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将军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将军烈-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诺!”

    聂三娘赶来的时候还拿着马鞭,看来是刚从外面回来,见到赵子良和陈清莹都在等她,问道:“夫君叫妾身何事?还专程派人去找?”

    赵子良指着几件羊毛羊绒织品说道:“既然羊毛羊绒可以纺织并且裁剪缝制成衣裳,那我们就应该把羊毛羊绒都利用起来,因为牧民们以前都不知道它可以纺织成布料,所以以前剪下来的羊毛都浪费了,今后我们不能再把这么好的东西都浪费了,要全部利用起来纺织成布料裁剪缝制成衣裳,先满足军队的需要,给军队的衣裳要厚实保暖、要结实耐用,因此针线活非常重要。我打算出钱成立三个工厂,第一个是纺织厂,专门负责把羊毛羊绒纺织成纱线,再把纱线纺织成布料;第二个工厂是染料厂,就是负责把纺织厂的布料染成各种颜色,也可以先把羊毛羊绒染色之后再送去纺织厂进行纺织;第三个工厂是制衣厂,就是把羊毛羊绒的纺织布料裁剪缝制成衣裳!不知道二位夫人是否愿意做这三家工厂的大管事?”

    陈清莹和聂三娘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之中都流露出欣喜,陈清莹看着赵子良问道:“夫君愿意让妾身二人到外面抛头露面?不怕惹来闲言碎语?”

    赵子良笑道:“这算什么事?女人又不是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和带孩子,咱家那么多下人婢女,还有管家,做家务的事情自然由他们去做,你们二人也不要闲着,人闲着就会闲出病来,给你们找点事做也是让你们不会那么无聊!如今的女人们多少都会一些女红活,这三家工厂建立起来之后,在里面干活的大部分都应该是女人,咱们这里最近几年从中原一带来了不少女子,你们派人去招募一部分女子到工厂做女红活,给她们发工钱,做出来的衣裳先供应军队,军方会派人去工厂购买,除去成本,多少赚一点,但不能赚太多,军队的开支太大,处处都要用钱,价格太高了军队负担不起高昂的军费!”

    两个夫人当即答应:“既然夫君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妾身二人去做,妾身一定做好!”

    聂三娘这时说道:“既然是像西林钢铁厂那样的工厂,在工厂做工的女子肯定不少,这人一多了就会有人偷懒耍滑,到时候怕是不好管。过年的时候,赵林来拜年时说起西林钢铁厂的事情,西林钢铁厂那边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手里有干不完的活儿,而又的人却闲得整天睡觉,而这些人都是技艺精湛的大匠,不好太过斥责,实在是左右难办呢!”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纺织厂、印染厂和制衣厂与钢铁厂的情况不同,你们可以把女工的工钱与劳动结合起来,做得多就工钱多,做得少就工钱少,例如纺织厂,纺成一个纱锭多少钱,你们给制定一个标准,纺织出来的纱锭越多,工钱就越高,在印染厂和制衣厂也可以同样用这种方法,这样以来,女工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工钱,就不会偷懒了!”

    聂三娘一拍手笑道:“哈,这个办法好!”

    陈清莹也点头道:“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不过这个办法只对普通的女工有作用,却对小头目没有作用,小头目是监督普通女工的,他们他们一般精通技艺却又不干活,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他们完全可以找一个地方睡大觉”。

    赵子良笑道:“此事很简单就可以解决,对管理女工的头目们制定一个问责制度,完不成生产任务或着该他们管的事情出了问题,就扣他们的工钱,如果问题严重,就直接赶走,造成工厂损失的,还要让他们赔偿”。

    二位夫人听了这个办法,都觉得很好,顿时喜笑颜开,“那好,就这么办”。

    赵子良笑道:“行了,此事交给你们二人去做,需要多少钱去找账房拿,找地方建厂、招募女工、定制纺织机和织布机等机械、收购羊毛羊绒等这些事情都要你们去做,你们需要做的事情可不少呢!”

