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方面是绝对不会接受失去澳大利亚的,就像英国人也绝对不会接受失去印度。失去澳大利亚,美国就失去一个从西南太平洋反击的重要基地。所有的战役所需物资,只能由美国本土隔着太平洋千里迢迢运到战场上,这无疑会加重美国反攻的负担。
与英国人现在拼命增加驻印度空军,甚至将美援战斗机的相当一部分,调往印度一样。美国方面也必须动用一切手段,增加对澳大利亚的援助,尤其是增加对澳大利亚陆军和空军的援助。
原定四二年七月份运抵东北的一百架P四零C战斗机,二百辆M三轻型坦克,就是直接转给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和陆军。再加上每天都在损失大量飞机的澳大利亚战场上激烈的海空战,是一个还不知道多少架飞机才能填满的大窟窿。
除了美军自身损耗与需求,以及要优先援助苏联和英国之外。现在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制约着美国方面。在重庆方面连番抗议,甚至要威胁退出作战联盟的强硬态度之下,美国政府也不能不考虑重庆方面的态度。
在这个时候为抗联提供除了轰炸机之外,任何作战飞机和武器装备都要慎重行事。重庆驻华盛顿的那位大使,可谓真的是很厉害。他在国会施加了大量的影响,让美国政府和军队每一个对华决策,都要深思熟虑。
美国人不希望对日作战的中英美联盟,因为这件事情破裂。更不希望重庆方面,彻底的倒向日本人的怀抱,让中国内地的百万日军腾出手来。所以在经过几番考虑,给予抗联的武器装备,暂时还是以英国方面为主。这批飞机就是美英经过商量之后,采取的一种折中方案。
用这种性能还算不错的飓风战斗机MK二型,替换下原计划提供给抗联的P四零C型战斗机,以堵住重庆方面的嘴。至少这种英制飞机,实际性能除了航程之外,并不比P四零C型战斗机差到哪里去。而且美国人眼下也没有比P四零战斗机,性能更好的飞机了。
在美国方面认为这种飞机性能已经落后那只是相对性的,只是与同样为英制战斗机的喷火战斗机相比而已,并不是对于敌军战斗机来说的。更早接收这批飞机的苏联人,在面对德军新式战斗机的时候,不是也打的不错吗?
至于东南亚战场与澳大利亚战场上装备飓风战斗机的部队,是因为他们装备的都是落后的MK一型战斗机。而且皮尔逊空战失利,认为与战术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亚洲战场上与欧洲战场上,完全是两码回事。
英国人用对付德国空军的战术,来对付格斗性能更加灵活的日军飞机,这完全是自讨苦吃。所以皮尔逊认为不是这种飞机性能不好,是英国人在空中使用的低劣战术,砸了这种飞机的口碑。
而且这种飓风战斗机,在与零战对抗的时候,在大部分的时间之内的确是落于下风。但是美国陆海军装备和使用的P三九、P四零战斗机,海军使用的F二水牛、F四海盗战斗机,也一样不是对手。甚至战损率,还要超过飓风战斗机。
除了航程比较短和火力相对弱一些之外,这种英军所使用的飓风MK二型战斗机。无论是在发动机性能,还是机体坚固性上,还是维修简便上,都比美国之前提供的P四零B型战斗机,以及P三九A型战斗机要好。
甚至在一些性能上,还要超过给苏联人和澳大利亚人提供的C型。低空性能虽说不如日军新式战斗机,但是高空性能却远远的优于日军战斗机。而且根据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经验来说,这种飞机低空的回旋性能,并不比零战差到哪里去。
当然最大平飞速度是慢了一些,爬升率也不如美制飞机。但巡航速度还是要快于P四零的,至少还有与日本陆军航空兵一战的能力。而且英国人也答应,尽可能多的提供给抗联这种战斗机,并且尽可能提供新的型号。
皮尔逊明确的告诉杨震,现在摆在抗联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受这些实际性能并不差的英制战斗机,暂时作为美制战斗机抵达之前的替代品,以维持抗联战斗机部队的作战能力。至少不会在防空上,出现太多的漏洞。
二,就是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抵达的美国飞机。而这个等待,也许是遥遥无期的。因为他也不知道,美国飞机分配什么时候才会轮到抗联头上。毕竟就连他们的国民政府,现在都还没有排上班。
从年初到现在,重庆只分到了一百二十架P六六战斗机,外加四十一架P四三战斗机的份额。现在运到印度的只有八十架P六六战斗机,剩下的P四三战斗机,则还在美国本土等待启运。
他可以去和美国陆军参谋长说,将那批原来准备援助给重庆的P四三战斗机,转交给抗联。如果他杨震想要的话,他可以保证将这批战斗机交给抗联。但是此事引发的后果,他可不敢保证。
