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苍穹-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绕了半圈又回到了前方的道路上,可那段车轮印绕过的路面看起来并没有坑洼障碍。列斯诺夫犹豫着该是跟着车轮印还是直接沿着路面开过去,但追击的心态让他下意识没有去踩刹车和转方向盘,然而越过印迹的刹那,他心中猛然一沉~

    难道袭击者为了阻挡追击而事先布设好了地雷?

    就在这时,列斯诺夫眼角余光瞟见了路旁一块石头系着的红布,那似乎是用来给什么东西标注位置的。

    毕,………,

    这孤零零的一声爆响在空旷的田野中传出很远很远。!。



………【第148章 狼烟四起】………

    11946年2月22日黄昏,列宁格勒。|。。超速更新文字章节|

    “我想……应该再往左偏2度,保管一炮中的!”

    在一栋临街的四层楼民房屋顶,两个身着便装的男子胆大妄为地摆弄着一门小口径迫击炮。要知道这可不是抵御德军进攻的列宁格勒时期,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已有半年时间,这里和苏维埃联盟共和国的每一座城市一样都已经回归了正常生活,民间的武器除了因打猎需要而获得特批保留的,其余皆按规定上交,sī藏枪械是不被允许的,何况是迫击炮这种堪堪列入中型武器范畴的装备。不过,这两人也不至于大大咧咧地在周围人群视线中架炮,他们所处的位置正好是隔热斜顶的内凹处,附近并没有足够俯瞰的高层建筑一除非有飞行器低空掠过并仔细观察,才有可能预先察觉到这两个危险份子的作为。

    咚,………,

    这一声闷响像是来自天边的雷鸣,可抬头仰望,晴朗的天空中只有曼妙的云霞而没有招来风雨雷电的沉沉乌云。听到这一声响,戴着布制鸭舌帽的便装男子嘟囔道:“就这样吧!打得准、打不准又有什么区别呢?”

    刚刚建议将迫击炮进行微调的这名便装男子说:“若是一发命中俄国佬的政府大楼,制造混乱的力度岂不是更大么?”

    在迫击炮口倾斜的方向上,相隔数百米便是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办公楼。其实说是“大楼”也就是外观稀松平常的四层半楼,既不气派也不眨眼,楼侧和后部的空地上更没有成排成列的汽车,若不是围墙门前挂着牌子,人们或许会把这里当成报社或者稍显破落的sī宅大院。

    拗不过同伴的坚持,戴鸭舌帽的男子最终还是调整了迫击炮上的旋扭,然后从布袋里取出两枚迫击炮弹,手脚麻利地给它们装上引信。

    若是第一发没有打响,这第二发便作为备用,如果一发即炸,也就没必要再发射第二枚了。

    “开始吧?”鸭舌帽征询到。

    他的同伴直起身来探头往周围看了看,先前的爆炸应该是从位于城东的伏击地点传来的,距离市区很远,因而只有声音不见爆炸的火光和烟尘。他们所在的这栋房屋自然融于周围的建筑,可见之处还有穿着围裙的俄国大妈在收晾晒的衣物,等这些平民意识到袭击者在近处安置了一门迫击炮并成功进行射击时,也许会惊愕得哑口无言。

    咚,………,

    第二声轰响传来,这一次听起来要清晰许多,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可以看到列宁格勒最大的发电厂位置腾起了黑sè的烟柱。那里的爆炸本身并不十分强烈,动用的炸药量也只相当于几发普通炮弹,它最大的意义在于混淆苏军的视听、扰乱列宁格勒的秩序,袭击者们将利用这种混乱及时撤离可以想象,发生这么恶劣的事件之后,苏军必然会对这座城市展开地毯式的搜索,只要认真怕致地核查每一个居住者的身份,冒险留下来的袭击者是难以逍形的。

    既然其他同伴已经行动,便装男子也就没有了任何的犹豫:“开始!”鸭舌帽小心翼翼地拾起一发迫击炮弹,盯着它端详了那么一两秒,旋即以教程式的标准姿势将其放入迫击炮口。

    砰……,

    这一声清脆的响声就像是有人不慎摔破了一个未开启的汽水瓶,淡淡的青烟从炮口冒出,烟量还不及常人抽烟所排放。迫击炮弹出膛之后,这两个便装男子没有探头张望,也没有调头就跑,而是一动不动地蹲在原地,静静等待着,等待着应当响起的爆炸声。

    轰!

