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可见,公海舰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大舰队转向撤离之后,公海舰队里面,除掉雷德尔的五艘战列巡洋舰,还能继续战斗的主力舰只有七艘。这其中,只有“大选帝侯”
    号、“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还有较为完备的火力。
    继续打吗?
    希佩尔想鸣金收兵,因为公海舰队遭受的损失也极为惨重。再说了,战场上还有好几艘英舰没有能够逃走。如果能够干掉这几艘英舰,那么公海舰队就是名副其实的胜利者,付出的代价也变得有价值了。
    冯承乾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如果放弃追击,恐怕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最重要的是,公海舰队手上还有一张王牌,即雷德尔的侦察分队,五艘战列巡洋舰的状况较为良好,足以担负起追击任务。
    八点过,冯承乾搭乘快艇来到了“国王”号上,并且说服了希佩尔。
    五分钟后,希佩尔给雷德尔下达了追击命令,并且让“德皇”号等三艘受损较轻的战列舰跟在后面,以防大舰队反扑。
    当然,战斗没有结束。
    在雷德尔出动的时候,希佩尔还派出了轻巡洋舰等中小型舰艇,收拾那些没有办法逃脱的英舰,以及搭救双方的落水官兵。
    最关键的,还是修补受损的德舰。
    不管怎么说,修复战舰要比建造战舰容易得多。只要那些受损的战舰能够回到港口,就能够想办法修复。此外,在维修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改造,提升战舰的战斗力,使其在修复之后更具战斗力。
    当时,冯承乾原本打算返回“德皇”号,参与晚上的追击行动。
    可惜的是,希佩尔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做为公海舰队参谋长,冯承乾理应留下来协助舰队司令善后。
    数日后,希佩尔与冯承乾都为此后悔了。
    在雷德尔率领战列巡洋舰去追击大舰队的时候,冯承乾就给他发了一封电报,让他格外注意一点,即大舰队在航速提不上去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不会径直返回斯卡帕湾,而会在夜间进行机动规避,在确定摆脱了追击的德舰之后,再转为向斯卡帕湾航行,因此雷德尔应该尽可能的向斯卡帕湾方向前进,争取赶到德舰前方,而不要在夜间耽搁时间,更不要被遭遇的假相míhuò了。
    可以说,冯承乾非常清楚,贝蒂不会要然沿直线返航。
    别忘了,贝蒂肯定知道,雷德尔还没有丧失战斗力,因此公海舰队半定会在夜间追击大舰队,而且肯定会让雷德尔打头阵。
    冯承乾的安排也很恰当,因为在北海这边,能够供大舰队进驻的,只有斯卡帕湾。
    如果大舰队没有去斯卡帕湾,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冒险穿越英吉利海峡,二是绕过英伦三岛,目的地都是朴茨茅斯。原因很简单,只有朴茨茅斯港才有足够的基础设施,也才能够容纳整个大舰队。
    显然,贝蒂不会去朴茨茅斯。
    原因也很简单,朴茨茅斯太远了,那些在战斗中遭受重创的英舰肯定无法远航,必须去最近的海军基地。
    也就是说,斯卡帕湾是大舰队不二的选择。
    可橡的是。雷德尔没有把冯承乾的话听进去,而且贝蒂也摆出了míhún阵。让雷德尔认为大舰队将前往朴茨茅斯。
    在九点左右,贝蒂就让大舰队向西南方向航行。
    当时,雷德尔派出去的两艘轻巡洋舰已经追上了大舰队,而且发现了大舰队把航向转到西南。
    雷德尔据此认为,贝蒂将前往英吉利海峡,率领大舰队返回朴茨茅斯港。
    可惜的是,十一点不到,那两艘轻巡洋舰就被英舰赶走了,而且再也没有能够找到大舰队。
    到这个时候,雷德尔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决定,继续在朝西南方向航行。
    凌晨零点半,大舰队转向西北。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贝蒂与雷德尔几于擦肩而过。两人相距最近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公里!
