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人志- 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有一点崔文秀也能够看出来,秦王殿下在政客和军事统帅之间角色变幻掌握得十分恰当,当形势一旦需要他成为军事统帅时,他就会立即完成角色转换,立即投入他新的角色。
  杂乱的思绪一直缠绕在崔文秀心间,合成军事演习虽然继续在进行,但崔文秀却没有多大兴趣,这种纯粹出于恫吓的演习对于他来说如同嚼腊索然无味。他更感兴趣的是即将开幕的诸王只会会带来什么。第一军团摆在了关西也让崔文秀纳闷了很久,难道殿下有意东下五湖,殿下在五湖频繁接见水营将领似乎也映证了这一点,但崔文秀始终不相信这一点。在他看来夺取帝都才是一切军事行动中的重中之重,不管帝国民众会带给西疆多大的政治压力,只要拿下了帝都,那些攻击也好谩骂也好迟早都会随风而逝,文人士子们的笔杆子只能书写历史能改变历史,他们愿意怎么写就让他们去写吧。
  崔文秀其实已经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一些端倪,第一军团摆在关西似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威胁压制司徒彪,战争重心似乎还在北线或者说中线,当然崔文秀希望是中线,但殿下敢不敢下这个决心崔文秀心中无底,也许殿下也正在为这个问题而头疼也未可知。
  罢了,罢了,想这么多也是无用,崔文秀抬起头来瞅了瞅后面已经跟上来的壮年汉子,这个家伙的骑术也相当不错啊,居然能够这么快就赶上自己。
  “老应,你骑术不赖啊,在哪里练出来的?”索性带住马,让对方和自己平排而行,崔文秀和这个汉子接触不多,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家伙居然会是泰王殿下布置的暗线,晋中一战这个家伙功不可没,如果是这个家伙及时发动,只怕让尤素夫的城卫军团控制了晋中再要想夺下来,又不知道要费多少心思了。
  “崔兄过奖了,我也是在军队里才练出来的,不过我喜欢骑马,原来在帝国军队中骑兵联队不多,当时我宁肯去骑兵联队当副联队长也不愿意去当步兵联队的联队长,为的就是这个爱好,只可惜帝国在这方面对骑兵不够重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骑兵师团。”
  第五十一节 深意
  跟上来自然就是第四副军团长应建明,他理在各个属于帝国联合调查小姐的调查对象。不过调查级那帮人更关心的是哪位商人的腰包更鼓胀,哪个婊子的屁股更白嫩,来自晋中北部重镇大同的婊子成为了这些帝都贵族们争相追逐的对象,大同姑娘在北方的女人,那些呢侬软语的江南人对于北方贵族来说虽然鲜,但时间一长就有些腻味了。
  调查组的关注重心既然转移到了晋中商人们的腰包和婊子们的身体部位上,应建明也就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那些本来就是程序上的调查询问了,当事者及其亲信都已经在兵变中被杀,秦王殿下大军进驻晋中已是既成事实,谁还能够怎么样?整肃自己手中第一第二第五三个师团才是无锋交给应建明的首要任务,第五师团还好说,但是第二师团了晋中事迹之后高级军官几乎一个不剩,中级军官中心存疑虑的人不少,好在应建明在第四军团中名声颇佳,第二军团既然群龙无首,师团级主官和联队长一级的军官应建明按照无锋的批示或调入或拉拢一些愿意投效的军官,倒也很快就控制住了形势,只是战斗力就难免大打折扣,好在西疆从来就没有指望能够将这支军队马上派上用场,拿应建明自己的看法来说,他都理希望能够将自己手中这三个师团拉到西疆腹地朝廷整训调整,最好能够派往西方印德安北吕宋或者北方腾格里墓碑上好生夹靡一番。
  但是在眼前这种情况下,应建明也知道自己这三个师团还不是离开晋中的时候,虽然西疆第三军团已经有三个师团进驻了晋中,但对于在帝都城中的磷化处理王殿下来说,空间打的是什么主意好似连眼前这位崔文秀也有些摸不准,更不用说才算正式被西疆接纳承认地自己了,但有一点可以,秦王殿下对于自己这三个师团是有他自己地打算的,除了稳定晋中外,还肩负着抗衡的龙泉和晋中边缘停滞不前的城卫军团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作用便是对帝国第四军团另外两个师团的拉拢分比,毕竟这两个师团并非属于许向阳地嫡系,在态度上看起来也更倾向于自己一方,如果能够多给一些时间多花一些精力,氢这两个师团拉到自己一方来也有很大希望。这也是应建明一直在做的工作,不过看上去在这个调查小组离开晋中之前,那两个滑头似乎都不肯轻易表态,坐山观虎之势十分明显,不过应建明相信他们考虑的时候不会太长了。
