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回巢-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心的旖旎,就这么烟消云散。

    太孙无奈地笑了一笑,却也深知顾莞宁的性子,只得在顾莞宁的身边坐了下来,将今日的事情细细道来。

    顾莞宁听了之后,沉默了片刻。

    太孙心里涌起一丝淡不可察的酸意,面上却未流露出来,笑着说道:“萧睿忽然开了窍,高高兴兴地准备迎娶王家小姐。哪怕是装出来的,也比之前强多了。看来,三皇叔私下已经教训点拨过他了!”

    是啊!

    如果不是齐王点拨,骄傲又倔强的齐王世子,又怎么肯低头。

    一切分明和前世不同了,却又不自觉地延续了前世的轨迹。

    她嫁给太孙,萧睿另娶他人。曾经心心相映情意相许的他们,最终背道而驰,彻底决裂。

    顾莞宁怔忪了片刻,很快回过神来,看了太孙一眼。

    正好捕捉到太孙面上来不及隐藏的探寻和酸意。

    这个小心眼的大醋缸!

    不知道又狂喝了多少醋。

    顾莞宁忍住笑意,故意幽幽轻叹一声,将头扭到了一边。神态寂寥落寞,流露出心上人另娶他人的悲凉。

    太孙:“”

    明知道顾莞宁故意这样表现来取笑自己,太孙还是吃味了:“他娶了王家小姐,以后再没资格惦记你。不对,从你嫁给我的那一天开始,他就该死心了。”

    顾莞宁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真不知你吃哪门子的醋。我要是还惦记他,怎么会嫁给你。”

    太孙轻哼一声:“你前世也嫁给我了,心里还不是一直惦记着他。”

    顾莞宁:“”

    被他这么一说,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有那么一点点过分。

    顾莞宁咳嗽一声,扯开话题:“齐王世子的亲事定下,下面就该轮到魏王世子和韩王世子了吧!”

    魏王世子比齐王世子小了一岁,韩王世子和魏王世子同龄。两人俱是十五岁的少年郎,今年定亲,到明年成亲,倒也正好。

    太孙很配合地转移话题:“凛堂弟和烈堂弟的亲事,都由皇祖父皇祖母做主。”

    魏王妃韩王妃的如意算盘打的叮当响。

    只要元佑帝肯过问,王皇后必会为他们两个择品貌俱佳的名门闺秀。比她们两个亲自操持更好,又能讨帝后欢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顾莞宁眸光微闪,淡淡一笑:“魏王妃韩王妃倒是聪明又乖觉。”

    太孙也淡淡笑了一笑:“身为皇家媳妇,哪有蠢人。”

    其实,也还是有一个的

    顾莞宁瞄了太孙一眼,很厚道地将话咽下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王皇后频频召京城中的名门闺秀进宫觐见。年龄从十三岁到十六岁不等,俱是尚未定亲婚配的妙龄少女。

    明眼人一看就知王皇后是在为两位世子择亲事。

    魏王世子和韩王世子当然不及太孙身份尊崇,也不及齐王世子英俊不凡。不过,两人也都是千里无一的出众少年,又都是世子身份。

    若是能嫁给其中一个,就是皇家孙媳,以后少不得一个王妃之位。日后随着丈夫出京就藩,富贵荣华一世。

    怎么看,都是极好的亲事。

    一时间,众人心思浮动。有资格进宫觐见的,少不得要在暗中动些心思。诸如买通王皇后身边的内侍宫女,细细打听王皇后的喜好,以便投其所好之类。

    王皇后选出其中几个格外出挑的,将各人的资料都写了下来,呈到元佑帝的面前。

    元佑帝随意看了几眼,便道:“一切都由皇后做主吧!”

    王皇后笑道:“不瞒皇上,臣妾确实已经有了合意的人选。这些闺秀中,最出挑的就是傅阁老府上的嫡长孙女,闺名叫傅妍。另一个是林祭酒的掌上明珠,闺名林茹雪。”

    “家世相貌才情品性,两人无一不出挑。”

    元祐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笑着问道:“她们两个比起莞宁来如何?”

