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赣是一个县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他以前在银行工作过,他家还有三个亲戚在不同的银行工作。为帮助亲戚们完成信用卡发行任务,他义不容辞的办理了三家银行的信用卡。
后来,他工作过的银行一位旧同事找到他推销信用卡,他碍于情面也只好办理了第四张,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旧同事找上门,但是他实在招架不住拒绝了。这样一来,他的“人品”遭到非议,他的人缘逐渐下降。以前的领导说他属于过河拆桥,他的哥们说他不够仗义。
麻烦的是他居住的小城只有一家派拉蒙店可以使用信用卡,为此拥有四张信用卡的他,为了免除年费,即使买点日用品也去派拉蒙刷卡,因为一年中只有刷卡达到24次,才可以幸运的免去所有的年费。尽管这样,有时也难免被扣年费,因为卡太多,有时实在记不清哪张刷了6次,哪张没刷。用他的话来说:“派拉蒙离我家和单位各有四五里的路,一年中购物所花费的车费可以买无数的日用品。”他觉得自己像一枚棋子被4帐信用卡操纵的晕头转向。
陷阱三: 不请自来的信用卡
一日,陈女士收到一封来自深圳平安银行的信,里面是一张刻有陈女士名称的银联信用卡。而在此之前,陈女士从来不知道这家银行,更别说在那里办理过信用卡申请。“真是莫名其妙,这家银行怎么会有我家的地址,还知道我的名字,而且还擅自做主给我办理了这张信用卡。”
陈女士十分纳闷。更让她担忧的的是,如果她把这封陌生地址的来信当作广告宣传什么的随意扔了,被人拾到,激活卡后,使用了怎么办?而且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在这一天,和她住同幢楼的一户邻居也收到了一张直接刻有自己名字的信用卡。而事实上,陈女士和她的邻居从来没有办理过这个银行的信用卡。
陈女士和她邻居苦思冥想,银行到底是怎么得到她的信息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与深圳平安银行有过业务来往,唯一和“平安”两字有关联的就是她俩曾经投保过上海平安保险的一个终身保险业务。这让陈女士怀疑,上海客户这边的信息资料是否给了深圳那边的银行?以致他们在办理好保险的同时也得到了“天上掉下来”的信用卡。
警惕申请信用卡时的陷阱(3)
专家提醒:如果银行真的通过这种手段调取当事人的身份资料,经当事人同意办卡寄卡,那就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请自来”的信用卡和“买一赠多”具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提升发卡量。对于这种“从天而降”的信用卡,持卡人必须进行注销操作,以免后患。
陷阱四: 随意出借身份证惹官司
谭师傅和小杨是一家工厂的同事,他们关系挺好的,一般小事小钱都不会计较。一天,小杨向谭师傅借身份证,说想办一张信用卡,而他自己的身份证到期了,第二代身份证在公安局还没办理下来。谭师傅当时也不知道信用卡是干吗用的。但是,仗义的他听后二话没说,就把身份证借给小杨。后来,小杨辞工没在这家工厂干。半年后,谭师傅收到法院的传票,银行起诉了谭师傅。原来,谭师傅将身份证借给小杨办理信用卡时,小杨留下的通讯地址是自己的,平时消费账单也是寄到小杨手中,谭师傅并不知道,在该卡出现透支后,小杨一直没去银行还款。当银行到法庭应诉时,传票却到了才如梦初醒,并以欠款不是其消费导致为由拒不还款。但法院还是依法判其支付信用卡透支本息共两万元。
专家提醒:有的持卡人随意出借身份证给他人办卡,有的持卡人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发生变化,不及时通知发卡机构,有的持卡人经银行多次追收仍不立即还款,直至收到法院应诉通知后才还款。
陷阱五: 买一“赠”多
一天,上海某公交车终点,几位公交车的售票员和司机正等待换岗,这时来了一个某银行信用卡推广的业务员,业务员一来就开展熟练的业务介绍,其游说的劲头不亚于东周苏秦,在银行业务员的鼓动下,售票员王女士和别的几个女同事利用出车间隙的10分钟,匆匆填写了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码,申请办理一张信用卡。几天后,这些办理了信用卡的人都收到银行寄来的6张不同类型的信用卡。可是他们明明每人只办理了一张卡。多出来的卡让他们觉得不踏实 ,于是就到银行客服咨询,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银行接待人员告诉他们6张卡全都要付年费,一张100块,还是三年制的。他们明明只要办一张,银行却凭空给办理了6张!”这样一来,吓得他们不敢再用这家银行的信用卡,因为他们不知道期间还会出现多少猫腻?也无法预测这种随意强加的背后还有多少未知的陷阱。他们商量合计后,觉得稳妥起见还是一张都不要安全,大家伙赶紧通过客服电话注销了6张卡。
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小陈说,最近,他和20多位同学同时收到了银行的信用卡账单,被告知已拖欠数百元年费。小陈说,一年多以前,大家的确收到过银行寄来的4张信用卡。“我们有20多人办了。”小陈说,在业务员的指导下,他填写了申请书和相关合同。此后,并没有接到任何确认电话。一月以后,填写申请的同学分别都收到了银行寄来的四五张卡。按照银行规定,信用卡必须“激活”才能使用,小陈认为,既然信用卡没有“激活”,表示还没有正式使用,自然就不会产生年费。但令他想不到的是,银行给他发来了一份对账单,让他交纳4张卡产生的共250元年费。随后,小陈从网上了解到,北京大学、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至少上百名学生,都遇到类似问题。而近一两个月内,全国各大城市,同类事件的报道非常集中。
警惕申请信用卡时的陷阱(4)
“我们办的是一张卡,为什么会收到多张卡?”小陈疑惑地说,办卡和开卡是两个不同的步骤,在开卡前,信用卡处于未激活状态,“银行除了给我们提供了一张卡片以外,没有提供其他服务,为什么要收取年费?”他还认为,银行向大学生核发4张信用卡是不合理的,“每张卡都有年费,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银行的审批原则是什么?”