因为他通过国内的朋友,知道这种飞机除了飞的很快之外,但是其他的性能很差。至于P六六战斗机,他并不建议抗联使用。因为制造这种飞机的伏尔梯公司,从来就没有制造过战斗机。最关键的是这种战斗机,还是从轻型轰炸机改过来的,性能恐怕相当的差劲。
在口赞莲花的皮尔逊劝说之下,经过思虑再三杨震还是最终决定,接收下来这批英制战斗机。但是有一条,英国人必须配合抗联,将这批飞机上的十二挺无论火力再密集,但是打到别人身上就跟毛毛雨似的七点七毫米机枪,全部替换为抗联使用的苏式UB十二毫米航空机枪。
至于航空燃油和炮弹钢,如果美国人不能保证按时提供足够数量。那么就让他们派一批技术人员,加快抗联自己的炼油厂,尽快的进行生产。并派出技术人员和提供设备,协助升级抗联的炼钢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制造航空炸弹所需用钢。
对于杨震的这三个要求,皮尔逊想都没有想的就点头答应。并保证在九月份之前,抗联还会得到不少于两万吨的航空燃油,以及一批备用发动机和大批的零部件,以尽快恢复因为缺少零件趴窝的抗联战斗机。
至于苏制的米格三战斗机,皮尔逊建议他最好全部撤换。因为这种飞机在美国人眼中,纯属粗制滥造的货。而且过于狭小的机身,也无法更换美制或是以英制发动机。与其留着占据编制,还不如尽快的淘汰。
因为他知道按照美英两国的协议,在十月份之前还会有三百架飓风战斗机抵达东北。这批飞机一旦抵达,抗联的航空兵就拥有了足够数量性能还算不错的战斗机。那种已经无备件来源的老式苏制飞机,完全可以淘汰了。
那批飞机英国原定是给苏联的,但这种飞机在苏联的表现,并不是很受欢迎,让苏联那位最高领袖抱怨极多。在美国协调之下,英国人决定改为提供更好的喷火型战斗机。而腾下来的那批飓风战斗机,除了其中的反坦克型号之外,其余的三百架全部转让给抗联。
不过他的这些想法,并没有向杨震明说。因为他也不清楚,协议中的那三百架飓风战斗机,究竟会不会运到抗联的手中。眼下这个时候,都在承受着两线作战的英国人还是美国,都需要大量的飞机。
还有那头好不容易能够喘口气,却又被打的连连后退的北极熊,也整天的伸手要飞机。按照美国政府既定的英国和苏联优先的惯例,英国人还有他们的所谓英联邦盟军,自己也要大批装备。这批飞机没有交到抗联手中之前,他根本就无法保证会履行诺言。
尤其是这批飞机的东家,还是那些总是出尔反尔,拿中国人并不太当回事的英国人。那个可恶的大肚子胖老头,谁也不敢保证他会像一个绅士一样,完全的按照他的许诺来履行这份协议。对于英国人是否会履行协议,皮尔逊明显比华盛顿更加担心。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办法说的太明白。还是等到那批战斗机运到之后,再做交待比较好,到时候自己也可以比较好说话。以免在接受眼前的这个家伙毒舌的洗礼,省的自己在被他那些话气的五内俱焚。
这个家伙能打仗,这一点他很佩服。但是那张长了一张毒舌的嘴,却总想直接撕了他。为了避免自己被气的吐血,皮尔逊在那批飞机抵达之前,是坚决不肯说出一个字的。如果那批飞机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送抵他们的手中,就算是给他一个惊喜好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
相对于准备给杨震一个惊喜的皮尔逊来说,杨震虽说知道这个家伙,对这款英制战斗机的这些评价,明显就是睁着眼睛在说瞎话,但也实在无可奈何。皮尔逊的那些吹嘘这种战斗机如何的话,并不是他决定没有拒绝这批战斗机的真正原因。
他还没有重庆方面那么饥不择食,只要能飞、能携带武器上天,啥飞机都敢要。皮尔逊口中的那两种美制战斗机,他听都没有听说过,可见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要是好飞机,美国人早就自己装备了,何苦还在用性能平庸的P四零战斗机?
甚至一向都是接受美国海军甩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装备着更老式一些的水牛战斗机。那种水牛战斗机,更不是零战的对手。要真的是什么好东西,以美国人的性格,还能轮到中国人优先?
在眼下新式战斗机还没有量产,只能依靠战前设计飞机的情况之下,美国人自己都不肯装备的飞机,足以说明那两种飞机又多烂。恐怕接收这批飞机的重庆方面,不是又给美国人当了一把实验的小白鼠,就是又成了破烂专业户了。
这种英制飓风战斗机,虽说性能上已经算是二流。但也毕竟是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有总比没有还是要强一些的。再说自己也不会去重庆哪里抢食,国内眼下政治形势虽说很微妙,但是大家至少在表面上还站在同一战线上。去自己人碗中抢食算什么好汉?