    莞宁莞宁,叫得好生亲热。

    对自己嫡亲的孙女都没这么好。

    王皇后心里微微泛酸,面上却笑道:“顾氏才貌无双,更有傲骨。傅小姐和林小姐自是不及。不过,她们两个也都是十分出挑的名门闺秀。傅小姐能言善道,圆滑伶俐。林小姐斯文安静,性情内敛。相貌也都是一等一的。也配得上阿凛和阿烈了。”

    “那你打算如何赐婚?”元祐帝笑问。

    王皇后早有打算,此时说来胸有成竹:“阿凛沉稳有度,只是不喜多言。臣妾想着,将伶俐善言的傅小姐许配给他。也能稍稍弥补他的缺憾。”

    “阿烈年轻气盛,性子稍嫌冲动了些。娶一个文静的世子妃正好。不如就将林小姐赐婚给他。”

    夫妻两个,性子互补,也是好事。

    元祐帝笑着赞道:“还是皇后想得周全。此事就依皇后的意思,早日下了凤旨赐婚吧!也能让魏王和韩王早日安心。”

    王皇后含笑应了下来。

    隔了几日,赐婚的凤旨就到了傅家和林家。

第三百七十一章 规矩(二)

    发话的是神色阴沉的太子。

    太子妃心里一颤,反射性地瑟缩了一下,说了半截的话也戛然而止。

    多年来的温驯服从,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太子阴沉着脸说道:“些许小事,何须大动干戈地派太医前去?若是传出去,成什么体统?”

    太子一动怒,太子妃就不敢吭声了。

    顾莞宁却丝毫不惧,神色淡淡地应道:“两位侧妃身为妾室,给母妃请安伺候母妃衣食起居,是她们应有的本分。她们不来,才是毫无规矩不成体统。”

    “父王见惯了朝堂大事,大概是从未将内宅的事放在心上。殊不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内宅混乱,妾室不懂规矩,这是乱家的根本。传出去,父王的脸上也没什么光彩。”

    太子:“……”

    太子的第一个反应,当然是愤怒。

    哪有儿媳教训公公的?

    这个顾莞宁,真的是反了天了!

    可愤怒中,又透着一丝莫名的心虚。

    大概是因为他心中清楚,顾莞宁这番话有理有据,并不是胡搅蛮缠。也或许是因为,类似的话,元帝也曾说过。

    顾莞宁此时说话的语气,竟和不怒而威令人敬畏的元帝有几分相似……对元帝存着敬畏的太子,莫名地怂了。

    这还没算完,就听顾莞宁又说了下去:“母妃心地仁厚,心胸宽广,从不计较,宁愿隐忍,也不愿闹得人尽皆知。儿媳对母妃十分敬佩。只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媳虽然是才进门的新妇,也忍无可忍,这才斗胆张口。”

    “母妃不愿张口,儿媳愿代母妃张口,请两位侧妃现在就过来,教一教她们何为规矩。”

    太子妃想也不想地点头应了:“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顾莞宁:“……”

    好吧!婆婆虽然平庸无能,倒也不算蠢钝。

    顾莞宁很快应下了。

    太子的面色变了又变,似想翻脸动怒,到底又忍了下来,面无表情地说道:“闵氏,你身为太子妃,内宅里的事,便由你做主。没有让一个新进门的媳妇当家理事的道理。”

    面色不好看,语气也不算好。

    不过,到底是松口了。

    太子妃精神一振,立刻笑道:“殿下说的是,臣妾知道该怎么做了。”

    太子阴着脸,拂袖离开。

    太子妃长长地松了口气,然后看向神色自若的顾莞宁,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儿媳这般厉害,又肯为她出头,她心里当然是高兴的。可同时,又有种微妙的远不如对方的唏嘘。想到愤然离去的太子,心里的滋味就愈发复杂了。

    顾莞宁迎上太子妃神色复杂的眼眸,轻声提醒:“父王已经发话了,母妃何不打铁趁热,命人召两位侧妃前来?”

