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第二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鱼头第二部-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用最快的速度把葛珊送到县城。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十点正。鱼头领着葛珊进了会议室,与会者正陆续坐到位子上。 

  后来,葛珊于会间忽然发现鱼头不见了。她问“鲁县长呢?”县委书记在一旁说:“他有件急事去处理,让我跟你说一声。”葛珊点点头,没有在意。 

  那时鱼头已经陷没了。 

  他开着车奔回市区。赶到刚才那岔道口时,现场一片平静,路灯不亮,车辆穿行,没有什么特别动人的场面。鱼头把车停在路旁,下了车。岔道边有一溜简易搭盖的棚户,都是些做小生意的。鱼头走过去买一瓶矿泉水,问摊主这里刚才是不是出了一起车祸?摊主说可不是,有一辆车撞了两个人,车跑了,警察来了,还来了救护车。人送走了,现场也处理完了。 

  鱼头呆了片刻,问被撞到的人怎么样了?是受伤,还是死了? 

  “压扁了。浑身血,吓人。谁知道呢。” 

  没等鱼头问个明白,警车呼啸而至,鱼头被警察团团围住。

  原来附近另有个小摊摊主挂电话报了警,这人曾目击车祸过程,他向警察报告说,有一辆别克轿车停在发生车祸的地方,好像是刚才撞人后逃跑的那辆。


鱼头从我们中间消失了。

  鱼头制造了一起两人三命的重大交通事故。死者为一对母女,母亲肚里还怀着一个。这一对母女为一外来打工者之妻女,一家人租住于附近乡间农舍。这天晚间母女俩去老乡家串门,遭逢意外横祸。其中五岁长女当场毙命,二十九岁的母亲在送医院后于急救室里死亡,另一条人命不必说了,它还未出世,刚刚有了人形,就被鱼头一撞了之。该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都在鱼头。 

  鱼头此案的处置曾一波三折。 

  这个案子有一个要点,就是肇事逃逸。我们知道肇事逃逸依法要受重处。鱼头在接受调查时强调自己并未有意逃逸。他说,他在闪避岔道飞出的自行车时,确实听到“砰”的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撞到车头。当时他不在意,以为碰上什么晚间游荡路旁的小动物。因为有急事要赶回县里,他没有停车查看。他为什么在事后又返回肇事地点呢?因为他回县后发现一边车头有碰撞痕迹比较明显,他想起“砰”的那声便犯起疑来,担心自己是不是肇事了。为了以示负责,他赶紧返回现场询问,这一问才知道果然坏了。他正准备主动到交警部门说明问题,警察就来了。 

  应当说鱼头这个解释说得还比较圆。这事也有其可辨性,说他没有逃逸他确实是跑了,说他跑了他又是自己回来的,因此怎么说都有道理。该同志毕竟是位领导,经努力,有关方面在已经倾向于排除他的逃逸指控,只办其为交通肇事。情况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却不料风云骤变,鱼头陷入了灭顶之灾。 

  有人举报。鱼头肇事并逃逸并不是全部错误,此人还有两大问题。按规定领导干部不能自驾公车出行,上级屡屡强调,这人顶风作案,违规私开公车,这是一大问题。第二大问题是:鱼头所开肇事别克轿车属超标车,该县在购车时违反规定,以接待用车的假名目申报,骗取批准。举报信附有详细复印资料,证据确凿。该举报信广为散发,市里、省里直至中央各有关部门均有收获,属真名实姓,为史万里。 

  原来史猴子并没有睡着,他一直醒着。他在非常适当的时候以非常适当的方式对鱼头早年之一拳加以回报,一如叶秉南那记看似打空,实则有效的左勾拳。使用真名实姓举报,能引起上级有关部门格外重视,也表明他认准鱼头这回肯定完了。 

  鱼头在劫难逃。举报信说的私驾公车、超标购车等违规现象不是单鱼头一人有份,类似情节并不少见,但是重重违规之外还负两人三命之案,具有这种水准的县长可能也不会太多。因此便有上级领导重要批示一层层下达,语气愤怒坚决,分量极重,鱼头谋求轻处包括争取缓刑的种种努力全部化为泡影。他最终被判三年徒刑,即被收监,从县长办公室直落牢房,数十年仕途发展一笔勾销,从此了结。 

  叶秉南叶公子亦因受贿罪被判刑,恰与鱼头去了同一座监狱。跟他们隆重会合在一起的还有前鲁县长治下的县交通局长诸公,以及鱼头当年处置南江村民械斗案中依法抓捕的,用削尖的镀锌管戳人致死的一应案犯。 

  我们不免感觉到一种凉意,一种同僚之伤。我们还为鱼头车祸肇事案的蹊跷之处疑窦丛生:这卷毛到市里干什么去?当晚葛珊副秘书长一行正在他县里公干,他怎么会如此自行其是,弃上级领导于不顾,开辆超标别克连夜到市里去找人撞?我们虽然不像他“毛有病”,智商也绝对一流,有关问题对我们来说尽管蹊跷却肯定不是天书,我们对付得了。于是我们便断断续续获得了一些信息,它支离破碎,却可供分析、推理和判断,最终让我们把事情搞明白了。这时我们特别地为鱼头扼腕。 

  我们理解鱼头为什么决定逃逸。该同志显然清楚自己已经肇事,他应当立刻停车,报警、救护,这将让他得以从轻发落。但是不行,他在肇事现场一停,就是把车上乘客直接拖进车祸中,并使之暴露于众,卷入更复杂的困境里。这个人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他们如此悄然行事,偷偷摸摸去干什么?他们当然能够如实回答。但是问题会接着延伸:为什么某人和某人要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离婚?匆忙如此,隐密如此,试图摆脱与正在查处的炸药爆炸案以及相关*案的关联吗?鱼头在其间扮演什么角色?学雷锋做好事?红颜知己,或者还是插足他人家庭的第三者? 

  鱼头决定单独牺牲,一人做事一人担。他跑,也不把车祸真相告诉车上乘客。后来他在自己的供词里从不谈及当晚车中另有他人,刻意回避。这个问题与车祸没有直接关系,警察未加追究。撞死人的是鱼头,不是哪个乘客,哪怕鱼头车上坐的是联合国秘书长,哪怕该秘书长亲自出马,为其百般开脱,也改变不了他行车肇事并逃逸的性质,照样得依法处置,其刑期一天都少不了,这我们清楚。鱼头在关键时刻牺牲自我,坚持不殃及他人,有卷毛一贯之风,仅此而言值得表扬和自我表扬。我们记得早年有一位著名的美国参议员曾于夜间驾车穿过一座大桥,不幸坠海,参议员先生于仓皇中爬出车泅水逃生,他的女秘书则溺死于车里。鱼头与参议员先生的遭遇异曲伺工,不同之处在于溺死的是他自己,而非车上的乘客。 

  听说葛副秘书长回到省城才得知鱼头出事,她掉了跟泪,如遭重拳。 

  我们想起前鲁县长著名的两拳头,还有他的“买股”论,我们发现了其中更多的自嘲意味。热爱蓝筹股的人很多,热爱到如此程度的好像也不多见。 

  但是有一件事令人无法过于感动:鱼头肇事案中被撞青年怀孕女子送医院时已经无救。医生连呼可惜。说只要早几分钟送达,她死不了。如果鱼头没有即刻逃逸,而选择救助,该女子和她腹中胎儿可能至今犹存,与我们一样幸福地呼吸于人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