    两女笑道:“夫君就放心吧,我们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这件事情交给两位夫人去负责之后,赵子良也没有再管,只是一家人一起吃饭时才会偶尔问起,但这三家工厂的建立却在庭州和整个北庭都搞出很大的动静,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女人做工,而且还是集中一起做针线活,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就算是在长安也没有这种事情,女人基本上只能做一些单独缝缝补补的事情,而无法集中这么多人一起做针线活,在这个时代裁缝也是男人的职业,特别是有名的裁缝,大多都是男子,女人想做裁缝?因为要给客人量尺寸,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客人的身体接触,所以不太方便!因此女人们只能在家里给自己家人缝缝补补,而无法去给别人做衣裳成为裁缝。

    刚开始很多有人都疑虑,前去报名做工的女子很少,后来听说这是节度使府的两位夫人办的工厂之后,北庭各地很多女子就纷纷赶到庭州报名。

    这三个工厂虽然有充足的钱财、强大的背景做支撑,但在办起来的过程中也是磕磕绊绊,暗地里还有许多人在嘲笑赵子良让自己的两位夫人在外面抛头露面,只不过碍于他的身份而不敢在人前胡言乱语。

    纺织工厂、印染工厂和制衣工厂在磕磕绊绊中终于开工了,经过技术培训的纺织厂女人和印染厂女工们都很熟练地从事着这些工作,成品的产量也逐步开始提升,但是制衣厂的厂量就不尽人意了,而且对裁剪的衣裳在尺寸大小上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几件事情让聂三娘颇为烦恼,好些天都吃不好睡不好。

    这天傍晚赵子良回来后在书房看书,天黑时从书房出来看见聂三娘无精打采的从外面回来,不由问道:“三娘,你这是怎么啦?怎么跟霜打了似的?”

    聂三娘揉了揉肩膀在旁边椅子上坐下叹道:“别提了,这成衣的尺寸到底要怎么定做出来才能合身,实在太难了,而且成衣的产量始终提不高,军中那边负责采买军服的官员已经把拿去的样品已经退回来了,退回来的衣裳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还有式样也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哎!”

    赵子良听了之后笑道:“原来你是为这事烦?你怎么不早说,我告诉你怎么做!”

    聂三娘一愣,连忙道:“怎么做?”

    赵子良说道:“这种大规模裁剪缝制成衣肯定是不能量体裁衣的,也没有对象给你们量体,所以只能根据体重和身高把衣裳的大小分为几个标准,例如成年男子身高低于四尺六寸的人毕竟是少数,以四尺六寸的身高而又不胖不瘦的人作为一个标准裁剪出一个样板;再以五尺一而又不胖不瘦的人作为一个标准裁剪一个样板,又以五尺四、五尺七、六尺分别各做出一个标准样板,一般来说五尺一、五尺四身高的人最多,所以这两个标准的衣裳要裁剪得最多,身高高于五尺四和低于四尺八的人毕竟都是少数,可以少做一些!另外你可以跟军方后勤官员说一下,让他们统计一下兵将们的身高体重,做一个大概的统计数字,你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统计数字判断出各种标准的衣裳要做多少套!另外,军队需要的军服不能做成我们穿得常服式样,这宽袖长袍的,打仗和操练时也不方便,分别做成上衣和长裤,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你知道吧?一切以方便适合行军打仗为主要宗旨!至于产量的问题,你可以把一件衣服裁剪和缝制过程分为若干工序,有做袖子的,有做衣领的,有做躯干的,有钉扣子的,有做衣袋的,这些工序全部完成之后再把这些部位拼装缝制起来成为一套成衣的,最后还有检验是否合格的,如果有线头太多、手工粗糙等问题的,要退回去修改等等!”

    赵子良刚说完,聂三娘就蹦起来向外跑去,他立即喊道:“你干嘛去?”

