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他的设想,这个名义上隶属于帝国海军部的情报机构有两个主要职责,一是严密监视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二是发掘帝国有潜力的科学家。因为腓特烈三世早就授权冯承乾成立一个类似的机构,所以此事没有在御前会议上讨论,冯承乾也没有告诉俾斯麦,更没有让其他人知晓。
    到了年底,发生了一件真正的大事:帝国宰相俾斯麦病倒了。
    虽然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一八九八年七月三十日去世,但是冯承乾一直认为,在历史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俾斯麦在八十三岁时去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他熟知的历史中,俾斯麦在威廉二世登基之后下野,身心倍受打击。
    历史发生了变化,却与冯承乾预料的不大一样。
    冯承乾陪同德皇腓特烈三世来到宰相府的时候,俾斯麦已卧床不起,医生的诊断报告非常不乐观。
    显然,这位纵横捭阖一生的帝国宰相累垮了。
    如果在十年前下野,也许俾斯麦还能多活一年。长年劳累,耗光了这位风云人物的精气神,帝国宰相早已不复当年了。
    陪同德皇返回皇宫途中,冯承乾的心情也很沉重。
    虽然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对俾斯麦带有一丝偏见,但是十年下来,冯承乾认识到,他之前对俾斯麦的看法有失偏颇。不管俾斯麦做了什么,都无法否认一点,即没有这位宰相就不会有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不是威廉一世,而是帝国宰相俾斯麦。
    “你能治好宰相吗?”
    德皇突然发问,冯承乾愣了一下,才摇了摇头。
    “我知道,你与宰相有些矛盾,但是我更加相信,你一直很敬佩宰相,不然这些年来也不会处处向他学习。”
    “陛下……”
    “宰相确实老了,可是就这么……”腓特烈三世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想好了,过几日就任命你为帝国副相,暂时代理宰相职权。不管怎么说,在俾斯麦宰相之后,有能力成为帝国领航员的,也就只有你了。”
    “陛下,万万不可。”
    “为什么?”腓特烈三世看了冯承乾一眼,说道,“你的能力有目共睹,这些年为帝国做的贡献大家都看得见。”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什么?”
    冯承乾暗自叹了口气,说道:“宰相病重,我就取而代之,别人会怎么想?此外,陛下任命海军战争部长为帝国宰相,会传达出什么样的信号?别的不说,至少英国会认为帝国将积极扩充海军。”
    “我们不是一直在这么做吗?”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没错,我们一直在扩充海军,可是做得很低调,没有引起英国的重视,所以帝国与英国的关系还算过得去。如果陛下让我负责帝国政务,暂且不说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哪怕只是任命我为帝国副相,也等于明确无误的告诉英国,帝国将开始大力扩充海军规模。”
    “也就是说……”
    “到这一步,我们将失去最后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盟友。”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当然,我们从来没有把英国当成盟友,也不能把英国当成盟友,但是在帝国壮大之前,必须让英国保持中立。事实上,这也正是宰相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目的。在法俄结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英国的中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英国的态度稍有偏差,法俄就会对我们发动战争。”
    腓特烈三世没有吭声,因为他也知道冯承乾说得有道理。
    “当然,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为陛下、为帝国效劳才是最重要的。”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以我的看法,陛下暂时不益任命副相。即便宰相的病情没法好转,也应该拖上一年半载。”
    “为什么?”
    “给潜在的敌人制造一种假象。”
    “什么假象?”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让那些虎视眈眈的敌国认为,在俾斯麦亲王之后,没有人能够胜任帝国宰相的位置,导致已经贯彻执行了二十多年的政策出现裂痕,帝国即将因为失去俾斯麦亲王陷入内乱。”
    “这……”
    “陛下认为,我们冲在前面好,还是让另外一个国家冲在前面好?”
    “你的意思是……”
    “不管陛下与英国国王的关系怎么样,英国的政治家都知道,帝国发展壮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几个月前,我去了英国一趟,英国民间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帝国发展壮大之后构成的威胁。可以想像,在我们迈向远洋的那一天,英国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毫无疑问,帝国不可能永远都是欧陆上的头号强国,即便陛下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些控制着帝国各行各业的资本家,还有正在向工业与金融资本转化的贵族都会想方设法的把帝国推到前台上去。也就是说,我们与英国发生冲突、乃至爆发战争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此之前,除了低调行事之外,我们还得找一个挡箭牌,让帝国离开聚光灯汇聚的舞台中心。”
    “也就是说,让另外一个国家冲锋在前?”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几个月前,俄国强迫大清正式签署了租借条约,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你打算怎么做?”
