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7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美国这么一个致命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打倒,把所有的不稳定因素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况且美国的财富本身就是一股诱惑,是华夏发展崛起的最丰盛的滋补品。

    “不把美国人折腾到奄奄一息,就太对不起这样的天赐良机了!”孟享只要看到基地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一长串越来越熟的武器名录。就有了彻底干翻美国人的足够底气。

    在某个档案袋中。也已经有了他亲自划定的新版本的北美地图。

    上边标注的属于华夏占领地的范围在越来越大。

    双方那没有诚意的和谈,一点不妨碍双方在世界各地的战争。

    随着美国兵力的收缩。在地面上的战争,双方都集中向了北美。

    华夏大军依旧在加拿大境内征讨,除了那差不多已经全部占领的阿拉斯加外,依然没有直接侵入美国本土。

    同和谈的目的一样,都是在拖延时间,以做好更多的准备。

    一旦攻入美国,战争必将是持续,甚至是漫长的,分基地的武器弹药需要积累,供应大军的其他物资还需要远洋调集,甚至目前在北美征战的260万华夏大军也根本不够。

    既需要弹压地方,又需要征战大军的轮换,二百多万大军看似很多,但洒在整个北美战场根本不够看的。

    于是华夏在获得了北方的一些港口,运兵和运送物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而在此之前,华夏跟美国人的战斗只持续在加拿大境内,以及加美边界。

    美国人本来也是乐得有更多时间,来研究克制华夏超重型坦克、喷气式飞机以及导弹等新式武器的方法,并收缩回来足够的兵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先沉不住气了。

    ……

    “我们的撤军不是为华夏增添战绩的,而是为了拖住华夏人的精力,积聚我们的力量在美洲打出一场漂亮的反击的。”美国将军们不断请战。

    美国人收缩并不是自认对华夏的失败,而是战略上的调整。

    当美国人发现他们无法应对全世界的多条战线后,才有了收缩的战略,准备先击破华夏的北美兵力,再陆续出击的。甚至连华夏不断增兵,美国人也是默许,就是为了一战而给华夏以重击,有些瞧不上华夏散布各处的那点兵力。

    只是他们和英国人给华夏预备的欧洲泥潭,并没有把华夏拖住,反而在华夏大军的压力下,欧洲各国开始纷纷向华夏人投靠了。虽说不是直接加入轴心国,但中立退出战争的选择,无疑是抽美国人的脸。

    他们留住欧洲的少数兵力更是无法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只能给华夏大军多添一份战功。

    欧洲恐怕已经无法把华夏陷在里边了,甚至华夏可能从欧洲获得大量的战略物资,或者平息德国的内乱,和德国人再次联合起来出击。

    这让美国高层们心中越来越不安。

    他们背后支持的大鳄们也是不忿华夏在欧洲的大捞油水,沉不住气了。

    比他们更沉不住气的是英国人。

    眼看着华夏大军只摁着英国人和加拿大人死揍,而不去进攻美国本土,英国人心理很不平衡,尤其是美国人放弃欧洲,把兵力收缩回美洲的举动让英国人一直心里忿忿不平。

    英国人一边忙着向加拿大搬家,一边还得抵抗英国本土汹涌攻来的华夏大军,就更想华夏和美国真正决战出手。

    只要华夏和美国人打出激情来,华夏军队的精力也必然落在美国人身上,对于本土以及被华夏军队压制的加拿大东部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至于美国人和华夏的胜负如何,英国人已经顾不得考虑了。

    现在他们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欧洲泥潭没有拖住华夏,反而两处老窝要被人端了。他们又能退到哪里去?

    最近一段时间,英国人展开了最猛烈的外交。

    不过不是针对华夏。

    别人和谈,英国人绝不和谈。

    他们跟华夏的和谈没有两回就彻底谈崩了。

    不说各种赔偿,就是把英国的所有殖民地都分割出去,也意味着大英帝国的彻底没落。还不如打下去,即使部分便宜美国人,还能留下些想头。

    他们坚信美国人绝对能取胜,至少能在美洲取得胜利。毕竟华夏的大军还在欧洲、非洲以及亚洲征战,而美国人连欧洲都抛弃,收缩回拳头,在家门口作战,再不能取胜,只能说华夏已经逆天了。

    英国人把宝都压在了美国人身上,掏出了家底来对美国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活动,甚至屡屡突破底线的向美国人出卖着足够美国人眼红的各种利益。

    这样的强势外交很有效果,本来就有些蠢蠢欲动的美国人终于下定了反击的决心。

    “为了世界的和平和安宁,我们将义无反顾的和华夏入侵者战斗到底!”罗斯福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成为众人的焦点,下达了战争的号令。

    他不得不提前站出来,真理更倾向于胜利者。现在的世界大势开始倒向了高奏凯歌的华夏,美国人需要站出来亮出肌肉,争夺小弟们的支持。

    随着罗斯福命令的下达,六百多万美**队一起运转起了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目标直指向了北方。

