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了又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逃了又逃-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昌宏是个体面的中年男子,略微发福,神情举止十分从容,对身为女性、想来捐款的沈林既未傲慢轻视,也没太过热情,他带着沈林参观他们的办公楼,明言档案馆和财务室里面的一切资料库存任由她查看推敲,沈林错愕,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告诉她宣济会光明正大、事无不可对人言吗?若是常人,也许直接被他这种坦荡无伪的举动给震住了,沈林被他一激,倒真起了“查看推敲”的心思,江昌宏对“拿着棒槌当做针”的行为夷然不惧。
  在宣济会耐住性子看了几天资料,脑细胞都不知道死了多少。账簿审计什么的,她真不会,非但不是专业人士,反而是望而生畏的,她只去看他们的年鉴事录,从中看看有没有面子工程、钱款不清的情况,站在沈林的水平上看,还真没看出来他们有什么黑底,可以放心投资,当然这也不好说,宣济会的历史太短,不过五年,不能保证他们以后就不沾染歪风邪气。
  无论如何,讲明自己的条件,沈林开始向宣济会定期捐款。自己身上的钱财,又多了一个“用之于民”的机会。
  又过了几日,柳之愚约了她,在一个咖啡馆。柳毓亭收了沈林的礼,却根本没有帮她解决难题的行动,柳之愚不会看不明白,却一直没有主动联系沈林,沈林开始摸不准她的心思。
  柳之愚的状态看起来不太好,眼神里带着的愁苦和疲惫,还有些许的茫然,待沈林在座位上坐好,她立刻问:“你的那几个学生怎么样了?”沈林笑了笑:“给他们联系新学校,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上课了。”她点点头,“那就好。父亲的心思,我如今才看明白,他既喜名、又爱利,为了捞一个官做,他连自己的子女也能出卖,真是让人齿冷。”
  沈林听得似懂非懂,来不及说什么话,柳之愚突然神采焕发地说:“我决定离开这里了,摆脱封建家长的淫威,去过自由的生活,作为我最好的朋友,我希望得到你的祝福。”
  沈林错愕之后不无担忧,“之愚,不要头脑发热凭着满腔热血就离开,摆脱家族你想过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吗?你有知识、有学历,也许可以赚钱糊口,可是没赚到钱之前,你怎么办?衣食住行都需要钱,你养尊处优惯了,能受得了苦吗?你一个妙龄女子单身在外,有人以权压人、恃强凌弱怎么办?你预先设想过这样的情形吗?你想好应对的办法了吗?如果没有,我劝你做好了准备再离开。
  柳之愚显得自信满满,“怎么没想好,钱我早就准备好了,日子就算清苦些也不妨,我不是吃不了苦的人,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其中一个有亲戚在应天政府里做高官,恃强凌弱也不怕,好了,不说了,有人在外面等我,我走了。”
  沈林见她行色匆匆,只好叮嘱她注意安全。柳之愚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叫了侍者结账,匆匆地离开。沈林透过落地玻璃看着柳之愚过了马路,进了一辆停在路边的黑色轿车,她关上车门,轿车立刻疾驰而去了。
  沈林静静地叹了口气,脑袋有些乏力地撑在手掌上,呆呆地望着桌上的浓香馥郁、生机勃勃的黄玉兰花,默默地发了一会儿呆。
  柳之愚出走的第二天,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沈林的住宅,柳之愚的母亲沈林没有亲见过,她也是通过柳太太的说话得知她的身份。
  柳太太情绪很有些失控,一上来就怒形于色地诘问柳之愚的下落,沈林自称不知,柳太太就开始指责她,自己不学好,还带得柳之愚不学好,抛家弃母不说,还不知廉耻地跟人私奔。”她带来的女人也东一句西一句地跟着煽风