    这个久违的声音适时地响起,它比常规的手榴弹猛烈那么一些,比起坦克发射的榴弹就要微弱不少了。在战场上,这种声音和各种枪炮声、喊杀声共同编织成战争交响曲,双方将士在为各自的宿命而战,当它响起时,不论形势如何,至少仍有抗争的机会,一旦它们不再响起,胜败的结局就已经一锤定音了。

    鸭舌帽探头朝那个方向瞧了一眼,熟悉的灰sè烟柱正在升腾,此时耳边还没有听到人们的尖声喊叫。两人相视一望,丢下迫击炮和尚未发射的那枚炮弹直接撤tuǐ就跑。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沿着偷偷撬开的天井口下到四楼,不再回到租下的房间拿那些用来掩人耳目的行李。两人顺着楼梯飞快地往下赶,途中碰到那些同样像下楼去看看究竟的居民,他们也不拿自己是便衣之类的蹙脚街口搪塞,直接说着“借过”如泥鳅般灵巧地利用空隙穿身而过,不等周围人反应过来就已抵达底楼。一旦走上街道,迎面都是满脸惊愕望着市政府方向的居民,他们稍稍放慢了速娄,逆向走出四十多米,在街边划出的指定停车区域爬上一辆破旧的、装有轻货的小卡车,当他们驾车驶过了街口,几名穿着制服的〖警〗察才匆匆赶往他们发射迫击炮弹的那栋楼房。也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城内又接连响起了爆炸声,四面八方都有。列宁格勒的居民此刻或许会响起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德军三面包夹列宁格勒,并以空军封锁了海面以及东北部的湖区,战斗最jī烈的时候,听起来也是这样到处都在交火。

    此时此刻,将瑞士护照直接抛进臭水沟里的林恩正坐在一辆八成新的卡车上,他身穿朴素的旧衣,头发蓬松、面带污渍,与弗里茨、佩特一道扮成搬家工人,卡车上塞着衣柜、桌椅和整包的衣物,表面上是足够以假乱真的。至于米蒂戈和芬特里格等人,这时候分头在指定地点接应参与袭击以及掩护的各支突击小队,一旦会合,他们都将在最短时间内以不同的伪装方式离开列宁格勒。

    其实在与马特索夫通话之前,林恩就判断苏联军方很容易通过电话线路(那个时代的民用电话需要通过中转站转接)反查到电话的大致方位,因而一结束通话,不直接参加战斗行动的人员就进行了大范围的转移,所以在进行实际部署和调整的阶段,林恩他们是在靠近码头的城西进行指挥调控的。正如他所预料的,斯大林本人并没有冒险留下来参加第二天的红军节庆祝活动,至于是否会安排替身出席,这也不重要了。关键前一天在夏宫附近探察的情报员发现了不寻常的状况,根据情报员反馈来的信息,林恩推测斯大林和军政要员们已经身处列宁格勒。在与马特索夫的对话中,这位后勤部的将军对此虽然没有透lù,但林恩仍利用他作为支点撬动大局。至于苏联领袖可能离开列宁格勒的方式,林恩也进行了周密的计算,他将清早抵达列宁格勒的“索尔特遣队”分为多支战斗小分队,分别埋伏在通往莫斯科、摩尔曼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的铁路、公路干线上,并将米蒂戈手下的情报人员悉数派出,分别监视飞机场、火车站以及夏宫和战神〖广〗场。当部署在火车站附近的情报人员传来了多列火车延迟出发的消息后,林恩也就知道目标最终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最稳妥其实是最危险的方式:专列!

