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都冷静下来,严肃认真地听着,气氛一时肃然起来。
“自先帝光武以来,尚书台就担负着起草审核诏令、掌管机要、发出政令、谋议决策、纠察百官等等重要职权。本侯现在,不就是录尚书事么?事实上,尚书台的权位已经凌驾三公九卿之上,因此,本侯现在,就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正式统领百官!”吕布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什么!”一众朝臣自然议论纷纷起来,声音自小而大,慢慢地嘈杂起来,最后,人声鼎沸起来!
不到他们不跳脚,这件事情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更是朝政的一项大改动!
吕布说的没有错,尚书台作为皇帝的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关,其权位之重,事实上早已经凌驾于三公和九卿之上。可是,现在吕布要正式将这一点明确起来,并且将尚书台改为什么尚书省,还是触动乃至震动了官员们的神经。
“温侯!请恕本官斗胆,朝廷运转,自有其定数,官制乃是光武先帝所决,只怕,未可轻改!”其中一个自认为忠心汉室的官员忍不住出言道。
“温侯!朝廷乃是陛下治理天下的根基,今天子年幼,某以为,朝廷之度,不宜妄动!”又一个官员发话道。
其他的众人,议论之后,却都暂时保持沉默。他们很清楚,目前,吕布执掌大权,朝中无人可制,他今天既然提到这件事情,恐怕是已经决定了的。先前,董卓迁都都敢!这大汉朝,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吗?一个个老奸巨猾的朝臣们,都采取了观望的姿态,看一看,到底会有多人反对。
首先出声的两人,惊讶地发现,偌大的现场,这么多的官员,竟然,只有自己两人反对,冷汗不由得就下来了。
“朝廷之制,朝廷之度,自然是不可轻改妄动的。但是,不可轻易妄改,并不代表不能改。如今,天下大乱,朝廷的威严和法度,完全出不了本侯所控制的关中之地!区区四个郡!正是到了改动的时候!”吕布冷冷的眸子,注视着那两人,道。
“除此之外?不知其他诸如九卿之制,温侯又当如何改动,愿闻其详?”廷尉张种还是更关心吕布到底要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自己的权位利益会怎样变化?他老谋深算,试探道。
先听听吕布的想法,再来决定是反对还是支持。
当然,吕布硬要改动的话,自己也只好认了,不然,恐怕是死路一条。他也算认清现在的形势了,军阀掌控天下各地,自己没钱粮没兵马,说话不管用!“你想怎样就怎样咯!”
其他人也是,纷纷持观望的态度,要来看一看,吕布到底要怎么个改法!
“九卿改为九部,归尚书省所管,诸位的位阶不变,但是,所领的职权稍有变化。”吕布看着众人的表现,暗暗感到自己所选的时机还是不错的,这件事情,看来要成了。第一,没有人有叫板的实力,第二,九卿改制,其幅度在众人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啊!众人闻言,稍稍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这似乎是温侯为了继续把持朝政,而作出的决议。九卿改为九部,那不是换汤不换药嘛!再说了,这个尚书省,肯定就是吕布自己来掌握了吧?不然,他敢交给谁?这样一来,倒是没有太大反对的理由了。
现场一阵安静,看起来,九卿改制的事情,是要通过了。
 ;。。。 ; ;
第二章 九卿改制2
吕布满意地点点头,正要开口。
没想到,有人比他还要快。
“此事并无不妥,敢问温侯,不知少府一职改为何部?少府的职权太少了,温侯,需要转移一部分职权啊!这样,本官才能更好地为朝政出力呀!”由尚书迁为少府的杨瓒率先道,开始了争夺权位。
其余的人一听,纷纷暗骂“厚脸皮的老狐狸!”,这家伙,原先跟着王允走,现在倒是成了吕布的忠实分子!不过,既然是换汤不换药,朝廷还是自己这些人说了算嘛,那还不开始争夺瓜分权位啊!不少人也连忙纷纷开口……
现场再度变得嘈杂起来,像那做买卖的长安西市一样。
“肃静!肃静!”吕布不禁道,忽然想起了后世西方的所谓“国会”,固定的权位和框架之下,那些家伙不也是吵吵闹闹,争权夺利嘛!本质上,也是和这里的一切并无异样的吧。
吕布发现自己就差一个锤子了,敲一敲,发号施令。
“九卿之一的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现改为礼部,依旧掌管国度和皇家礼仪,由种拂出任主官,称礼部卿,秩位不变;九卿之一的太仆,掌管车辆马匹和军马畜牧,以及兵器盔甲制作,现改为工部,职权扩大,兼管国家水利和交通等重大工程,由刘晔出任主官,称工部卿,秩位不变;九卿之一的宗正,掌管皇室亲族,外戚勋贵,爵位,现改为宫部,称为宫部卿,由原先的太仆鲁馗出任,秩位不变。”吕布道。
太常种拂没什么变化。太仆鲁馗的位阶不变,转任后,权利却少了,明显被边缘化,他是王允一派的,现在保持中立,吕布自然不会太重用于他,但也不会过分打击。而作为亲信的刘晔,直接由转任工部卿,职权扩大,现在正值乱世纷争,名义掌管军马和兵器的他,却隐隐蕴含着整个大军的后勤之职责。
但是,他却不再担任位不高却权重的尚书令了,因为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这个职位,很可能要改变,并且是吕布留给自己的。
众人一边听着,一边在心中默默地分析起来,利害得失,他们都心中有数。
“我等并无异议!”刘晔首先发话,种拂紧跟其后,鲁馗也只好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
“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此乃朝廷要职。掌管盐、铁、渔、田、林等诸多业务,统管全国的赋税钱粮,控制财政收支,职权极为广大!如此之多的事务,非是一人所能承担,并处理好的。因此,将其职权划分为两个部,户部和民部!主官为户部卿和民部卿!”吕布又道,越是权利广大,越是要将其分化。
众人不禁纷纷朝大司农士孙瑞望去,看一看他有何反应。温侯这明显是要分掉他的职权呀!