  呵呵,老应啊,那你可早该到咱们西疆来,咱们西疆可是有的是优良骑兵,帝国并非不重视骑兵,而是条件所限,没办法,你看看帝国境内的产马地,除了西北就是关西的西康府了,而且西康府所产的马更适合拉车运货,并不太适合到骑兵,真正能够称得上骑兵的上佳战马地,帝国境内几乎说不上,云中,燕山似乎能够产一些,但远远不足以满足帝国军队的需要,连司徒泰控制下的第一第二军团都无法保障供应,要想满足其他军队,从何谈起?东大陆真正能够称得上产马地的北方有腾格里墓碑和北利伯亚平原,南方则有卡截库姆沙漠以及紧邻的潘帕斯草原,谈及骑兵和战马,崔文秀精神一下子高了许多,声音也变得洪亮起来。
  愿闻斯详,应建明当然也很想借这个机会与这位号称秦五殿下手下刀枪组合中有屠刀之称的大将交流一番,一来本来他也对这方面情况很感兴趣,二来借这个机会亲近一番,也能让自己更快的带入到西疆军这个大团体中去。
  腾格里草原上的战马在整个大陆上也是赫赫有名,对了,我要修正一下我方才地说法,腾格里草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大陆,所以称之为东大陆的产马地并不太适合,这些游牧民族出来的战马由于天生的气候以及大量的野马种群不断交配优化,号称大陆最佳产马地也不为过,这里地骏马是最好的轻骑兵用马,耐力好,速度快,易于驯化,唯一的缺点怕就是对气候的适应稍差,难以适应南方的温热气候,而北利伯亚地区所产地良马则是最好的重装骑兵用马,而力虽然比不上腾格里马,但它们能负得,速度也不差,但是在训练上要求的条件更高,但一旦练成,这些马却是重装骑兵的最佳坐骑,它们的缺点和腾格里马一样,对于气候的适应也有限制,至于卡塔库姆沙漠和潘帕斯草原上产的角马和斑马则是马其汗人的特产,角马力大,耐热耐干,但速度不够快,更适合重装骑兵,斑马速度快,耐力也勉强可以,但比起腾格里马上来说却要差上一截,这两种马驯化都不易,除了有包着习惯的马斯汗人外,南部地区其他国家要想用这两种马都有相当难度,条花上不少时间来作适应,所以马斯汗人能够在南方称雄,在骑兵上占据着绝对优势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西疆骑兵的创始人,崔文秀在骑兵研究上花的功夫可谓不小,单单在马种的选育上就耗费了不少心思,在这一点上也让军务后勤部门的人吃了不少苦头,为了选育良种马,曾经不止一次从各地大批量引进优良战马朝廷杂交,让监察部门的人对于这方面的花费一直颇有微辞,认为花费太大。
  崔文秀的一番介绍立即让应建明刮目相看,他不过是礼貌性的请对方作一介绍,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够如此详尽的分析东大陆诸地所出产的战马,连这些地方所产战马的好坏优劣所在也是了如指掌,这个家伙能够稳坐秦王殿下的刀枪位置果然不是等闲之辈。
  我们西疆现在控制着腾格里草原和西康府,还有西域也能出产一些特殊的战马,腾格里草原上出产的战马现在不但供应着我们西疆所用的大部分战马,而且草原诸族的骑手们也是殿下建立的几个团的光荣战士,他们在前一段时间里的北方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轻骑兵这个兵种上,我个人看法还是没有谁能比这些游牧民族的骑手们做得更好,好在很多时候,战局不是光凭骑兵英勇就能决定的,哈哈,崔文秀朗声大笑,似乎加快起了一些什么,西域战马中也有不少优良的货色,他们出产的乌孙马和高昌马品质都相当优异,特别是短距离的穿刺速度更是超过了腾格里战马,只是它们的耐力远不及腾格里马,所以在选择范围上有所限制,至于西康马,个竭泽而渔不是很大,速度也不快,但是它们能够入选军用马的特点就是耐力特别好,善于爬山负重睥适应能力也远远超出其他任何一种马,既耐寒也能耐热,是最佳的运输用马,当然对骑兵来说它们是否适合,那就要看条件需要了,有些时候它们也许能够发挥比其他马种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位已经成为同僚的壮年汉子,应建明自然了解对方其中这几句话中和笑声中的含义,号称阎王,屠夫,的他这两个名号就是在西域和腾格里立威而来,让西域和格里的人至今谈崔而色变,现在秦五殿下将这个阎王,屠夫,派到晋中,虎视帝都,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崔文秀有些惊讶的瞅了对方一眼,他发现这位新同僚似乎有些走》神,这种现旬可是有些少见,特别是在两个人之间关系还并非很熟悉的情况下,他很想对方空间因为什么而走神。
  立即就感觉到了对方疑问的目光,应建明有些抱歉的一笑提出自己的想法,道:“崔兄,不好意思,兄弟有些走神了,你说殿下现在在帝都打的究竟是什么主意?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的主力都集中在这里清河,龙泉,晋中一线,加上我们的三个师团,已经有超过十个师团的大军集结在这一片,我手中这三个师团其他不敢说,帮助稳定后方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城卫军团一直像一根刺一般卡在吃住喉咙上,让人很不舒服,咱们完全可以彻底解决它,拜年逆根刺,为下一步的行动铺平道路,这样战不战,和不和,好像不大符合殿下为人行事行事的风格啊?