    可惜的是,夜sè为大舰队提供了最好的掩护,而且受损英舰也扑灭了大火。
    两支舰队交错而过的时候,一艘公海舰队的轻巡洋舰还逼近了大舰队,而且遭到了英舰的炮火打击。可惜的是,这艘轻巡洋舰并没辨认出开火的是主力舰,反而汇报遭到英国轻巡洋舰的炮火打击。
    这个报告,进一步误导了雷德尔,让雷德尔相信,大舰队依然在向西南方向航行。
    当然,这个错误并不是德舰舰长的问题。根据战后获取的信息,
    当时英舰辨认出逼近的是一艘轻巡洋舰,所以在开火的时候,只使用了战列舰上的副炮,没有使用主炮,而英国战列舰的副炮就是轻巡洋舰上的主炮。也正是如此,德国轻巡洋舰的舰长才会根据炮口闪光断定朝他开火的是英国轻巡洋舰。
    凌晨两点,雷德尔不可避免的错过了贝蒂。
    可以说,雷德尔错迂了歼灭、至少是打残大舰队的最后机会。
    如果当时他把冯承乾的话听了进去,那么在凌晨五点左右,就能堵住向斯卡帕湾返航的大舰队。这样一来,只要雷德尔能够坚持一个半小时,等到天亮的时候“德皇”号等三艘战列舰就能赶上来,而贝蒂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率领一群遭受重创的战列舰闯过由三艘战列舰与五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拦截线。
    到了第二天上午,仍然没有收到雷德尔发来的消息,冯承乾就知道,贝蒂逃走了。
    这个时候,公海舰队已在返回威廉港的途中。
    天亮之前,在确定了几艘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的战舰是否有拯救价值之后,希佩尔给提尔皮茨与德皇各发了一封电报,汇报了交战结果,并且重点提到在舰队决战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大舰队,并且迫使大舰队主动撤离战场。为了强调这次海战的重大意义,冯承乾还让希佩尔在给德皇的电报中加了一句:从此开始,北海就是帝国海军公海舰队的内海,英国皇家海军再也不可能独霸北海了。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任何人来说,这份捷报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当天上午,德皇在吃早饭的时候就表示,他将亲自为希佩尔、冯承乾与雷德尔等公海舰队的主要指挥官授勋,奖励公海舰队所有作战有功的将士,并且把五月六日,也就是“挪威海战”的这一天,定为帝国海军日。高兴之余,德皇甚至提出授予希佩尔公爵、雷德尔伯爵与冯承乾亲王爵位。只是,在其他皇室成员的反对下,德宴最终只授予希佩尔伯爵与雷德尔子爵爵位,冯承乾没有拿到亲王头衔,但是在东普鲁士获得了一块封地,正式进入容克贵族行列。
    两天后,公海舰队回到威廉港。
    因为要与法金汉、鲁登道夫等人商讨作战行动,所以德皇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威廉皇储来迎接凯旋的公海舰队。
    事实上,这个时候公海舰队的情形并不好看。
    当天返回的十二艘战列舰中,没有一艘完好无损,甚至可以说没有一艘能让人觉得这是一艘雄伟的战舰。十二艘战舰的面目,几乎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所幸的是,这更能让皇储与民众知道,公海舰队是通过多么惨烈的战斗才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舰队,是在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之后,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
    至于另外八艘战舰,要到五月十一日才回到威廉港。
    这一天,在北海对面,斯卡帕湾也迎来了一支破败不堪的舰队。
    不同的是,英国皇家海军收到的不是胜果,而是两百年来最为惨重的失败,以及自纳尔逊时代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

第一百二十九章 意义
    如果说挪威海战打垮了英国靠家海军,那还为时过早。
    严格说来,挪威海战只是动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霸权地位,并没有彻底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原因很简单,在这场海战中,公海舰队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两艘战列舰战沉、三艘战列舰遭到重创,另外十二艘战列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五艘战列巡洋舰也没能全身而退。
    在此之后一个月,公海舰队只有十一艘战舰可以出海,即便到了三个月之后,也只有十五艘战舰可以出海。要到一九一五年底,公海舰队的实力才恢复到海战之前。
    不可否认,大舰队承受的损失严重得多。
    在这场海战中,大舰队损失了五艘战列舰,八艘战列舰与三艘战列巡洋舰遭到重创,余下十三艘战列舰也有所损伤。一个月之后,大舰队只有八艘主力舰可以出海,而三个月之后也只有十六艘。
    显然,大舰队的实力依然在公海舰队之上。
    更重要的是,到一九一五年底,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后四艘,以及“复仇”级的前三艘陆续服役,加上受损战舰陆续修复,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将超过海战之前,达到惊人的二十六艘。如果两艘“声望”级战列舰的建造进度加快,赶在一九一五年底建成,还将增加到二十八艘。
    毫无疑问,公海舰队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大舰队。
    事实上,就算四艘“拜仁”级赶在一九一五底建成,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也提前完工,加上修复的主力舰最多也就只有二十七艘主力舰。因为在这场海战中有太多的战舰受损,需要进行全面维修,所以在建的七艘主力舰不但不大可能提前完工,说不定还将推迟。
    这栏一来,也许要到一九一六年中期公海舰队才能在实力上追上大舰队。
    可是,到了一九一六年中期,英国皇家海军至少能够获得四艘“复仇”级战列舰,主力舰在总量上将达到三十艘,而帝国海军就算开足马力,到一九一六年中期也不可能获得如此多的主力舰。
    由此可见,公海舰队仍然没有获得兵力上的优势更谈不上彻底打垮大舰队。
    只是,这场海战的战略意义与政治意义显然远远超过了军事意义。
    如果说,在此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掌握着北海的制海权把守着德意志第二帝国通往外界的海上航线,那么在这次海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就再也无法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封锁了。
