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二哥,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沪上小杨。”
“小杨,这位是香港的黎家二哥。”
“请坐请坐。”袁大师招呼两人落座之后,就点起了一支雪茄。
他抽了一口烟,幽幽地道:“兄弟我找二位来就是想说说开电影公司的事情……”
话音未落,杨经邦就跳出来反对了:“老袁,no sense。个开电影公司关阿拉啥事体……”
袁大总统俊脸一板,很不高兴地说道:“小杨,说国语!”
小杨生煎气势一滞,只好讪讪地改口道:“嗯……老袁,没道理啊。这开电影公司关我什么事情?”
“这当然关你的事情咯。我开电影公司肯定要开在上海的啊,这不就跟你有关系了吗?”
“开公司邪气……嗯,太过麻烦了。而且我在美国呆的蛮开心的,不想回去。”小杨生煎很是直接地摇头拒绝道。
我们的袁大师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皱着眉头问道:“小杨,你是不想回去结婚吧?”
“嗯……”杨经邦难得脸上一红,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继续摇头道,“老袁,反正我不回上海……”
“册那!”袁燕倏突然一拍大腿,骂了一句沪上标准粗口。
然后他倒是开始飚起了沪语,“侬各只小赤佬要讨呃新娘子是席家小姐啊……册那!”
这是因为他终于想起来了,小杨生煎的未婚妻乃是沪上名门,朱家角的席家后人。
这席家可不得了啊了不得,后世魔都还有著名连锁饭店就叫“席家花园”呢。
其实真正的“席家花园”在苏州,又名启园,位于苏州东山半岛北端的湖山之间。
这座江南名园是在1933年,大金融家席启荪(1871…1943)花费十万银元兴建的,而这里正是当年席家祖上迎候下江南的康熙皇帝的地方。
唐末之时席家祖先为了避黄巢之乱从关中长安一路逃到姑苏东山,这一支就名为“东山席氏”。
东山席氏正是以金融世家著名。我大清末期,席家分别有24人任职麦加利银行、台维银行、德华银行、有利银行、新沙逊洋行等买办。席启荪乃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席家有一个分支落脚在青浦朱家角,被称为“珠溪席氏”。珠溪是朱家角的一个别称。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珠溪席氏中的席裕祺出任经理。在他死后,他的弟弟席裕福继任经理。
宣统元年(1909年),英人美查回国,申报由席裕福出资收买,从此《申报》由中国人自己掌握,席裕福成为中国人自己办报之先驱。
而《申报》要说自己是民国第二报,那真的没有一家报纸敢说自己是民国第一报。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而杨经邦的未婚妻就是席裕福的孙女儿。
“小杨,这下你是一定要回去了!”我们的袁大师正色说道,当然他这次改回了国语。
“不回去,不回去,不回去……”小杨生煎猛地一抬头,愤怒地盯着袁大总统,恨声道,“阿拉就是不回去,侬又能拿我哪能办……”
“小杨啊小杨,侬各就是让兄弟难做了啊……”袁燕倏叹了一口气,摊开了双手,然后发动了“技能:你就是深渊。”……
“小杨,侬噶急各是去哪里哒?”
“老袁,阿拉回去收嘬行李啊。”
袁燕倏转过头向着室内另一位客人粲然一笑道:“黎二哥,让你见笑了。小杨这人就是这么率直,还这么性急。”
黎北海看了看兴冲冲奔出门外的杨经邦,忍不住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第二百五十二章 袁总统
本章副标题:说一声再见,再留一份墨宝,还要收一张月票。
……………………………………………
“黎二哥,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身体还没有恢复,所以不太舒服啊?”
“不不不……”黎北海连忙摆手道,“袁二爷,我很好、我很好、我真的很好……”
其实他心里面就想到了安良堂之中的某些传言,这位来自魔都的圣贤二爷似乎有一些魔幻手段。今日一见,此言非虚啊。
“这就好。”我们的袁大师开森地点点头道:“黎二哥,你也听到了吧,兄弟我想回上海之后,开一家电影公司。哦,你看杨经邦先生非常支持这个想法,迫不及待地要回上海了。所以……
袁燕倏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对方道:“兄弟我就想问问黎二哥,不知道贤昆仲有没有兴趣共襄此举呢?”
他心中暗道,老子这可是在帮你啊。你要是跟着我回上海开电影公司,那还能像原本那条时间线上那么惨吗?到时候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睡美的……
小杨就是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苦心和美意呐。不过没关系,等他回到上海当上这家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就明白了。
我们的袁大师回国之后电影剧本是要写的,电影也是要拍的。所以电影公司肯定是要开的,不过日常事务他可不想管,所以才找了这两位。
杨经邦不但是他的好朋友,还是上海老土地,家里又有小钱钱,更是《申报》席家的女婿。
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兼具。这个董事长简直就是为小杨生煎量身打造的。
再者说,开电影公司总比卖生煎好听吧。
而这年头会拍电影又懂商业运作的人才实在太稀少了,黎氏三兄弟正是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是错过了,未免有点可惜。
“这个么……”黎北海倒是真的有点动心。
他动心的原因很简单,1921年的香港哪能跟1921年的魔都相提并论呢?
