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7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怎么从华夏人身上获得一场胜利,杜鲁门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很难的事情。因为他相信美国这个巨人的真正实力。

    美国人这个庞然大物的崛起不是偶然现象,它已经经历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沉淀,在一战前,它就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最为强大的工业力量。在世人眼中,绝不是华夏这个暴发式崛起的国家能比的。

    以前美国在海外战场的失利,美国将领们都归根于士兵们无心战斗,也摆出了一大堆天时地利的理由,证明屡次的失利不是击败过德军的美国大兵们不勇敢。

    当边境战役需要美国大兵们站出来的时候,美国人又糟糕的遇上了炭疽杆菌。

    几乎所有的美国将领都把失败归罪于猪一般的队友英国人身上,若不是他们的细菌计划的误伤,北方铜墙铁壁般的阵线绝不会垮掉。在他们的描述中,即使之前已经有被华夏装甲部队攻破的缺口,也无碍大局。

    但是美国高层中不乏睿智的人,经常一针见血的点明美军和华夏军队的诸多差距,这些智囊们的言论更是需要杜鲁门认真听取的。

    虽然杜鲁门已经决定要继续和华夏打一场了,但华夏的不好惹他也是知道的。虽然知道美国的强大,但华夏打遍了全球的赫赫战绩也不是虚的。现在他心中已经绝了把华夏彻底打回本土,甚至肢解华夏的念头,之所以再起战事,只为保持美国本土的完整,甚至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已经彻底被华夏占领的菲律宾的归属问题也可以慢慢的商量。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战场上的厮杀才叫做战争!”杜鲁门想起了智囊团们给出的从经济、金融甚至文化和平演变华夏的计划,不由心中冷笑。

    “我希望知道华夏真实的力量!”此时杜鲁门双手撑在桌案上,半探着身子扫视向长条会议桌两边的众人。

    他的问题已经不限于只是军事。在座的众人也不只是军方代表。

    “华夏的工业增长的很快!”新任的国务卿爱德华…斯特蒂纽斯率先发言道。

    这位美**工复合体的开山鼻祖掌控着美国的军事订单,据说一月的采购量甚至可以超过了20年代其中一年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

    大权在握的斯特蒂纽斯能更有效的了解全世界的战时经济情报,而且美国其他部门的情报搜集工作这些年来也没有白费,在他身前汇总了厚厚的一摞。

    “华夏人几乎是完整的接收了日本的工业,他们还又抢劫了苏俄人,我估计苏俄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业力量落在了华夏手中,甚至更多。苏俄人很早就防备着德国人了,估计他们挪向了东方的工厂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他们现在还不断的接收着欧洲那庞大的工业体系,每天都有装满了机器和原料的大型货船从欧洲运送到华夏。”说到这里,斯特蒂纽斯有些不满的扫了美国海军金上将一眼。

    北海战役后,最大的后遗症即使美国海军的全面收缩。

    在导弹的威胁下,一般的战舰去威胁华夏舰队已经不现实了,而最为威胁力的航母却需要收缩回来护卫住美国人的近海海防。

    华夏舰队的威胁已经从夏威夷和白令海峡,快速掠过加拿大,向美国本土靠近了。甚至大西洋上的近海区域,也出现了华夏人的潜艇和巡洋舰。这个时候,美国海军才痛恨他们的海岸线太过漫长,在北海战役中损失了航母太多的美国海军只能收缩集中手中的航母先保护本土。

    其他盟军小弟更是纷纷服软,即使不投降,也要保持中立来和谈。这也导致了华夏货船在各大洋一时畅通无阻。

    看着那些本该成为美国战利品的欧洲财富被搜刮回华夏,很多美国人心头不断滴血,手中采购权力受此影响的斯特蒂纽斯也是对此愤愤不已。

    但很快他又扫视众人沉痛道:“之前德国人还有我们中的部分人已经帮华夏打造起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还帮他们培养起了大量的人才,现在华夏人正在快速的吸收着这些抢劫来的战利品,转化成为他们自己的力量。在我们刚刚取得的华夏今年上半年的工业情报中,华夏仅仅今年上半年的钢铁产量就达到了三千万吨。我敢说,即使没有山寨公司的帮助,他们也将是我们最强大的对手!”(未完待续。。)

    ps:  调整思路中,这一章又有些啰嗦,望诸位大大谅解!

第1135章 只要一场胜利

    这个年代,被誉为工业骨骼的钢铁就意味着绝对的实力。

    在大海上纵横的战舰,在陆地上驰骋的坦克,甚至连枪上的刺刀都需要钢铁来制造。美国人在二战为世人称道的强大实力背后,就是那二战后期的八千多万的钢铁年产量。

    另一个时空,华夏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产量才超过这条线。但这个时空,华夏人的钢铁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并向美国发起挑战了。

    受到战争的影响,甚至受到了华夏轰炸破坏的影响,美国在46年上半年的钢铁产量竟然只有七千多万吨。

    “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多?”在杜鲁门的会议上,有人直接惊呼质疑,“即使以前把日本人和苏俄人的钢铁产量,都没有这一半的数量。加上欧洲所有的钢铁还差不多,但现在即使华夏人已经占领了欧洲,也不可能把欧洲的钢铁厂都搬到华夏去。何况重建一座钢铁厂至少也需要好几年,华夏人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钢铁产量,肯定是虚构的,为了恐吓我们而虚构的!”

