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鸟海”号,用八枚炸弹与八条鱼雷送葬了这艘重巡洋舰。
“鸟海”号沉没了,“苍龙”号的结局也十分悲惨。
在第二次攻击中,由被两枚炸弹与三条鱼雷击中。
大约七个小时之后,也就是九月十二日傍晚,“苍龙”号在被日本海军官兵抛弃了将近五个小时之后沉没。
后来,“章鱼”号潜艇艇长宣称是他击沉了“苍龙”号。只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这艘在完成破交任务后返航的潜艇在最后时刻攻击了即将沉没的“苍龙”号,因此也就没有记入潜艇的战果。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八十七章 绝地反击
全文字无广告第八十七章绝地反击
“苍龙”号遭到围攻的时候,还没有被摧毁的“加贺”号也遭到了围攻。
指挥这场攻击的,依然是李向龙。
在攻击了“苍龙”号之后,李向龙率领“秦始皇”号的机群返航,遇到了“汉高祖”号派出的攻击机群。更重要的是,两支机群遭遇的地点正好在“加贺”号附近,因此李向龙立即让其他战机先行返航,他单独留了下来,开始现场指挥“汉高祖”号的机群围攻“加贺”号航母。
必须说,“加贺”号遭到围攻,与第一波攻击中,“汉高祖”号的八架鱼雷攻击机创造的奇迹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说得直接一点,正是因为推进系统受损,“加贺”号才没能及时逃脱。
如果没有被那条鱼雷击中,“加贺”号能在一个小时内航行三十多海里,早就离开攻击机群的搜索区域了。
后来,中国海军把击沉“加贺”号的战功全记在了“汉高祖”号上,即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围攻“加贺”号的也是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战机。
整个攻击过程持续了大约十分钟,二十四架战机分成了两个批次、四个机群进入,仅冲击了两轮,就击中“加贺”号七枚炸弹与五条鱼雷,另外还用一枚炸弹重创了留下来掩护航母的“鹿岛”号轻巡洋舰。
后来,这艘日本海军最新的轻巡洋舰在返航途中沉没。
要知道,当时日本海军中,除了已经服役的两艘“香取”级,即“香取”号与“鹿岛”号是在大战爆发前才建成服役的,其余的轻巡洋舰都是在一九二零年代建造,部分舰龄甚至超过了三十年。至于被日本海军抱以重望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在大战爆发后才开工建造呢。
这两艘轻巡洋舰,一艘掩护“赤城”号,另外一艘掩护“加贺”号。
因为所剩燃油无几,李向龙没有目的“加贺”号沉没,但是在他离开的时候,“加贺”号已经左倾近十度,离翻覆也不远了。
也就在李向龙离开后大约半个小时,“加贺”号翻覆。
只是,“加贺”号没有立即沉没,而是肚皮朝天的在海面上漂浮了三天三夜。直到九月十四日下午,一艘路过的日本巡逻艇发现了“加贺”号,随即招来驱逐舰,在十五日下午用鱼雷将其击沉。(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李向龙驾驶的“雪雕”降落到“秦始皇”号上的时候,油箱已经空空如野了。
要是他再晚一分钟返回,恐怕只能在海面上迫降。
下午一点十五分,最后一架战机,即“汉武帝”号出动的第二支机群返回,第二波攻击行动结束。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西太平洋舰队已经大获全胜,在没有损失一艘战舰、甚至没有一艘战舰受创的情况下,一举击沉了一艘航母、重创两艘(当时还没有确认“加贺”号与“苍龙”号已经沉没,只能算为重创),还击沉了一艘重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重创了一艘重巡洋舰。
这个战果,连冯承乾都没有想到。
要知道,西太平洋舰队为此付出的,只是损失了十八架战斗机、十四架俯冲轰炸机与二十八架鱼雷攻击机,阵亡与失踪飞行员一百零二名(后来有三十七人被救回)、伤残飞行员十四名。
只是,战斗并没有结束。
要知道,“飞龙”号还没有找到呢。
更重要的是,在李向龙驾机返航之前,一架日本的水上飞机发现了西太平洋舰队,而且在被击落前发出了电报。
“防空部署已经安排妥当,冯司令正在等你呢。”宫振国在甲板上等候李向龙。
“确认是日本的侦察机?”
