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初时不知他话意,只是板着脸静听,后来才听出一些端倪来,因接口道:“现在张某人锋芒太露,太过急燥,恐怕非长久之道。”
“是了”李贤的脸上也露出赞赏之色,不过,他的身份倒也不能说太多太直白了,当下只是把一块香填入香炉之中,悠然道:“且再看吧,看看再说”
第569章 推手
一群文臣私下里计较,做着打算,张佳木却并没有停下他整顿京营的脚步。
从五月中正式开始动作,整整两个来月的时间,他就是泡在京营的大小校场,当然,还有所谓的“老家”和诸多营房之中。
除了原本的三大营,十团营,还有四卫勇营等几个军官,触角一直伸到刘用诚那里。只是这个老太监奸狡如狐,根本不上当,所以暂且却是拿此人没有办法。
诸事却是办的极为顺手。
几个月下来,锦衣卫充实文武的动作极大,京师里各局的文职人员已经全部招齐满编,几个锦衣卫学校也全部满员,第一批的吏员学校早就毕业了,第二批的学员足招了过千人,虽然条件苛刻,但现在京师各地和近畿各地的生员已经知道,加入锦衣卫前程广大,倒也不一定全部是在科举这一条路上,所以愿意报名的人极多。
倒是生员们也要射箭,习武,身体还要考较力气什么的,这给不少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们设立了不小的障碍。
这几个月,到处都能瞧着生员们佩着剑,到处拜师习武的场景,骑马赶路之时,原本瘦弱不堪的书生们佩剑攒行,倒也颇有点英姿飒爽的味道出来了。
这般情形,令得锦衣卫上下大为提气。
但城中亦有传言,锦衣卫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文职,将来少不得要裁撤,要么就是以文转武,这些传言出来后,也算是给锦衣卫招募文员降了温。
文员降温,招募武职锦衣卫却是无比的顺当。
京城内外,原本就有七十二卫数十万京营兵的京营世家,大明就是这样,一人为军户,世代为军。
到现在,垂百年之下,虽然不少军户实际上已经并不应差点卯,也不入营,但祖上好歹是当军人出身,家中总有一些刀枪棍棒,也知道如何打熬身体,比起普通的百户人家是要强过很多。
这么一来,人手招募就从容的多了。况且,直隶、山东、河南一带,尚武之风犹存,特别是直隶,也就是后世河北一省,到处都有结习武的乡民,招募几万武职人员,根本就河北一省都够了
何况京城里还有一万多户的武官世家
锦衣卫的武职待遇优厚,入职就发两身锦袍,布匹、鞋、刀,还有一些小物件,训练合格之后就发。每月有粮可领,还有一千文最少的月俸可领,这般待遇,比起那些刀头舔血的边军来也不差了。
要知道,这些年边境就算是真的太平,一年总有蒙古部落来骚扰几回,不要说千军万马了,过百匹马在一起奔驰的场面,恐怕身处内地安享太平的人根本想也想不到,那势若奔雷的声威,那些彪悍难制的北虏鞑骑,边军将士年年备边御敌,真的是拿命来拼。
就是这样,粮饷很少有足额发放或是不拖欠的时候。一个延绥招募的边军,安家银子是五两,然后一个月二两银子,但都是不足纹或是少发,欠发,吃食也只寻常,坏的年景,吃食也困难。
这还是大明盛世的时候,到了大明中叶之后,延绥固原甘肃一带的边军就没有吃饱的时候,更不要提按月发饷,他们被逼卖儿卖女,就是这样,也还是为大明一直稳守边防,叫那些骚鞑子根本不能越雷池一步。
锦衣卫的武职虽然不会怎么轻松,训练更如地狱一般的辛苦恐怖,但论说起来,好歹不需要出兵放马的血汗厮杀,待遇还这般优厚,因为招的人多,表现良好者可以直接就做小旗,总旗,成了武官之后,月俸多可至十石粮,还有银子可领,那就更加的得意,甚至是光宗耀祖了。
如此这般,锦衣卫到了六月初就招齐了十万武职,在京师和直隶、山东、河南等地都有大量的营房校场建了起来。
因为有监视各地驻军,还要侦刺不法,缉拿奸党的任务,所以锦衣卫全部驻守于各城之中。
