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6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美国的援助里有200架b25,而且未来还会提供更多的飞机!现在,没有发动机,估计正好逐了空军的心思,到时候,咱们这座工厂,还得和过去一样,变成组装厂!至于什么飞机制造,什么国产机研制……”

    “难道,他们就忘了抗战那会的困难了吗?中国不是小国,靠买飞机,根本就不能……”

    不待刘史瓒把话说完,朱霖打断他的话,然后手指着机库内的25架没有“心脏”的发动机,用极为可惜的口气说道。

    “除非你能让这些飞机飞起来,否则,以空军那些人的心思!”

    感叹的冷笑数声,朱霖现在反而越发的羡慕华北的同行了,尽管华北获得了2。5亿美元的援助配额,但华北并没有像中央那样购买大量的飞机,而是购买其不能制造或者产能不足的东西。

    “那,……”

    厂长的话,让刘史瓒稍作沉思,然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道。

    “厂长,那咱们能不能在美国发动机上想想办法,毕竟,p40用的也是液冷机,再说,一架p40需要45000美元,而一台发动机只需要一万美元,这样算,咱们制造一架飞机,花费还不到2万美元,花同样的钱,空军至少能多装备一倍的飞机!”

    “你是说……”

    下属的建议,让朱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喜色。

    “从美国进口发动机,用美国发动机制造一式驱!”

    “对,若是有可能的话,还可以从美国引进发动机技术,就像北方动力那样……”

    “这……”

    “厂长,难道您就真忍心见大家花了那么多心血才建成的这座工厂,变成一个美援机的组装厂吗?现在华北的航空工业早把咱们甩了不知多远了,若是,咱们这座工厂再变成一座组装厂,中央,可就再也没有航空工业了!”

    “这……”

    沉思良久之后,朱霖点了点头说道。

    “好,我今天亲自去南京,争取几个去美国的名额,你亲自去,一方面考察美国的航空制造,另一方面到美国好好的选一种发动机回来!”

    当飞剪型客机振翅直上驶离亚历山大港的时候,在引擎的轻呜声中,飞机升至半空中的时候,刘史瓒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翻了翻那份文件,这是厂长通过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现在他于美国战争部任职,文件中提及的是多种发动机型号,以及生产厂家,而这些工厂则是他即将拜访的企业,尽管空军司令部,依然对美援充满了憧憬,甚至在大规模美援即将到达的情况下,对南昌中央厂一年600架的产能有些看不眼了,但空军中并非都是鼠目寸光之辈,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厂长的方案,并且特批了30万美元的经费,当然,实际上只是“中美国防供应公司”的30万美元的使用权限,他将在美国采购一批发动机,从而让那25架“破烂”飞起来,如果性能优异的话,也许,空军会考虑进一步生产,当然,那些只是假设。

    但对于刘史瓒来说,空军的松口,至少让他看到了机会,一个让中央飞机制造厂重获新生,甚至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机会,在简单的翻了这份文件之后,刘史瓒的目光不由朝着机舱内的其它人看去,除去中央派出的官员和军官之外,还有一些华北派去的官员和军官,相比之下,他们的年龄更年青,此时,他们似乎正在研究着什么。

    “太小了,太小了,这种型号的根本就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

    “可不是,2万多吨的根本就不行,咱们不可能一次定购几艘,至多只有两艘……”

    “但是,如果吨位再大的话,美国人会同意咱们的要求吗?”

    “还需要考虑到设计的问题,按照海军的意见,现在我们应该尽快解决有的问题!”

    “就是,毕竟现在美国也在生产它……”

    他们在谈什么?两万多吨?两艘?是在谈论军舰吗?难道华北想用他们获得的租借援助,从美国定购军舰?两万多吨的会是什么军舰?战列舰?

    “您要什么早点,先生?”

    就在这时一个穿白制服的美国侍者,在一旁打断了刘史瓒内心里的疑惑。

    在飞剪型客机飞越非洲的时候,飞机开始改变航线,径直朝着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飞去,他们的飞机将会在那里补充燃料,然后再飞往美洲,也许,明天的这个时候就能到达美国。

    一边享受着早餐,刘史瓒一边竖耳听着那些华北官员的谈话,他们显然还在谈论着与军舰有关的话题。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的争取在国内制造,让美国方面派出技术人员,可以多花点钱,“

