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美国当大师-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魏两家结亲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尤其在全世界华人圈里面被视为一桩盛事。为两人伐柯的是施肇基和顾维钧这两位中华民国驻英国和美国公使。他们先在纽约办了一场纳吉之礼。”(笔者注:伐柯宜斧,取妻须媒。)

    “而相比后来盛大的迎亲和婚礼,更有意思的却是他们两人的纳吉之礼。袁夫人本来因为信仰上的原因在还没有见面的情况下拒绝了这件婚事,可是没想到和袁燕倏先生一见钟情就此非君不嫁。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她不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胆地向袁先生求婚,而且还要求当场就举行婚礼。”

    “这在当时绝对是是惊世骇俗的举动,更不要说是在以保守著称的华界了。然而奇妙的是,在事后这些华人不管是老是少都对魏明珠大胆的行动赞不绝口,称其为识英雄重英雄的奇女子。”

    “如果不是陪同她来相亲的外甥女黄慧兰女士阻止了他们草率的举动,两人的婚礼说不定真的就在1920年的平安夜举行了。黄女士好说歹说终于打消了自己小姨妈冲动的做法。最后两人在纽约华界的见证之下举行了一个简单又不失庄重的纳吉之礼。”

    “如果按照《周礼》为依规,那么婚姻就有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其中第三步纳吉就是男方合过双方姓名八字,觉得吉利就遣媒人带薄礼去女方处下定,又称小定和文定。”、

    “到了民国之时,婚姻之礼自然不需如此繁琐。黄蕙兰女士这么做是因为她觉得以当时的条件来说,举行订婚仪式都显得寒酸,更别说婚礼了,再加上双方父母亲朋都不在场,连个合适的证婚人都没有,这实在太不符合两方身份了。于是和旁人商量之后搞了一个纳吉之礼,其实就是订婚仪式。”

    “在场的华侨们纷纷解囊,光礼金就收了四、五千美金。而且纽约洪门在其后几天中为两人订婚在唐人街办了三天的流水席。”

    “按照原本的计划,他们会在禀明双方父母之后,在纽约当地举办婚礼。可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1921年新年刚过,魏明珠就收到他父亲病重危急的电报,她不得不登上回爪哇岛的轮船。”

    “幸运的是,魏老先生吉人天相最后还是恢复了健康,不过两人的婚事还是耽搁。到了1922年,袁燕倏先生才赴三宝垄迎亲,两人的婚礼最后是在中国上海举行的。正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两人在上海成婚之时,欧美各界重要人物,比如美国总统哈丁,国务卿休斯,华尔街大亨小摩根先生和小洛克菲勒先生、罗素、凯恩斯、爱因斯坦等等都拍发贺电,到场的宾客更是冠盖云集名流星聚,上海各国领事都亲自前往致贺。不但是上海警方,就连浙江善后督办卢永祥和淞沪护军使何丰林,外加美日两国海军陆战队都派兵维持婚礼的秩序,真可谓盛况空前绝后。就连在此之后的蒋宋联姻都比不上,据说宋美龄以为平生第一大恨,这也造成了袁燕倏先生和四大家族之间嫌隙。”

    “中国南北各家报纸,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等世界性大报都以大篇幅刊登了他们两人结婚的消息。这些媒体上都称两人的婚礼为‘中国的世纪婚礼’。”

    “在此之后上海滩便有了一句谚语,娶妻当娶魏明珠,嫁人当嫁袁鸿渐。”

    节选自《民国大师逸闻录》

    ……………………

    从明天开始更新时间改为下午一点和七点。

第二卷 第一章 龙抬头

    本章副标题:剧情五个月,字数七十万。

    ……………………

    “听众朋友,欢迎收听nypr。今天是1920年2月28日星期一。”

    “现在是美国东部时间上午九点。今天阴有小雨,风力三到五级。最高气温44。6华氏度(7摄氏度),最低气温33。8华氏度(1摄氏度),请各位听众外出时别忘了带上雨伞……”

    “纽约交易所道琼斯指数昨日收盘在70点,下面是昨日期货价格……”(笔者注:1921年道琼斯指数最高也不过75点。)

    “现在播报整点新闻,华府快讯,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威尔逊总统病情加重如今已经无法独立行走,他将不会出席下个月四日的哈丁总统就职仪式。”(笔者注:史实如此。)

    “欧洲电讯,本月23日,苏俄海军人员在喀琅斯塔岛海军基地发动反布尔什维克政变,详细报道请听午间新闻。”(笔者注:史实如此。)

    “纽约本地新闻,位于第九大道和第七十九大街全世界第一家有声电影院将在本周五开始试运行,首部放映的有声电影是丽莲…吉许女士执导的《十二人》。如果听众朋友有兴趣可以致电本台领取免费门票,先到先得。”

    “尼奥…袁先生所著的《冰与火之歌》第二卷昨天开始发售,销售情况依然火爆无比。”

    “接下来就是itny……”

    “这里是纽约,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主持人亚当。昨天本节目再次接到了关于nypd执法过程中大量不当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投诉,本台特派记者布坎南…弗兰克先生就在纽约总警察局的外面,让我们通过电话和他联系。”

    “嘀嘀嘀……”

    “这里是布坎南。”

    “这里是itny,我是亚当。布坎南,现在你那边情况如何?”