在一开始,各地多出这些穿着锦袍,或是飞鱼、麒麟的正牌锦衣卫武官,各地士绅百姓都是心不自安。
当初王振用事,锦衣卫指挥马顺依附之,在那段时间,锦衣卫权势大张,四处扩张,当然,勒索骚扰士绅百姓,拷掠商人,马顺掌权的年间,锦衣卫的人可没少干。
象什么把人家小孩绑起来熬油,逼迫人把家中钱财全部拿出来的勾当,在正统年间,锦衣卫不少人都干的挺拿手。
后来张佳木掌权后,也不是没有人想把这业务给重新捡起来,当然,这么想的人多半自己都先被点灯熬油就是了。
在马顺掌权的那几年,外地的人看到有穿锦衣,骑高头大马,并且操京师口音的人过来,就都吓的腿肚子转筋,到现在,阴影也不曾真正散去。
张佳木上台之初,大量收缩锦衣卫在外的驻所,时隔两年,却又大张旗鼓的重建,这也叫不少人觉得诧异和不解。
其实倒也简单,当时的张佳木不能真正掌控一切,所以要收缩。
而现在张佳木已经能够掌握国柄,锦衣卫份内的权力,更是没有人敢和他对抗,此时扩张,自然也是正合其时。
时值六月。
一大清早,张府就出来大批人流,在过百骑士的簇拥下,三十余辆大车依次逶迤而出,经崇文门,向着广渠门方向而去。
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大约就是在这一段时间了。烈火融金,天上的太阳炽热无比,不停的向人间洒着热浪,道路两边的树叶都被晒的无精打采,蔫蔫的垂落下来。狗儿也伏在荫凉处,就算看到陌生人也不肯叫了,空气都似乎是粘稠般的胶质,热的叫人似乎是在滚烫的热汤里挣扎一样,热到极处,就恨不得把身上的一身皮给揭了去,这才舒服。
除了知了,怕是没有任何人间的生灵在这样的天气里能安闲自在。
天气如此炎热,却也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的几天之一了。换在南方,半个月前麦收就结束了,在京城这里,麦收比南边要稍晚一些,到这个时候,从开镰收割到洒场脱粒,再到晒场收藏储存,好不容易,人人都累脱了几层皮,就算这样,也还是有不少地方没有彻底收尾结束。
农民之苦,大约就在这十几二十天内,不眠不休的辛苦劳作了。
张佳木这阵子极为辛苦,而城外张家的田地也是收割完成,也在计算收成和储藏大量的粮食,正好,可以出城来看看。
最近户部赵荣的差事接连办的有些阻碍,几个新上任履新的侍郎和郎中都对赵荣阴奉阳违,户部大量的存粮勒着不调出来,新粮在江南和各地没有调入京师,北方的土地收成低,向来就勉强只能自给自足,想供应京师和北方的过百万大军则绝无可能。
借着这个借口,户部一群管仓储的小官儿勒着粮食不放,现在锦衣卫就有十几万人,还有京师几十万在册的驻军,文武官员也有好几万人,这粮食的供应压力,确实不小。
但一边是户部叫着没粮,一边却又是大粮商忙着囤积粮食,往年这时候,因为麦收上来,百姓急着卖粮换钱,一则是用来交赋税,应徭役,二则是要赎回去年冬天典当出去的东西。所以,往年这时候粮食一石最多是四两银子,而更多时,粮商是用比这个还低的价格把粮食收到手中,再倒手贩卖。
今年似乎是有人在暗中操纵,户部不放,粮商不出,市面上人心浮动不说,文武官员的抱怨可以不理,但如果数十万驻军,还有那些新招募的锦衣卫的军心也不稳的话,那可就是一件足以动摇张佳木地位的大事了。
权臣掌握权力,并不非一朝一夕的事,绝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犹如逆水行舟,更多的时候,是用一种“势”叫人害怕和依附。一旦势被人破了,更多人会觉得眼前这老虎也没有那么可怕,似乎是用纸扎出来。
人心一变,那可就是不可收拾了。
这个当口,张佳木不在城中坐镇,反而选择出城,车马一动,京城中就有不少人收到消息,甚至,在张府车马浩浩荡荡出城的时候,城门附近居然有不少人伸头探脑的窥探着。
“大人,”李成佳骑马护卫在张佳木身边,因问道:“要不要属下带人,把这些家伙全部给拿下查问?”
