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流感悟人生:中国高端访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近名流感悟人生:中国高端访问-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高端访问系列介绍(1)
《中国高端访问》系列由长期从事名人采访的余玮、吴志菲两位青年作家采写; 现已出版《中国高端访问(壹):影响中国高层决策的18人》、《中国高端访问(贰):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影响力的21人》、《中国高端访问(叁)——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20人》、《就这样走来:文艺名流背后的故事》、《中国高端访问(肆)——五星级巨商的创富秘笈》、《中国高端访问(伍)——与18位名流面对面》,内容涉及对政界、商界、科技界、文娱界等领域顶尖人物系列专访。《中国高端访问》系列收录的人物专访,视野宽阔,角度新颖,采集深入,材料丰富,细节动人,行文流畅。
  读者通过阅读有关高端人物的访谈可以看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看到当代社会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看到今日中国的发展行踪;
  读者可以了解许多曾经影响并且有的还在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和思想,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若干脉络,以及这些人物为何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读者可以更深切懂得人生是可以多么地绚丽多彩,成功的道路是可以多么地与众不同,生活的滋味是可以多么地因人而异;
  读者可以采撷到智慧之果,滋补自己的人生、思想和事业。书中不同的人物生活及其反映出来的处世哲学,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启示。
  作者余玮著有《世纪小平》、《魅力陈云》、《敦厚朱德》和《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等32部(卷),并有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作者吴志菲出版专著有《军之骄子》、《红色之恋》、《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南海大讲堂》等10多部,有作品入选“年度优秀中国传记文学作品”。
  《中国高端访问(壹):影响中国高层决策的18人》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反映当今中国重量级的、有着很高美誉度的省部高官的全纪录,其执政理念、人生际遇、仕途甘苦、铁腕柔情、生活情趣尽在中国高端访问。
  本书作者一位是“高层人物的解密者”,一位是“智囊传记专业户”。在这里,他们联手走近这些出入红墙的省部高官,共同解密这些影响中国未来决策的省部高官之执政为民的背后。
  作者:吴志菲 余玮   东方出版中心 ISBN7—80186—444—1  定价:元
  《中国高端访问(贰):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影响力的21人》
  巴金、臧克家、贺敬之、李瑛、穆青、季羡林、文怀沙、舒乙…… 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个中国文坛的符号。他们的人生之诗因跌宕而动人,他们用真情颂歌时代最强音,他们文亦诗、人亦诗,他们文比人更长寿,他们的生活与作品同样朴实,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全书向你解密文坛符号背后,一串串让文化中国骄傲的惊叹号和引人深思的大问号。
  作者:吴志菲 余玮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80186—536——6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定价:元
  《就这样走来:文艺名流背后的故事》
  他们,当代中国的文艺名流;他们,众所周知的重量级大腕儿。然而,他们炫丽舞台外的台前幕后、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生活中的另一个平凡的“我”并非广为人知。你们想知道、却并不完全知道的另一个“他”或“她”,尽在本书的重磅介绍之中
  作者:吴志菲 余玮   ISBN978—7—80186——535—9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定价:元
  《中国高端访问(叁)——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20人》
  全新解读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世界学科最高奖获得者、重量级功勋科技大家,全情解码当代中国重量级的有广大社会影响的科学家的科学内外,内容涉及其科技成就、生活情趣、成长历程、拚搏之路,展示出我们这个时代科技界“明星”少为人知的丰富多彩的人生。他们的科技成果曾影响你我他,但他们的成果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一个你想知道但并不曾真切知道的另一侧面的科学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高端访问系列介绍(2)
作者:余玮、吴志菲 ISBN 978—7—80180—668—0  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定价元
  类别:励志/传记
  《中国高端访问(肆)——五星级巨商的创富秘笈》
  全悉聚焦商界风云中的巨商及其崛起背后的商界风云,全方位展示变革时期中国企业家财富冲浪的探索实践和思想新锐,全情解读知本精英们的财富时尚和独特的精神追求,全面反映一个成功阶层的欲望与方式、生活与状态,以通俗的形式诠释经济生活,用文化的角度、人性的眼光看待资本经营与商业运作,深层次纵论产业或企业的战略与变局。