    “去制衣厂······”

    “喂,你现在去干什么?都歇工了!”(未完待续。)

第637章 王正见死

    到了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三月,陈清莹和聂三娘管理的是三个工厂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制衣厂制作的毛毯开始向北庭都护府军方供应,无论大小、厚度、保暖效果,还是舒适程度都颇得将士们的喜爱,这玩意轻便,叠在一起体积不大,不占位置,可是背在背上随身携带,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宿营都很方便,北庭不产丝絮,要从中原购买引进太麻烦,耗费颇多,用厚实的毛毯取代丝絮做被褥最合适不过,到了冬天在毛毯上套一层麻布被套就好。

    在这个时代,人们过冬基本上都是使用丝絮做被褥,用麻布做面料,穷困一些的百姓没有丝絮做被褥,只能用麻布裹身过冬,十分困苦不堪。北庭这里以前无人种麻,因此没人纺织麻布,所有人都穿羊皮、兽皮制作的衣物,自从赵子良开始大规模引进中原汉人流民,这里种麻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也因此有了麻布,加上大规模种植,麻布的产量还不低,人们因此春夏穿麻衣,秋冬穿毛皮衣物,这都是普通百姓的穿着;而富贵官宦人家,春夏穿绫罗绸缎,秋冬穿皮裘斗篷。

    天气开始回升之后,三家工厂开始向军**应常服和鞋袜,都是用麻布做面料,麻织品是这个时代最常见和主要的纺织用料,普通百姓穿的衣物都是麻布为原料,其次是丝,但丝贵重,普通人家穿不起,只有富贵官宦人家才有条件,使用毛做纺织品的只在安西有少量部族,而且纺织水平极为低下,没有形成气候。

    赵子良经过仔细权衡考虑之后,把原本归西林兵器三厂制作军中常服、鞋袜和被褥的任务取消,由陈清莹和聂三娘主持的三家纺织、印染和制衣工厂负责为军中提供常服、鞋袜和被褥,西林守捉兵器三厂只负责制作甲胄。

    为了方便管理,赵子良把庭州、西林守捉和北庭其他各地的工匠全部进行分类,锻造兵器、制作弓弩箭矢和甲胄的工匠全部调去西林守捉,分别划归在兵器一厂、二厂、三厂,而在碎叶川的钢铁部件锻造厂则负责为兵器三厂提供钢板,庭州这边的三家工厂则为军队提供常服、鞋袜、内衣和被褥,但凡为军队服务的裁缝全部调到庭州这三家工厂,另外又专门成立一个军事保密部门——节度使府保密二司负责这些兵器工厂、装备工厂的技术保密事务。

    五月十七,负责情报事务的王灿来到节度使府前堂见赵子良,禀报道:“启禀节帅,安置方面政局有变动了!”

    赵子良闻言疑惑道:“安西方面的政局有变动?发生了何事?”

    “安西副都护、四镇节度使王正见病逝,军政事物暂时由节度判官封常清、副节度使梁窄和兵马使曹令忠辅佐,不过曹令忠如今率部在康国坐镇,节度使副使梁窄又没实权,而封常清虽然只是节度判官,却是朝廷册封的散朝大夫、庆王府录事参军,官衔比曹令忠都还要大,因此如今安西方面实际上掌权的是封常清!”

    “哦?”赵子良听了之后说道:“王正见虽然年龄大了一些,可他的身体还很壮实啊,怎么突然就死了?”

    王灿摇头道:“节帅,去年王正见十月离开北庭前往安西赴任之时就已经患病了,前往安西的途中又颠簸劳累,途中就卧床不起,最后还是家人雇了车驾把他送去安西,途中走走停停,等到了安西已经快要过年了,到了安西之后就一病不起,根本无力主掌安西军政事务,再加上又有边令诚这等贪得无厌之辈,他哪能受得了,拖了半年实在挺不过去了!”

    赵子良起身摸了摸下巴说道:“以你之间,下一任安西节度使会有谁来接任?”

