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置秘书监官。'三'
注'一'恬字伯休,卢奴人。
注'二'允字伯代。
注'三'汉官仪:“秘书监一人、秩六百石。”
冬十月壬申,行幸长安。乙酉,幸未央宫。甲午,祠高庙。十一月庚子,遂有事十一陵。
壬寅,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己巳,至自长安,赐长安民粟人十斛,园陵人五斛,行所过县三斛。
烧当等八种羌叛,寇陇右,护羌校尉段颎追击于罗亭,破之。'一'
注'一'东观记曰追到积石山,即与罗亭相近,在今鄯州也。
天竺国来献。
三年春正月丙申,大赦天下。
丙午,车骑将军单超薨。
闰月,烧何羌叛,寇张掖,护羌校尉段颎追击于积石,大破之。'一'
注'一'积石山在今鄯州龙支县南,即禹贡云“导河积石”是也。
白马令李云坐直谏,下狱死。
夏四月,上郡言甘露降。五月甲戌,汉中山崩。
六月辛丑,司徒祝恬薨。秋七月,司空盛允为司徒,太常虞放为司空。'一'
注'一'放字子仲,陈留人也。
长沙蛮寇郡界。
九月,太山、琅邪贼劳丙等复叛,寇掠百姓,遣御史中丞赵某'一'持节督州郡讨之。
注'一'史阙名也。
丁亥,诏无事之官权绝奉,丰年如故。
冬十一月,日南蛮贼率觽诣郡降。
勒姐羌围允街,'一'段颎击破之。
注'一'勒姐,羌号也。姐音子野反。
太山贼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十二月,遣中郎将宗资讨破之。
武陵蛮寇江陵,车骑将军冯绲讨,皆降散。荆州刺史度尚讨长沙蛮,平之。
四年春正月辛酉,南宫嘉德殿火。戊子,丙署火。'一'大疫。二月壬辰,武库火。
注'一'丙署,署名也。续汉志曰:“丙署长七人,秩四百石,黄绶,宦者为之,主中宫别处。”
司徒盛允免,大司农种暠为司徒。三月,省□从右仆射官。'一'太尉黄琼免。
夏四月,太常刘矩为太尉。
注'一'永寿三年置。
甲寅,封河闲王开子博为任城王。
五月辛酉,有星孛于心。丁卯,原陵长寿门火。己卯,京师雨雹。'一'六月,京兆、扶风及凉州地震。庚子,岱山及博尤来山并颓裂。'二'
注'一'东观记曰大如鸡子。续汉志曰:“诛杀过差,垄小人”也。
注'二'博,今博城县也。太山有徂来山,一名尤来。
己酉,大赦天下。
司空虞放免,前太尉黄琼为司空。
犍为属国夷寇钞百姓,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
零吾羌与先零诸种并叛,寇三辅。
秋七月,京师雩。
减公卿以下奉,貣王侯半租。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
九月,司空黄琼免,大鸿胪刘宠为司空。
冬十月,天竺国来献。
南阳黄武与襄城惠得、昆阳乐季訞言相署,皆伏诛。
先零沉氐羌与诸种羌寇并凉二州,十一月,中郎将皇甫规击破之。
十二月,夫余王遣使来献。
五年春正月,省太官右监丞。'一'
注'一'永寿三年置。
壬午,南宫丙署火。
三月,沉氐羌寇张掖、酒泉。
壬午,济北王次薨。
夏四月,长沙贼起,寇桂阳、苍梧。'一'
注'一'东观记曰:“时攻没苍梧,取铜虎符,太守甘定、刺史侯辅各奔出城。”
桂阳,郡,在桂水之阳,今连州县。
惊马逸象突入宫殿。乙丑。恭陵东阙火。'一'戊辰,虎贲掖门火。己巳,太学西门自坏。五月,康陵园寑火。'二'
注'一'安帝陵也。
注'二'殇帝陵也。
长沙、零陵贼起,攻桂阳、苍梧、南海、交址,遣御史中丞盛修督州郡讨之,不克。
乙亥,京师地震。诏公、卿各上封事。甲申,中藏府承禄署火。秋七月己未,南宫承善闼火。'一'
注'一'尔雅曰:“宫中门谓之闱。”广雅曰:“闱谓之闼。”
鸟吾羌寇汉阳、陇西、金城,诸郡兵讨破之。
八月庚子,诏减虎贲、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与冬衣;'一'其公卿以下给冬衣之半。
注'一'东观记曰:“以京师水旱疫病,帑藏空虚,虎贲、羽林不任事者住寺,减半奉。”据此,谓简选疲弱不胜军事者,留住寺也。