“非常肯定,一架中岛式水上飞机,在发报之后被我们的战斗机击落,但是没有找到日本飞行员,大概沉到海底了。”
“我们没有找到‘飞龙’号,这场仗还有得大。”
宫振国点了点头,同时停下了脚步,让李向龙先进入航空作战中心。
“冯司令……”
冯承乾回头看了眼还没有脱掉飞行夹克的李向龙,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老宫已经告诉我了,日本侦察机……”
“‘飞龙’号肯定就在附近,说不定已经派出了攻击机群,我们得立即加强防空。”冯承乾等李向龙走近,又说道,“我已经给另外两艘航母下达命令,采取密集编队,三艘航母相互协助。”
“战斗机马上升空,如果一个小时内没有遭到攻击,我们再出动侦察机。”
“此外,我还给鲁志刚下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你不得驾机参战。”冯承乾面色非常严肃。“不可否认,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如果你一直在一线部队,你也许会成为我军的头号轰炸王牌。但是你得明白,你现在是舰队的航空司令,负责指挥整个舰队的三支航空联队作战,你的岗位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海军、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再也不希望见到、或者听人说起,你又做出冲动的事情来,要不然我会把你调回海军司令部。”
“冯司令,绝对没有第二次了。”
“那就好。”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防空作战的事情你去安排吧,你是内行,我只能看热闹。”
“老宫是这方面的专家,我让他负责。”
冯承乾没有多说什么,李向龙回来之前,就是宫振国在做防空部署。
此时,已有二十架战斗机升空。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之内,参与第二轮攻击的十四架“猛禽”也出动了,防空战斗机的数量达到了三十四架。
与航空战队不同,西太平洋舰队采取的是联合防空战术。
说得简单一些,航空战队的每艘航母都是独立运作的,航母之间的距离在十公里、甚至二十公里以上,也就无法相互掩护。西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则编在一起,除了各自的两艘防空巡洋舰做贴身掩护之外,其他的战舰均以舰队为核心,担任外围防空驱逐任务,而三艘航母出动的防空战斗机则由旗舰统一调配指挥。
虽然集中防御,使得舰队的目标特征极为明显,但是防空力量更加强大。
接下来几年,这种集中防御战术经受住了实战考验,而像日本海军的那种分散防御战术则被彻底淘汰。
事实上,提出这套战术的正是冯承乾。
最初的时候,李向龙等人都倾向于采用与日本海军类似的防空战术,认为只有给航母留下足够大的机动空间,才能进行有效规避。在第三艘“秦始皇”级、也就是“汉武帝”号服役之后,冯承乾专门在南海举行了一次防空作战演习,并且通过演习证明,防空作战的关键不是航母的机动空间越大越好,而是防空火力的密度越高越好。说白了,航母的战术机动性再好,也比不上战机。相反,再坚固的战机也很容易被高射炮击落,因此提高高射炮的火力密度远比提高航母的机动范围重要。
当然,所谓的集中防御,并不是让航母等战舰紧紧的挨在一起。
在防空作战中,战舰的航速都非常高,只有跑得足够快,才有足够的机动性,因此航母的间隔距离一般在五公里左右,而为航母提供贴身保护的防空巡洋舰与航母的距离,一般都在两公里之内。
显然,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近了。
要知道,为了保证起降安全,在进行航空作业的时候,航母的间隔距离至少要扩大到十公里以上。
西太平洋舰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防空准备的时候,航空战队仅存的航母,即“飞龙”号的舰长山口多闻已经派出了由十架“零”战、十四架“99”式俯冲轰炸机与十二架“97”式鱼雷攻击组成的攻击机群。
航空战队能否反败为胜,就看这次攻击了。
虽然山口多闻的资历比不上南云忠一,但是他是日本海军兵学校第四十届毕业生中的第二名。中日朝鲜战争之前,山口多闻在美国留学,后来担任了外交海军武官,到一九三六年才出任轻巡洋舰舰长,并且在次年就当上了“伊势”号战列舰的舰长。在日本海军中,能够成为战列舰的舰长,可以说是前途的保证。大战爆发前,山口多闻因为主张舰队应以航空作战为主,出人第二航母突击群司令官,并且兼任了“飞龙”号的舰长,为当时日本海军中最年轻的将官之一,年仅四十七岁。
战斗开始后,山口多闻就命令“飞龙”号向北航行。
在“苍龙”号遭到攻击的时候,“飞龙”号离“苍龙”号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恰巧在一片积雨云层下方。结果就是,攻击“苍龙”号的中国战机没有发现“飞龙”号,也就没有攻击“飞龙”号。
此外,当时“苍龙”号几乎在中国战机的最大攻击半径上,因此完成了攻击任务的战机都没有向北搜索“飞龙”号。
躲过一劫之后,山口多闻也收到了侦察机发回的报告。
虽然晚了近一个小时,但是迟到总比不到好。不管怎么说,山口多闻至少知道中国舰队在哪了。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八十八章 最后的攻击
全文字无广告第八十八章最后的攻击
虽然日本海军在这场海战中遭遇惨败,但是绝不应该否认日本军人的勇气与胆量。
能够发现中国舰队,正是日本军人勇气的最佳证明。
从时间上看,在十点左右,联合舰队派出的所有侦察机都已到达最大侦察半径处,剩下的燃油仅够返航。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志村多喜郎少尉驾驶的水上飞机没有返航,或者说是放弃了返航,继续向南搜索,才最终找到了中国舰队,并且在遭到战斗机攻击的时候发出了电报。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山口多闻面前。
按照侦察机的报告,中国舰队此事在“飞龙”号南面大概五百二十公里处!