    王灿想了想说道:“如果朝廷不从别处调人过来,只怕接掌安西的人会是封常清,他在高仙芝多次出征期间一直担任留后使,早已掌握了安西军政大权!”

    赵子良叹道:“这几年安西是多事之秋啊,既要防备西边的大食人,又要防备南面的大食人,相反我们北庭的任务虽重,却反而很平静,经过这几次大战,北庭各蛮族实力大损,他们就算心动也翻不起大浪来,如果把昭武诸国划归在北庭都护府治下,安西方面的压力要轻得多!”

    王灿点点头,却没说话。

    这时一个兵士按剑走进来抱拳禀报:“启禀节帅,朝廷派来使者宣读圣旨,特使的人马已经到了城东五十里外!”

    赵子良与王灿互相看了一眼,赵子良马上对外面喊道:“来人,准备香案!通知全府上下官员出城迎接朝廷特使!”

    这次长安派来的宣旨的太监是赵子良不认识的,皇帝下旨将昭武诸国纳入大唐版图范围,并依照赵子良的上书建议,允许把北庭都护府治所从庭州移驻到恒逻斯城,加强西部防御,把葱岭以西称为泰西,设立泰西都护府,泰西都护府统管昭武诸国、吐火罗及其周边七十二国,归属在北庭大都护府辖下,暂且由赵子良兼任泰西都护府都护!等泰西都护府组建完毕并走上正轨之后再由赵子良推荐人选继任。泰西都护府可统兵两万,由北庭调拨一部分汉军,另外一部分从北庭各部族和西域当地招募!皇帝还在圣旨上说让赵子良向曹令忠传旨,命其押送昭武诸国国主前往长安献俘”。

    赵子良接到圣旨的那一刻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多半会获得皇帝的首肯,玄宗皇帝越来越重视边功,能够开疆拓土让他脸上有光,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他的功绩能盖过高祖太宗。

    赵子良想法又和玄宗皇帝不同,他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以前昭武诸国是唐朝的藩属国,安西都护府只能协调诸国矛盾,并在战时有调兵权,而无权过问诸国内政和军务,更不能驻军,诸国实际上是大食与大唐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然而这个缓冲地带一旦被大食国占据,唐朝在西域的战略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影响力也会降低谷底!而昭武诸国距离安西的距离太远又有葱岭阻隔,要管理昭武诸国实在力不从心,但如果直接把昭武诸国并入大唐版图,设立专门的都护府管理就截然不同,以前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是不能把昭武诸国并入大唐版图,但现在不同了,昭武诸国叛乱协助大食国攻打宗主国,这个罪名给了大唐王朝足够的理由侵吞其国土!

    赵子良接了圣旨后问传旨太监:“公公,这圣旨的内容可曾传扬出去?”

    传旨太监连忙摇头道:“这个杂家就不知道了,这圣旨毕竟不是密旨,内侍省发下圣旨之时肯定是有不少大臣知道的”。

    赵子良紧锁眉头道:“之前我们反攻大食人之时,昭武诸国国主们曾带兵协助我们攻打大食军,因此战后我等并未囚禁他们,现在昭武诸国的国主们都在各自的地盘上处理政务,如果朝廷要押送他们去长安献俘的消息被他们得知,只怕他们不会乖乖就范!届时再闹出叛乱也未可知啊!”

    传旨太监听了这话当即惊慌起来:“赵大帅,这这如何是好?”

    赵子良眼神一凝,对在场官员将校们大吼:“传本帅将令,命瀚海军第一、二、三、四、五营迅速集结待命,后勤官员火速调拨粮草军械,明日一早本帅要亲自率兵出发前往康国!”

    众官员将校轰然应诺:“遵命!”

    赵子良又对传旨太监道:“公公,本将只怕没工夫招待你了,必须立即准备出兵事宜,然后火速率军赶往西域康国,在他们没有来得及组织兵马叛乱之前控制住他们,而且你们留在这里只怕也太安全,还是速速回京才是正经!”

    这传旨太监长得白白胖胖的,原本以为此次过来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