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等他打累了。先分伏兵断其后路,大军亲临,必能将李继迁生擒活捉。纵然不行,拖一拖。田重进主力军队到达,纵然李继迁逃跑了,因时间仓促。不容易做安排,大军后面杀到。也减少了平剿的难度。

    将利害关系讲出来了,故意装作无能的样子。整天喝酒赌钱,刻意让李继迁探听到,迷惑李继迁在抚宁寨下继续玩命。

    眼看田仁朗计策将要得逞,王侁出来了。

    他向赵匡义进了快奏,说是田仁朗来到绥州,只顾享乐,畏敌不前,默视三族寨失守。

    不要说赵匡义了,就是宋九也弄不清楚,将他召回京城询问,还好,宋九仔细地想了想,认为田仁朗说得有理,但那时战役已经打响,只好将田仁朗调向河北。

    可能田仁朗计策会成功,那么王侁不是害死杨业那么简单了,可以说王侁都害死了北宋。

    可能不会成功,但不管那个时空,皆无法证明了。

    王侁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简单,上位啊。但他也不是吃素的。

    顶替田仁朗后,马上扑向了李继迁。

    李继迁一看宋军来真格的,立即撤退。然而王侁并不是扑向抚宁寨,而是将田仁朗的计策做了改进,按照田仁朗计策是决战于抚宁寨下,伏兵抄于后方。

    王侁是佯攻抚宁寨方向,实际是集中所有兵力,抄向李继迁撤退的方向浊轮川。

    两军相遇,李继迁大败,这是后来让人诟齿宋九的所在,就这个战斗力,何必出动十几万军队?

    李继迁损失五千多人,部下折御乜等人或战死、被俘,或降宋。

    李继迁不敢回银州,径直逃向夏州北部,与岌伽、罗腻等部,又与吴移、越移等部合兵。王侁率兵出击,击杀“代州刺史”折罗遇与弟弟折埋乞。再由开光谷西趋杏子坪,败保寺、保香诸族首领埋乜已,又破保洗二族,俘三千人,降五十五族。三族豪酋折八军三千余人派使献马谢罪。那么多折,不错,他们确实折家子弟,但不是直系的折家子弟。

    郭守文又破岌伽罗腻二族。

    李继迁无奈,再度逃向茫茫的大沙漠。

    这时候他做了一件让宋九又后怕又侥幸的事,屡战屡败,让李继迁终于清醒过来,派使向契丹请降。

    但就在这时,宋朝主力军队终于到了。

    ……

    大里河水滚滚东流,清澈的河水从河石上经过,发出叮咚的清脆响声。

    天还没亮,一层层雾气腾了上来。

    河北不远就是野利族。

    其实宋朝做了那么多,这么长时间下来,是朋友是敌人,一目了然了。若这样,依然不臣服,那就如张齐贤所说的那样,除非供在太庙里。

    只不过宋朝一直招安哪招安,削弱了这一政策的成果。

    就象赵普与宋九斗,不会有几人响应宋九,相反的响应赵普的人却有很多,就是赵普下去了,宋琪与李昉还禀程着赵普的宗旨,不时给宋九上眼药。最奇怪的这两人皆被赵普敲打过。

    说到底,这就是以德服人的下场。

    有点儿悲哀,如宋九,赵承宗担任潭州知州时政绩还是不错的,赵普下台后,宋九还是很老实地说了一句。赵承宗能算是良吏,因此赵承宗仕途没有受阻。

    然而呢。也未必有多少朋友,相反的敌人却有很多。

    西北也是如此。李继迁造反,朝廷数次出高官厚爵招安,反正忠于宋朝的与造反宋朝的没区别,何必要忠于宋朝,最少我能首鼠两端吧。

    野利族就是如此。

    尹宪送回野利氏,示意让她改嫁,野利族不听。

    他们没有谋反,然而与李继迁一直眉来眼去,早上了宋九的黑名单。并且宋九记得的历史虽不多,却正好记住了这个野利族出了野利皇后,出了野利仁荣等西夏名将,成为西夏崛起中的最重要的动力。

