援了。”

    “援不了他。”叶畅心里有些烦躁:“如今城中只有六千新募军士;不识军令不堪阵战;我拿什么去援他……让他想法子守住;实在守不住;就突围吧

    坏消息当真是一个接着一个;洛阳周边都畿道几乎四处烽火;出了洛阳一百里便都是民乱;甚至距离洛阳不过二三十里外的地方;也有贼人在活动出没。叶畅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将自己的两百名亲卫中的一百余人;分散打乱到六千名新募军士之中充任队官;另外一百名则作为精锐主力放在自己身边。

    “局势怎么突然间恶化到这个地步”刘长卿也是叹了一声:“幸好叶公早将城里的乱民安抚下去了;如若不然;这城内城外同时呼应;洛阳必然不守

    “贼首之中;亦有智者。”叶畅道。

    “说起贼首;方才传来消息;有人出首;说这贼首乃是台州叛贼袁晁之弟袁瑛;不知是真是假。”

    袁晁、袁瑛虽是多方结交;但其所勾连之人中;总有怀着二心的;而这些人的下属当中;亦有不赞同起事者;故此这几日里;各县纷纷告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