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在一旁说道:
“今天行政院有个例会,在例会上,也就北方军管区的问题加以讨论,在北方军管区上,行政院认为,中央政府应该发挥更主动的作用,但也希望军管区当局,能够注意自己所代表的是中国政府。”
董显光点头道:
“我想明天《中央日报》的社论,不妨就谈这个题目,一方面有限度地接受他们设立海关,但同时告诉他们,北方军管区的成立是受命于中央……”
众人的异口同声,让蒋介石的心里不禁一叹,他们之所以会“站在”北方的一边,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在这个时候,因为“海关”这一个小问题,激起不必要的麻烦,换句话来说,他们的“让步”是着眼于大局。
王世杰接着说:
“主席,我们应该对北方当局提出的要求正式提出答复。”
此议众人一致赞成,便立即展开商讨,结果是向管明棠解释下列各点。
“一、内外东北七省关税需由中国总税务司负责,不得另设海关;二、北方当局之成立系根据军事委员会及行政院批准成立,其代表立场为中央政府;,三、北方当局设立海关所征得关税,应用于促进本地教育、工商业发展以及难民救济安置;四、总税务司拟派出要员协助北方当局设关,……”
接着便是拟稿了。陈布雷待众人恢复交谈后,方才有些忧虑的说道:
“我的看法稍有不同,我以为北方当局这样做,恐怕还有更为长远的目标。”
“更为长远的目标?”
董显光有些不解的说道。
“更为长远的目标,不正是把北方地区纳入为我国领土吗?管长官又怎么会转移目标呢?”
陈布雷正欲发言,一想当着这么多人,倒也不便启口。陈布雷随蒋多年,好多话只能对蒋一个人说,因此朝蒋瞅一眼,俾同他取得默契,蒋介石会意,大声说道:
“我以前讲过,哲勤爱国之心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他的身边,总难免有一些人,有一些人对中央是心存不满的,就是那些人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离间了哲勤与中央之关系!”
陈诚连忙安慰着蒋介石:
“主席,是人难免有目光短浅之辈,他们不无体谅中央之心,亦不能体谅管长官之心,这也是极有可能,而在关税问题上,管长官想来,也是不意加重中央之负担,毕竟,总依靠中央拨款也不是长久之计,如其开征关税,想来未来可慢慢减轻中央负担,甚至将来亦可实现财政独立,这样中央方才能把更多财力用于内政或用于援助南洋友邦。”
心知不会再讨论出什么结果的,蒋介石摆出疲乏地样子摆摆手道:
“好了,你们分头办事去吧!。”
接着众人告退,蒋介石便问陈布雷:
“你刚才说什么长远目标?”
陈布雷连忙回答道:
“主席,您是知道的,财政为诸政之源,无财政之独立,亦无其它之独立,多年来,华北地区是在北平方面影响之下施政,无论军事、政治、财政、经济,甚至教育等等,无一不与中央截然不同,即便是现在其将华北交予中央,但华北省市县乡各级政权,却皆是由地方选举产生,即便是检察官、法官等官员任免,中央亦很难插手其中,表面上,——”
“你说得简单点。”
蒋介石的眉头一皱。
“一句话,如果没有华北地方财政之独立,又岂有今天华北地方行政之独立,今天北方之关税,亦可视为管哲勤欲推行华北旧政之手腕!”
“因此,即便他日,北方各地并入中国,中央对其影响亦如今天对华北一般,影响极为有限,”
陈布雷咽一口唾沫:
“老实说,管长官的手腕确实高人一筹,让他人根本无从反对……”
陈布雷的话让蒋介石眉头猛的一皱,他知道陈布雷说的是实话,现在,华北表面上为中央所控,但中央除去获得税权外,又获得了什么?即便是华北之税,中央亦未获得一分,全是左手进右手出,右手直接交给了北方军管局,由其用于“当地战后重建”。
换句话来说,中央除去得到一个名义,什么都没得到,而管明棠呢?依然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名声,全中国都看到其为大义放弃个人权力的高尚之举,可实际上,他得到了更多。
两人倏地陷入沉思,久久不作一声。半晌,蒋介石才开口问,
“那么,你看该怎么办?”
“我看,”
陈布雷不安地直搓手掌。
“王部长的正式答复是必要的,语气要不亢不卑,不过,不过——”
蒋介石连忙问:“不过什么?”
陈布雷道:“说出来,恐怕先生见怪。”
“你怎么这么说!”
