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集邮文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谷雨集邮文库-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集邮:另类投资
集邮有怡情、益智、储财之三大功能,但人们充分认可的是前二者即怡情和益智,而公开谈论起其储财的效用时,则每每顾左右而言他,说到底就是不那么理直气壮。这并不费解,延续着华夏文化血脉的国人, 其“君子不言利”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 即便进入商业氛围甚浓的时代, 却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应该摒弃的那部分旧意识的羁绊。

  曾有不少邮人撰文阐述进入新世纪的集邮学术研究应该贯穿新的观念和意识,应该具有前瞻性,应该对日益变化中的集邮展览、集邮市场,以及集邮网络进行宏观的指导,从而促进集邮事业的更快发展。

  集邮是收藏爱好, 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可以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增进知识,可以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桥梁,等等这些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也正因为如此,使得集邮占据“第一收藏”的地位,享有“收藏之王,王者之好”的美誉。但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一个方面的集邮文化也随之而变化,举一个浅显的例子,随着世界各国发行邮品数量及品种的不断增加,邮人的集邮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如目前十分走红的专题集邮和现代集邮。同时,邮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加,无疑会增加邮人的经济负担。 事实上, 那种靠寻找旧信封,交换信销票的集邮方式已经成为过去,人们不能不为满足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而投入更多的金钱,无论是国内邮人, 还是海外华人中的集邮者,任谁都不能无视这笔经常性的开支。

  于是,集邮的储财效能便凸显出来。既然“以邮养邮”已喊了多年,为什么不能在完善集邮收藏功效的同时,充分肯定并适当开掘集邮的经济投资潜质呢?既然不能无视邮票作为有价证券的存在,又怎么能够对它的投资效益熟视无睹?既然有集邮市场这样的淘金之地,又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运用手中的筹码去运筹、运作,来换取更多的资金,进而购买更多自己最钟爱的邮品?当然,这里并非鼓励所有的邮人都去炒作和投机,而是提醒邮人应该确立集邮也是一种投资的观念。 

  时代飞速发展,身处商业社会的邮人应该因时应势,具有商业头脑和投资意识,更何况如今集邮,不管是传统集邮,还是专题集邮,都早已没有了国界,更没有文化上的局限,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如果仅仅按时购买几套新邮入册收藏,也算是一种长线投资。但要是有意识的选择佳邮适时适量购进卖出,以赢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终购进更多的邮品,丰富自己的收藏,取得精神物质双丰收,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邮学天地奥妙无穷
集邮是一项个人爱好,也是一门学问,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举凡真正喜爱集邮的人,是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邮品收藏者,而是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享受集邮的乐趣,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学识,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

  翻开集邮的历史,看到的是一部车载斗量的学问研究史。从一八四○邮票诞生后,迷恋它并潜心进行研究的就不乏其人,尤其是随着集邮的日渐兴盛,集邮早已不是贵族沙龙的专宠,更不是随便玩玩的游戏,而是作为饱含社会内容、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另类边缘科学,美国早在一九四九年于宾夕法尼亚的邓普尔大学设立了集邮系便是明证。

  说到侨界华人集邮,能够持之以恒者,大多不是泛泛收藏,而是有所专攻,或致力于专题,或执着于封片,或专注于戳记,或痴情于文献,各有所爱,亦互有长短,齐心协力为推动集邮事业和集邮科学的发展奉献心力。更可贵的是,一些邮人并没有因生存条件或个人境遇发生改变而移情别恋。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不少邮人也没有因邮市低迷而放弃邮学研讨及邮识普及,而是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实在难得。

  然而,集邮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知的同时,作为一门学问,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一些新的课题还不时摆上邮人和邮学家的案头,在邮识普及方面也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倾心与倾力。 。 想看书来

集邮重在精神享受
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说,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的集邮者,但自六十年代后期迄今三十多年间,邮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有了更为广阔的投资领域,还由于巨大的邮票发行量抑制了炒家的欲望。因此,仅就集邮作为理财投资的手段说来,不可以将其作用过分夸大。

  但是,美国毕竟是世界上邮票发行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最多的一年超过了三十四亿枚。同时,美国又是被公认为邮票发行极为严肃的国家,所有新邮票都在邮政窗口出售,并且严格遵守发行期限。如此看来,邮市尽管低迷,但集邮仍大有人在,而且绝大多数是为了鉴赏、收藏,更多的是讲求文化享受,品尝精神愉悦。

  回顾旧金山’97太平洋世界邮展,再看阿纳罕’2000世界邮展,真正的集邮者仍热情不减,还有许多新人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展现出的是集邮者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看到集邮运行在它本应有的轨道上。