实际上,按照地缘政治经济学(geopolitical economics )的观点,香港,当然还有台湾能发达起来根本就是“异数”。
香港不是上海。
明末的上海原本是松江府的一个县,而今日的松江却成了上海的一个区。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也就是“苏松道”其实早就是整个赛里斯最富庶的地区了。
“上海”地区的发达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反倒是成为殖民地之后让这里的经济形态变成了不健康的“吸血经济”,甚至连文化上也有了“买办文化”的色彩。
所以说,日后大上海的被解放绝对是一种涅重生。
当寄生虫还是当火车头,对于上海来说这根本是一个不用选择的选择。
相比之下,香港完全就是靠“吸血经济”的寄生虫。因为殖民时期太长,所以这个地方的“买办文化”色彩更加浓重,后来洗都洗不掉了。
一百年后的香港就是要当寄生虫,你要它当火车头人家还嫌累呢。
顺便说一下,台湾就是海南。
要不是穿林北腿卷走赛里斯全部的黄金外汇,外加上百万高等人才,还拿了不少美援。这种大陆国家的离岛那根本发展不起来。
对于赛里斯这样的大陆国家来说,把除了造船和石化之外的重要工业部门放在这种地质不稳定,常年刮台风的离岛上面,那简直就是在送人头。而设立造船和石化工业也是为了国防考虑。
实际上,看看黎家兄弟的遭遇就知道了,留在香港的黎北海倾家荡产,跑到上海的黎民伟功成名就。
所以黎家二哥哪能不动心呢?
“兹事体大,在下还是要和家兄舍弟商量一下。”黎北海沉吟了一会,抱拳道,“袁二爷,请恕我不能立即给你答复。”
“哈哈哈,言重了言重了。这种事情贤昆仲当然是要商量一下的,不过……”
袁燕倏笑声一收,肃容道:“黎二哥,请在兄弟我离开纽约之前做个决定。”
他心说,其实上海也有一大帮子电影人,你们兄弟不愿意,那老子就去找其他人。凭着自己哪一手出神入化的“剪辑”技术,谁还不能成为大导演呢?
要不是看在你们是黎姿的长辈……不对,要不是看在你们姓黎的份上,老子才懒得帮你们呢。
我们的袁大师为什么对黎姓很有好感呢?原因自然是他写过一本黎姓男主角的网文,难免有点爱屋及乌啊。
黎北海点头道:“袁二爷,在下一定尽快给你答复……”
“笃、笃、笃。”
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会客室的房门。
既然事情也谈完了,袁燕倏朗声道:“请进!”
“吱呀”一声,进来了一位眉目姣好,身材诱人的半老徐娘,身后还跟着端着托盘的侍女。
这位女子含情脉脉地看着袁大师福了一福,娇滴滴地问道:“二爷,可还记得奴家?”
“你是……”袁大师搜索了一下自己大曾伯祖父的记忆,果然是他……那个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啊。
他抱了抱拳道:“原来是……对了,现在应该称呼你金凤四姐了。”
安良堂新一任的金凤四大爷咯咯一笑,抛了一个媚眼道:“二爷真是好记性呐!”
老子就是记性太好啊。
“二爷,我们姐妹受你恩惠颇多,无以回报只能……哎!”
“可是你有了新欢就……哎!”
“现在知道你要走了吧……哎!”
金凤四大爷……算了,只听金凤四姐幽幽叹了几叹道,“二爷,真是让我们姐妹好生不舍。”
“我们姐妹也知道留不住二爷你这样的英雄人物,只好给你准备了一件礼物……”
金凤四姐转身掀开了盖在托盘上的红绸,露出了一只金光闪闪,有半个手掌大小的香囊,用双手递给了袁燕倏。
袁大师接过来……一入手就觉得好沉,原来这还真是用黄金打造的香囊来着。看来这些姑娘还是挺知恩图报的吗。
他也不做作,直接点了点头道:“真是多谢了啊,那我也就不辜负大家的一番美意了。”
金凤四姐顺势半靠在他的怀里,眨巴着大眼睛央求道:“我们姐妹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二爷留张墨宝,也好让我们有个念想。”
“码……那个写字?”袁燕倏心说,幸好除了丰富的战斗经历之外,我还继承了大曾伯祖父的那一笔不算太差的书法啊,所以他再次点头道,“好吧。”
“来人啊,文房四宝伺候!”
