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也明白,两方若再这样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英国人在远东地区都不占任何优势,如果真要和安南撕破脸拼个你死我活的话,大英帝国就得把至少一半的海军和绝大数的陆军调往那里才行,但是在现在的欧洲,随着德国的日益强大和经济的迅展,德国人妄图称霸整个欧洲大陆的野心也越来越明显了,这是历来奉行欧洲大陆平衡政策的英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德国的扩张政策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尤其是在在德国统一后,其对英国的威胁就更大了,所以英国当前的主要力量是用于压制日益强大的德国,而不是把全部的力量派往远东地区与安南拼个你死我活,如果英国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估计德国人连睡觉也会笑醒。
东南亚的枪声终于停了下来,中国和英国在美国和法国的调停下同意谈判。这也使得在东南亚拥有殖民地的荷兰和西班牙也松了一口气,这几个月的战争已经使得两国遭受了不少的损失,如果再打下去的话,估计这两个国家在东南亚的利益就要彻底的完蛋了,所以从一开始荷兰和西班牙就积极的在中英两国之间斡旋和调停,希望两国能保持克制。
中英谈判的地点被选在了美国,作为中立国的美国也无疑是最合适,它和安南及英国的关系都不错,而且也是中英两国间的主要调停人。中国的代表全是从安南派出的人,清廷不愿意将这个麻烦往自己身上揽,一道圣旨下来任命萧智为全权谈判大臣,全权的负责与英国的谈判事宜,面对清廷如此的态度,萧智是哭笑不得,在这样一个争取利益的好时候,朝廷却当起了甩手掌柜,难道朝廷的大臣们脑子集体中风了?别无他法,萧智也只好派出自己的人马了。这次谈判萧智决定亲自带队,毕竟有些事情还需要他的拍板,包括李思念,汪海鸣等人都是谈判代表。英国方面则是派出了以外交大臣艾赫。舍尔伯瑞为的代表团,前来和中国的代表谈判。在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的主持下,双方开始了第一次的谈判。
谈判一开始英国人就叫嚣着让安南的军队撤出所有的占领地区,赔偿英国的所有损失等条件,而萧智等人的回答者是一言不地全体退场。一周后,安南军队在英属缅甸向西推进了三百公里,其前锋部队越过了伊洛瓦底江直逼缅甸与印度的分界线钦敦江,同时南洋海军驶离新加坡基地进入印度洋,开始在英属印度的东海岸洋面游弋。五天后,当艾赫。舍尔伯瑞在美国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吓得差点晕过去。等双方再次座到谈判桌前时,艾赫。舍尔伯瑞再也不叫嚣了,就这样双方经过艰苦的拉锯式的谈判,在美国的调停和劝说下,双方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在1891年7月16日,中英双方签署正式协议,史称《中英南洋条约》,该条约共只有区区的六款条约,但是却决定了东南亚的命运。条约规定:一,中英两国立即实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停火,双方承认对现有占领区的统治权。二,中英双方立即交换战俘,根据一对一原则实行,多余人员由对方出钱赎回。三,英国赔偿安南省两艘被击沉的民船损失。四,英国取消在中国所有地区的治外法权并取消在中国的租界,英国公民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五,英国将在未来一年里交还中国的海关和关税管理权,保证不插手中国的国内事务,撤出所有在中国的驻军。作为交换,中国保证不向英属印度地区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六,中国保证东南亚地区市场的开放,保证各国商人在该地可以合法经商,保护来往的英国船只的安全。
《中英南洋条约》是一份对中国极为有利的条约,他以出卖了东南亚国家的利益的方式换取了中国权益,安南省的版图急剧扩到,整个中南半岛被纳入了中国的领土,安南省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完成了对中国本土西南地区的包围态势,除了东北和西北地区外,整个中国的南部和东部沿海都被萧智的势力封锁住了,保卫或者包围中国的第一岛链形成了。同时中国获得了马六甲的控制权,使得南洋海军可以自由地出入两个大洋,南洋海军和安南省的活动空间和战略空间都大大的宽展开了。这个条约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国人得到了安南的保证,可以放心的将军队从印度调回欧洲本土,以次可以更好的压制住德国的扩张,同时保住了战略价值更重要的印度,而通过协议,虽然其失去了不少的殖民地,但英国商人还是可以进入远东的市场,并且得到中国的保护。
后世的史学家一直对《中英南洋条约》有争论,有人认为这使得当时老牌的资本主强国英国全面地退出了东南亚和东亚,给两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带来了希望,也有人认为中英两国以出卖他国的利益来换取本国的权益,是**裸的殖民者的交易。