    至于三位郡主,倒是可以暂缓一二。她们虽是庶出,也是正经的郡主。先给她们留些颜面。

    太子妃定定神道:“好,我这就打发人去叫她们到雪梅院来。”

    顾莞宁淡淡一笑。

    ……

    内宅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很快就会被耳目灵通的知晓。

    于侧妃和李侧妃前脚刚踏进雪梅院,此事就在宫女内侍间悄然传开了。

    “太子妃平日里可极少召两位侧妃。今天忽然召得这般紧急,不知是为了何事。”

    “听说,太子殿下今日离开雪梅院的时候,脸色很难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和两位侧妃有关。”

    “嘿嘿,我看,这内宅是真的要变天了。”

    众人在暗中揣测纷纷。

    此时的于侧妃和李侧妃,正满心憋屈地站在太子妃身侧“立规矩”。

    妾室伺候正妻,确实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她们两个进府都有十几年,也都各自生了儿女。早在数年前,就不必在太子妃面前“伺候”了。

    更不用说,于侧妃近年来极为得宠风头日盛,甚至已经隐隐盖过了太子妃。面上维持着恭敬,心里根本就没将太子妃当一回事。

    谁能想到,顾莞宁一过门,软弱无能的太子妃腰杆直了,底气足了,说话也比以前硬气多了。

    “于侧妃,李侧妃,这些年,你们两个极少来雪梅院请安。往日也就罢了。如今顾氏过门,我们这内宅里也得立出个样子来。从今儿个开始,你们两个也每日都过来。”

    太子妃神色淡淡地吩咐。

    李侧妃没敢吭声,唯唯诺诺地应了。

    于侧妃当时心中不忿,忍不住说了句:“不知此事,太子殿下可知晓?”

    太子妃还没做反应,顾莞宁已经神色冷然地张了口:“这些内宅琐事,岂可让父王烦心,自是由母妃做主。”

    “于侧妃这么问,莫非是不愿来给母妃请安?”

    一个侧室,有何资格不愿给正妃请安?

    这么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压下来,于侧妃哪里敢应,忙出言分辩:“太孙妃误会了。我绝无此意。身为侧妃,给太子妃请安是分内之事……”

    话还没说完,顾莞宁已经利落地接了话茬:“于侧妃既懂礼,也愿意守礼,那就极好。”又看向李侧妃:“不知李侧妃可有异议?”

    眼看着素日风光的于侧妃,被收拾得哑口无言。李侧妃哪里还敢多嘴,忙陪笑道:“太孙妃说的甚是,婢妾并无异议。”

    “没有就好。”顾莞宁扯了扯唇角:“今日是母妃主动召两位侧妃前来,到了明日,两位侧妃就主动来请安伺候,不要再让母妃费唇舌了。”

    李侧妃乖乖闭了嘴。

    于侧妃心中羞恼不忿,面上却不敢流露出来,和李侧妃一左一右站在太子妃身侧。端茶送水地伺候,时不时地陪着说上一两句话。

    半天下来,养尊处优的于侧妃站得腰酸背痛。李侧妃也没好到哪儿去。

    到了中午,她们两个也没机会歇着。

    新进门的太孙妃笑着说道:“我这个新过门的儿媳,本该伺候母妃用膳。不过,今日两位侧妃都在,儿媳倒是不好抢了她们表现的机会。”

    于是,伺候饭菜的活也落到了于侧妃李侧妃的身上。

第三百七十二章 撑腰?