    “等待时机。”
    腓特烈三世皱起眉头,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初,我们联合法俄,强迫日本把吃进去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与台湾吐了出来。虽然日本做出了妥协,但是并不等于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既成事实。这两年,我一直反对与大清正式签署租借条约,就是不想因此成为出头鸟。沙皇忍耐不住,走出了第一步,等于成了我们的挡箭牌。”
    “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英国很快就会与日本签署秘密同盟条约,而这份条约将成为日本向俄国开战的基础条件。”
    “你是说……”这下,腓特烈三世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不管日俄战争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得表明立场,而我们的目的就是把俄国推到舞台的正中央,哪怕俄国在远东的下一场战争中遭受惨败,也至少能为我们争取几年时间,让英国不那么重视我们。”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冯承乾的谋略更是佩服不已。

第四十四章 新兴强国
    老牌强国与新兴强国的野心,再次使远东地区战云密布。
    年底,按照冯承乾的建议,腓特烈三世决定向远东地区增派两艘主力舰与两艘装甲巡洋舰,增强远东舰队的实力,并且向青岛部署一支规模在两千人左右的陆战队,增强在大清山东地区的控制力度。
    只是,进入一八九八年,发生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一八九八年二月十五日,在哈瓦那保护本国侨民的美国战舰“缅因”号被炸沉没,美西战争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冯承乾正在接待大清劳工代表。
    到一八九八年初,已有五十万大清劳工赴德。因为拓宽基尔运河主要为海军服务,所以工程由海军部监管。之前一直由提尔皮茨负责相关事务,在他去了远东之后,冯承乾任命了一位海军工程师。几年下来,大清劳工的素质得到了帝国的认可,冯承乾也在想方设法为劳工争取利益。比如在去年,冯承乾就说服威廉皇储,正式向德皇提出,给予工作期满五年的劳工准国民待遇,准许其居留。
    有趣的是,为劳工利益奔走最积极的不是冯承乾,也不是威廉皇储,而是企业家。
    如果一切顺利,帝国议会将在一个月之后审议一份专门针对劳工定居权的法案,而提起者正是代表帝国企业家的几位议员。在这份法案中,达到条件的劳工都将获得除选举权之外的帝国国民所享有的权力,准许在帝国长期定居。如果这份法案获得通过,那么数十万劳工都有望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
    企业家如此积极,并不是在做慈善事业。
    前面提到,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大的问题是蓬勃发展的本国工业资本与资源、市场、劳动力紧缺之间的矛盾。资源与市场,依靠海外殖民地,劳动力也不例外。
    拿英国来说,虽然移民英国的外籍人士并不多,但是英国企业通过向外转移,比如到印度开办工厂等,有效的降低了本土的劳动力负担,从而解决了劳动力紧缺导致的问题,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
    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之后,工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冯承乾掌握的信息,现在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产业工人,很多企业都因为招工困难难以迅速发展壮大。
    五十万大清劳工,绝对是一支劳动力大军。
    帝国的企业家盯上这些劳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冯承乾亲自出面,通过劳工代表与劳工集团进行联系,就是为了控制这支劳动力大军。
    要知道,这些身强力壮的劳工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转化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当然,为了获得劳工的支持,冯承乾必须做一些实事。
    这几年,冯承乾已经为大清劳工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在第一批劳工赴德之后,冯承乾就从紧张的海军预算中拿出了十万帝国马克,聘请数位语言老师,开办了语言补习班,专门为劳工教授德语与英语。随后,冯承乾每年都从海军预算中拿出数十万帝国马克,对劳工进行技能培训。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最终赴德的大清劳工将超过一百万,在完成工作之前,都将接受语言与劳动技能培训。虽然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会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没有选举权的特殊国民,还有一部分会返回大清,但是肯定有一部分会留在冯承乾身边,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么十多年后,这支力量就将发挥关键作用。
    冯承乾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五万到十万劳工愿意留下来,愿意为了民族的未来进行抗争与牺牲,那就足够了。
    万事开头难,总得一步一步的做起。
    这个时候,冯承乾只物色了几个能力出众的劳工代表,正在考验他们的忠诚度,没有急于扩大队伍规模。
    送走劳工代表后,冯承乾急匆匆的去了波茨坦皇宫。
    除了卧病不起的俾斯麦,帝国重臣都已到达,德皇腓特烈三世正在询问情况,以及各位大臣对“缅因”号被炸沉的看法。
    这件事与帝国有什么关系?
