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5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危险的事情。

    所以如果要取南京,那么庐州城就必须要拿下,这一点肖天健和李信的意见相当统一,包括麾下的诸将也都同意他们的这个观点。

    看罢了庐州城的情况之后,肖天健和诸将都没有在庐州城找到相对的薄弱点可供他们轻易突破城防,所以这场仗也注定会成为一场很艰苦的攻击战。

    而且肖天健现在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攻打这样的坚城,他的兵力不太够用,虽说这一次他调集来的兵马都是精锐,数量也接近三万余众,可是这三万人如果想要彻底封锁住这么大的一座城池,而且攻克它,却还是略显不足,所以他们不可能死死的将庐州城给彻底包围起来,只能选择重点进行攻击,另外还需要再调集一些兵力和助战的民壮前来这里协助攻城,这都需要一些时间。

    于是肖天健在看罢了庐州城的城防之后,便将城西的大蜀山选为了屯兵之地,将大军的军营安排在了大蜀山一带,而大蜀山地势较高,可以远远的俯瞰庐州城的情况,另外树林很多方便扎营以及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

    而肖天健的在看罢了大蜀山的情况之后,便将他的指挥所暂时安排在了大蜀山南麓的开福寺附近。

    刑天军和其它义军不同之处在于肖天健早有取天下之志,所以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历来控兵甚严,不许刑天军部众祸害百姓,这一点上也是其它义军之前做不到的,所以也造就了他时下的成就,相对比较轻松的打下了这么大的地盘,而刑天军的仁义之名也早已广博天下,即便是南直隶一带的百姓也早有听闻,所以早有百姓对刑天军的到来是翘首以盼。

    所以当刑天军大军开赴庐州城之后,周边的百姓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壶浆塞道的欢迎场景,但是却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一看到军队出现,便立即奔逃躲藏,而是远远的驻足观看着刑天军的军容,好奇的对刑天军指指点点的相互之间讨论。

    但是也有一些百姓主动的找刑天军要求投军抑或是助战,帮着刑天军引路通报城中官军的情况,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前期刑天军派出的细作还是在这里的民间做了不少的宣传工作的。

    而在诸将的约束之下,开赴庐州的刑天军部众们也交好的忠实履行了他们的军纪,所过之处基本上做到了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既不jian淫掳掠,也不强行裹挟民壮随军助战,甚至于在行军途中,也尽量的避开种着粮食的农田,临时休息的时候也不得入村,而是择一空地休息做饭。

    当看到刑天军这样的表现之后,老百姓们这才算是彻底放心了下来,天底下他们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爱惜百姓的军队,所以也就更加对刑天军没有了敌意,开始纷纷走出来和刑天军进行接触,询问传说中刑天军会给老百姓减赋分田是不是真的,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老百姓们算是彻底乐坏了,纷纷开始主动的给刑天军帮其忙来。

    (第三章到,请弟兄们不要骂了!呵呵!)

第二百零四章 天不作美

    肖天健眼下并不缺粮食,一是出征之前,后勤方面给他们准备了比较充足的粮食供应,另外打下凤阳府的时候缴获了一些粮食,后来又歼灭万元吉所部的时候再一次缴获了不少的兵粮,所以眼下短时间之内他并不缺乏粮草,故此根本也不需要就地征粮,甚至于肖天健为了收买当地的人心,还令诸军对于附近的饥民给予一定的赈济。

    如此一来庐州周边的百姓迅速的归心于刑天军,开始纷纷涌来给刑天军助战,又是帮着修路,又是帮着运送物资,还帮着刑天军扎营砍伐木材等物,所以没几天时间,刑天军便在大蜀山一带扎下了一座大规模的兵营。

