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独自走出这粗陋的临时指挥部,他抬头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天空中可见的飞行物就像是庞大的吸血蝙蝠·它们悄无声息地址′滑过,虽然看不到它们的具体降落地点,但对方的作战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大校记得在卫国战争时期自己许多次看到这样美丽的月光,此时的心情和|94|年秋天是多么的相似,那时候德军的飞机虽有遮天蔽日之势,却极少在夜间出击。深深的绝望中,他转念一想,无线电受到全面干扰,上级指挥部必然会有所察觉,而这里距离苏军最近的航空基地也′就多公里,他们完全可以连夜派遣那么一两架飞机前来探察情况,那样的话局面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怀着对相同状况的预估,“避难所”基地上层雷达控制室内,现年二十八岁、外表白净儒雅且习惯于戴一副金边小框眼镜的技术将军拉尔夫.亨宁斯以专注的神情巡视一圈,然后抬手看了看表。为了避免大功率雷达探测波被外界探知进而定位·“凯撒”自从攻击开始前启动三分钟后就关闭了这种关闭并不等同于寻常意义上的关机,而是天线暂停向外发送脉冲雷达波,内部控制系统和主机仍在运作,各司其职的技术人员也在分析先前开机时的海空探测情况及不间断地探测追踪外界雷达波。
眼看手表上的分针马上就要指向9点位置,这意味着战斗发起已经四十五分钟了,置于指挥室内的电话已有半个小时未响,这位技术将军似乎觉得有所不妥·他定了定神,快步走到电话旁边拿起话筒。
“接基地司令部马特将军办公室······,,
等待的时候,耳边可以清楚听到这间指挥室里仪器运转的滴答声,工作人员一个个都黏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像斜对角的无线电控制室里到处是忙碌的声音。
“艾伦.马特
话筒里传来的沉稳声音让亨宁斯瞬间收拢稍有发散的思维,他凑近固定话筒;“将军·我是拉尔夫,元帅那边还没有新的指示么?噢······我觉得一个小时的间隔可能有些长,毕竟苏军飞机的时速普遍在公里以上,从边境那边飞过来路上花费的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如果刚刚好碰到载有燃料的侦察机起飞,它完全有可能被临时调派来看看情况,我们最好预留一些余地······是的,我是这么想,如果方便的话······好·等您的消息。”
放下电话,亨宁斯又一次抬手看表,分针已经略略越过了9点位置。他有些心神无主地在小范围内踱步,艰难地等待了差不多两分钟,电话响了。
“拉尔夫.亨宁斯······喔‘元帅,真抱歉在这时候打搅您··…··是的,我是这么考虑的·····#果只是3分钟的开机时间,敌人是很难准确捕捉的,就算有专用设备在附近海域也很难··…··好,我明白了!”
再次放下电话,亨宁斯不自觉地『摸』了『摸』额头,那里居然沁出了汗珠。他顾不上从口袋里掏手帕·朝自己的工作技术团队发令道;“做好重新开机准备·2分钟后启动。参数设定······正东方向为零度角,开机后天线阵列将从零度角开始进行顺时针转动·转动速度每秒六度,连续工作三周整,工作频率定为|hz,3分钟后准时关机。”
得到了明确指令,负责『操』控“凯撒雷达”的十余名技术军官又一次形如精密机器的各个部件高效运转起来。2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亨宁斯看了看表,分针已经越过了0点位置,虽然不是整数,较计划也就提前了不到十分钟,但他仍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凯撒,启动!”
伴随着各处的指示灯变换颜『色』或者快速闪动,几台主要的屏幕上幽绿『色』的波纹又跳动起来。前面半分钟无人言语,”之后,戴着眼镜的中年技术军官开始依照读数报告说;“西偏北区域40公里范围内未见完整的舰艇反『射』波,它们要么逃走了,要么沉入水面以下··…··北偏东16度、距离80公里位置探测到飞机一架······北偏东8度、距离130公里探测到第二架飞机!”
尽管报告时的语调一直是平稳镇定的,可技术军官最后一句话的语速非常快,听起来让人感到事态的急促『性』。
盯着雷达屏幕上的迅即消失的回波,亨宁斯将军面『色』有些发白,尽管在这一刻他算是有功之臣,可作为这个末日帝国的一员,他有理由对敌机的迫近感到紧张和忧虑。愣了几秒,他快步走到电话旁边,一手抓着听筒、一手扶着话机,等待下属人员再次确认刚刚的探测结果这样的情报对指挥官判断形势并作出战斗调整非常重要,根本容不得有小小的错误。
不管人们的心情如何,雷达天线的转度速度并不会改变,屏幕上的绿『色』光波依然匀速变动。又一个一分钟,中年技术军官提高音量报出读数;“北偏东|6度、距离70公里位置探测到飞机一架······北偏东8度、距离|20公里探测到第二架,初步估算目标的时速约公里。”
这一下,亨宁斯一刻也不能等待地拿起了听筒;“请接基地司令部作战室,紧急情况··…··雷达站拄尔夫.亨宁斯,找司令长官,紧急情况······元帅,我是亨宁斯,雷达探测到有两架敌机从东北方飞来,时速公里左右,一架70公里,一架|20公里··…··确认,连续确认······好的,明白,长官!”