大司农士孙瑞冷眼旁观,脸色不由得一阵难看。不过,他也是没办法反对了,在王允和吕布的数次斗争之中,他都失败了,已经有很多把柄落在吕布的手里了。他还想着,为什么吕布不干脆把自己免职呢?没想到,吕布竟然目光这么长远,到现在才发难。
“温侯英明,一切就由温侯所决吧!”士孙瑞语气聊赖地说道,“随你便!倒要看看,你吕布能蹦跶到何时?”他心里道。
“很好!”吕布满意道,屈服那就最好了。
“户部,掌管全国户口,赋税,控制财政收支,户部卿还是由德高望重的士孙瑞大人出任吧!民部,掌管农事,粮草,以及盐、铁、渔、田、林等诸多业务,民部卿就由原治粟都尉钟繇出任!大司农属官,就按职权分别归到两个部里去!”吕布安排道,倒也没有一竿子打死全船人,只是分割了职权,还是保留了士孙瑞的位阶。
众人有些惊奇,连士孙瑞也是一愣,望了一眼得到重用的钟繇,收起了部分敌视之心,“如此也好!”他说道。没改制之前,钟繇不也是分走大批职权么,现在不过是名正言顺罢了。
至少,户部里面,是自己说了算!
“廷尉,掌管天下刑法律令,牢狱诉讼之事,兼管度量衡,现改为刑部,主官为刑部卿,由张种大人出任,位阶和职权不变!大鸿胪一职,掌管外部民族事务,目前,天下大乱,外族肆虐,不是用言语可改变的,只能用刀剑去改变!此职位可有可无,连同属官先归到礼部去吧,周奂大人,委屈你,出任礼部丞吧!位阶同礼部卿,可是以后出任此职位者,位阶与职位一致!”吕布道,这算是对周奂的一个过渡补偿了。
张种自然是满意的,周奂可就不乐意了,他忍住火气,冷冷接受。
几乎都安排完了,就剩少府杨瓒还在眼巴巴地等待着。
“少府一职,掌管不少收入,为陛下私府,可是,如今所掌握,不过四郡之地,无需保留,裁撤!”吕布冷冷道,“其属官,并入宫部!归宫部卿所掌管!”
啊!少府杨瓒忍不住跳了起来,这,这这,自己的九卿之位,这就没了!虽然自己作为尚书,跟着王允走,之前被转为少府也就算了,现在,什么都没有啦!他不由得大急,就要发话。
“杨瓒大人莫急,不是还有光禄勋和卫尉吗?”吕布笑着说。
“光禄勋,掌管皇宫宿卫,现改为军部,主官称为军部卿,秩位一致;卫尉,掌管禁军,现改为兵部,主官为兵部卿,位阶一致!除了原先光禄勋和卫尉的属官,本侯的车骑将军府各属官、幕僚,也都将分流到这两个部去!如此一来,这两部就能发挥出重要作用,早日安定天下!”吕布道。
“身为少府的杨瓒大人,军部卿和兵部卿,不知你意愿是哪一个?”吕布笑眯眯道。
“啊!温侯!”杨瓒吃了一惊,有这等好事落到我的头上啦!一众朝廷官员也都不解,温侯竟然如此大方,将这等重职委任给杨瓒?看来,无耻一些,果然是有好处的。
 ;。。。 ; ;
第三章 九卿改制3
“敢问温侯;不知兵部和军部,其职责有何不同?”杨瓒问道,有些惊疑不定的样子。
“军部,掌管士卒的招募,日常训练,以及大军出征的后勤,这涉及到工部和民部;兵部,掌管大军的调动和委派将领征战!”吕布解释道。
“那就选军部,愿意出任军部卿一职。”杨瓒一听,心中有数,连忙道。
“很好!本侯给你派个助手,将军府的曹掾郑余,具体由你安排!至于兵部卿,暂无合适人选,先由本侯兼任!”吕布道,原先车骑将军府的职权还是转移到他的手中。
“最后,是吏部!掌管官员的选拔、考核、升降、调动、任免等事务,但只限于秩千石之下的官员,简单来说,也就是县令一级及以下的官员和吏员!吏部卿,由御史中丞荀攸出任!”吕布道,参考了吏部的设置,却又限制了它的职权。等到时机成熟,再慢慢放开。
这样一来,这个新体系,几乎就设定完毕了。
皇帝之下,是尚书省,以后还会增加中书和门下两省。
尚书省执掌了朝政大权,它的下面,是礼部,工部,宫部,户部,民部,刑部,兵部,军部,吏部。刚好也是九个部门,主官还是九卿,但是换了个名字。吕布参考了三省六部的体系,但是,将权利较大的户部,兵部分割成两个部分,并且限制了吏部的权利。
人还是那些人,但是,这一套体系,会逐渐证明它的生命力的。暂时还没纳入到九部之内的一些“卿”级别的官员,也会在以后,逐渐的纳入进来,或者是将其边缘化,让其消亡。
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温侯,尚书省和各部部内之事,还需明确。”贾诩提醒道。