  作者:余玮、吴志菲  ISBN 978—7—80180—692—5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定价元
  类别:励志/经管/传记
  《中国高端访问(伍)——与18位名流面对面》
  在这里读者可以真实了解到:与2556岁圣贤聊“心得”的于丹、以个人心迹贴近伟人足迹的龚育之、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的李普、自由穿行在艺术宫殿里的黄苗子、被世人鉴定为“艺德双馨”的徐邦达、以及成就中国文坛亮丽风景的铁凝、绿原、牛汉、屠岸、肖复兴……他们在资深记者型作家的访问中坦露真情,在两位青年作家的笔墨里被还原出原汁原味的本色,一个个丰满、灵动、人性化的人物脱颖而出。
  作者:余玮、吴志菲  ISBN 978—7—80180—693—2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定价元
  类别:励志/传记
   。 想看书来

序:洞察高端奥秘 采撷智慧之果(1)
余玮和吴志菲是一对情投意合的记者型作家夫妇,也是一对年轻有为的事业搭档,近年成果累累,佳作迭出,这在当今中国新闻出版界或许并不多见。《中国高端访问》是这对新人的作品集,在即将付梓印刷之际,余玮请我写一个序。起初,我的大脑一片木然,不知该说点什么为好,当我看过全书之后,出于一个职业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敏感性,我为这套书的内容所吸引,而余玮和吴志菲这一对人生伴侣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奋发向上的风采,顿时重现在我的眼前……
  多年以前,余玮给我寄过一篇写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部长钱瑛的文章。钱瑛这位被人们誉为铁面无私的“女包公”,曾是一位威震敌胆的传奇式女英雄,曾因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尽艰辛,出生入死。当时,我为这篇稿子的内容之翔实、部分史料的独家发掘所惊叹。两位年轻作者对过去多年的往事,特别是一些比较隐秘的细节,他们都千方百计找到当年的当事人寻求线索,采访记录,从而得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资料,撰文为党史“补白”。
  没有执著,没有勤奋,没有钻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就因为这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余玮到了新华社,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接触的人物面更广了。吴志菲也到北京的一家新闻单位供职。我曾看过他们写的一些人物专访,可以想像,采访那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界、科技界、文化界、理论界、企业界、军事界、政界尖顶人物,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功底,那是很难与采访对象对话交流的。恭谦,好学,认真,机敏,闯字当头,胆识为先……我从这一对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可贵的品质。
  当然,更可贵的是他们付出了好多的汗水、辛苦和代价。要采访一个名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前都要做相当的准备工作,而紧张的采访结束,其实是另一个艰难过程的开始,晚上,你得趁着余兴未尽、思路清晰的时候整理录音,写成文稿……
  有人说,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实际上,一个称职的记者还是“眼观六路”的观察家。他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容易被常人忽视的细节。以细节动人,以细节取胜,可以说是人物专访成功的一个“秘诀”。余玮、吴志菲伉俪的不少文章我此前曾阅读过,也曾多次同余玮一起采访过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或社会名流,我感受较深的是他们善于抓住一些细节着力进行描写,使通篇人物专访具有了灵气和神韵,增强了感染力和亲和力。生动感人的细节,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它要求记者有极强的观察力,要善于在深入采访中,通过比较、鉴别,找出人物的独特之处来。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本丛书作者成功之处,在于善于挖掘细节、刻画细节,通过传神的细节反衬主人公的本质,打动读者。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几年来,余玮和吴志菲这一对年轻伴侣,事业有成,著述亦丰。除了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文摘》等各大报刊上发表或被转载了大量的人物专访外,几年前,人民出版社在短短一个月内多次再版了他们的合著《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中###史出版社又单独出版了余玮继《世纪小平》(人民出版社)之后的姊妹著《魅力陈云》,并在全国政协礼堂首发。据悉:迄今,他们已出版各类著述30多部,可谓著作“半身”。经过多年的人物专访积累,他们夫妇俩撷英集萃,现在又结集出版了这套《中国高端访问》。
  《中国高端访问》收录的人物专访,视野宽阔,角度新颖,采集深入,材料丰富,行文流畅。
  从这里,你通过有关高端人物的访谈可以看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看到当代社会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看到今日中国的发展行踪。
  你可以了解许多曾经影响并且有的还在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和思想,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若干脉络,以及这些人物为何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序:洞察高端奥秘 采撷智慧之果(2)