    “你好,亚当。和昨天一样,我仍然试图采访nypd总局长利奥…希尔,可是他们一直拒绝我的请求。局内的其他人也不接受我的采访。至今为止,纽约警方没有人对听众们投诉的事件发表过任何看法。而且我还遭到了极为粗暴的对待,刚才差点被两个便衣警察抓进去。幸好,他们对我们广播电台有所顾忌,不然我就不能接这个电话了。”

    “别泄气,布坎南。我们节目演播人员还有全纽约市的人民和你在一起。”

    “会的,亚当。为了广大听众和纽约市民,本人会坚持下去的。”

    “谢谢,布坎南。请注意你自己的安全!”

    “谢谢,亚当。”

    “全纽约市,全纽约州,全美利坚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纳税人付出血汗钱供养的纽约市警察!连我们采访都不敢接受的纽约市警察!在这里我不禁要质问nypd总局长利奥…希尔,还有市议会和我们的市长了。他们到底有没有把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心上?”

    “不过nypr和我本人在这里保证,只要他们一天不处理听众朋友们的投诉,我们一天都不会停止派出记者去采访他们。”

    “那么下面我们开始接听今天的听众电话……这里是itny,请问你是哪位?”

    “你好,亚当。我是布鲁克林区的一位家庭主妇,我今天早上去毕开曼街街角的杂货店买了两磅砂糖,可是回家之后却发现少了足足半磅。等我再去那家杂货店和老板理论,他却不认账了,还说我是故意找茬。”

    “哦,夫人,我想问一下,毕开曼街街角的杂货店是不是姓施瓦茨的犹太人开的?”

    “是的,亚当。那确实是一家犹太人开的杂货店。”

    “听众朋友,又是一个犹太人!夫人,请问你现在在哪里?”

    “哦,我就在杂货店附近的公用电话这边。”

    “好的,夫人,请别走开。稍后我们的记者会和你一起再去向那个犹太人交涉的。”

    “谢谢你,亚当。还有你们nypr。”

    “夫人,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

    男女两个声音同时道:“itny(itny)……”

    “姑爷,可以吃早饭了。”

    “莲姐,我这就过来。”

    “姑爷,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特意给您做了撑腰糕。”(笔者注:撑腰糕乃是隔年年糕油煎而成。)

    袁燕倏吃了一惊道:“莲姐,想不到你这位潮州人竟然知道我们江浙沪包邮……嗯,我们江南人二月二要吃这个啊。”

    年过四旬,面目平凡的自梳女抿嘴一笑问道:“姑爷,要不要喊姨奶奶起床。”

    “算了,让姨奶……嗯,安多睡会吧。你帮我喊一下昆仑,让他一起来吃。”

    “姑爷,你怎么老是和司机同桌吃饭,家里面还是要点规矩了。等你和小小姐成婚之后,这像什么话啊?我已经在厨房给他留饭了啊。”

    “嗯……好了,莲姐,现在你家小姐不是不在吗?快点去喊!”

    这位“莲姐”就是袁燕倏的未婚妻的“礼物”之一,当然啦,我们的袁大师这种**接班人哪里能接受什么妹抖……何况还是四十多岁的自梳女妹抖。然而,莲姐最后还是说服了他,用的是她精湛的白案功夫和一手靓汤靓粥。

    袁燕倏本来以为就是多了个做饭的厨娘,没想到这位莲姐原来是给他做规矩的嬷嬷,还是个会私下里拿小本本记“起居注”的女官。

    别看他已经挺像是高等华人了,不过出身还是太过于丝。老袁家的佣人那当然是有的,不过他家有了点家道中落的苗头。所以袁大师终究还低估了这个时代真正大户人家的奢侈程度。

    要知道光为黄蕙兰女士照料汪星人的侍者就有两三位。而一百年后那位国民老公只不过给自己宠物犬买个苹果手表,网上就已经舆论哗然了。

    袁燕倏关掉了有点吵的无线广播,随意地选了一张爵士唱片放了起来,这才坐到餐桌前开始享用莲姐炮制出来的美味早餐。

    这两个月乃是他穿越以来最为消停的一段时间,别说改变历史主干了,也别说忽悠历史人物了,就连后世著作他都不发表,一心就要把自己s值给降下来。

    幸好,大师球系统的说明书没有骗他,他的s值真的从高度警戒的深红色区域褪色到了小心即可的黄色范围之内。

    只是再要降到无需担心的原谅色和一片空白的白色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的前三个月的行为已经把历史偏转了那么一点,至少中外文学史上多了他这么一号人物。

    再怎么说,本来籍籍无名只能回上海吃隔夜软饭的袁燕倏现在是一位家了!