“不必,这里头有不少老朋友,老熟人的部下,抓了,不是伤和气?”
因见李成桂不解,张佳木只笑道:“这些事情你还不懂,不必问那么许多。他们这些人,都是些墙头草,逼的紧了,他自己就先倒过去了。咱们何必催他们倒?”
“是这样”李成桂恍然大悟的样子,点头道:“震之以静,不必给人口实。”
“是了。”张佳木点一点头,就不再说话了。
虽然不曾明确,但最近京城官场和民间的一些变化,背后的推手是谁,一望可知。不得不说,对方的棋下的很漂亮,用这种太极云手的办法,推的自己甚是难受。
这就是文官的本事和功夫,水滴穿石,水磨功夫,不和自己正面斗,但就这么推来推去,生生就能把人推的郁闷吐血
第570章 商机
局面不怎么明朗,那些有心人多关注一些,也是不足为怪。
张佳木估计,和文官们的斗争可不比是曹石之流,那些太监武官,诛之就是。他们的势力就是表面上的那些,了不起多诛连一些,多抓一些,宁枉勿纵就是了。
可文官不同,这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团体,从政治势力来说,并不怎么强大,甚至是软弱。但在它身后,则是两千年来的法统人心
前元是多么残暴和强大的武力,就是因为没有收服汉人的文官,结果如何?不满百年就灰溜溜的走人了。
现在张佳木眼前的难题,也绝不是挥刀就斩那么简单。
斩几人易,斩数百人都容易,可他不能把规则给斩了。要么自己够力量重建一个新规则,要么,就得曲从于老规则之下,等自己的力量足够大了再说。
现在他已经是侯爵驸马,官拜太保,出巡时的场面可也是真不小了。光是锦衣卫的直卫就有一百余人,全部是高大健壮,而且经验丰富的汉子,一个个全部都是特别赏赐的飞鱼服,配上鸾带,绣春刀,当真是华美漂亮,又兼威风凛凛。
当然,忠心更是头一份的,这些汉子,十之八九都经历过生死搏杀,在曹石之变里脱颖而出的豪杰之士,要知道,张佳木的直卫也是内卫编制,一百二十人的直卫部队,任何一个都是小旗官的身份,而且,从这里出去,无形之中就是带刀侍卫一般,就算不能狐假虎威,可也叫人觉得脸上有光,和人说话时,胸膛也敢挺的高些
这便是人之常情,倒也不足为怪了。
除了分在前后左右戒备的直卫们,就是张府自己的马车。大大小小,一共有三十余辆,均是华幄翠盖,徐氏太夫人,府中小姐,当然,重庆公主这三人,都是一人一辆,剩下张福等有年纪不便骑马的管事,也是坐了几辆车,再有,便是那些服侍的丫头和管家婆子们,跟来好几十人,五六人一车,也是坐了十来辆。
再来,便是年锡之等人,长途行走,骑马对这几个书生实在是太为难了,也是一人一车,加在一起,也就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
在当时来说,坐车出行还是大明贵戚的主流,毕竟,以人为轿,在宋时就被儒士书生们批评过,稍有些智识的,都不喜欢坐人抬的轿子。
可舒服却是挡不住的主流,大明天顺到成化年间,正好是士风转变的关键,从穿着,到家居饮宴,甚至是家俱,古董摆设,当然还有出行的工具,都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由唐至宋,算是汉人的一大变化,由宋至明,更是又一大变。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由明至清。
