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人志-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节 整顿
  就在两女为自己情郎百般牵挂的时候,李无锋却还陷在无比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当中。
  应该说这时一段难得的休整期,腾格里草原上的事态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在西北军和罗卑人派出的部分人员的配合下,几十万背井离乡逃亡的罗卑牧民都纷纷扶老携幼驱赶这牲口群,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为着下一季生活做着准备。
  寄人篱下的生活味道让这些承平已久尤其是在土地上从未品尝过战火滋味的他们充分认识到和平是如何的美好,几百年来祖祖辈辈从未遭受过战火波及的他们突然间被来自东方的民族击败,许多人固然难以忍受,但当现实落在自己头上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原来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战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选择战争就意味着选择流血和牺牲,可是在普通牧民心中,放牧、传宗接代才是最为重要的,至于向外战争和掳掠,除非生活过不了,谁也不愿意作出这样的选择,尤其是在昔日任人宰割的邻居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强大,甚至开始主动的向昔日的胜利者发起挑战,而且还毫无悬念的战胜了自己,这让生活在这片的牧民们惶恐不安的同时也开始对自己的邻居产生出几许畏惧,尤其是在连乌兰集也被那些唐河人驻军控制时。
  好在唐河人虽然是征服者,但并未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如果说有的话,只能说进入这片区域的唐河人多了许多,除了士兵,更多的是商人。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宣传养羊致富尤其是养那种毛特别长的羊一年就可赚大钱的商人在以乌兰集为中心草原上四处游荡,数量甚至多过草原上的狼群。甚至不少商人不顾禁令擅自窜入乌兰集以西两百里地外的草原深处进行煽动宣传,号召广大的牧民投入到养羊赚大钱的活动中来,以至于罗卑边境巡逻军不得不将这些商人礼送至乌兰集交给西北驻军处理。
  乌兰集迅速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其实早在战争一结束的时候,便已经有不少西北商人来到乌兰集安营扎寨,准备大干一番,长久以来的惯性让这些商人已经习惯于西北军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李大人的新领地,即使是那卢龙,虽然被太平乱党夺回去过,最后还不是一样重新回到李大人手中?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天生就是放牧的宝地,乌兰湖提供了丰富的饮水,只要能够煽动牧民们放弃过去的放牧习惯,全部改为养那种长毛羊,那丰富的羊毛资源可谓源源不绝,哪怕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改变,也足以支撑起无数毛纺织作坊。
  虽然莫特人军队全部退出了这片土地(青川海子除外),但按照协议规定,西北仍然保留了一个师团的驻军,以保持对这片土地的影响力,而罗卑人军队则完全退出到了乌兰集以西两百里地之外,不过这个时候罗卑人也没有多少军事力量再来布置在这里,来自西方赤狄人的压力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了,唯有几支边境巡逻队来证明他们的存在。
  这一波养羊风潮虽然没有风靡整个东腾格里草原,但在以乌兰集为中心的地区却是引起了不小轰动,不少淳朴牧民们被商人们的言语所打动,心思都活络起来,寻思如果养长毛羊能够获得比养其他诸如牛马和以肉为主的羊类更多的收益,那当然他们更愿意选择选择这种破天荒第一次以剪下来的羊毛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尝试。
  这是萧唐与苏民舜等人经过苦心设计研究出来的一种办法,现在乌兰集一带虽然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没有从行政上纳入西北管理,但西北完全可以采取经济控制的手段来逐渐将这一地区融入西北,以方便今后的发展,大力鼓励毛纺织、制革行业进入就是一种手段。当广大的牧民发现用羊毛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逐步适应这种模式后,他们其实已经被以西北商人为主的经济体牢牢的绑在了一起,没有西北商人收购这些在牧民们眼中价值不大的东西,那他们的收入将剧减,要想获得稳定丰厚的收入,那就只有保持现在的种和平商业环境,保持商路的顺畅,战争也就变得不可接受了。
  而中小贵族们一样欢迎这种经济形式,这样他们可以不再为牧民们缴纳的牛羊马这些实物而直接从牧民手中收取现金作为贡金,省去了麻烦的买卖手续,已经慢慢渗透到腾格里草原各地的唐河文明大小贵族们都更渴望用文明人的方式来享受生活,丝绸、海珠、瓷器、玻璃器皿、绿茶、香料、书籍、艺术品等林林总总,在原来他们看来是可望不可及的各类奢侈品也开始进入了中小贵族们的家中,虽然仅仅是一个开始,但这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小贵族们一样盼望着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