近期发生的多起信用卡年费投诉,都是市场份额争夺战的后遗症。
专家提醒:以上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业务员违规操作的结果。信用卡业务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诱导客户在申请办理信用卡时,稀里糊涂地签署了多份文件,其实这些经用户签署的文件很可能是办理其他信用卡的申请表格。
陷阱六: 卡多信用额度不多
秦先生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打工,一天,他听说信用卡能透支,想到他经常要购买一些物品,但是单位是每月底报账制,平日支出经常要自己垫付,有时他把工资垫的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于是,他在一家银行办理了3张信用卡,为的是能让信用卡替自己垫付公司的开支,根据他的收入,信用额度为3千元,本来他以为自己这下每月有9千元的透支度,但是,等他使用时,才发现信用额度总数并没有改变,依然是3千元。令他烦恼的是,因为办理了这么多卡,他还要承担每年的年费。
专家提醒:所以无论是谁,办理信用卡时,宁可多花点时间,也一定要看清楚需要签署的各份文件的内容,不要多签其他无关文件,以防别人盗用你的个人信息和签名去申请办理其他的信用卡。
目前无论哪个银行,给客户的授信额度都只有一个,并不是你办的卡越多,信用额度就越高。你办一张卡,拿到的信用额度是1万元,办4张卡,信用额度总共也只有1万元,而且这个1万元是分散到4张卡里面的。除了收藏者,一般客户不会在一家银行办多张卡,多的卡没有用处,还要支付年费以及每个月账务核对。
理想状态一人只有一张卡,因为每一张信用卡都有制作成本,还要做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客户信息维护,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和其他成本。如果一张卡卖出去之后,客户从来没有使用,不但没有为银行创造价值,对银行的资源是一种浪费,还带来诸多麻烦,比如投诉和诉讼等。
对银行来说,最理想的状态,绝对不是客户拥有的卡越多越好,而是一个公民在一个银行只有一张卡,同时将这张卡充分使用。这样,银行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而且,客户的使用成本和信用状态也是最佳的。现在有些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了。譬如,不允许业务员给一个客户办多张卡,多办的卡不但不会给提成,而且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除非是客户自己强烈要求办的。
一般情况下,一份申请书只能申办一张信用卡;但在促销的时候,银行会发行套卡,填写一份申请书,选择了不止一种卡片,则可能获取多张信用卡。客户在申请书上签名,不仅说明客户有使用信用卡的意愿,还表明其对客户申请书背后的合约表示认可和接受。“买一赠多”不仅仅是促销员为了完成办卡指标而违规操作这么简单,其背后还关系到银行巨大的商业利益。据了解,许多银行与商家推出的联名信用卡,只要持卡人刷卡消费,银行就要按一定比例向商家收取结算费。持卡人刷卡消费越多,银行获利越大。持卡人一般先有一张普通卡,然后银行就会发放多张联名卡,而无论有多少张联名卡,其透支额度与原来的那张普通卡是共用的,所以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并没有增加;而对持卡人来说,多了好几个单独账号,如果刷卡次数不够,就会产生年费,而如果刷卡,那么消费次数就成倍增长,银行的收益也跟着成倍增长。
警惕申请信用卡时的陷阱(5)
陷阱七: 搭配礼物的信用卡
办理信用卡配送小礼物,是各家银行促销信用卡大战的一个普遍的手段,特别是校园市场,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大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必争之地。他们根据学生的喜爱心理和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嗜好,准备了品种齐全的小礼品,从杯子、拖鞋、钥匙圈到保温杯、背包和公仔玩具,件件是学生喜爱又必须的物品,“开卡礼品”逐渐升级以刺激大学生们的眼球,许多大学生就是冲着可爱的礼品办信用卡的。
