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市场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在市场经济时代,即便是国企之间也有技术保密,更不要提企业与企业之间了。

    “……我在年青的时候,所工作的全苏科技情报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管理全国科研成果,收集加工科研报告,试验设计方案和说明书,学位论文。凡是国家拨款进行的科研项目和设计试验工作,国家科委明文规定,必须向科技情报中心登记,同时凡是经过答辩的硕士、博士论文,也必须向那里寄送。情报中心每年收藏文献12万件以上,其中科研报告和试验设计说明书约10万件,学位论文约25000件。还有二次文献200万件以上。该中心将“科研报告和实验设计工作登记卡、“完成项目登记卡”、应用软件卡、“学位论文登记卡”等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加工整理。一次文献经缩微后入库,缩微文献库有近10年的资料,除了向全苏部长会议提供外,还向全国的科研设计部门、高等院校提供服务。该中心在加工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文摘刊物27类,约i万条以上。该中心还编辑出版专题分析述评、《分类索引》,还为有关情报部门提供文献复制品、磁带、软盘、数据库等……”

    在科通的讲述中,管明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存在数十年全国相互联通的科技情报共享网络,可以想象,这么一个网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己经发展成一个什么样“怪物”,准确的来说是一个科技怪物,一个储存着一个国家几乎所有科技研发的“怪物”。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尽管科技情报所为全国的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提供国内外科研成果,并进行分析、述评,而且还要组织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成果和发明,同时又负责预测以及鉴定,可是你知道的,官僚主义足以摧毁一切……”

    提及年青时的工作,科通便在那里不停的抱怨着,抱怨着官僚主义式的交流、宣传,抱怨着那些企业都在等待着对方获得科技突破,抱怨着官僚们用技术鉴定的方式,摧残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比如苏联时代的微电子技术,等等,此时,在科通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俄罗斯人的复杂——对往昔的追忆与抱怨从来都是一体的,往昔的辉煌或许存在于记忆之中,但更多的却是抱怨。

    一栋位于森林中的残破的大楼,任谁也想不到,这里就俄罗斯联邦科技情报中心,而它的前身则就是全苏科学情报中心,曾几何时,仅只是在俄罗斯境内,他就拥有158家下设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其文献贮藏量更是达到5亿份之多,从事情报产品生产和情报劳务的专业人员更是达到4万余人。

    而现在,这栋十几层的大楼之中,却仅只有几百名雇员,曾经纵横一体的情报交流体系,早在80年代晚期,即宣告中止,过去,这里是分析交流全苏联科技成果的地方,而现在,这里仅不过只是从事着外国科学刊物的翻译和本国科学刊物的发表。

    “……科学情报中心,是一个依附于经济体制存在的附属物,在苏联时代,一道行政命令,所有人都需要交出他们的研究,在这里接受鉴定,几名专家就可以决定一项科技是否有在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嗯,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苏联时代的电子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人……”

    在科学情报中心附近的一家饭店内,在科通的引荐下,管明棠和情报中心的一位部门主管季柳申科,科通曾经的同事聊了起来。

    尽管对于季柳申科的抱怨并没有兴趣,但是因为此行的目的以及自己将要在另一个时空中创办一家“科技情报中心”的原因,所以,管明棠还是耐心的听着他们在那里抱怨着,科技情报中心的专家们如何用他们的“鉴定大权”摧毁了苏联的工业。

    在他们的讲述中,官僚化的鉴定一次又一次,引领着苏联科技走上一条不归路,从斯大林时代的专业综合工厂,再到电子管时代的小型化,又到晶体管时代的硅、锗之争,后来又是集成电路之争,总之,官僚化的专家们,因为“行业利益”等诸多原因,一次又一次用他们的鉴定大权,打断了苏联科技发展的道路。

    “……可以说,这个机构成就了苏联的科学发展,同样也毁灭了苏联的科学发展,其实,美国的方式很好,任何科学产品,最终都是交给市场来判断,市场会选择最具有发展价值科学技术,而不是由一群专家学者,关在屋子里去决定这里的一切……”

    在季柳申科的感慨中,管明棠却在沉默良久之后,看着他说道。

    “季柳申科先生,你们这里收藏文献保密吗?如果我想获得这些文献,我需要付出些什么……”

    宝藏!

    这是一个无于伦比的宝藏!

