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苍穹-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器,恐怕永远也无达到足以扭转战争局势所需的数量了。

    这意味着类似的径典战斗仅仅是帝国末日的昙花一现,除了证明德意志军人出众的勇气与作战技巧,别无它用。

    换上弹匣,林恩毅然转身,朝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呼喊道:“第167战斗组,跟我前进!”

    干掉了增援而来的苏军坦克小队,德军突围部队亦不作停顿地重整攻势。此时街口侧旁区域仍有许多的苏军步兵,他们虽不能在中远距离上威胁到德军的两辆战车,却可以凭借密集的枪弹阻击随行的德军步兵,并在距离足够近时利用反坦克手榴弹、燃娆瓶等武器有效攻击德军的两辆战车。结束了炮战,“夜豹”和三号突击炮一边朝着街口缓缓推进,一边用车载机枪对苏军藏身的废墟地带进行压制性射击,然而很明显,这难以大量杀伤那些依托残墙断壁进行阻击的苏军步兵们。

    除了沃夫鲁姆保护着爱娃符特里奇跟在后头,林恩带上全部士兵意图一鼓作气消灭街口东南角的苏军士兵。不过,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下,真正能够发挥战斗作用的仍是他和布鲁尔这样的夜战兵。两人端着装配红外线探照灯和红外线望远瞄准镜的Mp44突击步枪,以并不标准的双人战术队形交替拖护着前进,迅速逼近苏军士兵们部署防御的废墟地带。这时候,大部分苏军士兵仍把注意力放在了街口方向,但刚才林恩那边毕竟发生了激烈交火,有一些苏军士兵已径反向实施警戒防御。一旦察觉到有敌人靠近,他们便以冲锋枪和手榴弹进行非常坚决的阻截。

    浓重的黑暗固然遮蔽了肉眼视线,可不论是盲目扫射的子弹,还是闭眼投掷的高爆炸力进攻型手榴弹和多破片防御型手榴弹,对进攻中的步兵都是非常直接的威胁,而林恩他们即便时时刻刻盯着红外线夜视装备,也无提前规避敌人的子弹,更无识别出一枚即将爆炸的手榴弹。

    既然徐袭不成,林恩当即更改战术,向士兵们下令道:“跳跃前进!”

    在“吸血鬼”突击队的战术指令中,“跳跃前进”当然不是蹦蹦跳跳地前进,而是指在进攻过程中利用地形相互拖护,以“停‘进‘停一进”的方式突破敌人防御,而这种战术又被称为“步兵突击”。它最早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特,德军在一线部队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兵组建了“风暴突击队”。进攻发起时,多个突击队利用堑壕、弹坑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拖体交替前进,并充分运用迫击炮、手榴弹、冲锋枪和喷火器实施阵地突破,在西线最后几场攻势中屡次突破协约队的防御阵地,表现相当出色。只可惜在这场比拼耐力的战争中,得到美国参战相助的协约国一方最终熬到了胜利。

    觅到一处只剩小半段的断墙,林恩停了下来。透过红外线望远瞄准镜,他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数十米外的目标。虽然多数人影都只有上半截,他仍然自信满满地点射猎杀。在几乎枪枪不离目标的情况下打了半匣子弹,本以为对面的火力会就此减弱,可在黑暗中飞射而来的子弹不但没有减少,看起来还增加了!

    林恩心有不甘,但理解起来也很简单:苏军士兵基本是在依托拖体进行阻击的,自己打的不偏,可子弹飞行毕竟是需要时间。对方只要及时低头、伏身,完全有机会避开子弹。如此一来,隔着好几十米的点射效果自然要打上折扣。

    以目前的战斗形势,拖得越久对敌人越有利。林恩脑筋一转,对不远处的同伴喊道:“安东,你带着大家在这里牵制敌

    人火力,小心推进!布鲁尔,你跟我从右侧迂回!“

    不知不觉中,习惯于躬着腰行动的“卡西莫多”成了林恩最得力的帮手。两人迅即起身,避开苏军火力凶猛的正面,踩着大大小小的破砖烂瓦,翻过了高高低低的断墙残阶,跌跌撞撞地来到了一处坍塌的大型建筑前。林恩用红外线探照灯一扫,发现废墟顶部位置有两个若隐若现的残影。

    “布鲁尔,拖护我!”