一些办卡业务员不仅定期在各大校园里设点推销,还在不断发展校园代理。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一些本校的学生到寝室推销信用卡。这些校园代理不仅能够“横扫每幢宿舍楼”,推销覆盖面广而深入,而且具有“贴近学生心理”的优势。有的学生为了免费得到一些喜爱的礼物,见到配送不同礼物的信用卡就办理,这样一来,虽然得到一些礼物,但是一大堆的信用卡所需要缴纳的年费足够让他们买几倍礼物的费用。
同时,学生信用卡让他们在消费方式上轻松,但是尚处于无理智支配年龄段的他们一不留神,就会造成不良信用记录。
据《2006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已经使用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2006年底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超过40%的在校学生打算申请信用卡。随着学生信用卡在校园里的迅速普及,原本追求cool感的“刷卡族”越来越多地成了“卡奴”,“先透支再还款”的消费方式成为甜蜜初体验并渐渐上瘾。手持四五张信用卡,利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循环法则勉强度日的大学生们,得到的是“负翁”的绰号和“债台高筑”的账单。
陷阱八: 提供无效证件办卡
杨剑曾经在广州一家工厂打工,打工期间,他利用关系办理了一张假身份证,接着又办理了一张银行信用卡。然后,他疯狂的刷卡,购买了笔记本电脑等物品,不长的时间便透支本息共元,由于长时间不偿还,银行只能起诉到法院,结果追查发现,杨剑填报的地址不实,姓名不真,以致传票无法传达,由于下落不明,法院只好缺席审判。
像杨剑这样的情况是一种很常见的恶意透支手法,一些人钻银行的漏洞,采取提供无效身份证件、无效联系方式及早已搬迁的地址等手段,达到骗取银行发放信用卡的目的,待持卡人大量透支后,银行凭发卡时所记载的持卡人情况进行催收透支款时,才发现受骗。
还有一些是冒用他人身份证、伪造申请人或担保人虚假签名,特别是一些小单位、小公司的负责人,以统一为职工申请工资卡的名义向银行申领一批信用卡,事后恶意透支供个人使用。
陷阱九: 分配式的强制办卡
本来办理信用卡是自愿的,但是,有些银行为了达到推销信用卡的目的,往往采取与某些单位联合办卡的方法。
江西有个县城,信用卡刚在本县发行时,一些群众还没有使用信用卡的意识。因此,信用卡业务发展也不理想,有一家银行信用卡推广的任务没法完成,这可急坏了银行的领导们,怎么办呢?有人出了个好“点子”,可以和一些有业务往来单位的领导和会计商量,给在这家银行领工资的员工每个人都配发一张信用卡,银行采取这种方式,取得一些单位的合作,果真这家银行没几天就超额完成了信用卡发行任务。这样办理信用卡,不需要职工自己办理,每个单位都有个人档案,单位统一填表,照抄档案资料就行,所以,当职工拿到信用卡时还不知道是怎么弄来的。
警惕申请信用卡时的陷阱(6)
但是,这也苦了许多单位的职工,因为,在这个小城,只有一家大型的家电商场可以刷卡,每个家庭不可能每年都会买家电,但是不刷卡又要缴纳年费,因此,有的人怨声载道,为了免年费,一年至少要买6件家电,买了5件都不算,有的人干脆一件家电都不买,每年白白缴纳一百多元的年费。
越来越多的关于信用卡年费投诉的案件,大多数是市场份额争夺战引起的后遗症。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业务员的激励机制类似,业务员薪水挂钩办卡数量,业务员多办一张卡,就多一份提成。而且,业务员的底薪规定也是和业绩相连的,并随业绩起伏。如:一个业务员一个月办了50张卡,每张卡的提成是3元,底薪是800元;如果他能办到80张,每张卡的提成则可能增加到5元,底薪也上升到1200元。这是推动业务员办更多卡最直接的动力。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业务员得想方设法多办卡。克隆客户资料,这是业务员最常用的手段。具体操作为:让客户填一个主卡的资料,然后,业务员将这些资料拷贝到其他附属卡的申请资料上。有的客户比较糊涂看也不看就签了名,有的业务员则干脆自己代劳模仿签名。因为客户所有资料和身份证复印件都在业务员手上,各银行信用卡中心电话核实时,一般主要考察客户资料是否真实,较少注意是否要求办理多张卡的意愿。正常情况下,客户自己绝对不会填多张卡的申请资料,因为这非常麻烦,这意味着要多签几次字。
不考虑效益,就是要扩大自己在市场上的份额。这一段时间,产生大量的死卡、废卡。很多人办了卡之后,从来没有使用过,甚至没有激活。但业务员在这一段时间获利颇丰。在这场争夺战中,银行和客户都是受害者,只有业务员是获利的。
此外,在信用积累上一般大家对信用卡的熟悉是贷记得越多,信用值越可能增加快,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在国外,信用值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