  点火,然后柳太太突然像发了疯一样的扑过来,沈林闪身避开,她“嘭”地一声在地上摔得四仰八叉,扯着嗓子哀嚎不已。跟着柳太太的几个女人纷纷唾骂指责,尖声叫带来的几个护卫捉住沈林,狠狠地教训一顿。
  像凶神一样立在他们后面的两个大汉气势汹汹地向沈林冲过来,不想任人宰割的她只好稍微露出些功夫左躲右闪,时不时地挨上一两下,就是不还手。最后,黄先生被吴叔请来,柳之愚和黄先生都是文化圈子里的人,都是熟人,摔得不轻的柳太太一副施舍的姿态,讲明只要说出柳之愚的下落,看在黄先生面子上,对沈林就既往不咎了。
  本来跟她说也没什么,她自己也担心柳之愚一人在外出什么事,但是这种方式态度未免就太过分了,心里想的是一回事,沈林还是客气地告诉柳太太她知道的消息。人走了以后,沈林一个人琢磨着一定报了这一箭之仇。她身负巨额财富和奇异能力,虽说没什么荡平四海、争霸天下,怎么着也不能受这样的窝囊气吧。
  她偷偷地潜入柳宅,暗中观察了几日,找到柳毓亭放置青石子砚台的所在,每天不厌其烦地在上面涂抹一种药物,柳每日把玩总有药物进入他体内。这种药一时不会危及他的性命,却让他夜里噩梦连连、不得安宁,身体会越来越衰弱。
  小动作持续了一个月,柳毓亭请来了一个医道高手,他的结论是柳毓亭的日常用品中与他的身体有所妨碍,柳毓亭连忙让他挨个地查看他的日常用品。
  沈林发现柳宅的动作,赶紧将涂上去的药处理的干干净净,也不去柳宅搞小动作了;反正她的怨气已经消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想标题真是好烦人了,还不如当初就随便一点,不用四个字四个字的~~

  ☆、黑户转正

  沈林因为音乐受到赏识,时常出入租界里外籍官太太的私人沙龙和宴会。有时,她们会谈及丈夫在工作中的问题,其中便包括华人在租借里打架闹事、扰乱租借安全之类。
  出入这种高尚场所,沈林通常选择做一个合格的花瓶;对于外国人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是应有之意,沈林这个异族人加异教徒不过是个高级点的佣人罢了。
  她只能在闲聊时不着痕迹地向她们灌输诸如“仓廪实而知礼节类、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话,故事是信手拈来的,讲故事比说教好太多;或者直接用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以后,那些高犯罪率的街区等。
  她不会当着所有人的只给出一套说辞,在每一个人面前,她会有不同的故事和略显不同的观点;毕竟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愚弄,如果被发现自己别有用心,后果不堪设想。
  她同时努力使夫人们认为,华人向他们挑衅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境内从来不注意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有必要做些善事,让华人意识到他们是善意的、友好的。
  法国总领事夫人艾伦是四十多岁的贵族妇女,她虽然对中国这个充斥着异教徒的国家不以为然,但总是坚持与人为善,并且致力于导人向善。她对沈林最为友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深入,友善的程度在增加。
  沈林与艾伦单独相处时,不免要顺着艾伦的话锋将话题引向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劳工工资拖欠的事情,提议各国领事可以对上海市政府提出“人权”、“劳动者权利”、“商业社会的信用”等方面提出质疑和抗议,一方面可以对市政工程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可以提议市政府建立一个基金,专门发放“大申城计划”中民工的工资,各国使馆有意愿的可以公开想这个基金捐款投
  等。。。。