金凤四姐吩咐一声,就有人把写毛笔字的家伙什给拿了进来。
她还帮我们的袁大师挽起长衫的袖子,拉着他走到了桌前。
而这个时候袁燕倏就在考虑,自己应该抄袭什么呢……
抄你mb,袭你mb!
像老子这样的家,还需要抄袭吗?即兴创作一个就好了吗。
他拿起了一支狼毫,稍稍沉吟之后便在雪白的宣纸挥毫写道:
“风流不让蔡松坡(注释1)
海量敢笑胡适之(注释2)
护花更胜陈仲甫(注释3)
付钱快过康师傅(注释4)
辛酉年癸巳月戊子日
花国总统袁燕倏题于纽约唐人街(注释5)”
……………………………………
注释1:蔡松坡即蔡锷是也。
注释2:老胡酒量不行,有一次喝醉了和车夫打架进了局子,在班房里面过了一宿。
注释3:老陈曾经因为争风吃醋“抓伤某姬下部”,这就是发生在1919年的陈xx嫖娼事件。他还因此丢了北大的文科学长。
注释4:光绪初年,才20多岁血气方刚的小康师傅在上海滩嫖得一塌糊涂,因急于赶往北京,直到搭上招商局的轮船他的嫖账还没有还上。
注释5:病友们你们自己想想,如果没人投月票,我们的袁大师怎么当花国总统呢呢呢?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七字诀(求订阅!)
本章副标题:不发恶言袁(mu)燕(rong)倏(wu)
………………………………………………………………
“袁燕倏先生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如果一个人没有幽默感,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他本人确实为人风趣,性格诙谐,而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更是妙趣横生,有人为之倾倒,有人为之厥倒。
1921年,袁先生发表了他最早的两部白话文小说,《妻妾成群》和《乡村教师》。
刊登在这一年二月份《新青年》之上的《妻妾成群》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品。这部小说立即让他成为了这个时代知识青年们的偶像。鸿渐先生之名正式为世人所知。
而《乡村教师》发布于六月份的《改造》杂志。这部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赞赏不已的科幻小说,一夜之间便轰传天下,可称之为魔都纸贵。
当时的中国文学评论界一时失声,诸多文学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乡村教师》这样的小说。只知道白话文有这样一部作品,已非老派人物所说的下里巴人。
虽然此时很多人还不认识袁燕倏先生,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位拥有杰出文学才华,且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关切民众、反帝反封建的进步学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袁先生的一首打油诗传回了国内,据说这是他应唐人街上的“红颜知己”写的。他亲笔所题的这首诗现在还保留在纽约的袁燕倏先生博物馆之中。
诗云:风流不让蔡松坡,海量敢笑胡适之。护花更胜陈仲甫,付钱快过康师傅。
这四句的意思就是他比这四位都要有嫖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胡适先生性情宽宏敦厚,对此是一笑置之,后来还成了袁先生的好友。
陈仲甫那是众所周知的偏激倔强,而这又是他平生大耻,因此他对此深恨之,日后就把袁先生说成是“美帝国主义的一条走狗”。
康有为先生当时算得上“德高望重”,批评也不是不批评也不是,只好不置一词。不过心结是种下了,不然日后康先生也不会写《挽清》这部穿越小说了。
倒是梁启超读了这首诗之后颇有不快,因为这里面写到了他的爱徒蔡锷。不过当时中国公学已经聘请袁先生为经济学教授,他也颇为喜爱袁先生的才华。
有人问起的时候,梁启超只是说了一句,“鸿渐,狂生也。”。这句话立即传遍了大江南北。
因此袁燕倏先生还未归国,已然背上了狂生之名,他也真不愧是“中国最后一位狂生”……”
“其实袁先生近体诗写的也不错,常有妙句佳对。比如他在婚前写给未婚妻魏明珠女士的“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不过他作为白话文运动的“袁帅”,回国之后刻意地不写这类文言作品,倒是作了不少打油诗,还写了很多著名对联。
1922年,袁先生和他父亲闹了一点矛盾,他写了一副对联让弟弟带给了老爷子。
上联是:桃花庵里桃花扇。下联是:杨柳岸边杨柳词。
这幅对联里面嵌着四位才子的四个典故,真是雅致非常。
他父亲读罢,苦笑着对旁人说,老夫当不了才子,却生了一个狂生。父子两人遂和解。
此事被《申报》报导之后,亦成为坊间的一桩美谈。
1939年,北洋名将吴佩孚死讯传至重庆。
袁先生此时恰好在陪都。虽然他一向是心高气傲目无余子,但是他和吴子玉交情相当不错。后者也很赞赏这位小老弟的才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