    “不是虚构!”斯特蒂纽斯断然道,“华夏人在45年已经三千多万吨的钢铁产量了,今年再进一步提升也有可能。不止是因为他们从德国人那里得到了很多的机器和技术,甚至他们自己也有新的技术。他们用的是转炉的技术,最快的时候甚至半个小时就能有一炉钢水。”

    “转炉?那东西炼制出的钢铁可能只比生铁强一点,数量再多也没用。”有人松了一口气后直接嘲笑道。

    转炉在上个世纪就被发明出来了,并开启了近代钢铁业的开端,但因为不能有效去除硫和磷的杂质,在平炉炼钢得到突破后,就逐渐边缘化。一想到华夏竟然用这么落后的炼钢方式,夏钢铁急速攀升的产量的那块大石头从很多人的心头一下子挪走,一些人也不由放松了心情。

    虽然这个钢铁匮乏的时代是靠钢铁数量来说话,但钢铁也不是数量多就代表着实力强,如果钢铁的质量不行。根本无法满足一些军工的需求。甚至连一些民用领域都满足不了。就像后世已经超过了世界半数钢铁总产量的华夏,依然还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端钢铁。

    “我说过他们有新的技术,好像是需要吹氧气,最后的钢铁质量一点都不比我们的差!”斯特蒂纽斯铁青着脸喝道,“他们建了很多这样的转炉,只要高炉上能淌下铁水,华夏人就能把它们变成钢铁。而且他们还建了不少电炉。电炉炼钢的质量应该不差了吧!”

    很多人的脑海中很快就飘过了那个转炉的技术所蕴含的利益,但随即一些人摇了摇心中叹息。

    即使美国人得到了这项技术,一时半会儿的也无法普及。钢铁大鳄们把持着的钢铁业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投资的大量平炉设备还没有赚足成本就被淘汰掉。

    认清了现实的众人重新面对华夏庞大钢铁产量的问题。

    “钢铁产量多了,没有足够的机床和合格工人,也难以转化成武器!”有人不服气道。

    杜鲁门闻言立即把这个人划入了智障人士的行列中。华夏人不需要把钢铁转入武器生产就能从山寨公司还加上一个保护伞公司那里得到大量连美国人都无奈的先进武器。

    斯特蒂纽斯也紧盯着那人半天,直到那人发毛的低下头。才一字一句道:“华夏人现在有很多机床。”

    他翻出了一份资料扬在手中又道:“这一份资料甚至估计欧洲半数先进的机床都被搬到华夏那里去了,包括英国人和德国人的。

    德国从欧洲各地的战利品大部分都成了华夏人的了。

    现在内乱不止的德国各方都想拉拢华夏人。虽然华夏人还没有进入德国本土,但只要华夏人愿意,他们随时可以大军进入,只要他们要支持谁,谁就将是德国新的元首。为了拉拢到华夏,德国人不仅把他们暂时用不到的战利品都半卖半送的给了华夏,甚至连他们国内的家底也在一点点的送给华夏人。

    还有欧洲那数不清的老旧的机床。包括从我们国家流出去的。都被安置在了华夏工厂中。所以说,现在的华夏可能操作机床的工人数量和水平还跟我们相差很远。但华夏人的机床数量却可能不少于我们!”

    这样的消息再次震惊众人。

    “幸好华夏人没有足够多的工人,他们只会守在一块农田里当一辈子农夫,等待着可怜的收成!”有人庆幸道,“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光有机器不行,还得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合格的工人。”

    “那是以前。不要忘了,华夏仅仅在我们国家待过的留学生总数就已经超过了10万人,他们的留学生还遍布欧洲各国。更重要的是华夏现在至少有4亿人口正在摆脱文盲的帽子,不止是他们的年轻人已经从施行的十年义务教育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即便是那些针对平民的夜校里的华夏工人数量,也不比我们的军队人数少。

    不要低估他们的智力和勤奋,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能凭着灵巧的双手赛过机器。

    反正我相信操作那些机器对华夏人算不上太难的事情,况且他们还有大量的德国专家在帮助他们弄明白机器上的每一颗螺丝钉。”斯特蒂纽斯立即泼了一盆冷水。

    虽然他也不相信华夏能那么快就操作那么多的机器,甚至不相信华夏实力真有他特地搜集上来的资料中所说的那么强,但他以及背后的军工联合体需要有华夏这个强大的敌人来方便卖出更多的武器。

    英国人和一大帮小弟都倒下了,军工联合体失去了外销军火的最重要支柱,要想把这个庞大的怪兽安抚下,在无法对外扩大军售的情况下,需要扩大国内的需求。

    只有战争才能拉动这一切,也只有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美国民众和政府才会为一笔笔的暴利军售买单。