“是,先生,”
陈布雷叹道:
“我认为,应该加快部队退役步骤,尽可能的让步于北方就地退役,从而加重北方之负担。”
第1252章 加快
大街小巷的梧桐树展着新绿,筛着碎金,赏心悦目,经过多年的恢复,重建后的南京街道两侧的无球法桐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那条条林荫道,总算给这座火炉的市民们一丝清凉。
晴朗的天空下,国民政府的国防部也显得有气度,这栋青灰高为10层的国防部大楼的楼门虽不甚高大,却威严、肃穆。同时,这座新晋刚刚成立的,只待他日与军事委员会合并的机构未来的每一个决定亦吸引着世界其它国家的目光,毕竟,作为世界三强之一,作为唯一掌握原子弹的国家,即便是最不甘愿者,亦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而当这栋大楼内的将军们脚步急促时,世界亦将为之颤抖。
身穿白色夏便服的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潇洒又不失气派地站在宴会厅门首,向鱼贯而入的国府军政要员颔首致意。虽说现在国防部还在组建之中,但此时的白崇禧无疑正是得意之时。
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翁文灏,一见到白崇禧,便连忙恭喜道。
“听闻海军舰队于南洋举行演习成果超然,实要是可喜可贺!”
财政部部长王云五则于一旁边笑说道。
“健生兄,今天喝的是庆功酒吧?”
白崇禧细长的眼眉微微地弯着,全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但是心底却根本就笑不出声来,接收日舰后,海军便迅速膨胀起来,以至于海军根本就未做好如此急剧膨胀的准备,与华北当局准备了数千名海军军官不同,为了维持战力,海军甚至不得不留用上千名日本海军军官,实在是……
但在外人面前,他却只能欣然接受对方的祝贺,在众人的祝贺中,作为国民政府主席以及军事委员长的蒋介石是最后一个来到,在其来到后,宴会开始了。
白崇禧起身:“请主席训示。”
蒋介石摆摆手说道:
“我是来赴宴的。健生,你想讲什么就讲吧。”
白崇禧环顾四座,很得意的样子。
“主席,根据民33整编方案,我中央部队业已完成十五个装甲师、十五个机械化师以及四十五个步兵师之整编,目前,我军战斗力较之过去提升约两倍以上……”
在白崇禧的讲话中,宴会厅响起畅怀的笑声,对于国人而言,他们一直都相信军力是实力的象征,现在海军实力空前强大,且陆军亦因数十亿美元援助而一跃实现现代化,这无疑加强了中央的“话语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
“诸位,目前的国际局势虽说因停战条约之达成,局势趋于缓和,然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于日内瓦签订为“停战条约”而非“和平条约”,于国际法而言,英美与德意仍处于战争状态,这意味着未来世界仍有陷于战火之威胁,而鉴于这一形势,自日本投降后,主席决定以美援之装备,进一步加强我军之战力,组建一批精锐部队,以保卫国家之权益,现倾赖各方支持,业已完成整训,实在是我国之幸事!”
白崇禧福态的白胖脸因兴奋微泛着红晕,不饮自醉。他微微转动身体,面向蒋介石高高举起酒杯:
“我提议,为主席之英明决断,为党国未来之辉煌,干杯!”
掌声随之响起,在热烈的掌握后,杯盏的碰撞声在宴会厅内响了起来。
但面对这一欢快之宴,蒋介石却沉着脸,慢慢放下酒杯:
“现在,还不是喝庆功酒的时候。”
他的声调不高,但却依然使诸官员面面相觑。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望了参谋总长陈诚一眼。陈诚则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
白崇禧心中不悦,面露几分尴尬,不过耐性及好的他用餐巾拈拈嘴角,然后看着蒋介石问道:
“……请主席训示。”
蒋介石离座,背手走了几步。
“现今,我国虽位列世界三强之一,然就其国力而言,我国却远逊于美德,且美德亦有一大批盟国为助力,而我国所得之助力,却皆为刚刚独立之弱国!”
蒋介石呷了口矿泉水,稳稳情绪说道。
“这一现实决定了我们亦需通过不懈之努力,千方百计提升我国之国力,如此,方可能屹立世界于不倒,目前,万里征途不过初起,万不可为一时一地的胜利而冲昏头脑……”
在蒋介石的冷水下,原本的一场庆功宴草草的结束了。
顾祝同刚出宴会厅,陈诚叫住他。
“墨三,到校长那去一趟。校长召见。”
依如过去一样,校长的办公室并不宽敞,陈设也极清简。一张笨重的办公桌上了房子的三分之一,愈发显得斗室森然。顾祝同每次走进这间房子,身心都经历一次再造般的磨砺这没有色彩的陋室,这硬木桌椅,这桌子上普通玻璃杯盛着的白开水,均示人以清教徒式的节俭。面对这一切,你尽管可以不信仰上帝、基督,但不可能不感到十字架的沉重。
顾祝同本能地抗拒着这无形的压力,腰板笔挺地在硬木椅上落座。
蒋介石问道:
“墨三,《中央日报》的社论你看了吗?”