放下听筒,亨宁斯并没有松一口气,他连忙向手下的技术人员吩咐道;“雷达启动时间延长,准备启用雷达引导!”
也就在他说完这番话,中年技术军宜第三次报出雷达读数,两个目标的位置与前一次相比没有大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这一分钟之内没有移动,而是由于雷达探测精度和读数取整妁缘故。利用三次读数结果,负责运算分析的技术人员很快得出了计算结果;目标飞行时速约360公里,前者|0分钟左右抵达战场上空,后者大约20分钟后抵达。
“还来得及,还来得及!”亨宁斯将军自言自语道,手里拿着白净的手帕连连擦汗。未完待续。
………【第176章 残念】………
“诺尔、格哈特,凯索、斯特林,你们四位有幸成为段涅之旅的破雾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你们平日里所学所练的展现出来。今晚,这个美丽的月夜,将因为你们的出击而载入帝国的军史。从这一刻开始,抛弃所有的顾虑,尽情发挥你们的才干!”
这是“避难所”基地上层机库的中段位置,以滴滴的警钤声为背景,一名身形瘦高、戴着佩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空兵上校以认真而又慷慨激昂的语调向刚刚召集起来的四名飞行员训话。眼前这四人看起来皆非年轻之辈,他们两两组成一个双人机组,此时都已穿好了帅气整齐的飞行服,绣于胸前的雄鹰在白炽灯的照耀下闪着微暗的光晕。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两架单翼双发的喷气式战斗机各自就位。此时机库的布置就像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的甲板-—德国人在战争期间虽然没有一艘航母服役,但这并不能抹杀德国海空军为舰载机研发、甲板起降所做的大量努力,他们通过上千次的测试和演练确定了常规起飞、弹『射』以及利用阻拦索实现短距降落的技术细节,从这些基础到实战,差的仅仅是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戈林的松口。
伴随着轻微的隆响声,机库的大门缓缓开启,这也是自“叛逃事件”以来机库大门的头一次打开。遵照它的设计使用,勤务人员正飞快地撤去机库门外滑跃平台的伪装,清扫那里的积雪坚冰,从而为机库内飞机的起飞提供延伸的、带有角度的跑道。
上校转头看了看敞开的机库,清冷的寒风吹进来,顿时扫清了人们思想的混沌,他双手叉腰道;“好了,伙计们,赞美的话等到你们凯旋归来再说。最后重申我们的作战方案;目标有两个,都在东北方向·第一个预计你们起飞后很快就会喷上,利用你们熟悉的双机战术击落它!第二个目标相隔50公里,雷达站会引导你们找到并击落它。我们无法通过雷达确定它们的型号,可能是侦察机也可能是战斗机,但无论如何,敌人的飞机一定不如你们的座机先进·击落它们!”
四名飞行员不约而同地立正并行举手礼;“元首万岁!”
上校亦以相同的举手礼回敬。就在这时,机库的扩音器里传出一个毫无感情的男音;“第一截击小组,两分钟后起飞!第一截击小组,两分钟后起飞!”
空兵上校低头看了看手表,点头道;“出发吧!”
带着异样庄重的神情,四名飞行员以标准的队列动作转身走向业已完成出发前最后准备工作的座机。这两架双座的mh2
夜间战斗机属于战争末期的实用型号,它们机头位置装有传统的x型雷达天线,体积要比以往装在鹏ˉ|0上的更为袖珍一些,机翼和机身下方并未桂载附加油箱或战争末期普遍使用的空空火箭弹·这样一来,它们的主要武器仍为处于机头位置的丨前向的mk|08机关炮以及机体后部两门倾斜的同型机炮。这些30毫米口径的大型机炮能够切开像美军“空中堡垒”这类重轰炸机的装甲,对付普通的轰炸机或战斗机更是不在话下。
沿着勤务人员早已摆好的两脚梯,四名飞行员两两一组钻进战机座舱,前面这架机身上涂刷的编号是j·后面那架则是jg15,这并不意味着基地目前拥有|架以上的mh262可以投入使用,而是一种有意干扰对手判断的虚号。戴上氧气/通话面罩后,飞行员们看不太出实际年龄差别,坐在后座的两名雷达『操』作/通讯员调整无线电设备并与雷达站取得了联络。勤务人员将驾驶舱的侧开式舱盖闭拢并迅速撤走梯架,紧接着,两架战机的容克′004喷气引擎在带有拖音的特殊鸣响中启动了。尾流吹起地面残留的些许尘粒,勤务人员纷纷让路·引导员挥舞着绿『色』的荧光棒示意跑道正常。隔着玻璃窗的指挥控制室内·手头空闲的军官们纷纷走到窗边向出征的勇士致礼。
伴随着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的加剧,两架mh262相继离开原位·它们开始沿着画线的跑道前行。除了机库两侧和上部皆有空间限制,这和从条件良好的机场上起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技术一流但有些时日没有真正飞行过的飞行员『操』控下,它们速度越来越快,萦绕在人们耳边的轰鸣声也愈发响亮。