    这一仗肖天健也没打算就轻取下庐州城,所以他在大蜀山扎营的时候扎下的是一座相对坚固的营盘,为了争取民心,本来罗立想要将开福寺征用为肖天健的临时行营,将寺里面的和尚暂时赶出去安置,但是肖天健深知佛教时下对民众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如果强占这么大的开福寺的话,少不了会惹怒一些笃信佛教的信徒,不利于下一步对当地的控制,于是便着令诸军不得侵犯寺院,也不得干扰寺院的正常礼佛。

    本来开福寺的僧侣对于这么大一支兵马来攻打庐州城是心怀惧意的,寺中方丈更是亲自带领众僧来谒见肖天健,还拿出了百余石粮食送给刑天军,但是却被肖天健拒绝了,肖天健告知众僧不必担心,刑天军乃是仁义之师,只取那些无良士绅的不义之财,但是不强取寺院的财物,让他们可以完全放心继续他们的生活,该礼佛的礼佛,该种田的种田,如果有余粮的话可以开设粥棚接济一下周边的饥民也未尝不可,但是刑天军不要他们的东西。

    开福寺众僧得到了肖天健这样的保证之后,一个个感恩不尽,连连称谢,不敢怠慢立即在开福寺外面开设粥棚接济周边的饥民,并且对饥民们一再称这都是刑天军的恩德,让他们不要忘了。

    如此一来刑天军抵达庐州之后,很快便安定了地方百姓,获得了老百姓的民心,于是更多的百姓开始涌来帮着刑天军助战做攻城准备。

    而肖天健在抵达庐州城之后,派人朝城中射入了一封信给知府吴大朴,劝其最好还是开城投降,以免刑天军攻城造成生灵涂炭,白白的造成更多的人的死伤,他可以确保入城之后对于城中之人秋毫无犯,原来的官员尽数留任,这对于肖天健来说,算是异常的宽宏了。

    可是吴大朴算是朝廷的忠臣,对于肖天健的这封劝降信根本就不屑一顾,当即便在城上撕碎了这封信丢下了城楼,在吴大朴看来,刑天军这么劝降,根本就是显示出了他们的虚弱,他认为肖天健是看到了庐州城的坚固,觉得无力攻取,这才劝降于他,为此他还得意洋洋的对手下的军将们说,这刑天军拿他们庐州城没有办法,黔驴技穷了才会这么劝降他们的。

    看着在城楼上纷纷扬扬飘下的纸屑,肖天健抬头看了看天,天空这个时候布满了乌云,不多会儿时间便开始落下了黄豆大的雨点,而且开始越来越密集了起来,他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二话没说便掉头回营,召集了诸将开始商议对庐州城的攻击方法。

    李信等参谋部的人员认为眼下天已经开始下雨,不利于攻城,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肃清庐州城周边一带,先从周边士绅以及豪绅下手,收缴上来一大批的粮食之后,待到天气放好之后再行攻城不迟。

    但是以武将为主的诸将们却认为拖下去不见得是好事,还是尽快攻城比较好,这样的话便不会拖太长时间,他们可以争取更快朝南京攻进,以免南京方面丁启睿做好完全准备。

    肖天健这一次听从了诸将的意见,决定还是尽快攻城比较好,否则的话拖的时间长恐怕会另生变数。

    于是五月十三这一天,肖天健便亲自提兵进抵庐州城西平门之外,开始了对庐州城的强攻。

    天气情况似乎并不作美,这场雨时下时停,给刑天军制造了一些麻烦,而且宽阔的城河也阻碍了刑天军的行动,一天下来,刑天军连城河都没有能渡过,城中官军更是在城上连连发炮轰击攻城的兵马,虽然刑天军大炮也齐射压制城上的官军,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打的官军虽然心惊胆颤,但是却并未能杀伤太多守军。

    这场雨算是给庐州城帮了大忙了,到了十四日之后,雨势便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期间也不再停止,这种情况下攻城显然是已经不合适了,肖天健看着满天落下的大雨,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暂停攻城。

