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遮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纤手遮天-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阵轻笑自身后传来。   
  “众目睽睽之下,觊觎高枝上的花朵,未免有失风雅。”   
  一身道袍,手持雕翎扇遮住颜面,帛阳长公主不知何时已端坐在方亭中。她身后不远处的门廊外,一群珠钗玉饰的女子正偷偷望向这边。   
  非也,怀着爱美的赤子之心,向往可爱可亲的事物,才是年少风流的体现。   
  咳,以上是我脑中所想的回答而已,实际上,我只不过倾身行礼,然后退避数步。   
  帛阳公主摇着羽扇站起,轻声道:“呵,小探花,你可是美女姐姐们关注的对象喔。”说着,她步入花丛里,优雅地摘选牡丹,弃而不用的花枝被她随手漂于池中。   
  配好一束娇艳的花,她转身递到我手上。   
  “长公主,”我压低声音,悄悄对她说,“会试的时候,多谢。”   
  “……不求谢。”帛阳公主微笑着再次掩住面容。   
  我抱着花,诚恳地低首:“请允许在下先言一字谢。”   
  一双美眸眯起,她似乎在羽扇下笑着,应道:“知了,知了。探花使可曾听过大恩不言何字?”   
  “既要说也要有行动,这才是在下诚意的体现,缺一不可。”我答道。   
  “……呵,拥有一张让人心花绽的甜嘴,眼中却不见谄媚之色,倒是意外地——”   
  帛阳公主假意嗔半句,抬眼看向我身后,笑容骤然收住。略一颔首,羽扇轻摇,她旋身便走。我回头看,原来是东宫离席往这边来了。   
  不在席上好好呆着,跑花园里来做什么?   
  “殿下?”   
  东宫一脸不悦地质问:“你认识皇姑母?”   
  “哎?”   
  “就是刚才跟你谈话的道姑!皇姑母,帛阳长公主。”东宫两条眉毛都快皱到一处去,“以后见了她躲远点,知道吗?”   
  “喔……其实很少进宫的话,基本上不会再巧遇长公主吧?”我想起做太子舍人的事情,将话题重点小小地扭转过去,“听说殿下有意往东宫舍人名单中增添一位?”   
  东宫的脸迅速飙红。   
  “……你知道了?”他有些尴尬地用转身咳嗽来掩饰,“本宫、呃、确实有此打算——”   
  直截了当,我戳破他头顶上冒出的泡泡:“我不干喔。”   
  唰地一声,他立刻回头:“为什么!”语气愤愤不满,不用问,后边跟的标点肯定是感叹号而非问号。   
  我不慌不忙地解释:“喏,就算我做随侍跟陪游很成功吧,诸位大人的教导还是不得不听从的。每天都跟在三公子身边的话,难免被要求记录一些东西报告给大人们——你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我也同样呀!”   
  “你不是那种人!”东宫脱口而出,顿了顿,又狐疑地嘀咕,“等等,你好像就是那种人……”   
  就算是,也别说出声好不好,真伤心。   
  东宫的想法似乎很简单,他觉得可靠可信的,就想带在身边。这种贵族式的任性,我是大大地有意见——就算不能平起平坐,至少也要尊重我吧。   
  为了让他心底没底,我只好构造一个完全可能实现的恶果来说服他。   
  “哎呀,不要想太多。我是说,立场改换,态度自然就要变化,日日相对,难道殿下希望你我相看两相厌?”我趁热打铁,“如此说来,保持现在的状况,几天见一回面,不是挺好?”   
  “……本宫再考虑考虑。”   
  “呵呵,再考虑,筵席中的美味佳肴都快撤光了。”我拖着他往方亭走,将开得最漂亮的那枝桃花指给他看,“状元郎应该等急了吧。我想折的花在那里,能唤人来替我剪下吗?”   
  “哈,那当然!”   