    坐在办公室内,翻看着被翻译成中文的科研报告,一份时间为55年乌克兰钢铁研究院所的某种合金钢材的研发成果报告,尽管对于科学技术,管明棠是一个外行,但是他还是意识到,自己从科学技术中心获得的技术资料的价值。

    这些资料,并不是图纸、也不是生产流程,只是一份科研报告,对于外行人来说,这或许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却开启了一道大门,有了这份科研报告,他们可以在报告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这一技术,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按照图纸“山寨”,以图纸仿制或者实物仿制为基础的“山寨”,尽管解决了工业品制造的问题,所获得的仅仅只是“制造经验”,而这个经验的取得,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没有技术作为支持,需要长时间的逆向研究,方才能完成技术吸收,而这些科研报告,可以说正是某些技术的真正核心,或者说科学技术的基奠。

    “我要把整个科研中心的文献都买回来!”

    尽管心知苏联技术存着跛足的短版,但在另一方面,无论这支跛足的短版有多么落后,相比于三十年代的世界,仍然是极为领先的,其中许多落后的技术,相比于那个时代,甚至不亚于划时的外星科技。

    何止是远领先地球技术水平的外星科技,相比于那种没有根基的外星科技,存着着一定短版之处的苏联技术情报资料,却包含着苏联从50年代直到80年代,那是一个完整的技术进步链条,据此可以逐步实现技术的进步与技术的飞越,而不是一个根基不劳的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我的初步构想是这样的,公司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获得欧美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报告,而后,由各个研究所据此从事研究,这样即可以令公司的技术始终保持与欧美同步发展,又可以在研发中,训练出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

    在冶金研究院内,拿出十几份科研报告,管明棠对周仁讲述着自己的构想,这十几份科研报告,无一例外的都是从科技情报中心获得的,尽管只是五十年代的技术,甚至有一些技术——比如氧气顶吹转炉、电渣重熔炉在科研报告中,只不过是初步研究报告,根本就谈不上成熟,但如果将类似报告,分年度一一汇集的话,却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发展链,而对于公司设立的一个个研究所来说,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充分研究这些科研报告,进而一步步的掌握这一技术,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完成原本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完成的技术吸收。

    “那个……”

    看着面前的英文技术资料,周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科研报告都是建立在无数试验的基础上做出的,都是欧美钢铁企业竭力保密的技术资料,公司是怎么获得的?

    “我可以知道,这些技术资料公司是如何的得到的吗?”

    “获得的渠道,研究所就不需要的考虑了,总之,公司会通过一切方式,去获得这些技术……”

    管明棠并没有解释资料的来源,为了让这些资料更像“西方技术资料”,他甚至特意在俄罗斯成立一家翻译社,专业从事“工业技术资料”的翻译。

    “现在研究所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完成对这些技术的吸收,争取在未来一两年内,应用到实际生产之中……”

    实际生产,以生产促进技术,以技术促进生产,或许管明棠并不懂得技术,但却知道,划时代的技术,对于生产的意义,当然更明白实际生产可以解决很多书面上这些技术人员无法掌握的或者不能理解的知识。

    “嗯,另外,研究院还可以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建一个院系,冶金工程学院吧,可以先办一个进修班,以学校的名义办,然后呢?在这里钻研一些纯理论上的先进冶金知识,再配合研究院,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尝试,尝试一下突破,总跟在别人的身后去学,永远都是学生,我们现在即要当个好学生,更要学会,嗯,学会创新!”

    创新!

    或许源自于后世的、借鉴苏联技术资料的技术跃进式发展将促进北方公司的技术进步,但在管明棠看来,更为重要的创新,在借鉴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而不仅仅只是“技术拷贝”。

    “现在引进技术,是我们追上发达国家的拐杖,但是,如果没有技术上的创新,永远都不可能甩开这条拐杖,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引进的技术,永远都是成熟的,而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又意味着落后,同样,自主创新的能力又决定着引进技术的水平!”

    在管明棠一一道出自己对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见解时,周仁更是惊讶的看着管明棠,这个年青的“老板”又一次给他带来了惊喜,而这种惊喜与之前过去的惊喜完全不同,过去他看到了这位“老板”重视实业的一面,而现在,他看到的却是这个老板真正的重视“技术”。

    “老板,我认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一些人才!”