    讨论了半天,大部分大臣都没有提出有见解的看法,冯承乾也没有急着表达。
    御前会议结束后,腓特烈三世照例把冯承乾留了下来。
    “开始你什么都没说,现在可以说了吧。”
    “陛下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美国与西班牙的冲突?”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他正是这么想的。
    “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但是没办法利用。”
    “为什么?”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不可否认,美国的发展势头在帝国之上。虽然也是没有多少海外殖民地的新兴强国,但是美国幅员辽阔,横跨北美大陆,仅开发西部地区就足以满足本国工业发展需要。在劳动力上,美国可以依靠拉丁美洲,还能从远东地区吸收劳动力。在资源方面,美国更是得天独厚。至于地缘位置,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与美国相比。假以时日,美国肯定会发展壮大。”
    “按照你的逻辑,美国就是英国的敌人。”
    “如果仅从国家来说,美国确实是英国的对手,可是从民族成分上讲,美国与英国更是盟友。”
    “这……”
    “短期内,美国会把重点放在国内,即便向外扩张,也只是为了扩大在大西洋对岸的影响力。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不在拉丁美洲,而是在印度、远东与非洲,因此美国对外扩张暂时不会对英国构成威胁。不可否认,美国会在对外扩张的时候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可是浩瀚的大西洋是一道比北海开阔得多的天然屏障,英国在提防美国的时候,更得提防北海对面的威胁。如果我是英国人,首先考虑的就是近在咫尺的威胁,而不会首先盯住远在天边的潜在威胁。”
    “你的意思是……”
    “如果英国没有信心单独击败我们,联合法俄又不大可靠,那么英国很有可能选择跟美国结盟。”
    “这……”
    “不管怎么说,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哪怕曾经有矛盾,在利益面前,也会再次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主体是新英格兰人,也就是英国移民后裔。”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换个角度来看,精明的美国人不会当出头鸟。如果有得选,在英国衰败之后取而代之,绝对要比直接挑战英国划算得多。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美国却有。”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美国开始扩张不是坏事,至少英国又多了一个烦恼,对我们的关注程度也会降低。”
    “你的意思是,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
    “如果我们做什么都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为什么要强出头呢?”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也好,帝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没有必要参与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见德皇已经明白,冯承乾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与冯承乾的预测相差不大。四月下旬,美国正式对西班牙宣战,随即出兵菲律宾,西班牙的远东舰队在马尼拉全军覆没,美军迅速占领菲律宾。两个月之后,美军围歼了困守圣地亚哥的西班牙舰队,夺得了古巴,紧接着占领了波多黎各。在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西班牙不得不请求法国出面调停。八月中旬,美国宣布停战,美西战争结束。
    美国与西班牙实力相差悬殊,这场战争根本没有悬念。
    只是,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扩张行动,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最受影响的就是同样正在崛起的日本。
    在俄法德共同出面干预,导致台湾被法国占领之后,不但伊藤博文内阁垮台,日本军方也调整了战略计划。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日本的战略以北上为主,但是为了支持北上进军大清满洲地区,日本必须获得资源产地,也就得同时推动南下计划。除了台湾,能供日本南下的只有菲律宾。
    美国占领菲律宾,等于堵住了日本南下的通道。
    俄国强租辽东半岛,等于堵住了日本北上的通道。
    到此,日本别无选择,要么困死在孤岛上,要么在美国与俄国之间选择一个对手,打开发展之路。
    美国,还是俄国?
    如果仅仅看远东的形势,日本应该选择美国,毕竟美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对外扩张的欲望并不强烈,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俄国则可以依托正在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扩大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而且具有极强的扩张欲望。可是纵贯国际形势,日本只能把俄国当成头号对手。
    原因很简单,日本必须依靠英国,而英国把俄国视为远东地区的头号对手,美国则是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奥援。也就是说,日本要想依靠英国就不能开罪美国,只能把矛头朝向与法国结盟的俄国。
    由此可见,美西战争也是日本向俄国发动战争的基石之一。

第四十五章 厚积薄发
    日俄战争的祸根已经埋下,却不会立即爆发。
    虽然没能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