  说到我们华人,尚没有一个集邮者的准确数字,但可以肯定的说,随着其经济状况的改善,集邮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至于把集邮是作为个人嗜好自娱,还是视为文化追求,或当成理财投资手段,应是悉听尊便,然而究其未来如何发展不妨引前述主流社会集邮历程之经验以为借鉴。

集邮家与邮商
集邮家与邮商是何种关系?在集邮界内外见人见智。有一点似乎不容置疑,就是集邮家不能没有邮商,而一个邮商如果不具备集邮家一样的邮识,则很难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邮商。

  由于集邮是一种带有相当文化内涵的个人爱好,集邮者往往不满足于一般的收藏,而是在欣赏玩味的同时,还对其进行研究。实际上,集邮自身的发展也要求邮人不断丰富其学识,从传统集邮到专题集邮,再到现代集邮,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课题等待集邮者去探讨究竟。因此,是当集邮匠还是做集邮家,二者是有很大不同的。

  但是,一个学识广博的集邮家首先要以占有丰富的邮品为基础,这就需要邮商,即便是拥有许多邮友可以交换邮品的集邮家,也往往与邮商有相当密切的联系,而在集邮史上不乏集邮家与邮商二位一体的例子,如果说有差别的话,那就是集邮家为了集邮而集邮,邮商则是「帮助」集邮者而集邮。

  然而,一个好的集邮家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邮商,但一个好邮商应该也必须是一个有丰富邮识的人。仅就生意而言,一个邮商没有一双慧眼,很可能与一些珍邮擦肩而过,在邮市上也难免有时会错失良机,也很少能够使一些学富五车为组编邮集而消化大量邮品的邮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即客户,这也是集邮重邮品交换更重邮识交流的特性所决定的。

  言而总之,集邮既然作为一种文化,如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求,集邮家也好,邮商也罢,都不可以故步自封,而应该孜孜不倦的渴求新知,钻研邮学,在这层意义上,集邮家与邮商是学友的关系。附带赘言的是,集邮界内外需要有一种共识,就是邮商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商人,邮人应该引其为同道偕行,以相辅相成。

浅谈外国邮票营销
到中国主要城市的邮市走上一趟,会发现经营外国邮品的邮商屈指可数,即便是挂牌摊位其可供销售的品种也不够齐全,这不正常,与中国这样一个泱泱集邮大国的国际地位难以相符,对邮人集藏外邮,特别是组编邮集者搜求素材实有不便。随着专题集邮、极限集邮的兴起,这方面的缺陷会更加明显。

  当然,国有国情。按照官方去年五月发布的相关规定,外邮由国营公司专营。实际上国营公司主要经营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联合国邮品和一些与国内外重要活动相关的邮品,而邮人更多的还是从民间营销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外邮。这是一种现实存在,也牵扯法规政策,本文不愿涉及,相信水到渠成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个说法。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外邮市场的存在和邮人对外邮的需求。资料表明,中国集邮家的素质和整体水平并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集邮家很少能够在国际集邮展览上获得大奖,究其主要原因是邮品的丰富性不够。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集邮家相继在国际邮展中获得一系列大奖,其深层次的缘由就是集邮家们借着国门的洞开,拓宽了包括珍罕邮品在内的各类邮品的收集渠道,在邮品量的占有和质的提高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这是集邮界的共识。

  就此说来,邮商经销外邮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不仅可以作为国营公司的补充开发外邮市场,还应该在为邮人提供专题邮品等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应该承认,在集邮市场处在世界性的低迷现状下,本来就冷清的中国外邮生意会更加难做,但是,只要作为第一收藏的集邮存在,只要邮人有需求,就会有生意。在某种意义上说,鉴于外邮难以跻身于邮品市场炒作,使得邮商在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加着重于邮品量的增加、品种的丰富和质的提高,有重点的为集邮家和组编邮集者搜求所需邮品,这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关键在于为数本来不多的外邮经销者能否意识到并抓住这一机遇,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道理蕴涵其中。 。。

会见西安邮友
如同许多集邮者一样,我在中国的几个集邮相对兴盛的大城市都有一批邮友,集邮者像珍视高档罕见邮品一样珍视邮谊,而我每次来西安必办的一件事情就是会见喜爱集邮的朋友,这次也如同往常,住下后即打电话给最熟知的邮友,随后便联系“成串儿”。

  凭我对中国集邮界的了解,西安的邮人和集邮水准在中国是列在前几位的,尤其是集专题的,花卉、动物、建筑、生肖、国旗、地图等专题,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多而全,还有的编写了邮书,成为集邮界美谈。

  从邮友身上也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西安作为古都,文化源远流长,有些文史掌故还反映在邮票上,如中国国家邮政曾发行的《黄帝陵》等。与西安邮友的交往可以增加不少邮识,更为其高尚的邮德而感叹,翻阅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史》可以找到例证,我还是在美国时读这套书的。