艾县贼焚烧长沙郡县,寇益阳,杀令。'一'又零陵蛮亦叛,寇长沙。
注'一'东观记曰:“时贼乘刺史车,屯据临湘,居太守舍。贼万人以上屯益阳,杀长吏。”艾,县名,属豫章郡,故城在今洪州建昌县。
己卯,罢琅邪都尉官。'一'
注'一'永寿元年置。
冬十月,武陵蛮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肃坐奔北□市;辛丑,以太常冯绲为车骑将军,讨之。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出濯龙中藏钱还之。
十一月,冯绲大破叛蛮于武陵。
京兆虎牙都尉宗谦坐臧,下狱死。'一'
注'一'京兆虎牙都尉屯长安,见西羌传。
滇那羌寇武威、张掖、酒泉。
太尉刘矩免,太常杨秉为太尉。
六年春二月戊午,司徒种暠薨。
三月戊戌,大赦天下。
恚掘4ㄐ龛蛭就健#б唬
注'一'栩字季阙,郾人。
夏四月辛亥,康陵东署火。
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秋七月甲申,平陵园寑火。'一'
注'一'平陵,昭帝陵也。
桂阳盗贼李研等寇郡界。
武陵蛮复叛,太守陈奉与战,大破降之。
陇西太守孙羌讨滇那羌,破之。
八月,车骑将军冯绲免。
冬十月丙辰,校猎广成,遂幸函谷关、上林苑。
十一月,司空刘宠免。
南海贼寇郡界。
十二月,恚局芫拔究铡
七年春正月庚寅,沛王荣薨。
三月癸亥,陨石于鄠。
夏四月丙寅,梁王成薨。
五月己丑,京师雨雹。
秋七月辛卯,赵王干薨。
野王山上有死龙。
荆州刺史度尚击零陵、桂阳盗贼及蛮夷,大破平之。
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幸章陵,祠旧宅,遂有事于园庙,赐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云梦,临汉水;还,幸新野,祠湖阳、新野公主、鲁哀王、寿张敬侯庙。'一'
注'一'光武姊湖阳长公主,新野长公主,兄鲁哀王,舅寿张敬侯樊重,并光武时立庙。
护羌校尉段颎击当煎羌,破之。
十二月辛丑,车驾还宫。
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一'
注'一'史记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桞,姓李氏。为周守藏*(吏)**'史'*。”有神庙,故就祠之。苦县属陈国,故城在今亳州谷阳县也。苦音户,又如字。
勃海王悝谋反,降为*(瘿)**'廮'*陶王。'一'
注'一'*(瘿)**'廮'*陶,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瘿)**'廮'*陶县西南。
丙申晦,日有食之。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二月'*己酉,南宫嘉德署黄龙见。千秋万岁殿火。
太仆左称有谸自杀。
癸亥,皇后邓氏废。河南尹邓万世、'一'虎贲中郎将邓会下狱死。'二'
注'一'邓后之叔父。
注'二'邓后之兄子。
护羌校尉段颎击罕姐羌,破之。
三月辛巳,大赦天下。
夏四月甲寅,安陵园寝火。'一'
注'一'惠帝陵也。
丁巳,坏郡国诸房祀。'一'
注'一'房谓祠堂也。王涣传曰:“时唯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令王涣祠。”
济阴、东郡、济北河水清。
五月壬申,罢太山都尉官。'一'丙戌,太尉杨秉薨。
注'一'永寿元年置。
*'六月'*丙辰,缑氏地裂。
桂阳胡兰、朱盖等复反,攻没郡县,转寇零陵,零陵太守陈球拒之;遣中郎将度尚、长沙太守抗徐等击兰、盖,大破斩之。'一'苍梧太守张□为贼所执,又桂阳太守任胤背敌畏儒,皆□市。
注'一'谢承书曰:“抗徐字伯徐,丹阳人。少为郡佐史,有胆智策略,三府表徐有将率之任,特迁长沙太守。”风俗通曰:“恚Т蠓蛉怪螅河锌瓜玻褐刑亍!