    于是有了这次行动。

    地平线上终于露出一丝红线,提为绥州团练使的杨延昭喝道:“杀。”

    六千宋兵从山岭上杀出来,踏过大里河,冲向野利族。

    仅是数天时间,野利族大部被灭,杨延昭分出一部分兵士押着百姓。将他们迁向河南关中河东等地。然后缴令周边各族,配合宋军,扫荡野利族余部,但是族中的财富与百姓将作为战利品。由他们瓜分。

    鲜血与鲜花合在一起,才能换来忠诚。

    若大的野利族眨眼就消灭了,各部震恐。纷纷配合。没有多少天,野利族在横山的这一支彻底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远方更大的军事行动方方开始。

    杨延昭灭掉野利族后。率军北上,自宥州进入白池城。再北上到骆驼河,王侁、李继隆自黄羊平兵发地斤泽,折家与尹宪自府麟二州向地斤泽合围,王承美夫妇也出动八千铁骑,杀入了大漠。

    田重进率兵军沿着黑水河,在后方扫荡,没有附从李继迁反叛的部族留下不动,只要附从的,那怕投降了,也要迁往内地。至于还在反抗的各部族,则是歼灭后全部打散,先送到后方修堡砦修道路,再送向大后方,散于太原以南到河南等地区。

    这次镇压,一直持续了近四个月时间,斩杀三万余敌人,向后方送去安置的俘虏达到四万多户。

    以至逼得李继迁中途一度派出使者向宋朝请降。

    降书送到京城,宋九不同意,坚决镇压,以震慑整个西北。

    而且这次手段极其残忍,于古长城外作战,供给太困难了,因此宋军采纳了宋九的策略,就食。

    镇压各部,百姓先分男女老幼,妇孺先行送向后方,壮丁留下修堡路,各部粮食牛羊则是一起留下,以做军食。

    这一政策引起很多反对声音,宋九用大非川一役做了反驳。

    薛仁贵一生不知杀了多少人,可在大非川犯了迷惑,弄了王者之师,后勤一起从后方运输过来的,以示安抚大非川吐谷浑人。结果呢,在论钦陵带领下,用郭待封与薛仁贵不和,用粮草,以及这些薛仁贵想安抚的吐谷浑人联手,五万唐军,五万民夫,全部沦落,一代名将,耻辱地求饶逃了回来。

    西汉击败了匈奴,匈奴人连在东汉都十分温顺,但那是打服的。

    这也不对。

    不过已打到这份上,大家也无可奈何了。

    九月初,在宋朝五路大军反复缴杀下,特别是最强丰州王家与府州折家的加入,他们对南河套地形熟悉,再加上河套上少数对李继迁不满部族的倒戈,李继迁终于在大沙漠里呆不住了。能呆住,可手下要吃要喝,现在宋军几乎让整个地斤泽周边近千里方圆坚壁清野,连百姓都没了,上哪儿吃喝去?

    正好辽国派侍中萧特里持诏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继冲为副使。

    萧特里看到不妙,在他规劝下,李继迁带着余部冲向顺化渡,想渡过黄河,从阴山逃向契丹。

    正好被王承美派出的斥候得知,王承美与丰州大首领黄罗率军将他截住,李继隆又率两千轻骑从后方杀来。

    李继迁父子,张浦,李大信,破丑重遇贵全部生擒活捉,只有李继冲与萧特里杀出重围,逃到了辽国。

    赵匡义听从宋九建议,将李继迁等人押到夏州,就在夏州削首示众。

    随后一系列诏书下到西北,因为得到大量战俘,战事结束后,这些堡砦与道路也全部修好了。手段依然很残酷,在士兵押管下,几乎没天没夜的抢工。一度发生了三起暴乱,先后被镇压。