    “终于来了!”孟享平静道。

    美国人的举动瞒不了人,更不用说还有诸多克隆间谍传来更为详尽的消息。

    甚至在罗斯福下达命令前,孟享的一条条针对美国人的命令已经下达。汇集在北美的280万华夏军队在全速运转的分基地的支援下,已经做好了对抗美国人冲击的准备。

    无论是白令海峡陆地通道,还是天空中的运输机编队,或者海上通往占领港口的海运舰队,正源源不断的运送着三百万华夏大军,目的地直指美国本土。(未完待续。。)

第1128章 美国地地导弹来了

    “发现有美国导弹向我们袭来!”基地雷达站快速扑捉到了空中划过的黑影。

    “攻击目标是巨炮阵地,各单位做好拦截准备!”雷达站很快就分析出了美国人的那些初代导弹的轨迹,并直接通报到了相关防空阵地上的克隆兵指挥官耳边。

    华夏的导弹让美国人印象深刻,这一段时间来举国研究,大大加快了导弹研制的进程。

    但真空管和继电器造成的致命缺陷一时半会儿的弥补不了,即使美国人已经从华夏弹道的残骸中发现了晶体管的秘密,但要研制出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美国导弹的体积依旧庞大,性能还是有些不可靠。

    不过,这并不影响美国人对导弹的狂热。

    前世美国人借助他们的强势海军力量以及强大的航面舰队,向来是他们攻击别人的份,哪里轮到他们来研制岸舰导弹,甚至强压着舰舰导弹的发展,维持他们的世界第一海军的传统地位,避免一朝把所有传统战舰都一下子被淘汰。直到五十年代中期被苏俄人压着,才逐渐的过渡到了导弹时代。

    但现在,他们却被华夏的导弹,尤其是海上的反舰导弹压得不得不放弃大片大片的海域。尤其是北海之战,彻底刺激了美国人。

    一下子切换到了小受身份的美国人,不惜代价的要解决导弹这个最让他们无奈的威胁。

    在多番试验,最终发现现有条件无法对导弹进行有效拦截后,美国人的兴趣转向研制自己的导弹长矛。

    接收了大量欧洲科学家的美国,即使没有美国火箭之父戈达德的经验,在丰厚科技底蕴支持下以及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也很快研制出了一系列的导弹型号。

    体积庞大的真空管导弹虽然还无法像华夏那样搬上飞机来一个空对舰,但先来个舰对舰、岸对舰和地对地却没问题。

    当研制出的20英寸舰炮用于陆地,准备来对付华夏的先锋巨炮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了先锋巨炮曾经打出60公里的射程,而有些底气不足的美国人还是准备了导弹攻击的预备方案。

    因为这个时空。一直在山寨公司和华夏的支持下。不缺常规武器的德国人还没有发疯的放v1和v2,所以美国人的导弹研制主要还是跟在华夏后边模仿。

    当遭遇华夏喷气式飞机危机的时候,美国人从华夏的空空导弹那里获得了灵感,才加快了美国人空空导弹的研制速度。

    在遭遇北海之战的危机后,美国人的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才得到了加强。

    也只有地对地导弹,对华夏的v3火箭了解不多的美国人更多的是借鉴了德国人的经验。

    西方世界各国之间本来就是关系错综复杂,交往很多。德国国内的盟军间谍也就层出不穷。

    美国人的导弹研制的开端也是受到了德国人影响,华夏导弹的出现只是催化剂。

    当德国人内乱后,德国导弹的研制情报大量的泄露了出去,除了一直跟德国人保持合作关系的华夏,近水楼台的从德国那些绝密项目中获得了不少好处外,英美也趁机得到了搜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英国人已经无力支撑导弹的研制。只有美国人从中获利最多,大大提高了导弹的研制速度。

    美国人的v1和v2导弹最先研制了出来,并结合美国掌握的技术,性能有了不少的提高。更为可怕的是,一旦确定研制成功走出实验室,美国人的庞大工业力量就以惊人的速度繁衍着这些导弹的数量。

    仅仅这一次北方的战役,美国人就提前准备了两千多枚被改名为“雷神”的美式v2导弹以及差不多同样数目的被称为“斗牛士”的美式v1导弹,后方还源源不断的有导弹从工厂的生产线上直接装车运来。

    当美国人发现不需要在华夏喷气式战机和密集的华夏防空网的拦截下牺牲大量飞行员。从而体会到了地地导弹的好处。才特地加大了这些导弹的产量。

    只是当美国人寻找华夏的那些有价值目标的时候,才不由尴尬的发现。远道而来一直持续进攻的华夏很少有堡垒工事,防御的工事也多数以地下工事和壕沟为主,甚至炮群都做了各种伪装。即使侦察机看过去,也一时难以分出来哪里是有价值的攻击目标。

    更何况美国人的侦察机过去一架损失一架,到最后美国侦察机的那些飞行员都直接撂摊子不干了。

    在华夏雷达站的精确锁定下,在华夏喷气式战机的快速反应下,美国人的侦察机即使换成了喷气式,也一样逃不过本身主要任务就是高空高速拦截的米格21的追杀。更何况在北美的战场上,孟享已经装备了一批没有太多限制级技术的米格…25。