虽然“99”舰爆与“97”舰攻的最大飞行距离都有一千多公里,但是在挂上了炸弹与鱼雷之后,这两种战机的攻击半径都不到五百公里。更重要的是,中国舰队已经发现了日本侦察机,肯定严阵以待,攻击机群在攻击的时候会消耗更多的燃油。也就是说,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肯定无法返回舰队。
山口多闻有点犹豫,毕竟“飞龙”号是仅存的航母,而他没有把握一击得手。
只是,他手下的飞行员没有犹豫。
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在航空作战中,谁占得先机,谁就有更大的胜算。此外,中国舰队的三艘航母完好无损,在之前的战斗中也损失轻微,肯定不会放过“飞龙”号,很快就会有侦察机到来。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发起攻击,“飞龙”号肯定会步入后尘,被中国战机击沉。
只有反击,才有取胜的希望。
山口多闻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没有迟疑。
一点不到,山口多闻就下达了攻击命令。一点过十分,第一架“零”战率先升空,攻击行动开始。
因为明知道回不来,所以日机都只加装了三分之二的燃油。
这么做,在攻击的时候能够减轻重量,提高战机的灵活性,也就提高了突破防空火力网的机会。
战争的残酷性,在这个时候表现得一览无遗。
出发前,所有飞行员都喝了一碗壮行酒,山口多闻亲自为他们送行,替他们系上了象征着武运昌盛的头带。
当时,总共有六十二名日军飞行员出征。
这六十二人中,没有一个人留下家书,也没有一个人留下遗言。(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可以说,这是一次极为悲壮的行动。
当时,甚至有部分飞行员放弃了降落伞包与自卫手枪,以此表示将与敌舰同归于尽,绝不苟且偷生。
只是,这次攻击并没有取得山口多闻想要的结果。
二点半左右,日军机群逼近了西太平洋舰队。
可惜的是,日军飞行员还没有看到中国战舰,就遭遇了二十多架防空战斗机,护航战斗机立即被打散,飞在前面的俯冲轰炸机也遭到攻击。紧接着,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到达,开始攻击鱼雷机群。
防空战斗机能够及时到达,与中国海军的一件秘密武器有关。
这就是防空雷达。
大战爆发前,中国就研制出了雷达,并且首先装备海军。当时,中国海军中,包括航母与防空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战舰都配备了雷达。更重要的是,雷达已经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将近一年,可靠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雷达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此外,日军没有雷达,也就不了解雷达的性能。自然不知道在有雷达的防空作战中该怎么打。
结果就是,日军机群依然从高空进入。
离西太平洋舰队还有一百多公里,日军机群就被雷达探测到了。正是如此,防空战斗机才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面对来袭敌机。
虽然在护航战斗机的拼死掩护下,有十多架日机突破了防空战斗机的拦截,但是这些日机还要面对凶猛的防空炮火。
最终,没有一架日机成功突破,也没有一架日机对中国战舰构成威胁。
“飞龙”号的反击落空,轮到西太平洋舰队出手了。
三点不到,在应付了日军的反击之后,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首先出动的不是攻击机群,而是侦察机。
原因很简单,李向龙也不知道“飞龙”号在哪。
更重要的是,战斗已经打了几个小时,如果“飞龙”号全速规避,此时已经在一百多海里之外了。
当时,李向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让紧急出动的侦察机盯住返航的日机。
虽然李向龙不清楚“飞龙”号的在哪,但是他有一种预感,即“飞龙”号离西太平洋舰队不会太近。
问题是,日机没有返航。
这下,问题来了,侦察机没有办法跟着日机找到“飞龙”号。
所幸的是,李向龙早就有所准备,派出了足够多的侦察机,而且把侦察半径定为侦察机所能达到的六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将重点在“苍龙”号北面搜索。
可以说,这个部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点二十分左右,一架径直向北飞行的侦察机发现了同样正在向北全速航行的“飞龙”号航母,以及伴随的两艘战舰。
只是,此时的距离已经接近六百公里了。
要知道,不管是“雪雕”、还是“蜻蜓”,在标准挂载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也就只有六百公里。事实上,按照海军的战术守则,还不到六百公里,因为这是把返航后的十五分钟余油算进去的结果。
问题出来了,等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飞龙”号肯定在六百公里之外了。
只是,李向龙没有放弃。
四点二十五分,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按照他的要求,“雪雕”只挂在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而且优先起飞;“蜻蜓”则用翼下挂架挂载两枚一百公斤级炸弹,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