闰月甲午,南宫长秋和欢殿后钩楯、掖庭、朔平署火。'一'
注'一'长秋,宫名。汉官曰:“朔平署司马一人。”
六月,段颎击当煎羌于湟中,大破之。'一'
注'一'湟,水名,在今鄯州湟水县。
秋七月,太中大夫陈蕃为太尉。
八月戊辰,初令郡国有田者亩敛税钱。'一'
注'一'亩十钱也。
九月丁未,京师地震。
冬十月,司空周景免,太常刘茂为司空。'一'
注'一'茂字叔盛,彭城人也。
辛巳,立贵人窦氏为皇后。
勃海妖贼盖登等'一'称“太上皇帝”,有玉印、珪、璧、铁券,相署置,皆伏诛。
'二'
注'一'盖音古盍反。
注'二'续汉书曰:“时登等有玉印五,皆如白石,文曰‘皇帝信玺’、‘皇帝行玺’,其三无文字。璧二十二,珪五,铁券十一。开王庙,带王绶,衣绛衣,相署置也。”
十一月壬子,德阳殿西合、黄门北寺火,延及广义、神虎门,烧杀人。'一'
注'一'广义、神虎,洛阳宫西门也,在金商门外。袁山松书曰:“是时连月火醔,诸宫寺或一日再三发。又夜有讹言,击鼓相惊。陈蕃等上疏谏曰‘唯善政可以已之’,书奏不省。”
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
九年春正月辛*(亥)**'卯'*朔,日有食之。诏公、卿、校尉、郡国举至孝。
沛国戴异得黄金印,无文字,遂与广陵人龙尚等共祭井,作符书,称“太上皇”,伏诛。'一'
注'一'东观记曰:“戴异鉏田得金印,到广陵以与龙尚。”
己酉,诏曰:“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盗贼征发,南州尤甚。
'一'醔异日食,谴告累至。政乱在予,仍获咎征。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征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其醔旱盗贼之郡,勿收租,余郡悉半入。”
注'一'谓长沙、桂阳、零陵等郡也,并属荆州。
三月癸巳,京师有火光转行,人相惊噪。
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遣三府掾赈禀之。
陈留太守韦毅坐臧自杀。
夏四月,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
司徒许栩免。五月,太常胡广为司徒。
六月,南匈奴及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
秋七月,沉氐羌寇武威、张掖。诏举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尉各一人。
太尉陈蕃免。
庚午,祠黄、老于濯龙宫。
遣使匈奴中郎将张奂击南匈奴、乌桓、鲜卑。
九月,光禄勋周景为太尉。
南阳太守成□、太原太守刘质,并以谮□市。'一'
注'一'时小黄门赵津犯法,质考杀之,宦官怨恚,有司承旨奏质等。
司空刘茂免。
大秦国王遣使奉献。'一'
注'一'时国王安敦献象牙、犀角、玳瑁等。
冬十二月,洛城傍竹柏枯伤。
光禄勋汝南宣酆为司空。'一'
注'一'酆字伯应,封东阳亭侯。
南匈奴、乌桓率觽诣张奂降。
司隶校尉李膺等二百余人受诬为党人,并坐下狱,书名王府。'一'
注'一'河内牢修告之,事具刘淑传。
永康元年春正月,先零羌寇三辅,中郎将张奂破平之。当煎羌寇武威,护羌校尉段颎追击于鸾鸟,大破之。'一'西羌悉平。
注'一'鸾鸟,县名,属武威郡。鸾音雚。
夫余王寇玄菟,太守公孙域与战,破之。
夏四月,先零羌寇三辅。
五月丙申,京师及上党地裂。
庐江贼起,寇郡界。
壬子晦,日有食之。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悉除党锢,改元永康。'一'
注'一'时李膺等颇引宦者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当赦,帝许之,故除党锢也。
丙寅,阜陵王统薨。
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露降。巴郡言黄龙见。'一'