  根据签订的条约附件,西北文教卫生署在乌兰集兴办了第一所唐式学堂,招收罗卑人贵族子弟入学,同时也招募一些经过认可对西北有突出贡献的罗卑普通牧民子弟入学,这也在东腾格里草原上的罗卑人中引起了轰动,许多生活在乌兰集以西地区的罗卑贵族甚至也不远千里将子女送到这所学堂求学。虽然在莫特人已经实施了这种方式,但因为莫特人的交往更多的是与东南的唐河人和东面的西斯罗人,所以在腾格里草原上造成的影响并不很大。但在乌兰集的这所学堂影响力却是极其深远,连西大陆诸国的许多有识之士也认为这是唐河文明为争夺大陆文明影响力对拉尼亚文明的沉重一击。当他们还在为赤狄人每年的寇边惶惶不可终日时,唐河帝国却已经在横亘三大陆的腾格里草原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许多人并不知晓西北的主人与唐河帝国的主人并不完全是隶属关系。
  在萧唐的授意下,西北内政部门甚至还派出了一些工作人员前往乌兰集帮助罗卑人的管理机构建立与火花集警察署、裁判所相仿的治安部门和审理机构,用以负责乌兰集和周边地区的日常社会治安及其民事商务纠纷,其实已经相当于莫特人的一个翻版,只是在名义上这片土地仍然属于罗卑人,而这些管理机构也由罗卑人自己组成,不过他们在上岗前都接受了西北同行们的简单培训。
  如果说以乌兰集为中心的罗卑人征东部还在表面上保留了一抹遮羞布的话,那图布人在内政上改革却是彻彻底底的了,完全效仿莫特人的内政架构,贵族议事会虽然完全由亲西北贵族组成,但无锋依然限制了这些贵族们的议事权力,即便是图布人内部事务经过了贵族议事会的通过依然需要报西北行政署备档,如果西北行政署认为有不当之处,可以责令其重新商定。至于在经济架构方面,同样采取了鼓励发展养羊的政策,但是为了保持西北军用马匹充足供应,西北行政署和西北战备署联合下文对莫特人和图布人作了要求,要求他们各自必须通过行政手段保证每年有不少于三万匹的符合军用的骏马存栏量,以随时供应军方需要,当然每年西北军方也会保证一定数量的军马采购。
  在安顿腾格里草原诸部的同时,无锋也开始就西北及其邻近的关西河朔自己实际控制的诸府内部进行整肃,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官员在新任监察署署长米丰强力手段下纷纷落马,这是无锋为了加强表现一直不佳的监察署而特意任命在西北军法总监上干得有声有色的米丰兼任这一职,米丰在西北军法总监这一职务上充分履行了他的职责,不但强有力的压制了随着西北军规模扩大带来的派系势力抬头趋势,而且也使得伴随军力扩充过快出现的军纪问题得到了一次可以称得上苛刻的整肃,不少军官甚至联名写信以严刑峻法残暴荼毒屈打成招的名义将米丰直接告至无锋处,但均被无锋以军法处独立执行公务为名严词驳回,至此,宁可饿死,不肯吃米(米丰),这句格言在西北军中不胫而走。
  而米丰担任西北监察署署长一职也给西北官场带来了一场“狼来了”一般的旋风,尤其是银川、太玄、卢龙、陇东、西康和天水六府,由于无锋在控制这六府后为了保持地方局势的稳定,并未采取大规模的清理换血行动,许多非要害部门的官员只要没有明显过错皆得以继续留任,而在这次刮起的“米旋风”中却是无人能够幸免,大批官员被监察部门人员隔离审查,不少官员索性抢在前面直接辞官弃职,西北官场上人人自危。借此机会,萧唐也乘机大肆将西北老四府(庆阳、金州、归德、博南)中德才兼备的官吏任命到其余六府中担任各项官职,而西北大学学员也逐渐成为西北地区各级行政机构中的中坚力量。
  第五节 天算
  在听凭萧唐和米丰二人对西北官场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时候,无锋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军队的整编上。
  宋天雄率领的第一近卫师团遭受了自组建以来最沉重的打击,战斗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几乎丧失了建制。在凌天放主持召开的西北军务参谋联席会议上,米丰提出了要将宋天雄送交军法处调查处置。根据西北军务参谋联席会议制度规定,虽然军法处单独行使军法处置权,但调查处置师团长以上的军官需获得军务参谋联席会议一半以上成员的通过或者直接获得军政节度使授权同意这两款条件中的一条。李无锋搁置了军法总监要求直接授权查处的请求,而是让他在参谋联席会议上自行提出议案付诸表决。
  西北参谋联席会议成员由首席参谋(即参谋总长)、军法总监、四大军团军团长以及西域联合军总指挥七人组成,投票采取秘密不计名方式进行。在就是否解除宋天雄第一近卫师团师团长职务并进行军法调查一事的表决上,投票出人意料的出现了二比二的尴尬结局,其余三票均投了弃权票。根据参谋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如果就某一事项进行表决出现相同票数时,表决事项自动提交军政节度使大人裁断。这样,皮球重新回到无锋手中。
  在这件事情上无锋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情当中,若是论私人感情,宋天雄从担任近卫联队长起边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而且还在帝都那次的刺杀当中救过自己性命,况且无锋也认为在这第三次西北战争中第一近卫师团遭遇的灭顶之灾过错并不主要在宋天雄身上,而是在于自己过分低估了贝桑的临场决断能力,错误的判断了对方组织动员时间。