萧智等人当然不会知道后世的看法了,他们现在都在参加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主持的酒会呢,对于这次美国能在两国之间调停,萧智等人表示了感谢,同时也赞扬了美国的和平和公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萧智认为这次调节成功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美国新外交的开始。面对萧智等人恭维,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也很高兴,他期待着以后可以和安南有更加密切的交往,希望双方在以后的国际事务中能够有更多的合作来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于外交大臣艾赫。舍尔伯瑞,布莱恩则安慰他说,美国政府和人民将支持英国的欧洲平衡政策,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此次的调解行为,同时还别有用意的劝说英国人以后加强同安南的交往和了解,也许以后还会有意想不到好处。
酒会就在这样外交的方式中结束了,萧智等人也要踏上回家的路了。
………【第二十八章:北进的准备(1)】………
1891年12月底,在结束了同英国人谈判和对美国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后,萧智等人乘船回到了安南海防港。在萧智不在的这几个月里,安南省在民政总署副署长严复的领导下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一切都在按着计划向前展。遵照萧智临行前的的安排,严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向本土的经济渗透和情报收集上,所以等萧智一回来,严复就带着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和收集整理的情报找上了萧智的办公室。
萧智详细地听取了严复对这段时间工作的汇报,尤其是对北方本土经济渗透的报告,萧智不但仔细地审阅,而且不时地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幸亏严复准备的还算充分,没有被萧智的问题给难住。在详细的了解了安南省当前的工作进度后,萧智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东亚银行在内地的分行业务进展顺利,同时又在南方各增加了9家分行,安南省的一些商贸行也开始在进入内地经营了,安南省新的建设项目也都有计划的开工建设了,最让萧智高兴的是连接安南和广西的铁路终于开修了,为了这件事萧智可没少向朝廷上奏折,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折子一到了朝廷里就没了下文,好像是泥牛入海一般。还好有两广总督李翰章的帮忙说情,朝廷总算是准了,萧智现在是打心里感谢这个李瀚章李大人了,顺带着连他二弟李鸿章也感谢上了。
李瀚章(1821-1888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号钝叟。安徽合肥磨店乡(今属肥东县)人。其父李文安,曾官刑部郎中,与曾国藩为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年。文安有六子,瀚章居长,鸿章居次,以下依次为鹤章、蕴章、凤章、昭庆。李瀚章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拔贡朝考出曾国藩门下,初为湖南知县。及曾国藩建湘军之初,即奏调瀚章至江西南昌综理粮秣。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奔父丧回籍,李瀚章相继回合肥守制。后一年,曾国藩奉旨复出督师,仍召李瀚章回南昌总核粮台报销。瀚章遂偕其母、弟辈移家于南昌。官至两广总督。
李瀚章于1889年8月8日至1895年4月13日期间,奉旨接替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从履历中可以看出此人很有经济头脑,一辈子都在和钱粮打交道,正因为如此,他在看到二弟李鸿章写个他的私信中看到:萧智等人奏请朝廷修建安南到广西的铁路,朝廷里面对此事颇有顾虑,担心会这样做会导致边疆不稳的问题。李瀚章敏锐的觉察到了修铁路可以给两广带来的好处,他连夜写了一封奏章,详细的向朝廷阐明了如果在两广修建铁路的好处,他在奏章中说:“两广铁路即通,不特两广物产可使外运至南洋并北方各地,云贵川等地所产之物亦可借此通道运至两广及南洋等地以次行销各地,其运即快,运价又低,实是大利百姓之事矣。况铁路若成,各地交通即利,各地如有战事,调兵遣将旦夕可达,实为利国之事也。”,也许朝廷也看出了修铁路的好处,也许是李瀚章的奏章起了作用,在1891年1o月的时候,朝廷终于批准了修建安南至广西的铁路计划,但是却要两地“自行筹措所需款项”,并且严令“不得借洋款及增加本省税金,以防洋夷并百姓滋扰生事”。萧智等人在知道后,具是哈哈大笑,朝廷这么做其实是不想让两广和安南修建铁路,可是又不好驳了两位封疆大吏的面子,就只好在修路的资金上下套了――没钱我看你修什么路,可是他们却忘了安南省还有东亚银行这个大金库。