顾祝同明白蒋介石指的是前几天《中央日报》所刊载的《论我庞大之军力拖累国计》、《再论裁军之要》,文章只有一个核心,就是要求中央加快裁军速度,从而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国家负担,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教育以及经济上去,从而通过教育建设以及经济建设,巩固目前三强地位。
顾祝同沉思片刻,轻声答道:
“我都看了。校长。”
“你说文章用意何在?”
“文章确实言之有理,六百万军队每月仅维持费,就需要三亿五千元之多,实际开支每月不低于六亿元,若能裁撤,不仅可节约大量军费,且可为进一步提升战力作准备,例如可将重炮、战车以及自动火器进一步向精锐部队集中。”
顾祝同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没有委琐怯懦之状。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蒋介石面前能有如此风采的,可以说得上为数不多。在黄埔诸生之中顾祝同虽受宠,却从不以此为骄,甚至在身居陆军总司令高职之后,仍奉行他的“宽松”大度政策,且锋芒不露,甚得各方支持。
蒋介石是欣赏顾祝同的,听了他那番话,点了点头。
顾视同思忖着:中央日报刊载这两篇社论是否出自于校长的授意?虽说过去半年间,南北退役数十万军队,但会不是会校长觉得部队退得太慢了?
“校长,就部队战力提升以及减轻国家经济压力方面的考虑,部队裁撤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部队裁撤必须做好安置工作,否则,会出乱子的,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裁撤!”
蒋介石正在踱步,顿足回头看一眼顾祝同说道。
“不是已经做好安置方案了吗?”
被蒋介石这么一问,顾祝同心里发紧,不敢贸然回答了。
根据南北双方达成的协议,部队的退役按一定比例退役,最终陆军将只保留106个师,而考虑到北方特殊的局势,中央同意其保留36个国民警卫师,而关于退役军人的安置,原则上以安置北方地区为主,从而增加北方地区人口,但在另一方面,顾祝同却知道,在裁军这个问题要要谨慎对待,如何把几百万人安置到北方一直是他一大心病。
“依我之见,”
顾祝同沉吟片刻,然后试探着说道。
“应当做好官兵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待遇,这样应该可以减轻一些抵触情绪。”
“说下去。”
“校长,士兵退役好安置,按照现在的荣民安置条例,他们在总体上应该不会产生太多抵触,毕竟,相比于内地,在北边他们待遇更好。但是军官方面,估计要出现一些麻烦,毕竟,相比于那些待遇,他们中许多人并不见得愿意退役,亦不见得愿远赴北方,且中央军中军官,亦担心其于北方会受歧视。”
“嗯。你讲的有道理,这确实不得不加以考虑……”
听顾祝同提到军官的安置,蒋介石的表情显得很复杂。
军官的安置工作可以说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以高级军官更是如此,几年前的裁军蒋介石可谓是煞费苦心,用师管区、团管区等方式,安置了数千计的将校军官,再次扩军后,他们中只有一部分被重新召入军队,至于原来的位置早已有人顶替,再回去?如何回呢?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心知,必须要安置好这些人,否则真不知道他们会捅出什么乱子来。
“还有,就是将数百万训练有素的退役军人安置于北方,是否,是否会增强北方之实力,这亦需要我们加以考虑,因此,我认为……”
顾祝同是一个胆大而又周密的人。尽管校长看来,将退役军人安置于北方,既可巩固边防,又可改变当地人口结构从而为未来吞并北方地区铺平道路,但是却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退役军人是否会为北方所用。
“校长,所以,学生认为,对退役军人之安置,中央不宜退役后撒手不问,反而应加强对荣民管理,因此,学生以为,我们应该在各地设立荣民机构,由退役将校军官妥善管理在乡荣民……”
顾祝同的话让蒋介石的眼前一亮,他立即意识到其间的好处,连忙点头赞同道。
“墨三,好,你具体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嗯,我认为,既然战争结束了,所以在春节前,我们应该让战士们回家同家人团聚!”
第1253章 军管区
7月的中亚地区,虽看似荒芜的中亚这会却已经一片生机满目,色彩明丽的样子。绿的是一片片连绵起伏的棉田,花的是棉田中绽蕾怒放的棉花,那黄澄澄的则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阵风吹过,遍地流金,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麦香。
从苏俄时期,尤其是战争期间为保障粮食供应进行的大规模的垦殖,此时的中亚农业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个个曾经的集体农庄被解散,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