    听着隐隐约约的轰响声,和林恩面对面坐在车厢里的弗里茨瞅着外面说:“真热闹啊!快赶上新年了!”林恩狡黠地“嘿”了一声,之前突袭拉斯阿莫斯,这次猎杀苏俄领袖,无不是主线不变、细节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应变的典范。现在看来,安德里那家伙虽然yīn险,可他的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若是由米蒂戈和“索尔特遣队”的指挥官独立执行这次计划,自己只是在外围主持大局,恐怕不会有这般精巧而大胆的行动。

    “长官,这一次行动结束后,娄们就有机会重新恢复帝国的政权吗?”弗里茨很是憧憬地问道。

    这样的问题林恩听过多次,也回答过多次,从美国夺来原子弹专家和技术资料是第一步,在北欧重建工业圈是第二步,如今在苏联的行动是第三步。从第一声爆炸响起,箭即离弓,这第三步究竟能够走到怎样的程度,如今也只能听凭天意了。

    “机会是有的,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信念,这些付出终将弥补我们在战争时期犯下的错误。…,话差不多还是老话,但林恩隐约觉得自己现在的心态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弗里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又问说:“我们之前所列的那些名字…会不会太残忍了?”之前在电话里提供给马特索夫的名单并不是完全捏造的,林恩事先让大伙儿将自己认识的又不太喜欢的同僚名字及部队番号列入其中,从而掩饰行动的真正目的。至于苏军后面是否会认真地清查审问这些人,林恩觉得可能xìng是有的,因而他将自己讨厌的那几个家伙写了进去,到头来就算他们被单独监禁甚至遭到刑讯逼供,自己也不会感到太过内疚。

    行动开始前,弗里茨沉默多过于提问,行动进行到了这个地步,他似乎大开眼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只是不多会儿,在前面驾车的佩特敲车窗道:“注意了,前面有检查!”得知一辆苏军装甲列车驶过城东的观察点后,林恩倒算了攻击时间,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他和弗朗茨、佩特驱车撤离,一路行驶,他们的卡车这会儿已经绕过列宁格勒市区抵达北郊,就算列宁格勒的守卫部队采取全城封锁的手段,他们也已经跳出这个限定封锁圈了。!。



………【第149章 谁会是下一任?】………

    正文'第149章谁会是下一任?——

    目录/下载//



………【第150章 真知灼见】………

    1946年2月23日,苏联红军节。

    前面半天,林恩和弗朗茨、佩特老老实实藏在芬兰间谍的地窖里睡大觉,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无法支起无线电的天线架,尽管如此,稍作调整的电台设备仍发挥了一台收音机的基本功效。他们时而收听苏联电台,时而调整到芬兰和瑞典官方电台的频率。不出意料,斯大林并没有出现在列宁格勒的阅兵式现场,连带多名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的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成员也毫无缘由地缺席了。尽管在这次阅兵式上,苏联军队展示了一批精悍的新式武器,包括没能赶上大战的IS…3重型坦克和新式自行火炮,而以朱可夫为首的四大元帅和诸多将领都出现在了观礼台上,但人们的注意力显然都吸引到了“集体抱恙”的苏联高层身上。

    挨到中午,瘸tuǐ的中年人从苏军兵营打探消息回来了,没有明确说明的戒严命令一早就下达了,边防部队业已奉命对边境区域实施高度戒备的巡逻。距离列宁格勒数百公里的地方尚且如此,那座沙俄旧都周边的警戒可想而知。好在到了下午,米蒂戈带着一队索尔特遣队的战斗人员顺利抵达这座村庄,他们身穿苏军制服,携带着苏军的标准装备,对村民自称是针对红军节而编组的特别巡逻队,进入村庄后便在周边实施了戒严。