  虽然过程比较艰辛,法、英、美三国领事馆终于还是行动了,基金设立以后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管委员会,成员由国民政府、法英美三国领事馆各派两人组成,所以,三国领事馆拥有最终裁判权。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沈林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如果有人胆敢贪墨基金会的资金,只好由她暴力解决了。希望基金在这个物流横流、贪腐成风,连老外都不能免俗的世界坚持的久一些。
  来到上海之后,沈林从不刻意让人知道自己有一个所谓的“美国”公民身份,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留美归国的学生,父母双亡,家里小有资产。现在上海市政府已经开始办理新的国民身份证,申请办理身份证的公民需要填报申请资料,进行档案审核;尤其有家资、有权势、有地位的人家更要核实。
  她的背景经历大部分是虚构的,一不小心就要让人拆穿,但是,她有不得不办的理由:连吴妈妈和吴叔都在办理,何况周围邻里,如果只是自己不办,必定要引人猜疑,若真拿出那张“美国公民”身份证,有心人稍微查一下,半年左右就能得到真相,这对于自己十分不利。总结一句话,沈林现在是不得不办。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都会觉得安迪很彪悍,他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杜撰出一个人来,沈林也可以通过置办宅子,买东西,写信,等虚构出两三个人来为自己的身份作证。虽然很麻烦,还要花钱,但是做的越真自己就越安全,沈林以回北京探望亲友并办理身份证为名开始活动了。 
  要伪造人的笔记、印章,对沈林来说并不难,沈林前世看过一个小说,说紫禁城的一个太监模仿慈禧的笔记,从宫廷骗取了几千万的白银。那时她便对模仿别人的手迹十分向往,这种模仿行为更是从前世就开始了。
  在周府时,时常被拘在家中,沈林在模仿名家字帖之后,更是偷偷地模仿父亲及其来往友人的字迹,她的这个本事连父亲都不知道,父亲一直认为这是旁门左道,她自然不会上赶着送上一个被训斥的由头。
  在档案中绝对不能出现定城人士的手迹印章,要不然定会被暗中的敌人注意到,除此之外只能用应天府中古先生的东西。沈林细细想了一下,上世家在北京城,加上几年前在在京城呆过,对这个城市甚至比定城和应天更了解,毕竟那时候真是个“胡同串子”。
  这个主意看起来很妙,但是实施起来工程实在复杂,沈林专门找了一个类似“江湖百晓生”的叫毛灵的人物帮她寻找一个小有资产、声名不显、近年又家族凋零、祖上有人出过国的家庭,姓不姓沈都好说。
  而自己做另一方面的工作,寻找世居京城、有些名望,又性情孤僻的知识分子四五个,就用沈林的身份去拜访他们,说一些有的没的,查看他们的手迹印章。
  沈林挑出其中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个官宦子弟、家族凋零,整日与杯中物为伍,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另一人是个书呆子,觉得世人皆俗而可恶、自视甚高,等闲人连见也不爱见,连沈林都是用簪花小楷抄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个世界没有),才得其门而入………所以,借用这样两个人的手迹是最安全的。
  只有一点,万一自己将来事发恐会连累他们,但是放弃这种方法自己处境就微妙了;沈林沉吟抽搐了几日,终是无法可想,却也不能放弃,只能暗中发誓若终有一日因她之故而陷这两人于不义,自己拼个一死也要保全的,反正她不可能一辈子顶着“沈林”这个身份。
  沈林又杜撰出从小离京、杳无音讯、终于闯出一番天地、回到家乡却发现乡党都已故去的马姓商人,以马家后代的身份再去拜访了毛灵为她寻的家庭,出了一大笔钱才让他们半信半疑地相信自己是他们家的族亲等等。其中的曲折麻烦等自不必多说,待到资料、档案办得齐全已经到了六月。