  老应,我看你比我的心还急,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殿下现在心里空间在想什么,但一直没有一个谱,殿下的心思可比咱们这些纯粹的军人考虑得要周全许多,许多事情他现在已经不能完全从一个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考虑了,有些感叹的叹了一口气,崔文秀手中马鞭一场,击断一支探出头来树枝不过我始终紧邻,殿下这一次这样布置肯定有什么大的计划,也许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他不愿意让大知道徒乱人意吧。
  第五十二节 壮志雄心
  应建明努力的琢磨着崔文秀施主中流露出来的含义,大的计划?
  现在不战不和能有什么大的计划?难道秦五殿下真的打算就此在帝都城里站稳脚跟,这似乎有些冒险,不过从目前在清河晋中摆出的态势来看,却很有这种可能,帝都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秦五殿下已然摆出一副要争天下的架势,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而他却是三王中唯一的异姓王,对于本来正统观念就相当强的唐河人来说,要想推翻一个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中的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民心的向背。
  应该说秦王殿下的政策在新兴的工商业阶层中是欢迎的,这也是秦五殿下能够在这么些年来步步壮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政治地位上给予了工商阶层从未有过的地位,已经可以与原来士绅地主相媲美,这固然赢得了工商势力的大力支持,但却让地主士绅阶层感受到了威胁和压力,特别是思想保守的地主士绅更是将出身士族的李无锋视为叛逆,认为他出卖了贵族的利益,论那些下等人能够登上政治台阶,这种情况在西疆统治区其实已经有所体现,特别是在关西,天南较为明显。
  方成松采取的是一系列渐进式政策,让地主贵族逐步意识到工商业将会给他们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同时在关西郡辖地内发较为优厚的政策吸引贵族地主改变投资方式,逐步将资金转向工商业,并在农业方面也朝廷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这方面的矛盾显得要缓和许多。
  而五宗奚在天南的改革却是道德拿贵族地主开刀,在一方面大力提拔其他阶层的官员的同时,五宗奚却在有针对性的向原来依附于郞氏一族地大贵族大地主采取措施,逐步削弱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特别是在土地方面更是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土地数量,挥剑这些土地贵族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政府鼓励发展的工商行业和经济作物农场化进程中,在这一方面五宗奚和担任顷地总督的卢曼联播,,也使得天南生性保守而不愿意投资工商业的土地贵族更多的参预到了对缅地的土地开发进程中云,由于缅地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的土地开发,特别是鼓励经济作物的发展,这让天南不少贵族地纷纷把更多地精力转移到了邻郡的种种经济作物种植上,许多经济作种杆园和家场不断涌现,这其中除了一部分来自江南等地的工商业都投资外,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天南的土地贵族们转移投资渠道而来,这样也使得土地贵族们的不满稍稍有所缓和,毕竟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关西和天南两地中对于无锋政策不満者仍然为数不少,他们更怀念往日士族一家独秀地局面,而在帝车内地,特别是以帝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这种分神态度更为明显,大贵族大地主们面对地位稳步提高地工商阶层,往日根本无法上得场面的铜臭商人们居然也能够人模狗样的在朝堂上说三论四,这种心理上带来的失落感更是让这些人感到不平衡,这个问题其实安全部门也曾经向无锋本人以及政务署提出过正千,要求正视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防治其在今后给整个西疆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正是由于以帝都为主要根据地的帝国保守贵族势力对无锋的不满才使得这个本来就在唐民族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对于缺乏正统认可的西疆来说甚是重要,如果不的控制这座城市或者说无法对这卒城市施加足够的影响这座城市必然会成为司徒家庭竖起抵抗西疆地一个坚不可摧的桥头堡,这将会给西疆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麻烦,特别是对于企图以一种水到渠成方式获取民心进而得天下的秦王殿下来说恐怕更要平添无数困难。
  所以在应建明眼中,如果秦王殿下真要有什么大动作,必然就是在帝都这个核心所在的区域有所作为,而在晋中屯积重兵也就是必然选择了。
  呵呵,崔兄,你也是秦王殿下手下地老人了,难道说秦王殿下的心思你还不清楚?光从这一次秦王殿下不顾自身安然非要云帝都一行咱们也能够制订出一二吧?民心和民意,这怕就是现在秦王殿下最关注的东西吧,唐河帝国所拥有的一切数理化大概就凝聚在了帝都,而帝都城里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引来国内甚至国外的所有目光关注,而帝都的兴认也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民众倾向,我赢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民众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具有盲从和跟风心理,当兴论一当将谬论当作趔来宣传,要不了多久,谬论就可以成为趔而被民众所接受,而帝都正是影响民众看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所在,我想殿下之所以选择要参加这次看上去并无多大实际价值的诸王之会,也许就是想试探一下底线,不仅仅是司徒秦和司徒彪的底线,也是要试探一下民众对他认可度的底线,这对殿下今后作出抉择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