    低声说罢,他将突击步枪斜着一挎,手脚并用地往废墟堆顶部爬。这是一场特殊的攀岩比赛,占据着废墟顶部制高点的敌人听到下面有了响动,随即探身而出以步枪和冲锋枪射击,暗红色的子弹在黑暗中划出极短的轨迹,打在水泥板或其他坚硬物体上迸射出微弱的火星。

    哒……哒……哒……

    听到身后传来Mp44点射的清脆声响,林恩心里有底,便以满腔勇气地继续往上爬,并有意与敌人藏身位置错开一段距离。差不多和先前观察到的敌人位置高度齐平时,他停止移动,小心翼翼地端起突击步枪。从侧旁贼准果然获得了更多的射击角度,等到其中一个起身开火时,他屏住呼吸,朝亮色轮廓的脑袋部位连射两发,红外线望远瞄准镜中的人影当即做出了一个向前扑倒的动作。

    眼见同伴阵亡,废墟顶上的另一名苏军士兵马上以冲锋枪朝林恩这边扫躬。林恩早有准备,迅即背朝下坐靠在瓦砾之中,这个位置正好有些许凹陷,帮助他顺利躲过了全部子弹,而下面的布鲁也尔及时开火,只听得那人发出一声闷哼,枪声停了。

    无喜,无傲,林恩挎起突击步枪,左手拔出驳壳枪,右手帮着双脚在废墟上艰难爬行,并最终登上了这座废墟之巅它高出地面也就两米略多,却能够对百米之内的大片区域形成俯瞰之势。

    林恩瞅着红外线望远瞄准镜一看:数十名苏军士兵的位置一目了然。

    找了个可以蹲着射击的位置,他顺势往更远处扫了一眼,“夜豹”已经越过了街口,并以车载机枪竭力压制对角的苏军阵地,而防御力较弱的三号突击炮远远跟在后面,时不时往敌人火力最密集之处轰上一炮。在强烈求生的驱使下,先前遭到阻击的德军步兵们奋起进攻,只是他们的血肉之躯难敌苏军的枪林弹雨,好些人倒在了街口,还有些才越过街口就又被敌人压制在了沿街的废墟处。

    终实还是要由自己来担当救世主么?

    带着自信、自豪而又无奈、黯淡的复杂心情,林恩仿佛投身于一场高难度的游戏任务,单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过关,必须保住己方的主力R隆一这些家伙战斗力固然很牛,血却不够厚,扛不住敌人群殴猛揍,而敌人又偏偏“狡猾狡猾滴”。于是,自己不但要提供精确的远程火力,必要时还得扮演辛苦的清道夫角色。

    有时候,想得太多也是空想,林恩收起对过往游戏生涯的些许眷恋,将全副精力投入到眼前的战斗之中。卸下仅剩十来发子弹的弹匣,装上随身携带的最后一个“双弹匣。”正好布鲁尔也爬上了“废墟之巅”。林恩低吼一声“让这些俄国佬回家种田吧。”以百米点射之王那舍我其谁的霸气开火了。

    红外线望远瞄准器中,头两发子弹过去,一名反向阻击德军夜战部队的苏军士兵当即**翻一M简单的人体轮廓所做出的自然反应可不容易欺骗眼睛。林恩旋即微调枪口,两发命中了不远处的另一个俄国兵,他似乎是头部中弹,双手扬起、身体后仰的姿势略显夸张,于是斯人倒地之后,林恩冷漠地照着他上身补了第三枪,这才将枪口转向又一个目标。这些瞄准和射击的步骤听起来有些繁杂,但实际操作中,时间间隔之短,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凭直觉做出半断的。