    现在施工结束了,朝廷下诏,让各族返回故里,国家免其三年徭役,再加上以前免其赋税,几乎所有税务一起免去。

    同时鼓励蕃汉联亲,北周的民族制度不好照搬了,不过也有办法,若是当地蕃汉百姓有相互联亲者,国家赏赐五匹绢,五斤棉,五斤茶叶,宋九这也是有些恶搞,上书时索性称为三五制度。

    又让各族盟约,制订简易条法,不是根据宋朝的律法处理纠纷、案件,毕竟情况不一,而是制订适合于西北的约法,以它来做标准断案判案。然后再划分地盘,勒令各族不得仇杀。

    再将岚州、石州、忻州、代州、府麟、渭州、原州、环庆、鄜州、丹州划出来,允其青白盐用通商法销售,朝廷仅征少许商税。

    但是这一战,动用了十几万军队,花了无数钱帛,还有那些百姓,是安置,不是屠杀,物资一起留给前线将士了,几乎赤条条地送到后方,这批安置费用同样不菲。

    似乎李继迁那么弱,宋九兴师动众,死了五千多名战士,花了天文数字的钱帛,是不是过份了一点?

    还好,抓住了李继迁时,搜出了辽国诏书,多少给了宋九台阶下。

    再加上宋九及时派了张齐贤去前方安抚,张齐贤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可他的能力实际也未必有多高明,不过他是枢密副使身份去前线的,能镇住大家,虽张齐贤远不及吕蒙正,但比普通的大臣能力肯定要高明得多,在前方安抚得不错。这也给宋九加了分。

    然而就是这样,还有不少大臣弹劾。

    张齐贤在前方未回来,这一下去,最少呆上数年了,但这也是一种磨勘。

    不过在枢密院里,宋九并没有因为许多大臣攻击而气恼,相反的,他眉头舒展开来,喃喃地说了一句:“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章 自作聪明(上)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

    不要多,只要再推迟十年,李继迁羽翼丰满,也成长起来,即便宋九,对李继迁也没有多少办法。

    值不值?

    如果对照历史,那简直太值了。

    庆历年间打了三四年,认真说,战事规模还不大,那时候赵祯为帝,吏政皆健康,财政更健康,结果三四年打下来,国库打空了不算,为了支持前方作战,苛征厚敛,全国发生多次起义。仅是那几年,国家就为西北用费多达两亿多。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若无西夏,以赵祯的仁,宋朝会变成什么样子,若无西夏的牵制,以宋朝的发展,宋朝会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让宋九及时地将这个威胁扼杀在萌芽中。

    但有谁知道?

    相反的,许多人抱怨。

    还有一个人,史上的李沆,他准确地预测出西夏的走向,甚至刘娥、寇准、王旦、丁谓、王钦若等人以后的作为。在他死后,包括宋真宗都认为他是圣人,俺不是,将李沆做为敬仰的目标。可在他生前,谁相信呢?

    相比于李沆,宋九要幸运得多。

    最少他达成了目标,不管过程如何。

    不是西北没事了,秦渭以西的吐蕃人,甘凉的回鹘人,岷洮的羌人,朝廷对他们依然无可奈何。

    不过他们危害不会大,沙散了,还能成塔么?

    西北也有诸多党项人仍不服气,然而蕃汉通亲的融合,圈养的定居。羊毛商路与青盐路所带来的利益链,诸多堡砦开始屯兵看守着各个要道关卡。划分地界分封官职带来的化整为零,纵有危害。也不严重了。况且李继捧召回来了,许多拓跋子弟在这次征讨战斗中,陆续击杀,或者押回京城,或者授官调往他处,没有拓跋家族子弟的号召力,有谁能将这个仇杀严重的地区各族聚集起来?