  又是一番周折,沈林在上海市政府办了一张国民身份证,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沈林做黑户很久了,终于有个身份证了,不过黑户也没什么,乱世里,这种情况很正常。
  前天没有更新,这算是补上来的一章,谢谢。

  ☆、夏日闲情

  
  六月的上海已经十分溽热,家中里里外外都已换上了竹席竹帘,各处房间也装上了纱窗纱门。吴妈妈比较肥胖,最是怕热,每日煮了绿豆汤,用冷水镇着,热了渴了都要痛饮上一碗的。
  沈林小时候体弱,寒凉的东西几乎是不吃的,对绿豆汤没什么爱。她的体温很低,又有功法护体,虽然不能说是寒暑不侵,倒也不惧了,于是将去年买的电扇给了吴妈用。
  吴妈和吴叔大概是没见过,对着沈林千恩万谢,几乎要磕头谢赏了。沈林只说“须得好好保管”,吴妈十分惶恐,口中连连称是,然后仿佛面对菩萨一般对着电扇膜拜了一番,口中“啧啧”称奇。
  在中国的洋人,无论是官是商,无论表现得多么友善,大部分还是将中国看做一个淘金、镀金的地方。租界的夫人们一般在自己国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但受殖民文化和丈夫态度的影响,对中国人不免要带着成见和轻蔑的。
  法国总领事夫人艾伦初将沈林带近她们的沙龙时,沈林遭到冷漠和嘲讽,总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逐渐地显示出良好的修养和引人注目的个人才华,夫人们才对她友好起来,即使言语刻薄的德国公使夫人泰瑞莎和对中国野心勃勃地日本公使夫人小林洋子,也不能否认她们对沈林的赞赏。
  随着夫人们态度的改变,沈林在租界里厮混的日子越来越多,虽然悠闲时光少了些,倒正好合了她的意。在沈林的刻意卖弄之下,越来越多的夫人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尤其是音乐和戏剧;她们逐渐不能满足于仅仅听沈林演奏,抱着极大地热情学习笛子和折子戏。沈林比她们还要兴奋。
  时间进入七月,上海到了最热的时候,许多夫人纷纷随丈夫出城避暑去了。沈林难得闲了下来,又宅在家里养心养神乐。
  前世,在妈妈的要求下学了近十年的拉丁舞,学习和练习在严厉督促下完成,虽然老师都说她很有天赋,希望她一直坚持下去,她仍然在上了大学以后不顾妈妈的反对放弃了。
  现在回想起来,压抑和逆反心理让她一直不能认识到自己是喜欢拉丁舞的。沈林家里就有一个舞蹈室,一直搁置未用,炎热的天气、沉闷的夏日,市区里很多人都去郊区或者乡下消暑了。她过了一段安静的读书日子,日子过得有些无聊了,偶然想起了奔放热烈的拉丁舞,练了几天,逐渐有些感觉。
  一次看报纸,发现一则广告:海明月娱乐公司开设舞蹈培训班,地点永宁区安东路某某号,欲报名从速。广告词很简单,没有罗列任何吸引人的条件或优惠措施,发广告的人似乎笃定一定有人而且是很多人回来报名。
  沈林是个懒人,不是出于兴趣或必须,她从不关注额外的事物,所以她在某些方面连吴妈都不如,她还真不太清楚海明月的吸引力对一般人是不是有这么大。因为好奇,沈林在七月里一个闷热死寂的下午,来到了永宁区安东路132号。
  问明了地方,132号占地相当广,是一座欧式造型的灰色五层建筑,这在上海这座半殖民地城市里,这样建筑没什么稀奇的。从侧面走过来,132号正对着一处繁华的大街,水泥路的地面很宽阔,街上人流如织,倒是没什么小商贩之类。一路上过来,发现不少西式的餐厅饭店,小商贩无法立足——想来这里的城管大概也是厉害的。
  来到正门,沈林抬头仰看了半刻,教堂式的拱顶门楼上,嵌托着一些钢铁架子,架子上是彩灯装饰的三个大字:海明月。门楣门柱上也有绚丽的彩灯花纹,这里俨然是一处歌舞厅,站在台阶底下,沈林萌生退意。
  从她的故有经验里,舞厅绝对不是想过安生日子的人该去得地方,至少不能光明正大地去。正要抬脚离开,从门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来。他个头中等,穿着灰色的西装裤和背心,扎着领结,头发梳得溜光,脸色很白,细微地能看出一些褶子,很像个包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