第七十二节 翰林院的小角色   
    『……   
  自衙门踱出的,正是上任一载有余的翰林院修撰大人——长州趵无疏,与之素来交好的编修秦晏秦大人紧随其后。   
  先看这状元郎趵无疏,但见其宝冠束发,金簪绯带,剑眉英挺,薄唇抿然含笑,身着淡青忍冬绣纹绸袍,足踏祥云皂靴。八尺男儿佩三尺宝剑,正是天坠紫星、允文允武,所谓风流才子非此人莫属。   
  再说探花使秦晏,端的是满月之相,双眉似弦月还驰、若远山却浓,目是青莲,唇如丹果。翩翩少年者,戴方巾,垂一对皂尾,穿的是莲纹织锦袍衫,手持玉坠摺扇,谈笑间温文有礼,真个风雅自在。   
  这两位士族公子沿路走来,便是无风,天街也仿若铺满落花,芳菲盈盈——   
  ……』   
  ※※※※※   
  “看什么呢?脸红成那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印泥拍脸上了呐。”   
  我闻声合起小册子,用手背贴着脸颊,果然有些发烫。   
  “呃,这个,不知修撰大人读过没。”我起身去替自己倒一杯茶,顺手将小册子递给趵斩,“是新出的话本,坊间传阅得挺快。”   
  “哦?”趵斩兴致勃勃地翻开,“上回流传穷秀才夜遇北山神女的故事,趵某还没看完呢,这么快又出新本?讲的什么?”   
  我忍着笑:“看过就知道了。”   
  是写我们这批新科进士的,听说卖得相当好——无论古今,八卦果然都是人的天性。   
  别看书里把我们写得威风凛凛,其实谁不知道,翰林院的修撰、编修、检讨是磨练新人用的职位。算史官吧,但重新修史的机会少之又少,接到的工作多是起草文书制本什么的,差不多就是文秘一类了。   
  我擅长写应用文,这些活干起来是轻松愉快,一转眼就做了一年多的编修——也就七品小官一个。   
  一年来,身边的人也不是没有变动,比如秦之麟吧,他跟我们一样是庶吉士(也就是到翰林院实习的进士,还有些去六部实习的,叫观政进士),刚进翰林院就任侍讲学士,半年之后升官调去大理寺了。当然,这种后台硬的,嫉妒起来也没意思。   
  说到后台……   
  “秦编修要去御书房否?”一位学士大人从门外探进头来。   
  我点头:“嗯,是的,大人有公文给监国过目?”大家都知道我有监国特许,能随时进见,因此让我捎带文件的次数也不少。   
  一叠文书放在我的桌上:“梁翰林有两份公文没来得及一起呈交,麻烦秦编修了。”   
  满脸堆笑:“哪里麻烦,举手之劳呀。”   
  送走学士,我回头无奈地盯着公文:这哪里是没来得及送过去的,明明就是在内阁那里没通过,不同意送交给监国过目的文件嘛!   
  就算东宫看过,没有内阁的印章也不能执行,徒增东宫的郁结而已。这种被半路拦下的文件越多,东宫就越不乐;转交的文件越多,我也越不安,危机感与日俱增。   
  叹一声,我研墨,继续抄写公文。   
  趵斩也在忙碌着,核对今年升迁的官员名录,由原本的籍贯分类改写为出仕年份分类。上头一个命令,我们往往就要忙很久,烦啊。   
  他抄着抄着,忽地停了,用笔杆敲敲我的桌子。   
  我抬头就看到一页入职官员的名单:“嗯?”   
  “你看吏部。”他说。   
  接过来,我慢慢查看,这回新从地方调上来四人进吏部,其中一人名叫江源,调任吏部主事(六品),乍看之下没问题,这年纪真轻,只有三十岁。再仔细一看,他捐买举人身份是二十五岁,立刻被安排了一个县官的职务,然后今年回京进吏部。   
  按照本朝法令,举人出身的外派官员,必须做足十年地方官,才能视其政绩,回调京城任职。更何况此人只是捐官而已,一般来说更不受重用,怎么五年就调回来了?   