    晚上,伺候完太子妃梳洗更衣后,于侧妃李侧妃才得以告退。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雪梅院,脸色都不太好看。

    人家吃着她们看着,人家坐着她们站着,人家吩咐一声,她们就得忙活着端茶送水……一天下来,累得腰腿酸软,恨不得立刻躺下。

    比身体疲惫更令人咬牙切齿的,是那种被压得弯腰低头连大气都不敢喘的憋屈愤怒。

    这些年,她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于侧妃用尽所有的自制力,总算勉强维持面上的平静镇定。

    李侧妃飞速地瞥了于侧妃一眼,什么也没说,先一步走了。

    于侧妃满身疲累满腹怨怼,也没闲心猜测李侧妃的心思,回了自己的院子。

    益阳郡主已经等得满脸困意,见于侧妃终于回来,立刻委屈地迎了上来:“母妃,你怎么这么迟才回来?我和三妹一直等你。她等的困了,已经先睡了。”

    于侧妃苦笑一声:“我在雪梅院伺候太子妃。以后怕是还要去上一阵子,你们两个就别等我了。”

    白天发生的事,府里几乎传遍了。

    益阳郡主自然也知道了,忿忿不平地说道:“这个顾莞宁,一进门就耀武扬威。今天的事,一定都是她从中捣的鬼。等父王回来,母妃好好告上一状。父王一定会替母妃做主的。”

    于侧妃显然也有此意,口中却叮嘱益阳郡主:“从明早开始,你就领着丹阳一起去给太子妃请安。免得那个顾氏再借机生事。”

    益阳郡主不怎么情愿地点了点头。

    于侧妃苦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太子过来。

    于侧妃派了心腹青亭去门房打听太子是否回府,青亭很快回来禀报:“启禀侧妃娘娘,殿下今日回府后,去了徐美人那里。”

    徐美人是去年刚进府的,只有十八岁,年轻又貌美。

    太子贪恋新鲜,一个月在于侧妃的屋子里留宿的次数约莫**日,李侧妃那里去上两三天,其余的时间,大多临幸年轻的侍妾美人。

    于侧妃见不到人,也没了法子,只能忍气吞声地睡下不提。

    ……

    梧桐居里。

    顾莞宁一回屋子,所有的内侍都退下了。

    太孙走上前,拉起顾莞宁的手,皱眉问道:“你怎么在雪梅院待了一整天都没回来?该不是母妃留你在面前立规矩了吧!”

    顾莞宁扯起唇角,淡淡一笑:“不是母妃留我立规矩,是我主动要留下的。”

    太孙:“……”

    “我到底是刚嫁进门,总得立几日规矩。”顾莞宁轻声道:“不然,母妃的颜面就太难看了。”

    说到底,这是为了给太子妃做脸面。

    太孙想到太子妃软弱的性子,忍不住轻叹一声:“母妃生性如此,我也曾试着劝她改一改。可惜收效甚微。”

    太子妃生性温软,又不得太子欢心,在内宅的处境远不如外人以为的风光。

    于侧妃在内宅里过的风光如意,太子妃这个正妻倒成了忍气吞声的受气包。太孙看在眼里,自然心疼。

    可他平日几乎都待在宫中,回府的时间少之又少。再者,内宅之事,男子也不便多插手。天底下更没有儿子管教老子的道理。明知道太子偏听偏信偏宠于侧妃,太孙也不便多言。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宫中用心经营,博得元帝的欢心。

    也因为他颇得圣眷,太子妃的位置才一直安然无恙至今。

    顾莞宁似是看出了太孙的低落,低声道:“放心,以后有我在,无人再敢让母妃受闲气。”

    顾莞宁从不轻易许诺。

    说过的话,如一言九鼎。

    太孙心中一阵动容,握着她的手:“阿宁,谢谢你。”

    以顾莞宁的功力,十个于侧妃也不是她的对手。

    顾莞宁不以为意地笑了一笑:“我既是嫁了给你,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

    顿了顿又笑道:“今日于侧妃和李侧妃也一直在雪梅院里。我只站了一会儿,母妃就赐了座。她们两个一直站到了晚上。足够她们两个慢慢消受了。”

    太孙哑然失笑,听着顾莞宁说起了白日的事,心里的感动和暖意一点一点地聚集。

    待顾莞宁说到明日还要去立规矩,太孙顿时心疼不舍起来:“今天已经去过了,明日就不必再去了吧!”

    “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