注'一'续汉志曰:“时人欲就沱浴,见沱水浊,因戏相恐:‘此中有黄龙。’语遂行人*'闲'*,闻郡,欲以为美,故上言之,时史以书帝纪。桓帝政化衰缺,而多言瑞应,皆此类也。先儒言瑞兴非时,则为妖孽,而人言生龙,皆龙孽也。”
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诏州郡赐溺死者七岁以上钱,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为收敛;其亡失谷食,禀人三斛。
冬十月,先零羌寇三辅,使匈奴中郎将张奂击破之。
十一月,西河言白菟见。
十二月壬申,复*(瘿)**'廮'*陶王悝为勃海王。
丁丑,帝崩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岁,复博陵﹑河闲二郡,比丰﹑沛。
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一'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二'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三'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四'及诛梁冀,奋威怒,天下犹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五'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六'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七'
注'一'前史谓东观记。
注'二'薛综注东京赋云:“濯龙,殿名。芳林谓两旁树木兰也。”考,成也。既成而祭之。左传曰“考仲子之宫”也。
注'三'浮图,今佛也。续汉志曰:“祠老子于濯龙宫,文罽为□,饰淳金*(铅)**'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
注'四'左传曰:“史嚚曰:‘国将兴,听于人;将亡,听于神。’”注'五'五邪谓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也。
注'六'忠贤谓李膺﹑陈蕃﹑窦武﹑黄琼﹑朱穆﹑刘淑﹑刘陶等,各上书极谏,以折宦官等奸谋之锋也。
注'七'帝王纪曰:“夏帝相为羿所逐,相乃都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
史记曰:“周厉王好利暴虐,周人相与畔,而袭厉王,王出奔于彘。”言帝宠幸宦竖,令执威权,赖忠臣李膺等竭力谏争,以免篡弒之祸。不然,则虽愿如夏相依斟,周王流彘,不可得也。斟灌﹑斟寻,国,故城在今青州。彘,晋地也。
赞曰:桓自宗支,越跻天禄。'一'政移五幸,刑淫三狱。'二'倾宫虽积,皇身靡续。'三'
注'一'越谓非次也。跻,升也。天禄,天位也。左传子家羁曰:“天禄不再。”
注'二'幸,佞也。淫,滥也。五幸即上“五邪”也。三狱谓李固﹑杜乔,李云﹑杜觽,成熖﹑刘质也。
注'三'帝王纪曰:“纣多发美女以充倾宫之室,妇人衣绫纨者三百余人。”据桓帝纳三皇后,又博采宫女五六千人,并无子也。
校勘记
二八八页六行谒高庙光武庙按:殿本考证引何焯说,谓“光武庙”上疑脱“壬午谒”三字。
二九0页八行以顺帝阳嘉中封为□遒亭侯按:汲本﹑殿本“为□”二字误倒。
又按:□即勃之俗字,汲本﹑殿本俱作“勃”。
二九0页一三行大司农杜乔为太尉按:“大司农”当作“光禄勋”。杜乔传“迁光禄勋,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袁纪亦云光禄勋杜乔代胡广为太尉。
二九一页一行*'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集解引惠栋说,谓考异云皇后纪﹑袁纪皆云八月,而无日。以长历考之,七月戊申朔,无乙未,乙未八月十八日,此上脱“八月”二字。今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