    ………………

    我,慕容,投票!!!

第二章 文学家

    本章副标题:whomr。鸿渐?

    ………………

    我们的袁大师并没有自视过高,早在一个月之前他已经是赛里斯知名文学家中的一员了,而他注定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家……

    这首赛里斯人耳熟能详的五言古诗,自然就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而幽州台,也就是燕昭王千金市骨的黄金台就位于北京大兴。

    当然啦,陈子昂他老人家要是知道在唐朝这连人毛都没有的破地方,在一千三百年后每平方米能值七八万软妹币,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台,他估计哭都哭不出来了……嗯,肯定就回四川买房子了。

    我大清吃下药丸之后,北京城的风气那也是为之一变。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有的茶馆避免被淘汰,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比如这间“裕泰”,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笔者注:向老舍先生致敬一下,病友们不会怪我吧?)

    1920年2月1日正是壬戌年的大年初五,裕泰的王老板一大早放了一挂炮迎了财神就卸下门板开张了。不过他今天跟人约好了,过了中午就不接待外客,有一个叫什么“文学研究社”的团体包下这里开会。

    王老板那也是个生怕惹上官非的生意人,他打听过了这个“文学研究社”和南边的乱党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一帮长衫先生们吃饱了没事干“谈文论学”来着。

    不过如果袁鸿渐同学听到“文学研究社”这个名字肯定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因为他当年在语文考试当中没少被这帮家伙折腾过。

    文学研究社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最高峰的时候成员有170多人,而且这些人名头太响了。这么说吧,一百年后文学研究社的成员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百度百科词条。换一种说法,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课本里面出现过的近代作家,除了天魔传人之外,其他人包括鲁迅都和这个组织有关系。

    长衫先生三三两两走了进来,坐下来之后就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大天,不过他们口中的新名词王掌柜半懂不懂,听着反而心烦。

    王掌柜索性走到大门口,就看见一辆洋车停了下来。可是车上的那位先生浑然不觉,只顾着看他手上的那本杂志。

    车夫只好提醒道:“先生,裕泰到了!”

    “啊……”车上的先生这才入梦初醒,随手摸出几枚角子道,“不用找了。”

    王掌柜认得这位先生,赶忙迎出来问候道:“沈先生,您来了?”

    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眉目倒也算是清秀,手上还拿着一摞杂志。他随口道:“哦,王掌柜,我的朋友们来了吗?”

    “沈先生,他们都来了,就等您呢。我来帮您拿吧。”王掌柜殷勤地上前想要帮他拿杂志。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了。”

    说着他便步履匆匆地走进了茶馆。

    一瞧见这位沈先生,一位带着大胡建口音的年轻人熟络地大声道:“雁冰兄,你怎么才来啊?我们可等你好一会儿了。”

    沈雁冰是谁,恐怕也不用多说了吧。

    “西谛,我这不是去商务印书馆取这一期的《新青年》吗。”

    字西谛的福建人姓郑,名振铎。

    另一位操着吴侬软语的青年道:“哦,看雁冰你这个样子,这一期的杂志上必有好文章。”

    “圣陶兄,果然还是你知我啊。我真的在上面看到了一篇绝世好文。”

    苏州人字圣陶,那他肯定就姓叶了。

    “哦,雁冰兄是什么好文章?”座上还有位广东人性子比较急,直接起身要抢沈雁冰手中的杂志。

    “地山,你看就是这篇小说……”

    广东许地山名赞,他和叶圣陶、沈雁冰,当然还有穿林北腿一样以字行。

    “《妻妾成群》?”他接过杂志稍稍读了几行神情就是一变,他看了看作者的名字,转过头向着座上一位年纪最长的四眼先生问道:“星杓兄,鸿渐可是令兄鲁迅先生的新笔名?”

    星杓兄也就是周作人抬了抬眼镜疑惑地道:“鸿渐?这个笔名我倒是没有看家兄用过,难道这篇小说很像是家兄写的吗?”

    沈雁冰闻言摇头道:“依小弟看绝非是令兄的作品,比起鲁迅先生这位鸿渐先生的白话文还要……嗯,说不定还要成熟一点。”

    “哦,拿来让我看看。”周作人一听兴趣大增,长身而起拿起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鸿渐先生要是看到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周作人,这五位聚在一起读他的《妻妾成群》,那已经是足慰平生了。要是他早知道有如此“奢华”的场景,他肯定在小说后面出几道阅读理解题来着。

    “大哥,你看这篇《妻妾成群》如何?”

    此时周作人已经回到了自己家中,而他的大哥掩卷长叹一声道:“好一个鸿渐,此君好似天生就知道白话文该怎么写的。我不如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