    没有显露太多情绪的周仁在表达了一些他的看法之后,又一次,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求贤若渴,现在对于即要主持研究所,又要负责汉阳钢铁公司技术研发、实际生产指导的他来说,只有用求贤若渴来形容了。

    “行,没问题,依然还是那句话,在人才引进上,钱,公司来出,人,你们来引,”

    如果说在二十一世纪给予管明棠什么启示的话,恐怕就是对人才的认识上,尤其是对于技术人才重要性与一个国家的命运未来的认识上,从创办新区至今,管明棠感觉最为缺少的,一直掣肘着公司发展的,正是人才。

    “总之,公司提供一切方便,只要他们愿意来,最好的研究场所、最好的设备、最充分的资金,当然,还有最好的生活设施!毕竟,生活才是保障嘛!”

    (未完待续。

    红色风暴之侵掠者罗喉天道殊途乱明乾坤至尊重生之盛世官商罪恶起源官道之权色撩人红颜乱世:倾城修罗贵族少爷们,请小心恋上复仇公主范增作品集
第284章 时代前沿
    一个没有大抱负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个被迫卷入大时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们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流着烈士的鲜血,都堆积着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愿这山河常青……

    ……………………………………

    ……………………………………

    请大家踊跃发帖,活跃本吧!

    有能力的同学,请前去创世支持。

    ……………………………………

    章节连载总贴:

    “我们会为你们提供最好的生活设施!

    正如最初的对于引进的技术人员的承诺一样,尽管公司新区尚处于建设之中,但是公司却竭尽全力向公司的雇员、研究人员提供第一流的生活设施,几乎是在厂矿建设的同时,一座座属于公司雇员、研究人员的高中档社区首先建成,当然这些社区充分体验出了人与人价值的区别。

    比如从国内外聘请的技术专家,他们所获得的大都是独栋的别墅式建筑,而工程师、中层技术人员所获得的则是联体式的双层独院公寓,至于公司高层雇员则住在公寓之中,级别、等级,在任何地方、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

    公司中央区的卿云社区,是公司第一所高档社区,而第一批引入“专家”级雇员,大都居住在这,与后来混居着专家与高级雇员的社区不同,这座社区内居住的大都是各个研究院的骨干。

    作为心理研究院主任,萧孝嵘自然居住于此,在萧孝嵘推着自行车离开家门的时候,和往日一样,又看到妻子在那里亲手收拾着屋前的小花池。

    从他们在两个月前来到公司新区,和家人拎着简单的行李,他的妻子就被这座房间里的一切所吸引了,相比于这座上下两层还有一层地下室,面积超过三百平方米的别墅,南京的几十平方米的租用民宅,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对于女人来说,大多数女人都是实际的,萧太太同样也是如此,不过只是短短两个星期,在享受到了新家良好的生活设施以及钟点女佣之后,她再也没提什么“南京才是大城市”,更认同了丈夫的决定,而女人认同的方式极为简单一一精心收拾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嫂夫人双准备在那种什么花……”

    骑着自行车与程法泌会和时,听着程法泌的话语,萧孝嵘只是颇无奈的朝程法泌笑了笑。

    “女人啊……”

    而程法泌则深有体会的点点头,在来邯郸之前,他的妻子也曾反对过,最后他只得孤身一人来到邯郸,可在一个月前一次“探亲”,一切都改变了,相比于南京,这里或许少了一些繁华,但却是最为便捷的。

    在社区内有供人休闲的网球场、游泳池,有托儿所、有幼儿园,还有小学,当然还有极为新鲜的没有售货员只有收银员的超级市场,尽管他们的规模都不大,但是却提供了极为便捷、悠闲的生活,大多数女人的要求并不高,这种生活环境,正是她们所向往的,更何况,在中央区规划中的商业区正在建设中,依造新区的建设速度,到年底,中央区也许就会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城市。

    十几分钟后,骑着自行车的两人便到了心理研究所,两个月前,中央大学心理系邯郸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萧孝嵘与程法泌等人,以实习的名义,带来了二十几名学生,而他们所接受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技工短适性心理测验研究计划》,由这两位心理学专家对技工适性心理测验进行研究,从而加快技工培养速度。

    “我觉得在普通智慧方面,应该采用非文字智慧团体测验……”

    几乎是刚进办公室,翻开一份资料,萧孝嵘便和程法泌商量了起来,这一项研究,他们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现在是向公司展示成果的时候了。

    “根据咱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在上海,大约70%的技术工人并不识字,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技工,由此可见,文字对于技工而言,并不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你也知道,公司那边,现在雇佣了……”

    手指着窗外正在收拾着草地的社区工人,萧孝嵘又继续说道。

    “嗯,差不多3。8万名工人,这些工人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