    “美国现在的船坞、船台都很紧张,如果争取一下,我觉得的应该有希望!“

    “最重要的是,咱们必须要先获得经验,这样,将来咱们才能自己制造!“

    听着他们的谈话,他的心思总是忍不住浮现出一种莫名的情绪,他在心里忍不住将华北与南京进行了对比,当南京在那里为美援而雀跃不已,甚至无意发展刚刚显现些许希望的航空业时,华北方面,却“处心积虑“的思索着,如何借助美援完善并提升自己的造舰水平。

    “哎……“

    一声长叹之后,刘史瓒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许多技术人员更希望去华北,或许,那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华北……“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13章 第三舰队
    “嘟……”

    伴着汽笛的鸣响,一艘满载着货物的万吨轮驶入了青岛港,作为华北第一大港的青岛港,自太平洋战起之后,这里便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萧条之中——美英等国的商船再也无法驶入这座港口,尽管美英等国船运公司将船舶售于北方远洋,虽说日本海军接到明确命令不得于太平洋上拦截悬挂中国商船旗的商船,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依然影响到了青岛港——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中国商船,不能再像以往一样运输各种货物,只能用运输非军事用途的商品。不过在中美航运日益陷入萧条时,中日以及南洋贸易航线却随着发展起来。

    “从元旦至今,不过两个月,我们通过天津港向日本出口了500万吨煤炭、120万吨生铁以及废铁,1。5万吨铝,日本人还在青岛、连云港以及上海定购了超过30万吨商船。”

    在北方船舶青岛造船厂内,杨槱在提及此事时,神情显得有些异样,尽管表面上,中国并未与日本合作,但事实上的“合作”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正在支持着日本人的战争。

    不过这一切,似乎与他们没有关系,无论是上海或者连云港的船厂向日本提供多少商船,青岛船厂所有的船台,都在生产着属于第三舰队的舰船。

    从设计室朝着黄岛的船坞看去,此时一艘漂亮的船体已经初显其型,站在窗台处的赵舟在注视着船坞中军舰船体时,他的神色显得有些不太自然,甚至可以说有些失落。

    “现在船体已经基本完工了,我们造了6艘“山岳”级重型驱逐舰,10艘“海字”级驱逐舰,原本,他们能够编成一个舰队,但是现在呢?”

    已经完工的军舰,恐怕不会再交付舰队了——因为第三舰队并不在中国,而是在印度洋上的租借地,从2年前,利用护航舰换取了英属查戈斯群岛“99年租借权”后,群岛的主岛迪戈加西亚便成为第三舰队军在印度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也是中国海军唯一的一个海外基地。

    当然,那个海外军事基地的建立,并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进行训练,更准确的来说,是避开强大的日本海军对中国海军训练造成的影响。而且相比于在黄海或者东海进行训练,在广阔且气候多变的印度洋上进行训练,无疑更适合海军,实际上,任何一个了解海军的人都知道,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的建成,以及第三舰队的远赴重洋,实际上却意味着中国海军从一只近海海军变成了一支远洋海军,当然,这只是一种期望。

    但是现在,赵舟却发现,这种梦想似乎正在化为泡影——青岛造船厂建造的军舰,除去潜艇之外,几乎不可能再交付给第三舰队,当然,交付是能够交付,只是这些军舰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由年青的水兵驾驶着驶向远洋,在远洋迅速成长起来。

    现在,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现在,我们依然在造军舰!”

    作为船舶工程师杨槱的心态显然比赵舟更好一些,尽管他同样极为年青。

    “你没听舰队司令官的话吗?造舰计划不仅不会变,而且还会造更多的军舰。”

    “造那么多军舰有什么用?”

    突然,赵舟无不抱怨的说道。

    “现在,第三舰队成为了孤悬海外的舰队了,6艘海字级驱逐舰、16艘平字级护航舰、7艘潜艇,还有油船……“

    “这,似乎不应该由咱们考虑,毕竟咱们只是工程师!“

    杨槱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强自让自己镇定下来,孤悬海外,这不是他应该思考的,他们应该思索的是如何设计出更好的军舰。

    “这个问题,应该由那边的舰队司令部去考虑!“

    说想到这,他的手便朝着远处一指,隔着海峡相望之处,便是海军司令官所在,想来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那里应该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吧。

    坐在办公室,张楚材眼睛盯着被自己手指拨动的正在转着的摆在桌子上的小地球仪,耳朵听着外面的汽笛声,他的心情相当不错。

    与外界现在对舰队的担心不同,于去年接替身体欠佳的谢哲刚出任舰队司令的张楚材,不仅未对现在的形势有任何担心,反而因为当前的形势,对第三舰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如果说,在几个月前,他甚至还有些担心第三舰队的未来,因为第三舰队与全世界任何一支舰队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第三舰队分属两地,舰队司令部设于青岛,而机动部队则设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两者相距数千海里,在舰队的部署中,青岛司令部负责军官的教育以及水兵的初期培训,而后者,却是舰队的主力,在印度洋上进行远洋训练以及护航训练。