    废墟中的制高点频频射来致命的枪弹,有经验的苏军士官和士兵们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林恩还没打光一个弹匣,突然看到连串暗红色的光点飞射而来,凭着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练就的反应能力,他当即作出了一个最简洁的躲避动作:低头。上身和譬膀顺势下压,突击步枪来不及完全收起,便只是枪口上扬,枪身和红外线探照灯瞄准镜下压,还在苏联人并没有类似的夜视装备,他们更多是凭着对子弹轨迹的半断来推测敌人位置,并以轻机枪和冲锋枪的连番扫射对一定面积内的区域进行平面式的清理。

    子弹扫过身前的水泥块啾啾作响,林恩很不喜欢这种比舍属刀叉舌瓷盘子还难听的声音,一旦避开敌人的扫射,他也不急于更换位置,而是迅速端枪瞄准,照着自己刚才一眼瞟见的苏军射手位置,找到了那些自以为移换位置就能躲开报复性射击的苏军士兵,精准地将其一一点名。



………【第一百二十八章 志同道合】………

    兄弟们,双倍月票的最后一天咯,保底票还藏着吗?

    只听得“咔嗒”一声脆响,林恩的最后一个双弹匣终于完成了它的战场使命。至此,林恩身上还剩下三个单独的弧形弹匣,外加零星子弹也就百来发7。92口毫米口径中间威力枪弹,合在一起还不到两公斤重。嗯想后面依然漫长的道路,这些弹龘药怎么也不算多了。

    经过两名配备红外线夜视装备的专职夜战兵联手绞杀,加上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的德军步兵,眼前这片区域的战斗基本上是尘埃落定,侥幸存留的几个苏军士兵根本无足顾虑。

    这街口四角的废墟本来皆有苏军士兵布防,径过连番苦战,靠南的两角已消除了威胁。另外两个对角的苏军士兵虽然不在少数,但他们毕竟只有普通枪龘械和轻型迫击炮。在己方步兵的拖护下,“夜豹”和三号突击炮迅速驶过街口,沿着道路朝南一侧继续前进一一随行的德军士兵们深知这两辆战车的意义,一旦发现有苏军士兵试图靠上前来投掷手榴弹或燃娆弹,他们便会奋不顾身地进行阻截。

    匆匆召集起手下士兵,带上普通士兵装扮的高级战地女记者,林恩带队加入到了这支规模已径有明显缩减的突围部队之中。众人一边走一边打,穿过了最后一片城区,总算在苏军大部队赶来之前出了奥拉宁堡城区。

    出城并不意味着安全,由于无和己方指挥部取得联系,这支突围部队无从得知城南防线的状况隆,枪炮声趋于平息,有可能是德军守卫部队击退了苏军,也有可能是苏军占领了那里的防御阵地。

    行至半途,两辆战车相继停下。只见“夜豹”的指挥官,一位穿着黑色装甲兵制服的年轻少尉,以及三号突击炮的车长,一名看起来约有三十岁的装甲兵士官,连同步兵之中军衔最高的两位隆隆年纪大概四十出头的陆军上尉,以及或已过年过五旬的党卫军少校,凑在一起商量片刻,然后由党卫军少校转身询问道:“这里有夜战兵吗?”

    林恩左右瞧了瞧,指望不上别人,便主动排开人群走上前去。

    “第旧夜间战斗小组指挥官林恩加尔戈!”

    “加尔戈军士!”少校敬礼道,“我是隆第五装甲师第‘嘛弹兵团的康拉德齐格勒少校,经征求各部军官的意见,现在暂时负责这支部队的行动指挥。长话短说吧!再往前就是第弘地军的防守区域了隆隆但愿他们还在那里坚守。军士,我们其实从下午开始就同外界失去了联系,根本无确定前方的状况,希望你和你的夜战小队能够前往侦察!”

    侦察兵听起来威风,却属于高危兵种。不论是以装甲车辆为战斗工具的装甲侦察兵,还是骑着摩托车、马匹或者徒步行进的普通侦察兵,都可能在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遭到敌人的致命一击。

    林恩无可推托,只是问道:“有没有军用地图?布防图就更好了!”