    肖天健可以改变历史,但是却改变不了历史上的天气,在崇祯十三年五月间的时候,南直隶以及江南一带普降了一场豪雨,这场雨一下就是半个月的时间,造成了江淮一带大面积的洪水泛滥。

    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南直隶是苏州府、松江府、湖州府等府都发了大洪水,一时间江南等地变成了一片泽国,老百姓大批的被洪水吞噬,即便是侥幸没有被洪水淹死的人,也找不到吃的,奸商更是为此闭粜,使得灾情发展的非常严重,官府也无力赈济,反倒是不少当官的暗中趁机囤积粮食大发横财。

    这一场绵延的大雨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庐州,虽然庐州没有诱发大洪水,但是河流湖泊的水位还是涨了不少,而且从天而降的大雨,也使得刑天军的火药受潮,不管是燧发枪还是火炮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得肖天健不得不停止对庐州的攻击。

    而这么多人在庐州城外面驻扎,每天消耗掉的粮食也是天文数字,虽说肖天健前期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但是这样的大雨一下似乎就没了头,连续半个月下来,道路基本上被彻底阻绝,后勤方面的粮秣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天气下从凤阳府方向转运到庐州城下,于是让刑天军储备的粮食开始减少到了危险的程度。

    大雨不停,连练兵都没办法,更不用说攻城了,所以为了节省粮食的消耗,肖天健带头每天改为只吃两顿饭,而且一顿稀的一顿干的,尽量的在保证不会影响到兵将的身体的情况下,降低对粮食的消耗。

    肖天健没想到这一次攻打庐州城,偏偏遇上这样的鬼天气,使得他的计划无法得以实施,这么下去很快他的粮食便会消耗一空,而且战马也因为吃不到精粮和干草膘刷下来了不少,长此下去如果大雨不停的话,这一次攻打庐州恐怕就要以失败告终了。

    所以肖天健不得不听从李信当初的建议,开始就地在附近征粮,但是征粮的对象还是被限定在拥有土地百亩以上的地主身上,先是命令周边的豪绅自行捐粮助饷,然后开始对于那些一毛不拔抑或是敌视刑天军的豪绅们动手,分兵攻打他们的庄堡,起获他们家中囤积的粮食,来满足刑天军的消耗。

    这场大雨给庐州算是帮了大忙了,本来守军的军心并不整齐,许多人都担心他们守不住庐州城,现如今这场下的没头的大雨,算是让他们放心了下来,他们在城中不用被雨淋,可以在城楼上看着城外刑天军在雨地里面苦熬,所以士气大涨了不少,而且城中的储粮够他们再吃三个月时间,他们基本上不太担心会熬不过刑天军了。

    吴大朴更是连连派人朝南直隶送信,表示他们可以再撑一段时间,但是希望丁启睿能尽早给他们发来援兵,这样的话他可以确保守住庐州城不失。

    这场雨一下就是大半个月时间,从五月中旬一直下到了六月初,却还没有见天光放晴,而刑天军的兵粮这个时候也开始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短缺,如果再得不到补充的话,再有几天时间便可能会出现断粮的情况,没粮食短时间的话刑天军可能不会像官军那样立即崩溃,但是时间长了即便是刑天军也不行,最起码会严重的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即便是天气转好之后,他们也已经没有力气再攻打庐州城了。

    为此肖天健不得不召集了部将们商议了一番,众将也都为这样的天气感到非常无奈,全军上下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显得有点萎靡不振了起来,所以虽然不情不愿,但是大家也都不得不承认这次失败的事实,他们不是打不下庐州城,而是这次来的时候不对,这贼老天实在是太不给他们刑天军帮忙了,所以众将都流露出了撤兵的想法,想暂时回到凤阳府一带休整一番之后,等到天气好了之后再来攻打庐州城,大不了晚一点打南京,也比在这里耗光了他们的力气强。

    肖天健微微叹息了一声,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说道:“天不作美,这也怪不得我们!看来这大明的气数还没有彻底耗尽,贼老天都要帮着他们,我们也只能让他朱家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了!