  八成是上头有人吧……   
  我俩只是修撰和编修,无权纠察这事,也不想惹到一身腥。   
  于是想了想,我说:“这么明显的疏漏……是传抄的时候,将捐官年纪记错?”   
  “嗯,一定是这样。”趵斩点头,“应该是二十岁入仕,那就这么写了。”篡改朝廷命官资料,罪名不小,不过交一份矛盾的资料上去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就对了。   
  “问一下翰林大人吧?”我小心地提出。能捐官的人,必然有后台,如果人家不高兴年份被更改怎办?   
  趵斩道:“不了,如果追查,就当作是我笔误。”   
  我笑笑:“既然已有决定,为何要知会在下呢?”   
  他拍拍我的肩:“好歹是同科,有难同当嘛!”   
  “好,下官也没有核出错处……”这才是你的本意吧?我苦笑。   
  一个时辰后,翰林院收工,大家纷纷往名薄上签到,换衣服,回官宅的回官宅,赴酒宴的赴酒宴。   
  说起酒宴……“趵大人,左学士的庆生宴,你不去么?”我问趵斩。   
  “嗯,今日犯讳,不能去啊。”   
  要说婉拒官员小团体的邀请,趵斩总是理由最多、花样都不带重复的。   
  我当初没反应过来,一有人邀请,就跑去应酬,结果在翰林院的位置变得十分尴尬……多亏有东宫在,别人只敢在背后议论,不能拿我怎样。唉,这糗事不提也罢!   
  收拾好办公用品。我离开翰林院,跑去御书房例行“晚班”。   
第七十三节 ……太、太子妃?   
    烟雾袅袅升起,牵扯出提神敛心的熏香气味。   
  东宫正在忙碌。自从去年冬初元启帝发兵东夷,东宫就完全扛下了帝君的工作。虽然并非从早忙到晚,但也不清闲,连他最喜欢的马球帷赛也少有观战。   
  抬眼见我立在殿外,东宫立刻将折子往案上一摊,右手撑住额际,作疲惫状。等到我坐在对面的时候,他已经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了。   
  “本宫实在是十分疲累……”说着,一头栽在案上。   
  等侍官退出御书房并关闭门扇后,我才把藏在袖中的文书取出,码到他的脑袋旁边:“不多,爱看就看,不看也无所谓。反正我是送到了。”   
  “你都送来了,怎能无视?”东宫依旧是哀叫。   
  那就是自找的嘛,总之别想让我觉得是自己不对,我一小职员夹在你跟大臣中间也很尴尬的说。   
  我摆摆手:“好好,莫再嚎了,殿下想要什么补偿,直接讲吧。”   
  “后天出城踏青!”   
  “恐怕困难。”你想都不用想,没门,“曹少师严令禁止殿下微服出游。”   
  东宫无辜地眨眨眼:“那正大光明出去就可以了么?”   
  “也要殿下有正大光明的理由。”   
  我哼了一声,抱走几摞批阅过的折子,按照上面的印章分门别类放好,这叠是送去通政司的、这几张去詹事府、这叠工部、这叠要抄誊一份送去大理寺、还有几折退回内阁再议……   
  东宫沉默了一阵,或许是看我专心整理文件,觉得被冷落了不高兴,拿笔杆敲敲案桌。   
  “——本宫有出城的正当理由。”他说。   
  “哦?讲来听听。”我头也不抬。   
  “去接本宫的正妃。”   
  ……   
  嗯?   
  啊啊?   
  我手里的折子哗啦啦落到席上。   
  ※※※※※   
  第三天是初六,大吉,利婚嫁。   
  东宫穿的是英武帅气的礼服,果然翘班不上朝。不知大臣们在朝房准备半天,却得到通知“监国接老婆去了”,会是什么表情?   
  反正我的脸色是好不起来的。   
  太子妃明明就是我,谁也不知道我就在这里,东宫是要上哪儿接那个传说中在养病的太子妃?   