在城中时,马车尚且算舒服,但出城不久,随着道路情形变坏,车辆自然也是颠簸起来。
好在各人也是习惯了,明人所坐的均是双马或单马拉的车,也就是俗称的后档车,双马双轮,车身不大,但很笨重,由于系统科学理论的严重缺乏,加上隔两百年的一次大战乱,中国制造业的技术,除了少量在发展,比如坊织,别的工业,包括制作武器,铠甲,基本上都是在退步之中。
唐人的铠甲和武器,宋人就造不出来,明朝就差的更远了。
至于马车,两千年下没有任何的变化和改进,象欧洲那样的四轮马车,还有前轮制动系统,减震系统,都是在历史上的中国没有出现过。
这可能也是明清之际人力轿子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在恶劣的道路条件下乘车的辛苦。
提起道路,也是一笔烂账,以张佳木现在的能力,想调度大江南北所有的官员一起来统筹修路,却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就是京师内外的道路,除了城内的锦衣卫出资一部份,已经在改善沟渠和道路条件之外,别的也是一概没有办法可想。回想起唐朝时长安的规划,盛唐时的街道宽广清洁,两边植有树木,有明沟暗沟,在防火,卫生等诸多方面,八百年前的老祖宗还甩了后人一百条街,这真是叫人欲哭无泪了。
“驸马,驸马,公主叫您过去。”
张佳木出神的这一小会儿,两个会骑马的女官打马过来,连声叫喊。
叫了几声没见他答应,声音不免是大了一些。这么一来,旅途无聊的众人都是伸出头来看,见是公主找驸马,于是都又似笑非笑,把头缩了回去。
年锡之身体远不如众人,坐在马车里颠簸的很,虽然也是把头伸出来,但瞧热闹的心思少,透气的功用显然是多一些。
“好,好。”张佳木也是老大的不好意思,脸居然难得的一红。
一边的直卫们都把脸憋的通红,想笑,但都是不敢。要是曹翼在,恐怕他们胆子还大一些,李成桂到底是从下头刚提上来,所以效力的心正热切,等闲也不敢和张佳木说笑,所以直卫无形中规矩大了不少,不象以前,老直卫们都敢和张佳木有说有笑的。
这些人都是在听着张佳木的传说进来的,时间有的根本就很短,见着这位太保大人,除了早晨打拳,从早到晚就一直是忙于公务。
吃饭,很随意,从来不讲究菜式,口味也很不挑剔。当然,他们不知道张佳木是吃惯了味精的人,这年头的菜讲究的厨子都是精心调制,不比后来的味道强一百倍?所以随便上来,反正吃着都不错。
穿衣,更是无所谓,和公主成婚之前,经常自己一身青蓝箭衣就出门,浑然没有锦衣卫堂上官的威风杀气。要知道,以张佳木的身份,什么蟒袍曳撒、麒麟服、飞鱼服、斗牛服,哪一身皇帝没赏?
一般的图案,百姓和官员都不能用的,张佳木这样身份的却是可以随便挑着用,选着用。而他却是从来不讲究穿着,能御寒遮阳,便已经足够。
至于什么听戏,看杂耍,更是没有那功夫。
唯一的乐趣,大约就是和直卫们约了晚上有空闲的时候,下棋,打马吊,一次输赢不过百来个铜子,却也是赌的兴致勃勃,格外投入。
这样的上司,自然而然的,短短时间就博得了众人的爱戴和发自内心的尊敬。
只是,这种尊敬还带着一些距离,毕竟,张佳木的表现也太象一个圣人,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以他的权势地位,再加上这些清寒严俭