    仅仅在五月的后二十天,帝国的对外贸易量就比前一个月增加了百分之八十。
    比如,五月中旬冯承乾就策划了一次远程护航行动,由十二艘轻巡洋舰组成的护航舰队掩护由三十多艘商船组成的船队从威廉港出发,经法罗群岛进入北大西洋,然后前往美国西海岸的bō士顿。这支船队不但重启了德美间的贸易航线,还送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特使。六月中旬,船队从bō士顿出发,在七月的第一天回到威廉港带回来了数十万吨美国的产品。
    虽然对帝国来说,数十万吨货物根本算不了什么,西线德军一天就要消耗三十万吨各类物资,但是在政治、外交、贸易等各个领域这次“贸易活动”都有着难以言寓的重要xìng与关键xìng。
    别的不说,至少美国民众对帝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当然恢复的不仅仅是导美国的海上贸易。
    到七月份,帝国的对外贸易量比四月增加了五倍,达到了开战之后的新高,甚至超过了大战爆发前的月均水准。
    事实上,最大的影响在外交上。
    海战打响前,英国正在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日〗本加入协约国集团,甚至为此向〖日〗本做出承诺,在大战结束之后,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获取的所有利益,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殖民地与实力范围。在此之前,英国为了获得〖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协议,在战后归还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山东半岛。也就是说,英国对〖日〗本做出的承诺,已经违背了与〖中〗国达成的协议。显然,为了拉拢〖日〗本这个新兴强国,英国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可惜的是,挪威海战之后,〖日〗本的立场动摇了。
    虽然大战远在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表现,让〖日〗本当局不得不有所顾虑。说得简单一些,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暂时无暇东顾,照顾不到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但是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欧战的最后胜利者,就肯定能够在海洋战场上击败英国,也就肯定有能力出兵远东。
    即便〖日〗本是远东地区的新兴强国,也最多只算得上是个暴发户,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种拥有悠久历史,而且以强军立国的帝国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再退一步,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国无法在远东击败〖日〗本,也有能力在远东扶持一个能够对〖日〗本构成威胁的强国。
    显然,〖日〗本不可能冒险得罪如日中天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换句话说,英国要想拉〖日〗本参战,就得开出更高的价码,让〖日〗本认为有足够的利益去冒险得罪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是,英国还能开出什么样的价码呢?
    必须承认,〖日〗本的野心不小,胆量也不小。
    五月底,在英国佬束手无策的时候,〖日〗本当局主动开出了条件,即英国把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远东殖民地转让给〖日〗本,〖日〗本就以协约国成员身份参战,并且派遣舰队与作战部队去欧洲作战。
    这下,动心的是英国了。
    要知道,英国最初只是希望〖日〗本能够参战,帮助英国扫dàng远东地区,铲除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远东的根据地,并没有想过让〖日〗本派遣舰队与军队参战,更没有指望〖日〗本能在欧洲战场上做出贡献。再说了,即便英国答应,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成员也不大可能答应让〖日〗本介入欧洲战争。
    当然,英国看重的不是〖日〗本陆军,而是〖日〗本海军。
    虽然〖日〗本海军的规模与实力都远不如欧洲列强,甚至连仅属于欧洲二流海军强国的意大利都比不上,但是英国皇家海军连续遭受惨败,实力大不如前,还有漫长的海上航线需要保护。如果〖日〗本能够派遣舰队参战,哪怕是在地中海这类由英国皇家海军主宰的地方执行护航任务,也能大大减轻英国的战争负担,让英国皇家海军能够把更多的战舰派往至关重要的北海。
    六月,英国首相特使亲赴东京,与〖日〗本进行入盟的最后谈判。
    英国特使带着首相开出的优厚条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在〖日〗本提出的基础上,用尽可能低的代价让〖日〗本参战。
    只是,能否拉拢〖日〗本,还是个未知数。
    除了〖日〗本,美国的立场也受到了影响。
    在此之前,美国的银行家、企业家、贸易家把赌注主要押在了英国身上。这一点,在美国的对外贷款中体现得非常明确,即大部分贷款都发放给了英国,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贷款并不多。在这场海战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把持着美国命脉的大资本家认识到,英国不见得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了这场战争,那么美国押在英国身上的所有赌注都将泡汤。
    六月份,美国提供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贷款jī增到一点四亿帝国马克。
    这是个什么概念?在此之前的大半年里,美国发放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贷款总共也就不到两亿帝国马克。
    显然,美国佬意识到,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非常不安全。
    美国在发放贷款上的态度,等于美国的外交立场发生了转变。虽然美国的出发点不见得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这场战争,但是战场局势已经表明,参战的欧洲列强没有一个能够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