    这些不止他明白,杜鲁门和在座的很多人都明白,要不然和华夏的战争就需要多掂量掂量了。

    但政治需要妥协,军工联合体背后的大鳄们的主张需要照顾,况且现在美国人真需要更多先进武器来保卫本土。

    “不要以为他们只重视工业,没有粮食。虽然他们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亿多,但他们农民的足迹已经踏遍了整个亚洲和澳洲,甚至非洲的部分区域,短短的时间内就把因为战争而荒弃的土地重新耕种,甚至开垦出了大量的荒地。华夏人手中控制的耕地已经超过了5亿公顷,即使他们采用了刀耕火种的方式,也足以养活全部的华夏人,更何况那些华夏农民比我们的拖拉机还能干。”

    “先锋军虽然是个年轻的政府,但靠着让我们的民众都羡慕的各种福利很快聚起了华夏民众的支持。这让我们的许多颠覆计划都失败了。即使原来的中央党也不再把我们当做朋友,先锋军政府给了他们更多的东西,国家崛起的荣誉和劫掠世界获得的巨大利益,只要给他们的一个参与的机会,他们就会很快忘记我们。

    就连更擅长渗透的苏俄人都对华夏内的布局失控。想从内部给他们找麻烦,很难!”

    斯特蒂纽斯不断的打击着在座众人的信心。

    杜鲁门不禁轻咳了几声,提醒着他适可而止。

    于是一时出现了沉默的冷场,一份份的资料很打击信心,仅仅华夏自己就这样了,还有那个神秘的山寨公司以及和美国翻脸的保护伞公司呢。这样的战争,美国人如何取胜?

    “根据我们的追查,我们在世界各地没有发现山寨公司和保护伞公司的大型工厂。据我们的推断,山寨公司的基地可能就在华夏,甚至保护伞公司也和华夏来往密切,并一起推动了华夏快速崛起。”胡佛仿佛明白了众人的心思,直接发言道。

    他说的意思很明白,华夏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已经是山寨公司甚至加上保护伞公司和华夏一起联合的结果了,不必再为那个神秘的背后支持者可能没有暴露的实力而担心了。

    “不管我们的对手实力多么强大,我们都无所畏惧!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赢得胜利!或许只要一场胜利,一切都将改变。”杜鲁门也慷慨激昂道,“全美国的人民都在关注着我们,等待着我们,等待着我们最终的决定,等待着我们带领他们去赢得一场伟大的胜利!”(未完待续。。)

第1136章 一场胜利怎么就这么难呢

    杜鲁门已经把自己的期望降到了只有一场胜利的战役就行,但这个期望像是需要上帝许诺一样的越来越遥远。

    世界各地继续传来糟糕的消息,除了盟军小弟们纷纷表示的遗憾外,美国人尚未撤回本土的军队不断遭遇到了华夏军队的全球狙击。

    菲律宾具体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

    在华夏用导弹和航母封锁了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后,收缩的美国舰队再难支援菲律宾了,甚至连撤回军队的舰队都难派过去。

    如果是在前世,为了宣传,美国人或许会做出为了一个大兵,而派出一支救援队的事情。但是现在本土遭遇危机的情况下,一切变得更为现实。

    “你们只能靠自己!”高层遗憾的大实话击碎了美国大兵们的回家梦。

    担心华夏战机和潜艇会击沉那速度慢吞吞的运兵船,美国高层甚至不希望那些大兵们自己坐船回来,毕竟主力舰队不断抽调后的菲律宾舰队根本没法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护航力量。与其被华夏战舰在海上击沉或者俘虏,还不如缩守在菲律宾一些易守难攻的要塞,只要能坚持到美国用一场胜利改变一切,随后的和谈会让这些大兵们堂堂正正的回家。

    可美国大兵们根本不领情,没人觉得能在华夏军队的猛烈攻势中坚守那么久。他们感觉自己是被抛弃了,尤其是看到一个个美军将领们搭乘飞机要先撤离时,更是丧失了斗志。

    就连美军指挥官都不看好守下去的结果。虽然美国人对戴上被俘的帽子的人还算宽容,但也一样会绝掉往上爬的许多机会。

    于是他们纷纷托关系找理由,要撤离菲律宾。

    只是通往关岛的海空通道都彻底被华夏人封死了,就连新服役的喷气式战机都不敢说绝对有把握冲过去,甚至连一向在海底隐蔽的潜艇,也在太平洋上被华夏的飞艇逼出了水面。

    当他们失望向绝望滑落的时候,却绝处逢生的得到了一个消息:华夏海军和海航的兵力不足,只封锁了通往关岛的通道,却没有封死逃向日本的通道。

    日本都快被美国大兵们遗忘了。

    在华夏火烧东京中损失惨重的美国人之后并没有等来华夏军队的进攻。却迎来了残余日本人的难民潮。

    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他们背上了一个大包袱。一开始为了显示他们的仁慈。东京日本人的吃喝拉撒都归美国人管了,但被华夏人把地皮都刮了三层去的日本人实在掏不出几个大子为次买单,美国人逐渐发现拖累着上百万的日本难民简直就是后勤的一个灾难,尤其是在华夏人还在持续骚扰的情况下。

    拖着这个包袱很难甩掉,只能先把军队逐渐的撤出,把管理的权力让给日本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