但在几次战后的战情分析上,参谋总部的人员却并不同意无锋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西北一方固然错误的判断了对方动员速度和时间,但身为先锋官的宋天雄能够按照既定战术与主力中军保持合理距离而不是急躁冒进的话,那么罗卑人的突袭就无法给西北军东线主力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至少西北第一军团的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师团也就不会为了援救第一近卫师团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无锋也知道对宋天雄的处置上关系重大,军中不少人都将宋天雄视为自己心目中的红人,能够从一个近卫联队长直接提拔为近卫师团长除开当时特定环境外,也不能不说无锋自己心中存在有偏爱之情,无锋在米丰提出军法处介入调查时之所以搁置就是希望米丰的动议在参谋联席会议不能得到通过,但是事情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来作出决断。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无锋知道自己恐怕不得不作出,甚至有些违心的作出。正因为宋天雄是自己身边的近卫出身,所以他才不得不挥泪忍痛,不过让军法处介入也有一个好处,米丰的铁面无私是众所周知的,只要他们能够作出合理的裁断证明宋天雄在此事上并无多大过错,相信宋天雄就能够重新站起来。
  无锋最终同意了米丰的动议,解除了宋天雄第一近卫师团师团长职务并由军法处调查,但无锋也以第一近卫师团重建刻不容缓为由让宋天雄以代理师团长名义负责重建工作。
  与此同时,西北第一军团遭受重创的三个师团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补充和重编,西北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被优先补充到了这三个师团中,这三个师团的战斗力也得到迅速恢复。莫特自卫军和图布自卫军各三个轻骑兵万人队在完成了初步整训后,立即被参谋联席会议抽调至博南到天水一线进行适应性的行军演练,而补充到两千的独角兽部队也悄悄抵达金州进行地形适应训练。
  工程兵师团终于完成了组建,只是器械方面还远未达到无锋所希望的标准,不过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那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堆积以及充足的时间来熟悉,这也是西北首次组建师团一级规模的工程兵部队。
  第一近卫师团虽然遭受了沉重打击,但在遭遇数倍敌军围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顽强的坚持下来,这也充分说明了以宋天雄为首的军官群体表现出来的能力。在了解到狙杀在这场苦战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后,无锋立即下令在各个师团一级的军队中增设一个狙杀中队,从部队中挑选箭技高超者进行专门训练,在战斗中专门负责狙杀对方各级军官;同时还在部队中挑选武艺超群者进入军事学院专门的训练营,专门练习提高武技,在战斗中负责临场刺杀狙杀敌军军官打击对方士气。与此同时,无锋也让内政部门和情报部门在帝国各地招募武林江湖中愿意为自己效力的武技高超者充任军事学院教官或者直接授予军职加入特别行动部门,加入狙击部队的江湖人士可以破格直接提拔享受军官待遇,若是在战争中表现突出者,可以送入西北军事学院进行进修,毕业后可与其他凭战功累积的军官一样享受提拔晋升等各种待遇。
  战备部门也加强了战备工作,除开必要战备物资储备和生产外,预备役人员的训练也大大加强了,随着战事的日趋频繁,预备役兵员不断的充实入正规军,使得对预备役兵员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拉奥已经成了仅次于萧唐的大忙人,虽然战备署的干员也增加了不少,但随着西北领域越来越大,军队规模扩大,涉及事项也日趋复杂,许多事情拉奥也不得不身体力行,无锋都曾多次善意的提醒拉奥不必事必躬亲,当放权时须放权。
  总之,第三次西北战争后的西北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十分平静,士绅商人和普通民众都沉醉在这短暂的和平之中。伴随着帝国内部纷乱不断,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的从江南、东海和五湖以及帝都涌入西北,尤其是来自帝都的商业资金更是呈爆炸性的增长,腾格里草原和北吕宋成了这些资金的最好去处。无论是腾格里草原上新兴的毛纺织业和传统的民族手工地毯编织业还是北吕宋的传统三大支柱产业――烟草种植加工、咖啡种植加工和甘蔗种植及制糖,都表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尤其是在北吕宋,长久的和平环境使得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战争这一回事,卢曼和穆浩然二人甚至夸口,只要再给他们五年时间,他们可以让两府赶上中原任何一个府,给他们十年时间,他们可以赶超江南七府!
  西北郡六府之外的新四府也终于平静了下来逐步走上正规,经济开始全面恢复,良好的基础是他们的最大优势,卢龙的采矿业和冶铁业,陇东的制漆业和棉纺织业,西康的牧业,天水的棉花种植以及棉纺织业,都重新焕发青春,虽然还无法与老西北和北吕宋相比,但与动荡不安的帝国北方以及人心惶惶的五湖地区相比,那已经是天堂了。
  罗卑和图布人的屈服,西斯罗人的狼狈而归,这一切都让老百姓再次陶醉于西北的强大兴盛。只是这背后一切与军事有关的东西都在悄无声息的运行着,庞大的军事机构更是日夜不停的运转,为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作着最后的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