  带着浩浩荡荡的皇卫仪仗出发,离开京城,沿着大道往西。荒山,再深山,经过一座横在瀑布上的小桥,眼前豁然开朗。平整宽阔的石操场,两边是军营,正晌午,炊烟袅袅,站岗的士兵板着脸,纹丝不动。有骑兵过来盘问我们的来意,后毕恭毕敬退到一边。   
  操场尽头有雍容华贵的红色高墙,围着一座占地颇广的道观。   
  似是早有准备,没等我们的队伍走到跟前,道观外围的大门便敞开了,里面左右各站一排道姑,都生得眉清目秀,粉黛未施也是上等姿色。   
  住持师太领东宫进去,随从都在安排外面等着。   
  我蛮好奇这座道观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用途,竟有派兵保卫,后来琢磨着,该不会是专门安置皇室出家女眷的吧?例外的是帛阳长公主,她出家却没来这里修行,只不过呆在皇城偏僻的角落而已。   
  过了大约半小时,东宫出来,吩咐把锦轿移到道观大门外。   
  我歪着头,有点看好戏的心理,等着那个不知何方来的太子妃出现。   
  道观大堂门里首先出现的,是穿着简朴的老妪,她半扶半牵领着一只小手往外走。小手的主人体型娇小,华冠珠帘遮面,看不见容貌,相信她一定觉得头很重很重。   
  这两人的移动速度,比老牛还慢。   
  东宫表现得格外沉稳,负手站在锦轿边。   
  那“太子妃”一步一停,挪到轿前,略微提起裙角,预备迈过横轭——只是预备的高度不够,绊住,一声不吭往前倒。   
  东宫急忙接住她,顺势往脚下一揽,打横抱了起来,送进轿内安置。   
  我的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那个女孩明明就是假冒伪劣的太子妃,东宫居然看不出来,怎会眼拙到这种程度!就算八岁时候分开,好歹也该有点印象吧?   
  唉,有口不能言,我真想狠狠敲东宫的脑门。   
  回到皇城,东宫送太子妃去见太后,留了两个时辰给东宫殿的宫人做准备。太子妃的殿阁一直保留着,这回看宫女进进出出,手里拿的尽是大红大绿的装饰,倒像是东宫与假太子妃重新成亲了。   
  我候在东宫正殿后的花园里,情绪低落。   
  这是怎么回事,莫非秦家大胆到偷梁换柱,找了个长得跟我相像的女孩,冒充太子妃蒙混过关?   
  真是可恶,明明我这个正主就在这里!   
  确实,除了江近海,没人能证明我是太子妃秦氏。而如果江近海作证,那他是死罪,我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擅离皇城罪过极大,更何况还有女扮男装殿试的欺君之罪?   
  也就是说,我是太子妃这个事实,可以当作完全没有存在过。   
  想要扳倒她的话,就得从了解她底细的人入手,比如太后、秦家人、还有那位老嬷嬷。可是,揭发假太子妃对我百害无一利。首先我没理由这样做,其次手里完全没证据,口说无凭啊。   
  还是观望一下吧,东宫本身权力也不大,就看假太子妃还会不会起什么风浪了。   
  想归这样想……   
  我还是觉得很不甘心!   
  ——气死人了。   
第七十四节 我的仰慕者?   
    此时,一名太子舍人从小路走来,对我行礼。   
  他是大理寺左少卿的幺子,复姓即墨,名君,字子音。我之所以这样介绍,是因为刚认识他的时候闹过笑话,以为这孩子姓即,于是跟东宫提起的时候管他叫“墨子音”……让我撞墙去吧,真是一生的污点!   
  我回礼。   
  对方道:“秦编修,在下即墨君,有事相询。”   
  “请讲。”   
  “是这样的,下个月初五不朝,又正巧是太学举办射礼大会的日子,诸位师长希望监国能莅临会场……”   
  我展开折扇,遮挡过于刺眼的阳光:“这个,应该递邀函给殿下过目吧?”   
  即墨君的脸红了,低下头道:“监国对编修格外倚重,如果编修能帮忙提一下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