    甚至朝廷的疆域也在无形中达到北河套,达到西阴山,甚至与辽国的西山地界接连。

    所以宋九感到很值。

    在一片弹劾声中。宋九又做了一件事,让长子借助西北风,随船下了南洋磨练。

    赵匡义好奇地将宋九喊到皇宫询问。

    宋琪为了攻击宋九,将西北战争爆发后所用的钱帛,粮草,武器,人员伤亡,陕西百姓劳役的增重,一一搜集出来。怦击宋九政策的失误。

    还有呢,三五制度以后会陆续地用钱。

    士兵伤亡的抚恤与有功将士的赏赐,也要钱帛。

    各族掳回来的族民安置更需要钱帛。

    青白盐销售范围的扩大,削减了解盐的盐利。

    总之。劳命伤财,天怒人怨。

    宋九自战事结束后,再度沉默。但他进宫与赵匡义说过其意义。暂时是花了钱,可是西北一劳永逸了。士兵伤亡。可是几万士兵得到实战练习了。国家也不能靠一人为相,赵普老了。其他数员老臣当中,能力能及赵普者还没有看到,而张齐贤去了西北,磨练几年,最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西府首相。天生成才的人少之又少,就象宋九自己,若无南下岭南,北上辽东,又会有什么才能?

    分散相权,赵匡义喜欢。

    张齐贤,赵匡义喜欢。

    因此赵匡义一直沉默不语。

    不过宋九也知道,赵匡义同样认为自己花的代价太大。

    “宋卿,你真让你长子去了南海?”

    “嗯,民间有谚,富不过三代,主要他们没有吃过苦,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况且传闻妖异,那有那么多风险?”

    “富不过三代……”

    其实它不仅是豪绅家的弊端,也是国家的弊端。一个王朝一般第一代第二代都还是不错的,当然,晋惠帝那个宝贝蛋子是不能算了。但往后就会越来越差。

    赵匡义又道:“海上有多危险?”

    “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危险,但有点儿危险。若是连这点危险都害怕的话,以后如何做事?”

    “若是让皇子也下去看一看……”

    “陛下,你不要拿臣开心,”宋九汗颜道。终于明白赵匡义用意,赵元佐越来越不听话,赵匡义看到自己将儿子送向南方磨砺,同样动了心思,让赵元佐吃吃苦,一是磨砺,二让他吃了苦,回来后也就自然老实了。

    但那岂不是要了宋九的命。

    本来西北那摊子事,让许多大臣弹劾,再将皇子送向南洋,自己等着让唾沫淹死吧。

    宋九又道:“若陛下想培养皇子,开封府尹是最好的选择,就在陛下眼下,做得对可以鼓励,做得错可以矫正。那么未来这段宝贵的经历,就打下了好底子。”

    赵匡义犹豫不决。

    南下南洋还行,可让赵元佐做开封府尹,他有点顾虑。

    然而两人交谈后没几天,便发生一件事。

    若是赵廷美想谋反,就没有这件事发生。关健赵廷美哪里想谋反?

    因此他对这个大侄子平时还不错。赵匡义处理赵廷美,赵元佐替三叔求情,赵匡义不听。后来赵元佐在王府里就发神经病了。

    特别是赵廷美前面一死,后面父亲不但不后悔,反而要封禅,赵元佐闹得更凶。

    直到去年年底,赵廷美也死了很久,封禅让大火一闹也未封成,赵元佐才恢复了正常。

    赵元佐若是真疯了,赵匡义肯定不会让一个疯子做帝王接班人的,况且他儿子那么多。看到赵元佐恢复正常,大喜,降德音,就是小赦天下,罪犯不免罪,但减罪一等。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时间淡化一切,那么赵元佐毫无无疑问。最终成为宋朝第一人。

    然而不是。

    赵元佐一心想替赵廷美翻案,两个中书宰相怎么想?

    并且他还有弟弟……

    吠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

    赵匡胤曾评价赵匡义家的小三,此子象我。赵匡义评价自己的儿子。长子象我。

    赵元佑夹在中间就悲催了。

    于是他越来越沉默。

    但究竟谁象赵匡义?其实就是他!

    赵匡义诏诸王宴射宫苑,因为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