    从傍晚开始,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风雪干扰了视线,也让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俄国平民大都选择了足不出户。林恩等人得以钻出地窖舒展四肢,众人皆以俄语交谈,唯有林恩不便说话,只能可怜兮兮地旁听。这些特遣队士兵并非直接袭击苏军专列的人员,而是在市内进行sāo扰破坏的,他们趁着苏军在列宁格勒全面戒严前乘车撤离,由于破旧的汽车在途中抛了铛,他们不得不在半途以较高的价格有偿征用了一辆卡车,距离此地还有三十多公里时,见实在无法绕开苏军的检查站和临时哨卡,他们又弃车徒步,连夜穿过山林才最终抵达。

    入夜后,第二支特遣队人员抵达村庄,尽管最重要的袭击人员仍没有音讯,鉴于季节在这座村庄的己方人员已近30,人多容易暴lù目标,米蒂戈强烈建议林恩直接随队越境前往芬兰,他本人则将坚守此地直到最后一批人员中转离开。

    此刻的情况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边境时相似,但这其中又有一些不同之处。

    经过审慎的考虑,林恩最终做出一个让米蒂戈反对的决定:让穿着苏军制服的特遣队员和情报人员利用黑夜和风雪的掩护先行穿越边境离开,自己和其余人藏在芬兰间谍的地窖里等着后续人员,尤其是那些直接攻击斯大林专列的特遣队战士。

    夜幕下,12名索尔特遣队的战斗人员与身份已有暴lù嫌疑的瑰情报员踏上了坎坷艰辛的路程。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一个星期能够回到位于芬兰境内的秘密营地已算顺利。随着大雪逐渐掩盖了脚印足迹,这样一支杀气腾腾的队伍从村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此地距离苏芬边境只有几十公里,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属于是非之地,而这里的居民对于各种状况早就习以为常,若是神经不够坚强,岂敢在这里久留?

    风雪一夜,平静一夜,唯独佩特一个人在无线电设备前忙碌。苏联内部的各种密电通讯异常频繁,且出现了多种不同序列的加密方式,长距离的加密无线电通讯也很活跃,这意味着苏联官方虽然没有公布消息,但全世界的目光都已经警觉地汇集了过来。

    没有日出的天亮,风雪大为减弱,然而后续的特遣队人员依旧不见踪影。跟林恩一并留守的米蒂戈少校是这里唯一知道林恩确切身份的,因而对他的个人安全格外操心,然而林恩有自己的盘算,他好意安抚米蒂戈,使得余下人员在白昼期间始终呆在地窖内,仅由芬兰间谍一人留在外面把风处事。

    冬日的夜幕早早降临,风雪几近平息的田野中走来了一支灰头土脸的队伍,他们多数穿着苏军的冬季制服,领头四人则是苏军内卫部队军装一自从三十年代的大清洗开始,这支部队就渐渐披上了神秘而凶暴的外衣,别说是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包桔相对少数),就连军队官兵见了他们都要忌惮几分。

    林恩提前来到门口,连续钻爬坑道,他这会儿看起来也是灰头土脸,但普通的泥尘和战场硝烟熏陶有着本质的区别,曾在东线经历过血雨腥风洗礼的林恩对此是深有感触的。他端正地定立在鼻里,等着个头普通、下巴处留着深刻疤痕的领队之人走到眼前,便用自已并擅长的俄语说道:“你们终于来了!”

    “长官!”这位沉稳老练的领队以苏式军礼表达了自己的敬意,然后回答:“我们来晚了!”

    林恩咧嘴轻笑:“为时不晚!”

    经过40分钟的休整,索尔特遣队的精英战将们重新上路了,除了米蒂戈带领3名情报员要继续留在苏联潜伏而反向离开,其余人员都加入了向西北方行进的队伍。作为行动的总指挥官,林恩并没有接掌队伍的指挥官,而是听从于领队的安排,并藉由自己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提出了些许建议,以便于在途中遇到苏军巡逻队时能够尽量妥善地摆脱纠缠。

    第一个漫长的冬夜,一行人整晚行路,有碍于崎岖山路和深厚积雪,所走路程仅有20多公里,因而天亮之时,领队觅了一处松树林隐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