安南省至广西的铁路共有两条,一条是从河内出经过北江,凉山穿过边境的友谊关直达终点的南宁,另一条则从凉山出向东南经过亭立和先安后,穿过边境上的芒街,东兴直达广西的防城港码头,同时安南省还将以贷款的方式援助广西修建南宁――防城港的铁路,这样总计需要修建三条铁路,总里程778公里,全部预算造价约为128万国币约合白银51o万两,,这些钱都有安南省的东亚银行负责募集管理,到1891年11月底的时候,东亚银行已经把资金全部准备完毕。在朝廷批准的第二天,安南省的工程人员就开始了铁路沿线的具体勘探工作,由于安南省省内的勘探早就完成,而且也是早就列入五年计划的铁路线,所以到1892年初的时候及开始了实际的施工,到1892年的5月时,安南省境内的铁路路基部分已经完工,进入了路上铺轨的阶段。在1892年的6月份时,广西境内的铁路路基也开始了施工,当安南省内段的铁路铺轨在1o月份完成的时候,广西境内的铁路路基已经完成了约八成的工程量,其中凉山――防城港线的路基全部完成,开始了在广西境内铺设铁轨的工作。由于广西境内多山地和丘陵,所以修建的桥梁和洞函众多,工程难度很大,尤其是凉山至南宁的铁路更是艰难,几乎是步步要修桥,处处打洞函。三条铁路虽然只有778公里长,可是却直到1894年的夏天才全部通车,整整历时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全部完工,可见工程的难度有多大。三条铁路均为宽轨复线铁路,他的修建完成将广西和安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些铁路不但的向西南内地和广东境内延伸,构成了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甘肃等地的出海主干铁路网。这些就是后话了。
在别人都在忙碌的时候,萧智却在拿着一份情报呆,上面是朝廷关于台湾巡抚的任命书,刘铭传因病致休,邵友濂继任台湾巡抚。萧智现在很替刘铭传可惜,也替自己可惜,在刘铭传主政台湾的六年期间,全面推行自强新政,加强海防,修筑基隆炮台,兴工加固安平、旗后、沪尾、妈宫、西屿、大城北诸炮台,配备强劲大炮,火力增强数倍,自行筹建弹药厂,训练新兵。建设交通,完成了基隆至新竹全长1o6。7公里的铁路,设立电报局和邮政局,架设水陆电线,全长7oo公里,改善了全岛的通信。兴办新式企业,设立煤务局,采取官督商办方式,投资购买新式机器进行开采,还装设电灯,开凿新式公共水井,购买一架蒸汽碾路机,并设置了专管市内卫生的机构。此外他还大力展商务,抚番与垦荒,同时整顿财务,提倡新式教育,这些措施都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展,加了台湾迈向近代化的步伐。尤其是在主政其间加强了同安南省的联系,在安南的帮助下台湾修建了港口码头,兵工厂,电所等近代化的工厂,南洋海军也已基隆港和台东为基地巡视整个西太平洋水域,同时,安南在台湾还有大量的投资,比如硫磺矿,蔗糖厂等。现在刘铭传走了,台湾与安南的蜜月期也结束了,不知道这个新来的邵友濂还会不会像刘铭传那样有眼光,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得早作打算了,无论如何台湾得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行啊!
此时,远在北京的朝廷却在讨论着另一件事情。恭亲王和李鸿章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茶碗愣,上面的慈禧也是一言不的坐着,只有年轻的光绪帝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在不住的拿着萧智的折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是萧智上的关于《中英南洋条约》的折子,这几个人除了光绪帝以外脸上都没有喜悦的表情,反而脸上都有忧色,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李爱卿是如何看待这份条约的?”慈禧还是忍不住先问了。“禀太后,臣以为此条约的签署实为我大清百年未有之大捷矣,想那英夷实力强悍,实乃遍世界第一等之强国,现在却被安南所败,迫使其割地赔款,赔礼道歉。这实在是我大清之福也,由此看来萧智等人当奖才是,然则然则”说到这里李鸿章有些为难了,作为一个政治上精明的任务,李鸿章当然知道慈禧想让他说什么,可是这话到了嘴边却真的难开了。正在为难之时,恭亲王说话了:“然则由此亦可以看出南洋海军和陆军的强大,一旦失控则后患必大,臣弟以为应对安南省有所限制才是,否则,一旦安南实力太过强大则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听了恭亲王的话李鸿章微微松了口气,而慈禧则轻轻点了点头。光绪皇帝最是撑不住气,先问道:“可是现在安南萧智等人刚刚立下大功,怎可轻易处置?再说了萧智现在并无反意,亦无任何不臣之行为,怎能轻易动他呢?万一他被逼急了而造反怎么办呢?要知道安南省无论海军还是陆军都是实力强悍,连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尚且败在他们手里,何况我们呢!”说到最后光绪皇帝的脸上也有了忧色。“陛下现在还无须担心,臣看萧智等人现在并无反意,以后也未必会反。”李鸿章小心的说道。“李爱卿何出此言?”在光绪问话之前,慈禧先开口问道。“回禀太后,臣有三点依据可以佐证,一是萧智等人先后与英法两夷开战,现在若反,两夷必定会对其报复。臣听说近年来萧智多在内地购置产业,开办银行,兴办铁路等诸事,其在内地的产业不下亿两白银,若是要反何苦如此呢?难道他会下如此的本钱来迷惑朝廷么?此其二也。三来就是萧智等人每次行动皆有上奏朝廷,并未有过一次擅自行动的,可见其眼里还是很尊重朝廷的,就是现在亦是如此,其手中据说有陆上雄兵近十万,海军实力更是惊人,安南地处偏僻,如此实力如果真正要反谁又能挡得住?可是此人仍然对朝廷毕恭毕敬未有丝毫怠慢,由此可见此人未必会反,也不可能反。”李鸿章的分析可谓是入骨三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