    在3马赫的极速下,盟军此时的一切侦察机都可秒杀。

    这还不算华夏防空导弹以及密布各处的大小防空火炮的攻击。

    这样去送死的任务,还不如直接上军事法庭呢。

    即使被枪逼着上天的美国侦察机也是打酱油的在外围活动,一直以来难以得到有效的情报。

    无法渗透进去美国人一时没了导弹用武之地,仅仅攻击那些一般目标,又担心泄露导弹的秘密。直到美国的这些导弹积攒了足够的数量,可以浪费一些,对那些值得怀疑的目标都轮番炸一圈,才有了这次美国地地导弹的大规模出击。

    当然他们最先攻击的是美国人已经确定好了坐标的那5座先锋巨炮。

    那之前陆续亮出来的5座先锋巨炮就像是5个巨人一样,震慑着边界线附近的盟军,不敢有太多激的动作。一不留神,2吨多重的炮弹砸过来,根本没得跑。

    美国人想尽了一切的办法,都没办法除掉这5座巨炮。

    地面火炮射程不足,地面的突袭难以突破华夏的防线,即使是派出特种部队和间谍特工,也一一败退在巨炮附近克隆兵和克隆狗的联合绞杀下。

    巨炮周围根本没有普通人活动的空间,在冷酷刻板的克隆人卫兵的严格审查下,连美国人收买的华夏内部的间谍棋子都折损了几个。

    空中攻击虽易遭拦截,但却是美国人之前唯一有希望的机会。

    美国人拼着损失了20多架远程轰炸机,把一个大满贯巨型炸弹扔到了一座巨炮身边。虽然撕开了巨炮那变态的防御外壳,但在分基地变态的修理技术下,仅仅过了一天,重新响起的那座巨炮的怒吼在打断了美国人的庆祝活动的同时,也彻底击碎了他们的信心。

    这也是美国人把更大的热情投注在导弹上的原因之一,只是为了保密,美国人的导弹一直没有对先锋巨炮攻击试射过,特地留到了这次决战开始,想打华夏一个措手不及。

    只可惜,他们不知道但凡盟军大规模的行动计划,一般是难以瞒过华夏的耳目。

    美国人研制导弹的秘密基地,或许刻板的克隆间谍难以通过一道道的审核,没法渗透进去。但这一次美国人出动了这么多的导弹,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储存和布置,总有情报渗透到克隆间谍的耳朵里,也很快传到孟享的桌案前。

    孟享也曾经为美国人导弹的庞大数量头疼过,毕竟即使没有攻击到那些重要目标,砸到花花草草的也让人心疼。尤其是导弹的杀伤性很大,在战场上波及范围又广,对暴露在地面上的人员杀伤是致命的。

    但对于美国导弹部队的情报并不全面,而且他们缩在后方,甚至有一些掩体防护,不出动孟享手中的一些杀手锏,很难摧毁。

    为了不打草惊蛇,孟享还是决定拖到决战开始,并为把损失降到最低,特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计划。

    此时巡游在外围一直没有参战,急速而来的米格…25们就是其中的一招。

    按照盟军的喷气机水平,不惜代价的堆砌起的极少数侦察机突破音速都很勉强,只要米格…21就能轻松对付,根本没必要派出米格…25这个极速杀手。狐蝠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为了拦截导弹而来。

    对于下落极速可以达到5马赫的美式v2弹道导弹来说,飞机拦截不现实。但对于那些速度连二战末期的螺旋桨飞机都能追上的v1巡航导弹来说,华夏的喷气式战机拦截轻而易举,甚至狐蝠的极速都有些大材小用,只是出于孟享拦截上升初期的弹道导弹的异想天开的想法,才有了狐蝠提前露脸的试验。

    但这些都不是孟享对付美国地地导弹的杀手锏,以牙还牙才是孟享要做的。

    为了彻底打垮美国人信心,孟享早就针锋相对的准备好了v3火箭车。

    “确定敌人目标,攻击!”美国人的导弹刚冒头,大量v3火箭就靠着基地造的优良保障,要彻底把美国导弹的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未完待续。。)

第1129章 导弹的反击

    “只要美国佬敢走出他们的乌龟壳,我们就能把他们的导弹砸得稀巴烂!”孔慈向孟享一再下保证道。

    在已经被华夏打得四处噤声的欧洲,现在正在打打谈谈,暂时没有大规模战役。而这个星球上最大规模的炮战正在北美拉开阵势,华夏炮兵总头目孔慈就沉不住气了,直接从欧洲来到了北美前线。

    v3火箭因为一些无法解释的地方,最终掌控核心的还是克隆人,但孔慈的丰富经验和应变的能力,还是担负着v3火箭部队的部分指挥权,尤其是在前线应对瞬息万变的各种复杂情况时。

    美国人那边的导弹刚开始从后方赶攻来,或者刚从坚固的掩体中拖出来,这边基地的卫星就锁定了部分目标,并由克隆兵把相关情报传到了孔慈和主管着v3火箭部队的虎五耳边。

    若不是后边还有大量的导弹没有露面,早就先被华夏清理一番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