    少校默然摇头。

    也不知指挥部的参谋们是怎么考虑的,发放给各夜战小组的作战草图仅囊括了奥拉宁堡城区地形,林恩甚至不知道城南的外围阵地是什么形状的。好在先前经过城北阵地执行渗透任务,对德军防线的构成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想来同一个集团军各部队的阵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吧?

    考虑子一下,林恩又问:“我们此去侦察,你们就在这里原地等待么?”

    少校回头看了看,奥拉宁堡城区仍有火光和枪炮声。

    “我们必须保特前进,而你们……,最好能快我们一步,一旦发现敌人踪迹就折返回来报告,或者鸣枪发出警告!加尔戈军士,我知道,这个任务很艰巨,也有些不近人情,但看看我们所剩的这些士兵,实在没能力再打一场激烈的遭遇战了!”

    林恩知道这话不虚,突围部队到这里除了“夜豹”和三号突击炮,所剩不过百十人,有的人负了伤,有的人没有武器或弹龘药耗尽,林恩甚至还看到有两名女护士。

    “符特里奇小龘姐,请到这里来一下!”林恩唤道,等高级战地女记者走到近处,他侧身对少校介绍道:“这位是宣传部派来的高级战地记者符特里奇小龘姐,我和我的小组奉命护送她返回后方,基于您指派的新任务与之有所冲突,能否请您代为保护好符特里奇小龘姐?”

    少校看了看爱娃,并没有直接打招呼,而是回答林恩:“这是个合理要求,我会尽力做到!”

    在这之后,少校才彬彬有礼地对爱娃说:“符特里奇小龘姐,您好,我是ss第五维京装甲师的康拉德齐格勒。很抱歉,我们需要加尔戈军士和他精锐的夜战士兵们为部队担当侦察前卫,所以从现在开始,您的安全将由我本人亲自负责!”

    在这件事中,爱娃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选择权的角色,她虽然一副灰头土脸的

    ;样子,却还是保持着她想要展示给他人的从容不迫。

    “由您安排吧!我没有意见!”

    少校点点头,转向林恩道:“这就出发吧!加尔戈军士!若能够顺利突围而出,我定然向上级如实报告你的勇敢表现!”

    林恩并腿立正,却不多说什么。在生与死面前,荣誉只是浮云。

    “加尔戈军士!”爱娃转身面朝林思,“感谢你们的一路护送,不管怎样,祝你们好运!”

    林恩点点头,虽然是侦察任务,战斗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因而除了在先前战斗中身受轻伤的格拉夫和维雷格尔,手下的其余士兵全部上阵隆隆连番苦战居然没有人阵亡,这已经是林恩所能预料的最好状况了。

    背负的蓄电池电力所剩无多,但重量却不会就此减轻。为了赶在大部队前面进行侦察,林恩令士兵们跑步前进,才走出一公里多,他自己跟布鲁尔就落在了队伍最后面。

    “长官,让我来帮您吧!”沃夫鲁姆之前一路看护爱娃,也没正径参战,体力较其他人多有保留。

    走在路旁的树林之中,林恩恍然旬像是回到了第一次参加夜战的那个夜晚,当时的他也是这样主动帮助埃里克背装备。一念之间,命运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变化。

    连番战斗确实耗费了大量精力,林恩便不推脱,将连在一起的全套装备交予老兵,然后小声问道:“你好像很喜欢爱娃?嗯?”

    沃夫鲁姆“嘿”笑一声:“符特里奇小龘姐绝无可能看上我这样的普通士兵!”

    与之接触的时间虽然还不满一天,林恩也觉得爱娃虽然个性比较随和,却绝不是那种甘于平凡的人,而且从她处事的风格来看,见识不少,眼界也不低。别说是沃夫鲁姆,就算自己有心攀附,恐怕也是没有机会的。

    这时候,走在后面的布鲁尔也卸下夜视装备让自己的同伴代劳,他快步走到林恩身旁:“长官,您的射击技术真是厉害,把握时机的能力也很棒!”

    这话听起来似有奉承之意,林恩摇头道:“这些只走出于求生存的本能!”

    撇去了沉重的蓄电池盒,“卡西莫多”走路时是挺直胸膛的,但整个人仍比林恩矮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