    这种分置两地的模式,改变了第三舰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得益于长期驻外以及大洋训练的结果,使得第三舰队比任何一支中国舰队,更接近于海军,他在意识上、思绪上更接近于真正的海军,而不是作为陆军的附庸,或者说陆地的附庸,而是一支真正意义以谋求海权为核心的海军。

    作为一个大陆国家,数千年来,中国从未真正了解过大海,固然,有着郑和下西洋的辉煌,有着南海尽是中国帆的历史,但实际上,千百年来,中国从未了解过大海,更未建立过一直真正的舰队,海军,并不仅仅只是军舰,在历史上,法国人、德国人,都曾拥有过足以挑战法国的舰队,但是最终,他们的挑战都失败了,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们未曾真正了解过海洋,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海军不过只陆军在大海上的延伸,即便是曾经强大无比的“大洋舰队”亦是如此,他们至多只是比北洋的“岸边炮台”稍强一些罢了。

    而几乎在第三舰队刚刚复建,如同一个婴儿般的第三舰队,在刚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被扔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洋之中,去接受大洋的磨砺,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岸防、海防、水师的范畴,从婴儿时期,这支海军就被要求去熟悉大海、了解大海,而所有的一切最终将会成就一个目标——一支进攻性的海军舰队,而这恰恰是海军的命运。

    孤悬海外,在外行人看来,这似乎意味着第三舰队成为了悲剧,甚至他在南京的一些同行亦曾写信安慰他,似乎想要安慰他“受伤”的心,毕竟,花费巨额资金与心血嫡造的这支舰队,眼瞧着成为一支海外孤军,似乎真的很令人同情。

    “这更能让他们成长起来,一直真正的海军,一但离开港口,本身就是孤军在外!”

    对于海军、海洋,张楚材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心目中的海军是一直具备海军特有的冒险精神的海军,而不是一支停在港湾里的“移动炮台”,更何况,对于第三舰队而言,战争的爆发同样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以青岛为母港,以印度洋为训练场,接着……”

    在过去的18个月间,舰队一直都是这样进行的,近两万名海军官兵进驻到迪戈加西亚岛,尽管现在海上的线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封锁,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办法。

    手指着划动那地球仪,张楚材在印度洋基地与本土之间划动着,他已经设计好了未来的海军路线,青岛依然会和过去一样,为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海军军官和水兵,他们将乘飞机前往迪戈加西亚岛舰队受训,而在飞机返航时,则将会带回经过印度洋上的飓风、巨浪磨砺过的军官与水兵。他们将会在青岛接收军舰,从而组建“第二机动部队”,至于印度洋上的机动部队,则将会成为“第一机动部队”,两支“机动部队”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甚至相比于本的“第二机动部队”,远离本土的“第一机动部队”甚至更具发展潜力,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美援,与南京将美援用于加强空军不同,北平得到的2。5亿美元的美援,却全被用于加强海军,舰队现在已经派出了十余名海军军官和造船专家组织的考察团前往美国,他们将会在美国定购符合舰队需要的军舰,而在那些军舰之中,最为重要的恐怕就是……

    恰在这时,一阵飞机的引擎声打断了张楚材的思绪,听着那熟悉的声音,面上带着笑容的他站起身,朝着窗外看去,恰好可以看到几架涂成蓝色的飞机正疾速从舰队司令部的上空掠过,那几架飞机是刚刚装备海军航空兵的“隼”式战斗机,那是最新式的重型战斗机,甚至就连航空队亦未装备,相比之下现在舰队是其优先用户,那是因为……

    “海军的未来在于航空母舰!”

    基于这一宗旨,在过去的两年间,海军航空兵已经得到多次加强,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海军还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但很快……

    “很快,海军就会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未完待续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14章 印度洋上的宴会
    “真正拥有远洋舰队的国家,必须具备民众有强烈的海洋意识,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没有海洋意识的国家,国家如是、民族如是,但是近代以降,国耻源于海上,却是几乎所有国民之意识……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比中国更为了解,这一铁律的其间滋味,对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而言,最重要者无非为国家民族之存灭、之兴盛而努力,而在其间过程中,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