领头的jg率先从机库中部滑行到了大门处,它势不可挡地越过了门线,这时候机轮还没有离地的迹象。进入滑跃平台之后,它的机身角度随着平台的倾角而相应改变·而从机库大门到平台边缘也就五十米不到,如此距离对一架已经获得加速的喷气式飞机来说转瞬即至尽管避并非第一次有me262从这里起飞,可上一次飞行还要追溯到4个月之前,机库里的军官和勤务人员无不心怀忐忑的翘首以盼。那架双发喷气战斗机终于如箭一般冲过了滑跃平台,它没有束一次令众人心脏停跳的惊险动作,而是顺着滑跃平台的角度继续攀升。
在人们发自内心的欢呼声中,第二架mh262也顺利越过机库大门进入滑跃平台,带着雨燕般的轻盈,它最终离地而去,在明朗月光下尾随同伴不断攀升,然后在中空灵巧优雅地转向,带着极具传播『性』的轰鸣声朝东北方向飞去。
机库指挥控制室内,一名头发花白的将军带着满脸抑制不住的兴奋拿起电话;“接基地司令部······向隆美尔元帅报告,这里是机库,第一截击小组已顺利起飞······,,
此时在基地雷达站内,技术军官们已经观察到了雷达屏幕上的变化,戴着眼镜的中年军官迅速而准确地报出读数;“我方两架战机已经起飞,高度米,距离里·方位北偏东22度,与一号目标只有里的距离,就在他们正前方!高度冫米!”
年轻的技术将军毫不停顿地转向联络员;“告诉飞行员··…··一号目标就在他们鼻子底下,高度冫距离”
负责直线联络的『操』作员共有四人,他们各自负责一台无线电通讯设备,每一台都能够指引一个双机空战组追踪目标方位,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指引8架甚至更多战斗机进行拦截作战。
指引信息发送出去后,『操』作员的耳机中很快传回飞行员的确认,尽管声音不太大但旁边的人莫不竖起耳朵想要获知最新的进展。
在明确作战区域的情况下,凯撤雷达仍在进行度的回旋探察,与此同时,“布鲁诺”最大探测距离仅有50公里但精度较“凯撒”提高两倍的辅助雷达已经开启,仅针对一个方向进行探测,它每隔十秒就能够更新一次读数,技术军官连续报告到;“目标高度正在下降······米,测算时速380公里,距离截击机1500米······|米······米······”
联络员不断重复着雷达读数其实以那两架mh262所搭载的8改进型夜视雷达,后座的雷达『操』纵员已经能够自行探测目标并确定方位,以战争时期的德军夜战截击模式,战斗机主要在寻找目标踪迹的时候依靠雷达站指引,一旦接敌交火飞行员们往往会暂时关闭长距离的通讯频道,直到战斗状态解除。
正当避难所基地内的各战斗指挥及辅助部门忙得热火朝天之时,在位于基地东南方的“山岩”地带,戴着钢盔的帝国近卫军士兵开着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将一座座高度从半米到四五米不等的岩石状模具搬移开来,从高处往下看去,一条长三百多米、宽约五米的『露』天跑道正逐渐成形上层机库设施虽能够满足各种飞机的起飞需要,但受限于空间和设备,只有小型侦察机和直升机能够降落最初的设计师们为了给这艘不动航母安排降落甲板以重型工程器械在这片谷底建立了一条标准跑道,然后加以人工伪装使得它平日里与山岩突兀的冰谷无异,但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人们就能够将这里重新清理出来供给战斗机和轰炸机降落。
听到来自空中的机炮声,林恩有些诧异地址′端高望远镜,刚开始只看到皎洁明月照映的天幕,搜寻片刻,终于看见了一闪而过的黑影,不同于轻型滑翔机,它们的速度快得就像是闪电一般,而且追击者的机翼下能够看到两团来自喷气式发动机的焰光。此次作战方案的拟定虽然有些仓促,但与隆美尔联手,加上基地司令部那些大都出自国防军的参谋军官们协助·基本将战场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了进去。为了防备苏军连夜派来侦察机探察情况,基地的防空力量也全面动员起来,在形势必要的时候,半个小时内可以起飞2架喷气式战斗机和同等数量的活塞战斗机,用来保护基地的还包括22座可升降的双联装或四联装防空炮。唯一让林恩感到遗憾的是,战争末期已经进行试验阶段的地空导弹和单兵防空火箭筒作为火箭系列的延伸一并被放弃了,而他担任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后曾强烈建议高层尽可能寻找和收拢火箭方面的专家,但在本土的行动并不顺利,尤其东西方阵营发生对峙摩擦后,对各自占领区的控制更为森严,那些留在科研机构或逃回老家的专家基本上都被英美和苏联搜刮走了,唯有那些化名乔装的逃过一劫,可要将他们找出来并利为己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循着那三架飞机的飞行踪迹追看,林恩的视线中不断有类似流星的光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