    弟兄们也不必垂头丧气,打仗这种事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这次过来天时地利都没有占住,至多也就是占了个人和二字,所以庐州城和着是走了狗屎运罢了!

    不过撤兵凤阳府本帅觉得并非上策,一旦我们缩回凤阳府,正是朝廷最想得到的结果,我们岂能让丁启睿和当今的皇帝如此如意?那样的话也实在是太便宜他们了!

    所以本帅认为,即便是撤离庐州,咱们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我们不妨这么干如何?……”

    众将听罢肖天健的这个提议之后,精神一下便振奋了起来,说实在的这是几天的大雨,让所有人的心里面都如同长毛了一般,堵的难受。

    虽说老天爷不帮忙,这不是他们的责任,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刑天军还真就没有几次攻不下一座城的,所以诸将在徒呼奈何的时候,心中也郁闷的够呛,虽然为此大家也都知道,继续留在庐州城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只是空耗兵粮,撤兵实属无奈之举,也是必然的事情,可是当真正面临着这样的选择的时候,所有人还是为此觉得颇不甘心。

    现如今肖天健突然提出这么一个意见,顿时让众人如同又打了一针兴奋剂一般,变得精神抖擞了起来,于是众将立即便纷纷出列请战,要求出战。

    肖天健满意的扫视了帐中诸将一番之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微微点头,最终将手指向了列中的刘耀本……

第二百零五章 奇兵

    刑天军的撤兵比较缓慢,一队队兵将收拾了行装,披着这些天来闲来无事自行编制出的简陋蓑衣,开始逐步撤离了大蜀山大营,携带着随行必须的物资,放弃掉了一些无关重要的东西,然后纷纷开出了大营,缓缓的朝着凤阳府方向开始撤兵。

    天上的雨这个时候时下时停,道路异常的泥泞不堪,工兵这个时候成了刑天军之中最辛苦的人,他们要在队伍前面想办法铺平道路,不断的砍伐路边的树木,将树干和树枝铺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供军中运送辎重的大车还有炮车通行,否则的话,沉重的车轮便会深深的陷入到泥汤里面,另外连日的大雨,使得到处都是沟满河平,许多小沟小河,原本不必搭桥便可以通过的地方,现如今也必须要搭上临时的便桥,供兵马辎重车辆通过,使得刑天军的撤兵也同样显得非常缓慢和困难。

    可是既便如此,各部兵将还是要不断的停下来,冒着雨在泥汤里面用力的将陷入泥浆之中的车辆拉出来,到处都是喊号子的声音,骡马打着响鼻,气喘吁吁的奋力的在泥浆之中挣扎着,拖拽着车辆,许多战马也不得不临时改行,被用作拖拽车辆,包括骑兵也都下马步行,省下战马去帮忙拖拽辎重。

    刑天军开始撤兵的消息很快便被庐州知府吴大朴得知,于是庐州城顿时一片欢腾,所有人高悬着的心都顿时彻底放了下来,为了确保这不是刑天军在耍什么花招,吴大朴还派了一批胆大的兵卒,给予了他们重赏,令其潜出城去查探刑天军的动向,确保这个消息不是假的。

    大半天之后,有人跑回了庐州城,告知吴大朴刑天军确实是撤兵无疑,大批刑天军已经撤离了大蜀山贼军大营,正在冒雨朝着凤阳府方向撤退,而且沿途丢了不少东西,显然是已经无心再攻打庐州城了。

    如此一来庐州城中的守军才算是彻底放心下来,吴大朴更是连忙派人出城,朝南直隶报喜,说他们在庐州城连挫贼军,已经迫使刑天贼放弃了庐州城,撤兵北返了。

    但是却没有人发现,这个时候有数千刑天军的兵将,正在雨幕的掩护之下,从大蜀山另一侧绕过,踏着满地的泥泞,一步一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