  还要说的是从不同的邮友身上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有的坚持集邮多年而不辍,可谓持之以恒;有的专注于集藏专题邮票,可谓用心专一;有的省吃俭用,但买起邮品来却慷慨而大方,可谓情有独钟;还有的热心为邮友代买所希求的邮票而甘当“义工”,可谓助人为乐,如此等等,在邮友间乃至邮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这,也应该是古都西安的骄傲,西安人可资引为自豪。

  

揭洗全息邮票的新方法
最近发行的美国邮票《太空探险》小型张中央的全息图案如果在水中浸泡30分钟的话,全息图案就会从";太空中飘落下来";,与背后的邮票小型张分离,这给收藏这套邮票信销假票的集邮者带来的不便。《林氏邮票新闻》收到了一位读者的来信,介绍了一种揭洗方法: 

  邮票的剪片的尺寸要足够大,然后将剪片垂直放入水桶或其它容器中,这里面的关键是容器中水量的多少;要做到水平面浸泡到剪片邮票周边的纸张,但不要让水接角到邮票,由于剪片纸张中的纸纤维毛细管作用,容器中的水分就会向上";爬";,大约90分钟后,邮票背后的纸张全部被浸泡了,就可以从剪片上完整地揭下邮票了。当然,时间长短会因信封用纸的薄厚和水温的高低而变化。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当回邮商真难忘
在邮人面前我认为我是邮商,在邮商面前我又总被认为是邮人,眨巴眼儿工夫快两年了,我的身份和定位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我自己也模棱两可,好在结识了数十位邮人与邮商,并蒙受了他们的指教、协助和帮忙,但这不正是在下的最大收获么?

  在美国时我做过一个时期的邮刊,同时收购了相当数量的邮品。回国后本打算靠这些够数量的邮品发点儿小财,至少维持一段生计,换句话说,当邮商是“蓄谋已久”的。遗憾的是在国外时主要靠网上的信息了解邮市行情,哪里晓得网上的跟邮市里的或邮人所需要的差得实在太远,带回国的几箱子邮品大部分不对路,赔钱是没跑,但没有想到会赔那么多。

  后来,既维持着国外的货源,又不放过国内的“二手货”,整天价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徐州等地跑来跑去,整个一个“倒买倒卖”,说句实在的,从国内进的邮品比从来自国外的邮品赚得还多。有邮人也有邮商玩笑说,你哪像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从来没弄点儿像样的东西,凭你那点儿本事,靠在国内捣弄,不赔那才叫怪!

  老实坦白,这两年来,不管像不像个邮商,我多多少少还是赚了点儿,不然也不会“抗战”到今天,但究其根底,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比例的,更何况我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要比其他人多得多,加上旅途上劳辛,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啊!

  但我还是觉得快乐,因为我结识了那么多的邮友,他们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照和协助。我不懂的他们教我,有过许多次,他们用高出我开出的价格买我的邮品,因为我不了解那些邮品的市场价格。还有过许多次,他们帮我把被我“拆散”的套票又“破镜重圆”。我想,我邮识上的缺乏闹出的笑话儿够那些集邮家们乐开怀的。

  如今,我工作上有了变化,有时出于需要要到一些曾经贩邮的城市去,而每每都忘不了给认识的邮友打电话,并仍然不断结识新的邮友。是啊!,尽管我不再做“职业”邮商,但至少还是一个集邮者,邮友相见分外亲热,谈论起彼此的收藏所爱更是有说不完的话儿。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仿佛才真正弄明白自己的身份:邮人的成分还是多过邮商。

  然而,自己毕竟正经当过一回邮商,当得还十分认真,至少煞有介事,其中的乐趣当然自知,可谓难忘!

  再有难忘的是忘不了《中国集邮报》的编辑,也是在我当邮商当得最难当的时候所给予我的帮助,发表了一些我写的关于海外华人华侨集邮的小文章,带给我莫大的安慰。是啊!当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发生相当大的变换时,哪怕是少许一点点儿外来的助力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那每一篇见报的文章,那每一笔稿费,都让我心里暖和和的,热乎乎的。

  现时下,邮市低迷,外邮市场也不算景气,但邮人还存在,各路邮商还大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邮谊务必永远牢记。说到我自己,“职业”邮商来不及做了,但“业余”的或许不会放弃,实际上,翻看翻看集邮史,有许多邮人邮商都是双重定位。看起来,当邮商也是有嗜好的,如今想脱手了,还真有点儿舍不得,我就是。

  当回邮商,挺有意思,也挺难忘。 。 想看书来

中国邮市风云变幻莫测
对中国的许多邮商和部分邮人来说,进入邮市经开始就过上了一种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