虽说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等到彻底的赶走日本人之后。大家肯定会有一场血拼,来决定中国究竟谁说了算。但那是今后的事情,现在至少大家还都有一个目标,都在与同一个敌人作战。眼下大家都是揭不开锅的时候,落井下石他杨震不会去做的。
其实杨震心中很清楚,美国人将给自己的飞机转交给澳大利亚,除了眼下澳大利亚现在的战略地位的确极其重要,就算没有日军进攻澳大利亚本土这件事情,美国人也会拼命增加其防御力量之外。
实际上最根本的根子还得从自己这里找,自己搞出来的事情,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短时间之内吃一些亏,自己也只能承担下来。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该退让一步的时候,尽管这个退让很难过,但很多的时候也这个步也得让。
与其僵持不下,还不如放弃一些短时间的利益。斗争吗,不能一味的争强斗狠,那样只能彻底的把关系搞僵。老祖宗留下的《孙子兵法》,可不单单是给军事斗争准备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一样适用的。
就算明知道被人家糊弄了,只要到手的装备性能不是太离谱,不像英国人那种巴特尔轻轰炸机一样,就是一个糊弄人的西贝货话,有些方面暂时吃点小亏也无妨。等到日本人持续增兵,美澳联军又啃不下来澳大利亚的日军,他们自己就会找上门来。
事实上杨震也没有判断错,在美日战争爆发之后,几乎成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美军反击基地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无论是对日军来说,还是对美军来说,战略地位都直线上升。美军在战场上反击太平洋,澳大利亚成了物资和部队的中转基地。
虽说日军占据了澳大利亚的东北角,但是毕竟面积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来说,日占区只是一个极小的地方。广袤无垠的澳大利亚大陆,依旧给美军提供了足够的基地和港口。西海岸的达尔文港、黑德兰、珀斯,东南海岸的布里斯班、悉尼都是美军可以利用的优良海港。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参战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基本上都是从澳大利亚出发的。从前线撤回后方休整的部队,也都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休整基地。澳大利亚发达的农业,还为美军和其他盟国,提供了大批的粮食和羊毛等战略物资。
所以美军并未彻底放弃澳大利亚,将前进基地转向新西兰。虽说不断在向澳大利亚增加兵力,但在遏制日军的攻势,将日军困在澳大利亚东北方向之后,继续使用澳大利亚作为前进基地。
而对日本来说,只要他们在澳大利亚保持一定的兵力,就会分散美军对外围防御圈的压力。美军根本就不可能接受,彻底失去澳大利亚这个前进基地的情况。美军愿不愿意,哪怕日军在那里只有一个联队,他们都要在澳大利亚保持足够的兵力。
虽然富饶但是地广人稀,全部人口只有一百多万的澳大利亚,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之下无论如何都无法自保的。哪怕只吸引住美军的一个师在澳大利亚,那么他们可以投向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也就少上一个师。这种态势无疑对日军固守其他距离本土更近的战略要点,也更加的有利。
有了这个看法的日军,虽然在美国海空军全力封锁之下,依旧想方设法,不断的向澳大利亚战场增兵和运输物资。一个师团无法集团登陆,就以大队为建制利用夜色掩护分批登陆。弹药、其他物资,无法一次性运输上岸,就用潜艇和快速驱逐舰分批运送。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你美军连续收复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威克岛之后,太平洋战场局面已经开始对日军发生不利的转变。面对着美军已经打响的全面反攻作战,已经逼近外围防御圈核心地带马绍尔群岛的态势。
日军大本营对澳大利亚战场、拉包尔等战场,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在中途岛被美军夺回之后,日军曾经一次性尽可能的抽调所有能抽调的海军机动兵力,集中四艘航空母舰,六艘战列舰以及大批的巡洋舰、驱逐舰,护送五十多条运输船以及大批登陆舰艇。
一次性向澳大利亚战场,增援了两个海洋机动旅团、三个独立混编联队,日本海军驻上海的特别陆战队,以及两个坦克联队、两个独立重炮兵大队,三个独立山炮联队的兵力。并在澳大利亚战场,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高射炮。
为了在空中支援和掩护,已经越来越无法支撑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增加澳大利亚战场的防空能力。日军甚至不惜从一些被美军炸伤,一时无法完成抢修的军舰上,拆卸下来高炮部署到澳大利亚战场上。
除了不断派出增援部队之外,面对着美军日益强大的海空力量,为了应对未来美军的海上封锁,保证澳大利亚战场上的日军独立作战能力。日军大本营一次性就给澳大利亚的日军,运送去了七个会战份的后备弹药,以及大批的炮弹和油料。
甚至还运输了一批农业设备,和大批的种子。以便让在澳大利亚战场上的日军,在补给线被切断之后,后方实在无法补给的情况之下,能够自给自足,减轻大本营的运输压力和路上的损耗。
考虑到美澳军队在澳大利亚战场上投入的大量坦克,日军大本营还从关东军专门抽调了五个参加过四平之战,具备丰富反坦克经验的步兵大队。全部配属仿制的德制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一个中队,加强到了澳大利亚战场,以增强战场上日军的反坦克能力。
同时日军在自己所有控制区内,距离澳大利亚最近的新几内亚岛上,也部署了大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