你可以更深切懂得人生是可以多么的绚丽多彩,成功的道路是可以多么的与众不同,生活的滋味是可以多么的因人而异。
  最重要的是,从这里,你可以采撷到智慧之果,滋补自己的人生、思想和事业。我认为这是本书最有阅读价值的地方。书中不同的人物生活及其反映出来的处世哲学,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启示。
  我曾在《青年文摘》杂志做过多年的主编,知道青年喜欢阅读人物故事,特别是那些成功人物的传奇经历。在《中华儿女》杂志工作的这几年间,使我对写人物又有了一些新认识。我在新闻出版界从业二十七八年了,从我多年的工作历练来看,我认为,写人物选人第一,选材第二,立意第三,谋篇第四,行文第五。为什么选人第一呢?因为所写的是大众瞻目的人物,是有时代特征的人物,是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是有独特性格的人物,是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读者才乐于去看,作品才有社会文化价值。
  在这一点上,两位作者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与选择。
  为了办刊和研究写人物,我阅读过《史记》,学习过白寿彝先生的《史记新论》。白先生曾谈到《史记》的一个重要写作方法,就是细节的描写。他说,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在史实的叙述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有的时候用直接叙述的形式,有的时候用两两对照的方法来叙述,特别是善用细节描写,有时看似不经意的捎带的一个小故事,而对人物的品评和对问题的看法就表达出来了。
  若以历史名著的标准来谈论此书,似乎太过挑剔。但以此观之,我希望作者在以后的人物采写中,可以在细节故事的选择上更多一些,这样不仅强化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形象性,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趣味。据我所知,以作者的功力、才力和笔力,将来是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
  2007年4月10日于北京
   。。

臧克家:文亦诗,人亦诗(1)
臧克家,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新诗发展的见证人和开拓者。1905年10月生于山东诸城。曾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为常委);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顾问。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全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 / 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这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的诗句,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全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耳熟能详。
  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力作作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2004年2月5日晚8点35分,他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正月十五的万家灯火伴诗人西行。
  据了解,臧克家住院一年多,病危五次。生前,刘云山等中央领导、中国作协领导和贺敬之、魏巍、翟泰丰等许多老朋友曾去探望他。臧克家的四个子女都和他们的母亲、85岁的郑曼女士守候在病榻边,直到老人最后一息。
  向阳湖,天将降大任于诗(斯)人
  “文革”期间,文化部高级干部领导、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家属6000余人的文化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笔者的家乡鄂南咸宁向阳湖这弹丸之地生息劳作,辛勤耕耘而接受“锻炼”。1969年11月,臧克家与夫人郑曼带着13岁的小女儿郑苏伊下放到咸宁。当时,诗人所属的中国作协被编在五连,在向阳湖造田;夫人所在的单位人民出版社是十三连,在汀泗桥烧石灰;小女儿在县城“共产主义学校”读初中。
  荒凉的向阳湖,那时一下子“收容”了6000余名“五七”战士,可以说成了一大文化景观。从此,向阳湖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他们与野鸟、獐子比邻而居,改造思想,据说能“脱胎换骨,改观换魂”。臧克家一家分三处居住,只有过节才可聚会到一块。一开始,臧克家住在附近的农民家里,不久脱土坯,在荒野上建起了土墙瓦顶的平房。盖房、开荒、种地、喂猪、筑堤、犁田、插秧……他什么都干。拿惯了笔杆子的手,不得不拿起铁锨锄头。
  干校的劳动生活异常艰苦,文化人的精神倍受压抑。但是,臧克家没有消沉、没有绝望,从中品味到了几多原汁原味的生活,铸造了几多坚定的信念与理想。臧克家一向认为:“我是乡下人,生性爱乡村。”到了农村,他如鱼得水,发现了劳动之乐、人性之美。
  向阳湖畔的“五七”干校给臧克家提供了回归自然、回归农村的机会。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尽管向阳湖的生活条件艰苦,景色也并不优美,但那毕竟是不同于城市的乡野和田园。臧克家原本爱“带月荷锄归”,爱“柳梢上的月明”,胜过爱城市的高楼和霓虹灯。臧克家以前身体不好,长年生病,到干校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大有好转,饭量增加了,失眠症没有了。他过去在作协工作时,来往只是几个领导,和同志们联系不多,到干校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乐融融。于是,至今有人感叹:“臧老高寿,可能也得益于当年在向阳湖‘贴近田园’啊!”
  他在向阳湖畔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