“没错!尚书省设立尚书一名,位阶等同三公,由本侯出任!”吕布毫不客气地说。“果然!”众人心里暗道,“果然是要继续把持朝政,你说了算咯!”他们暗想。
“尚书之下,分左仆射,中仆射,右仆射,位阶比各部的卿要低一级,为秩两千石,等同于五官中郎将张辽一级。在本侯出征之时,负责录尚书事,担负日常工作,由贾诩,李儒,杜畿三人担任。”吕布又安排道。
一众官员自然是窃窃私语,有些不乐意。但是,正因为贾诩、李儒都有着污点,杜畿是由县令到将军府军师再到此位置,三人皆是位卑权重,还不至于大肆凌驾在九卿之上。有了一定牵制,反而是好事。
他们也知道,这可是吕布的底线,没有商量的余地,最关键的地方不掌握在吕布手中,那是绝对不行的。
“至于具体到一部的设置,原则上,有卿,一名;作为副手的丞,一名;各司的仆射,共计两到三名;以及负责各项工作的令,共计数到十名;曹掾属官等一批。每部的情况不一样,之后,本侯的尚书省会设置好,发令下去的!”吕布最后道。
九卿改制的事情,如此便告一段落。
朝廷之上,一个全新的体系在形成,在发展。通过九卿改制之后的新体系,吕布实现了对朝廷的全面控制,而且是名正言顺的掌握。在目前没有任何三公,并且以后也不会有的情况下,吕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皇帝不管事,吕布就是老大。
这也是因为他知道历史,才敢放手来做的。李傕和郭氾,一个劫持皇帝,一个劫持百官,互相厮杀,这种事情都能发生,汉室和朝廷的斤两,实际上也就那样。
不过,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曹魏篡夺汉室一样,吕布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奸臣”,要么他能够做到横扫天下,登临帝位;要么,像董卓一样,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朝中,一部分的敌对势力依旧存在,只不过,他们都选择了蛰伏起来,暂时屈从,一旦吕布势力进入危机时刻,他们就会发难。但是,要是吕布势力一直保持发展,这批实际上的利益获得者,就会慢慢发生转变,转而支持吕布。
这和历史上,跟着曹操走,慢慢到后来,完全支持曹魏的官员们,他们的变化轨迹,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尚书省和九部既然成立,代替了原先尚书台和原先九卿,那就要各司其职!诸位,都回去好好处理事务吧!”吕布没忘记提醒。
一批朝臣带着种种的思绪,逐步离开。
接下来,吕布和各级官员们都进入了一个对新体系的磨合期。一开始,大家不熟悉,都很是生疏,但随时间的过去,新体系的优越性慢慢的显现出来。由于权利划分明确,分工合作,“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整个朝廷的运转更为流畅了,管理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暗地里,不再担任三公之职的王允,周忠,杨彪等人,并没有互相串联,但是,很是一番不屑和讥讽。“吕布这是要当丞相呢!……吕布这一套,简直是不知所谓!三公九卿,乃是从古传来,一直沿用的,吕布根本不会治国!……”不一而足,一番诋毁。
地方之上,对于朝廷的整体变化也是吃了一惊。
刚开始,他们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以前一直向上汇报的各种事务,突然之间,开始变化,该向谁汇报了呢?等到尚书省和吏部发下整一套的公文,他们这才明白过来,并很快接受了。
体系向下延伸,地方内部之间,也变得权责更为清楚,事务更为清晰,提高了效率。
不过,吕布暂时没有对地方的机构进行改变。还是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车骑将军府那一套,依旧存在,但它变成了某种辅助工具,实际上,纳入到了吕布所主持的兵部之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